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凜冽的寒風橫掃北方,草木蕭瑟,日光慘淡。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于范陽(今北京)起兵15萬,不日即陷洛陽,次年六月,潼關(guān)破,唐玄宗無奈的離開了李唐六世余烈開創(chuàng)之盛世長安,避難西蜀。</p><p class="ql-block"> 759年七月,關(guān)中大旱,杜甫正值壯年,然多舛的命運讓一代詩圣形容枯槁,俊冷憔悴。為避禍攜家人離華州(今渭南市華州區(qū)),先寓居秦州(今甘肅天水),棲身今麥積甘泉鎮(zhèn)東柯草堂,時值戰(zhàn)亂,此地貧,不能養(yǎng)家,又徙同谷(今甘肅成縣),無甚改觀。同年臘月,攜家眷入川,一路跋山涉水,歷經(jīng)艱苦,于年底輾轉(zhuǎn)流落成都。依靠裴冕、嚴武、高適、房琯、王掄等接濟,次年春才在今武侯區(qū)浣花溪旁筑草堂定居。</p><p class="ql-block"> 764年的一個春天,生活閑適而美好。詩圣在春意融融的浣花溪草堂西望群山,寫下了千古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p><p class="ql-block"> 杜甫遇到成都,是杜甫的幸運,也是成都的幸運。如今的成都已是兩千多萬人的國際化大都市,站在春天的萬里橋頭,翠柳鳴黃鸝,白鷺成行飛,春景如昔,只是平靜的錦江沒有了往日的千帆競發(fā)盛況,雪山在高樓環(huán)侍的城里面也難得一窺真容。</p><p class="ql-block"> 甲辰七月,蜀中奇熱,多日高溫持續(xù),成都人大喊“熱化了”!擇一休息日,相擁赴崇州大邑西嶺,一為消暑,更為一睹多年來惦記的西嶺千秋雪,了卻心愿。</p><p class="ql-block"> 車出金牛、溫江,經(jīng)成溫邛高速收費站,一路百余里過崇州、大邑,忽的群山拔地而起,氣溫已不太駿烈,花水灣溪流里漂流、戲水,濯足者,幾可塞道。又行三四十里,于一山腳平坦處駐車。懷著朝圣般的心情,拾級而上,一片青翠間,突?,F(xiàn)一三棱錐樣的幾何建筑——西嶺雪山的“門面”、大景區(qū)入口。這里為游客和雪山建立了巧妙的聯(lián)系,與歷史產(chǎn)生了穿越般的對話。流傳千年的“窗含西嶺千秋雪”,是歷史賦予成都經(jīng)久不衰的獨家記憶。經(jīng)過了千年的時光洗禮,現(xiàn)今的西嶺雪山,早已脫胎換骨,有了“世界級冰雪旅游度假勝地”和“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tài)價值轉(zhuǎn)化典范”兩大文化旅游標識。</p><p class="ql-block"> 天大熱,無奈放棄爬山,索道倏忽間已至鴛鴦池廣場,轉(zhuǎn)乘通勤車,千轉(zhuǎn)百回,不時即到映雪廣場。踏入西嶺雪山映雪廣場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jīng)置身于一片寧靜而浪漫的世界,仿佛穿越到了一座歐洲小鎮(zhèn)。藍天白云倒影在清冽的湖水中,三三兩兩游人泛舟湖上;遠望山巔,來自青藏高原的寒冷高原氣候和和四川盆地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交匯碰撞,雪山云遮霧罩,群峰如隱似現(xiàn),索道上下,似乎聯(lián)通天地。怪不得大詩人會留下這千古名句,這里的風景太美了,古人誠不我欺!</p><p class="ql-block"> 西嶺雪山是成都平原最高峰,最高海拔5364米,山頂終年積雪。據(jù)說天氣好時在成都城內(nèi),西嶺雪山的雄偉清晰可見。西嶺雪山因此詩而名揚天下,讓更多人知曉了成都平原的最高峰,給柔美的“錦官城”增添了一絲強健的色彩?!暗歉呗曌赃h,非是藉秋風”!</p><p class="ql-block"> 因時間關(guān)系,沒有上日月坪,看陰陽界,大熱天更沒有看到日照金山般的雪景,給以后的時間留點念想吧!</p><p class="ql-block"> 回城的路上,看地圖發(fā)現(xiàn)當年乾隆帝死磕大小金川的古戰(zhàn)場就在大邑北邊,一千多年前,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力拒吐蕃,后有清一朝自阿桂等名將至四川總督趙爾豐,竭力經(jīng)營川藏,為我們留下的豈止這些!我想起來了樊建川先生的一句話,“為了和平而收藏戰(zhàn)爭”!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珍惜當下!</p><p class="ql-block"> 安小斌于成都</p><p class="ql-block"> 2024.08.25夜</p> <p class="ql-block">成都市內(nèi)視角的西嶺雪山(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