<p class="ql-block">歷史是向前推進的,而我看它的方式卻是向后的,從一眼百年到一眼千年,從明朝末到春秋初。讓原本(在我腦海里)有些雜亂的歷史篇章,在我一眼又一眼的閱覽中變得明晰可辨起來。也許你也會問,為什么不是從清朝開始?我也時常問自己,什么時候看看大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把清史放到了最后。無非就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它離我最近,很多人物很多事和人我都有所了解。二是因為它晚期傷人太深,每每想到那些喪權(quán)辱國的事件我就忍不住內(nèi)心的憤怒,而閱讀歷史主要講究一個心平氣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說,歷史也是人類文明的演進史。雖說在春秋初期人們都還算尊崇禮法,打仗也還講究君子之戰(zhàn)(如宋襄公泓水之戰(zhàn)的故事)。但隨著時間的遞增,人類文明的遞進,古老而又陳舊的禮儀顯然已經(jīng)不適合當下社會的發(fā)展需求,于是一場場“不君,不臣,不父,不子”的戰(zhàn)爭被觸發(fā)著。弒君奪權(quán)事件枚不勝舉,為后世者謀逆篡位者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素材。滅國數(shù)量更是歷史之最,當然這也為戰(zhàn)國后期的秦國一統(tǒng)奠定了部分基礎(chǔ)。而這弱肉強食的背后更是一場場人類文明自我救贖的探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千百余年間,有無數(shù)仁人志士付出了生命,有無數(shù)不君不臣不父不子之人殺與被殺,有中華群星璀璨時,也有中華群星毀滅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歷史的塵埃短暫落定之后,能被歷史記住的名字不多,能被世人銘記的名字更是寥寥。所以,被遺忘的不只是一個名字,而是一群名字,是數(shù)以萬計,數(shù)以幾十萬計,甚至是幾千萬計。似乎我翻過的每一頁歷史都是一眼千年的重現(xiàn),每一章的歷史也都是間隔百年的延續(xù)與傳承。所以,歷史的厚重從來都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它本就如此。所以,以前我不愛讀歷史是我對它認知的膚淺,現(xiàn)在我讀歷史是我意識到了我對它認知的膚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總覺得“一眼百年”、“一眼千年”,這樣的描述很模糊?,F(xiàn)在,清晰多了。歷史所到之處,皆有人倫加持,歷史所過之時,皆有時間作序。讀史不一定可以明智,卻可以告慰人生。作為一個終究要被遺忘的名字,我唯一能做的,且可以做的就是閱讀歷史,而后成為它的一部分。在我未讀的書單里還有一部可以被稱為“巨著”的書——《中國斷代史系列大套裝(從中華遠古史到清史)》,這部書將是我閱讀歷史的最終章,且那時我也會讀到清史,且全書也是以它結(jié)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清是中華民族永遠的傷,同時也是我最想讓被遺忘的名字,沒有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到被遺忘的名字,就不得不提我也有過一個被遺忘的名字,那是一個曾令我魂牽夢繞、日思夜想的名字。當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位新郎在婚禮現(xiàn)場叫錯新娘名字時,才發(fā)現(xiàn)我竟然記不起她的名字了。僅僅過了十多年我竟已是另一副模樣,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悲。不得不說時間是這個世間最好的理療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苦想幾日,終究還是記起了那個被遺忘的名字,但又有何意義呢,苦笑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