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印卡人原是一個游牧民族。12世紀初在曼科·卡帕克(Manco Cápac)領(lǐng)導(dǎo)下,在庫斯科(Cusco)附近建立了一個城邦國。印卡在原住民的語言中表示統(tǒng)治者。15世紀中,印卡王國在第九位君主帕查庫特克(Pachacuti)率領(lǐng)下,合縱連橫,南征北戰(zhàn)。把王國迅速擴展成一個帝國。短短60年內(nèi),印卡國土周長從兩百公里,發(fā)展到五千公里,人口千萬。在庫斯科的武器廣場中心,矗立著帕查庫特克的金雕像。</p> <p class="ql-block">印卡文明發(fā)達但沒有文字。帝國處在結(jié)繩記事階段,印卡人稱其為quipu。一直奇怪,一個比西班牙大幾倍的帝國,如何在沒有文字情況下能保證政令準確無誤傳達到帝國各地。其實帝國有專門的貴族學校,教人認讀結(jié)繩表達的意思。畢業(yè)的學生派往各地。政令由quipu表達傳到各處,由畢業(yè)生翻譯成印卡語言后執(zhí)行。</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到秘魯參加一個旅行團,走印卡4天3夜的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徒步,徒步從庫斯科北面的歐雁臺(Ollantaytambo)附近開始。</p><p class="ql-block">秘魯政府每天為徒步僅批準500個許可。其中包括了導(dǎo)游與服務(wù)人員。真正的游客每天也就兩百人而已。四天中頭一天強度中等。第二天高強度爬山,需翻過兩座4千米山峰。第三天走云霧林,相對容易,但有蚊蟲煩惱。第四天走路很少,主要是看馬丘比丘。導(dǎo)游第一天會很注意觀察每個隊員的行走狀況。若頭一天不行,估計隊員會被勸退。頭天路上曾看到一個老印騎馬折返,一個搬運工,扛著一大袋輜重與其同行。第二天的路上秘魯政府為保護古道不允許牲口走。導(dǎo)游一般會跟人說到了第二天你不想走也得走了。</p><p class="ql-block">走徒步,一路上會經(jīng)過7個遺址,徒步者均可無拘束參觀。很多遺址都很壯觀。這是徒步的好處。七處遺跡分別為:</p><p class="ql-block">Patallacta/Llactapata 梯田與建筑</p><p class="ql-block">Runkurakay 建筑</p><p class="ql-block">Sayacmarca 建筑</p><p class="ql-block">Phuyupatamarca 梯田與建筑</p><p class="ql-block">Intipata 梯田</p><p class="ql-block">Wi?ay Wayna 梯田與建筑</p><p class="ql-block">Inti Punku 建筑</p> <p class="ql-block">我去庫斯科時對高反也沒有十分的把握。只能一步一步來,找到自己的極限。庫斯科海拔3千4百米,與拉薩海拔類似。由于平常爬山,再加上提前吃了高反藥,下飛機沒發(fā)現(xiàn)任何不適。先有了些信心。第二日去庫斯科的老城區(qū)的武器廣場找當?shù)氐囊蝗沼巍D抢镉泻芏嗦眯猩?,還能討價還價。我一下子把剩余的幾天時間都給排滿。 當天一日游,參觀庫斯科附近的遺址,早10點出發(fā)。第二天去彩虹山。第三日游圣谷(Sacred Valley)并在歐雁臺(Ollantaytambo)提前下車。住在那里于次日加入徒步團, Alpaca Expeditions很通融,送個email就能搞定在歐雁臺入徒步團的手續(xù)。其實幾天日程安排都得益于Cindy一家先行者探路的經(jīng)驗,本打算與她家一同去,因家事拖延至此,其經(jīng)驗讓我坐享其成。</p><p class="ql-block">次日的彩虹山,要爬上5千米的高峰。此時主要是看彩虹山的五彩地貌,二來是看自己高原反應(yīng)的極限。對我來說爬山已不是主要目的。所以到了彩虹山先雇了一匹馬騎馬走到盡頭。最后的爬高60米很難。但并沒有明顯的高原反應(yīng),至少不頭痛。只是走幾步需休息一下。</p><p class="ql-block">走完彩虹山,對走印卡徒步有了信心,最多休息一下,肯定能走到了。當然若情況不是如此。從歐雁臺還可以坐火車直接去馬丘比丘。馬丘比丘海拔兩千四百米。一般人都能適應(yīng)。這是底線。</p> <p class="ql-block">周三加入徒步團,大家一起從兩千七百米處檢查護照后入步道。我們組12人,幾乎都是年輕人,不到三十歲。一個個生龍活虎。</p> <p class="ql-block">我雖有多年爬山經(jīng)驗但體力上跟年輕人不能比?;旧献咴谧詈?。第一天不難走。路上倒是有不少驚喜。走了沒多遠看人都在駐足拍照?;仡^一看,發(fā)現(xiàn)遠處雪山上飄著五彩祥云。如彩虹一樣圍繞著Veronica雪山。</p><p class="ql-block">這是印卡人的圣山,與南邊的另一座近六千米的圣山Sahuasiray(位于彩虹山附近)之間的峽谷就是印卡的圣谷。圣谷得益于圣山流下的雪水滋潤,成為印卡人的糧倉。</p> <p class="ql-block">再走不久,看到了一個十分優(yōu)美的遺跡。離我們大概有兩公里遠。遺跡位于谷底。那里有梯田,石屋。保存得很好。名字叫Patallacta。</p> <p class="ql-block">步道上有另一個遺跡,叫Willka Raqay也叫Huillca Raccay。這個遺跡有十幾個房間,建在地勢較高的步道邊,推測是個觀望站。</p> <p class="ql-block">以后一路順利。走到海拔3316米宿營處,發(fā)現(xiàn)帳篷已經(jīng)搭好。除睡覺的帳篷外,還有幾個大帳篷。一個供12個隊員加兩個導(dǎo)游吃飯。另一個供大廚做飯。飯后這些帳篷供服務(wù)人員休息。這些人每人要扛40公斤的重物,比我們先到,幫我們搭帳蓬,埋鍋造飯,等我們吃完后才能吃上飯。非常不易。頭一天全體人員站成一圈?;ハ嘟榻B。我們說英語,服務(wù)人員多數(shù)說Quechua語,導(dǎo)游幫我們翻譯。服務(wù)人員年齡最大的60歲,真不容易。他們大多都是農(nóng)民,農(nóng)閑時出來打工掙錢,年輕者多數(shù)掙學費,年長者則貼補家用。</p> <p class="ql-block">吃完晚飯不久大家回帳篷睡覺。租的睡袋能抗零下15攝氏度低溫,很保暖。半夜被雨聲吵醒,居然還聽到動物跑過的碎步聲。</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因大家走得很好,導(dǎo)游特批我們當晚能多睡半個小時,凌晨4:30起床。第二天一早,有人專門送古柯(coca)葉茶給每個帳篷。葉子當?shù)啬苜I到。導(dǎo)游人手一袋。不時拿出放入嘴中。葉子與唾液混合后咽下?lián)f能增加人的耐力。嚼古柯葉爬山在當?shù)赜猩锨甑膫鹘y(tǒng)。如同中醫(yī)一樣,已經(jīng)融入當?shù)氐奈幕?。我也問?dǎo)游要了幾片古柯葉,細嚼慢咽。雖接地氣,還是落伍最后。聽說以后查尿還有被查出服毒的危險。不知真假。維基里說古柯葉中的確有0.6% 可卡因(cocaine)。這點量應(yīng)該也不會有啥問題。即使有作為個人世經(jīng)歷也值了。</p><p class="ql-block">洗漱完畢,收好睡袋,把要背的東西裝入口袋中我們就去大帳篷吃早飯。其余的事均有服務(wù)員負責。以后兩晚他們知道口袋對應(yīng)的帳篷,連口袋都給送到帳篷里。非常方便。吃完早飯服務(wù)人員列隊歡送我們遠行。這是艱苦的一天。第一個山峰要爬到4215米。</p> <p class="ql-block">近乎9百米的臺階爬升。然后下降到一個海拔3618米的一個谷地。在谷地吃午飯后,要爬第二個峰,海拔3972米。再下行到海拔3548米的宿營地。路上會遇到兩個遺跡。一個叫Runkurakay,不大但弧形的建筑很優(yōu)美。據(jù)說這是個供人歇腳與做天文觀測用的。</p> <p class="ql-block">另一個叫Sayacmarca。Sayacmarca是個很大的一個遺跡。建造在一個險要位置,推測是個軍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里面一塊巨石安放在一間專門設(shè)置的房間,自然有其宗教和儀式意義。印卡沒有文字記錄。遺址具體用處全憑后人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走過Sayacmarca后不遠,路上一個保存十分完好的,叫Qunchamarka的遺跡。不記得我們是否進入了這個遺跡。但遠景看上去很美:幾間房子建在梯田之上,有田園氣息。</p> <p class="ql-block">晚上大家都很累。吃完后大家趕緊洗漱準備休息。我洗完后抬頭看天,發(fā)現(xiàn)頭上的云層正好散開。印卡古道上沒有任何光污染。當晚正好又是個無月夜。銀河清晰地懸掛天穹。拖著疲勞的身軀回帳篷找出手機三角架。固定好手機拍下銀河照。</p><p class="ql-block">照片是用谷歌的pixel手機拍的。一張照片要用4分鐘拍成。若20秒拍一張銀河照。4分鐘應(yīng)該能拍12張銀河照。也就是說這張照片是12張銀河照平均去噪后的結(jié)果??上Р痪迷茖佑种匦戮蹃?。從此失去了拍銀河的機會。</p> <p class="ql-block">次日早5點起床。六點出發(fā)。這天主要在云霧林里走。一個多小時后,我們就走到一個叫Phuyupatamarca(Temple of the clouds, 云中神廟)的遺跡,遺跡還真被云籠罩著。這個神廟應(yīng)該用于祭祀。在神廟的頂部,有個祭祀臺。祭祀臺的石頭打磨的很好,嚴絲合縫。展示出印卡人的用心。</p> <p class="ql-block">再走兩個多小時后,我們來到Intipata(The place of the Sun),這是一個很大的梯田。</p><p class="ql-block">晚上就住在附近。但我們走得快。導(dǎo)游讓我們在此停留了很久。以便讓工作人員有時間搭帳蓬,做午飯。剛到時這里是云山霧罩,以后經(jīng)歷了云涌風飛,到最后云開霧釋, 拍到了烏魯班巴河切割出大峽谷的壯麗景色。</p> <p class="ql-block">云涌風飛,景觀隨時改變。</p> <p class="ql-block">云開霧釋時,背景是烏魯班巴河切割出的大峽谷。</p> <p class="ql-block">印卡人修的梯田,每層有一人高。十幾層中的石墻圈住水土。為印卡人提供糧食。</p> <p class="ql-block">坐在印卡人修的階梯上,撫今追昔。</p> <p class="ql-block">離這里不遠的Wi?ay Wayna(Forever Young)梯田。據(jù)推測這兩個梯田為馬丘比丘提供了糧食來源。Wi?ay Wayna梯田上還有不少建筑。頂部的建筑的石頭磨合得很好,像個宗教場合。底部的建筑更多,像是個居住辦公區(qū)。照片遠處大概能看出上下兩個建筑輪廓。</p> <p class="ql-block">晚上幾個爬山友又偷跑回廢墟里,想以廢墟為前景拍銀河。可惜又是一個多云天。最后只好用長時間快門與頭燈,“畫”出幾張廢墟夜照。</p> <p class="ql-block">馬丘比丘并沒有被西班牙征服者發(fā)現(xiàn)。是秘魯人Agustín Lizárraga首先發(fā)現(xiàn)的, 但沒受重視。美國人賓厄姆(Bingham)9 年后再度發(fā)現(xiàn)后,憑其人脈。讓世界知道了馬丘比丘。但為剽竊世名,他擦去了Agustín Lizárraga在遺址上留下的印記。</p> <p class="ql-block">我們一早起來。趕去排隊等待進入馬丘比丘。近一個半小時后,工作人員上班。查護照后放行。起早的原因是我們要趕到太陽門去看第一縷陽光投射在馬丘比丘的美景??上М斕齑箪F,馬丘比丘像個害羞的少女躲在云后不肯露面。</p> <p class="ql-block">賓厄姆“發(fā)現(xiàn)”馬丘比丘后,開發(fā)了這個遺跡并讓其名揚世界?,F(xiàn)在它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被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p> <p class="ql-block">印卡文明中鷹代表天界,美洲豹代表人界,蛇代表冥界。馬丘比丘神鷹廟(Temple of the Condor)用巨石做出了一個雄鷹展翅飛翔的形態(tài)。</p> <p class="ql-block">印卡文明崇拜太陽神,在馬丘比丘自然少不了太陽神廟。建造太陽神廟的石頭,總是精心打磨。</p> <p class="ql-block">印卡的皇家陵園。印卡人也會把重要人物制成木乃伊。而且還會把逝者的身體做成娘胎中的卷曲狀,象征生命的輪回。印卡人很重視輪回。當年皮薩羅食言,殺死印卡皇帝阿塔瓦爾帕。為了能夠輪回,皇帝不得不改信天主教,以便留下個完整的肉身。</p> <p class="ql-block">馬丘比丘有人數(shù),時間的限制。游人只能在導(dǎo)游陪同下看兩個小時。羊駝才是這里的主人。它們悠然自得。想呆多久呆多久。</p> <p class="ql-block">這里也有梯田,但很難說是為了種莊稼還是為了加固這個皇家建筑。</p> <p class="ql-block">馬丘比丘復(fù)原了幾個廢墟的屋頂,印卡人是天才的石質(zhì)建筑家。唯有屋頂?shù)拿┎?,?jīng)受不住時間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馬丘比丘的建筑。變化多端。印卡人依形仗勢用石建筑為自己立下了豐碑。體現(xiàn)出他們的創(chuàng)造與建造能力。由于沒有文字記錄,這些石建筑的具體目的大多無人知曉。但也給后人更多的想象,演繹空間。</p> <p class="ql-block">離開馬丘比丘,坐大巴來到不遠的溫泉鎮(zhèn)(Aguas Calientes),一個完全商業(yè)化的小鎮(zhèn)。小鎮(zhèn)街上有各式餐館,雇人拉客路過的游人。我們的旅游公司把我們帶到一個不在主街上的定點餐館。 這里我點了一個秘魯?shù)奶禺a(chǎn)烤豚鼠,吃完這餐,能跟廣東人一拼了。</p> <p class="ql-block">飯后立即到火車站乘坐上返回歐雁臺的藍皮火車。車廂是旅游車廂,車頂有透明的玻璃窗,讓游人能盡情欣賞安地山的風光。也許是疲勞,也許是四天徒步后的審美疲勞,坐在車廂內(nèi)的徒步友,并無心欣賞路上的美色。只是三三兩兩談?wù)撝蠹业耐讲叫校瑫r間就在火車的搖晃中慢慢遠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