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位于中國與尼泊爾邊界上,北坡在中國青藏高原境內(nèi),南坡在尼泊爾境內(nèi),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其海拔高度為8848.86米,是登山愛好者和探險者的夢想之地。珠峰景區(qū)包括珠峰大本營、絨布寺、絨布冰川等著名景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加吾拉山口: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qū)定日縣,海拔5198米,是前往珠峰大本營途中的一個埡口。在觀景臺上可以觀賞喜馬拉雅山脈中五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從左至右依次為瑪卡魯峰、洛子峰、珠穆朗瑪峰、卓奧友峰、希夏邦馬峰。還有珠峰108拐組成的盤山公路蔚為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佩枯湖:位于日喀則吉隆縣與聶拉木縣交界處,距定日縣城250公里,是珠峰保護(hù)區(qū)內(nèi)最大的內(nèi)陸湖泊,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海拔為4590米。佩枯湖三面環(huán)山,地形開闊,魚類資源豐富,湖岸經(jīng)常有野生動物出沒,該湖以其獨特的自然風(fēng)光和豐富的生態(tài)資源而聞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希夏邦馬峰:海拔8027米,它是一座完全在中國西藏日喀則聶拉木縣境內(nèi)的8000米級高峰,也是喜馬拉雅山脈的著名高峰之一。在世界8000米獨立山峰中排名第14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吉隆溝是在吉隆縣城至吉隆口岸的吉隆藏布一帶,吉隆溝長度為93公里,是日喀則地區(qū)5條溝中最靠西的一條溝,位于希夏邦馬峰下,佩枯措旁,是“一條吉隆溝,半部西藏史”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吉隆鎮(zhèn):海拔僅有2600米,是青藏高原上為數(shù)不多的天然氧吧,素有“喜馬拉雅后花園”之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朗吉措:位于吉隆鎮(zhèn)扎村背后的拉多山半山腰處,是吉隆著名的神湖。群山環(huán)抱,蔚藍(lán)的湖水寧靜安謐,遠(yuǎn)近的信徒會特意至此轉(zhuǎn)湖朝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帕巴寺:位于吉隆鎮(zhèn),海拔2850米。?始建于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初期,相傳,帕巴寺是赤尊公主為了供奉圣瓦底桑布而新建的一座寺廟,此寺廟依照了尼泊爾寺廟的建筑風(fēng)格修建,是西藏一座保存較完整的具有藏尼風(fēng)格的古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及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開熱大瀑布(吉隆鎮(zhèn)熱瑪村)屬典型的崖瀑,海拔約3200米,寬約60米,高約50米,懸掛于國道216旁的山崖上。夏秋季節(jié),瀑布飛流直下,氣勢雄渾而磅礴,豪邁而坦蕩,十分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吉隆口岸:是中尼邊境貿(mào)易的通道,位于吉隆鎮(zhèn)熱索村境內(nèi),是216國道(新藏公路二線)的終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吉隆縣:位于日喀則的西南部,總面積為9300平方公里,海拔4200米,南面和西南面與尼泊爾王國相鄰,邊境線長為162公里,北面是以雅魯藏布江為界與薩噶縣相鄰,東面與聶拉木縣搭界??h政府駐宗嘎鎮(zhè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境仲巴:位于日喀則市西部,海拔4700多米,國道219線貫穿仲巴縣東西方向,連接著日喀則和新疆喀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清晨的帕羊鎮(zhèn)喜馬拉雅山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瑪旁雍措:位于阿里地區(qū)普蘭縣城東的35公里處,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海拔為4588米,湖面總面積為137平方公里,湖水深達(dá)7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斉杂捍牒从趯姿股降谋?,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fā)源地,自古以來,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被譽(yù)為“永恒不敗的碧玉湖”,是一片讓人心馳神往的圣潔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岡仁波齊:位于阿里地區(qū)普蘭縣北部的巴嘎鄉(xiāng)境內(nèi),它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海拔為6656米,被譽(yù)為“神靈之山”,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和宗教意義。是藏傳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的朝圣中心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納木那尼峰:位于阿里地區(qū)普蘭縣境內(nèi),海拔為7694米,在喜馬拉雅山西段,與神山岡仁波齊峰遙遙相對。納木那尼峰方圓約200平方公里,主要有六條山脊,山脊線上有數(shù)十座6000米以上的山頭,高低錯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拉昂措:位于阿里地區(qū)普蘭縣境內(nèi),海拔4574米,是一個微咸水湖。該湖與圣湖瑪旁雍措相鄰,兩者原為一湖,后因氣候變化,冰川融化及全球變暖導(dǎo)致的湖泊退縮,水面下降,由一條狹長的小山丘將其分開。湖岸周圍寸草不生,缺乏生機(jī),給人一種孤寂、荒涼的感覺,因此也被稱為“鬼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札達(dá)土林:位于阿里地區(qū)札達(dá)縣境內(nèi)象泉河谷,分布在海拔3750米至4500米之間,總面積約246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積最大的第三系地層風(fēng)化形成的土林。據(jù)說,這些奇特的“土質(zhì)山林”地貌為遠(yuǎn)古時期該地區(qū)所處的湖盆沉積層在喜馬拉雅造山運(yùn)動影響下,隨著水位下降,湖盆抬高,并經(jīng)過漫長的風(fēng)化剝蝕,在氣候及河水侵蝕切割之下形成的。于2005年被列為國家級地質(zhì)公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格王國遺址:位于阿里地區(qū)札達(dá)縣札布讓村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約為1.8萬平方千米,遺址依山而建,共有房屋洞窟300余處、佛塔3座、寺廟4座、殿堂2間及地下暗道2條。分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曾經(jīng)有過七百年燦爛文明史的古格王國,它的消逝至今仍是個謎。古格王國遺址不僅是研究西藏歷史和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場所,也是了解西藏獨特文化和藝術(shù)的重要窗口。在1961年3月4日,古格王國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札達(dá)土林——霞義溝:位于阿里地區(qū)札達(dá)縣香孜鄉(xiāng)境內(nèi),總長度約為5公里,左右各分布十幾條小溝,有白、黃、紅、藍(lán)、黑等多種顏色,被譽(yù)為“五彩土林”,霞義溝以其壯美、突兀、精彩和多樣的形態(tài)著稱,是西藏最美土林地貌之一。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經(jīng)過地殼運(yùn)動和長時間的風(fēng)化,雨水沖刷,形成了現(xiàn)今獨特的土林景觀。霞義溝入選《中國國家地理》西藏100個“最美觀景拍攝點”榜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東嘎皮央遺址:位于阿里地區(qū)札達(dá)縣境內(nèi)的東嘎村和皮央村,1992年首次發(fā)現(xiàn)。東嘎皮央石窟群存石窟總數(shù)近千座,包括禮佛窟、禪窟與僧房窟,倉庫窟與廚房窟等不同類型的石窟,是西藏高原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佛教石窟遺址。1996年被列為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托林寺:位于阿里地區(qū)札達(dá)縣城西北的象泉河畔,它承擔(dān)了藏族文化史上一次偉大的轉(zhuǎn)折,使得中斷了數(shù)百年的信仰與傳統(tǒng)得以復(fù)活,并使其發(fā)揚(yáng)光大,對后世藏傳佛教以及藏族文化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托林寺融合了印度、尼泊爾以及西藏本地的建筑風(fēng)格,是研究當(dāng)?shù)亟ㄖ?、雕塑、繪畫藝術(shù)等方面的珍貴實物資料。1996年11月20日,托林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獅泉河鎮(zhèn):位于阿里地區(qū)噶爾縣北部,得名于穿越城中心的獅泉河,是我國目前海拔最高的縣級城鎮(zhèn),海拔為4300米,總面積為1042平方千米。獅泉河鎮(zhèn)地處中印邊境線上,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是我國西南邊疆的重要屏障。獅泉河鎮(zhèn)的建設(shè)和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從戈壁荒灘到繁華城市的巨大變化,現(xiàn)已成為阿里地區(qū)行政中心和交通、經(jīng)濟(jì)、文化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班公湖:又稱措木昂拉仁波,藏語意為“長脖子天鵝”,位于阿里地區(qū)日土縣的城西北約12公里處,是中印兩國的界湖。長約150公里,湖面海拔4240米,全湖面積604平方公里,中國境內(nèi)有413平方公里,印控克什米爾境內(nèi)為191平方公里。班公湖以其獨特的地理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而聞名,尤其是其東淡西咸的自然現(xiàn)象,使得中國境內(nèi)是淡水湖,而印度境內(nèi)則是咸水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日土巖畫:位于阿里地區(qū)日土縣219國道旁,巖畫內(nèi)容豐富,大部分為早期金屬時代的作品,真實反映了班公湖地區(qū)古代游牧民族生產(chǎn)生活的生動場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阿里地區(qū)革吉縣317國道上的鹽湖風(fēng)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阿里北線的“一措再措”,藏語“措”是湖泊的意思,在阿里地區(qū)有眾多的美麗湖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扎日南木措:位于阿里地區(qū)措勤縣東北部,距離縣城25公里,是西藏第三大湖,湖面海拔4613米,面積約為1023平方公里。近看湖水清澈透明,波濤起伏。遠(yuǎn)觀扎日南木措,色彩多變,無邊無際,水天相接成一色,好似鑲嵌于羌塘大地上的一顆巨大藍(lán)寶石,瑰麗無比,是阿里北線上“一錯再錯”的重要景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當(dāng)惹雍措:位于岡底斯山中段北麓,那曲地區(qū)尼瑪縣境內(nèi),占地面積836平方公里,它是西藏第四大湖,中國第二深湖泊。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徒崇拜的最大圣湖。當(dāng)惹雍措為南北走向,形如鞋底的大湖泊,三面環(huán)山。是集自然保護(hù)區(qū)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高原湖泊型風(fēng)景旅游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布北村:位于那曲地區(qū)尼瑪縣南部的文布鄉(xiāng),清靜的古老村落,面朝當(dāng)穹措,背依雪山,原住的藏民享受著遠(yuǎn)離塵囂的寧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色林措:位于那曲地區(qū)申扎、班戈和尼瑪三縣交界處,是西藏第一大湖泊,中國第二大咸水湖,在岡底斯山的北麓,湖面海拔4530米,湖水面積為1640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形成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個構(gòu)造湖。色林措藏語意為“威光映復(fù)的魔鬼湖”,在人跡罕見,少人問津的藏北高原,使得色林措保留了藏北高原最原始的美,這里是藏羚羊最大的棲息保護(hù)地,野生動物還有藏原羚、藏野驢、黑頸鶴、棕熊、藏狐等,堪稱是藏北野生動物的天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藏羚羊——國家一級重點保護(hù)野生動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藏野驢——國家一級重點保護(hù)野生動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藏原羚——國家二級保護(hù)野生動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藏阿里北線的“天空之樹”,位于阿里地區(qū)改則縣境內(nèi),在國道216沿線的洞措湖南岸。這些自然景觀是大自然以其鬼斧神工般的手法,在“世界屋脊”的屋脊上雕琢出的“參天大樹”,時間與流水的共同作用,刻畫出大樹的軀干與枝葉,猶如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納木措:位于拉薩當(dāng)雄縣和那曲班戈縣之間,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中國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狀近似長方形,總面積約為1920平方公里。納木措不僅以其絕美的自然風(fēng)光著稱,還與念青唐古拉山共同構(gòu)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并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和宗教意義,納木措藏語意為“天湖”,象征著純凈與神圣,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雄色寺:位于西藏曲水縣才納鄉(xiāng)尼布熱堆村,拉薩河南岸半山腰處,海拔4100多米,距離拉薩市約43公里,是西藏境內(nèi)最大的一座尼姑寺院。該寺沿途自然景觀優(yōu)美,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向遠(yuǎn)處眺望,山景水色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羊卓雍措:簡稱“羊湖”,與納木措、瑪旁雍措并稱為西藏的“三大圣湖”。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距離拉薩約150公里,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nèi)陸湖泊之一,湖面海拔為4441米,流域面積6100平方干米。羊卓雍措還是西藏地區(qū)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之一,許多佛教信徒會前往這里朝拜和轉(zhuǎn)湖祈福。羊卓雍措是集高原湖泊、雪山、島嶼、牧場、溫泉、野生動植物、寺廟等多種景觀為一體的、獨特的自然風(fēng)景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日喀則市: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南部的一個地級市,地處青藏高原西南部,面積17.924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氣候條件和土壤肥沃,被譽(yù)為“西藏的糧倉”。日喀則市以其壯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著稱,吸引著世界各地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路上風(fēng)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布達(dá)拉宮——世界屋脊上的明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昭寺——藏地第一名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歷經(jīng)十五天的西藏阿里大北線的行程結(jié)束了,在此感謝司機(jī)師傅的一路相伴和辛勤付出,使我們克服了高原缺氧環(huán)境下的不適和在羌塘無人區(qū)蒼茫沙地路途上的艱辛,圓滿地實現(xiàn)了我們多年的阿里行愿望,在缺氧而不缺信仰的圣地,去感受不一樣的西藏風(fēng)情。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們不僅領(lǐng)略了自然風(fēng)光的無限美好,更收獲了心靈的成長和升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4年6月18日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