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西行日記02】絲路重鎮(zhèn)古涼州

兔貓

<p class="ql-block">青甘大環(huán)線無論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絕大部分人都選擇去了門源縣看油菜花。重慶潼南、墊江、新疆昭蘇油菜花都已看過,實在是無興趣了。我們一致決定,前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中心城市,“六朝古都、西北首府”,前身為古涼州城的武威市。</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土國寶馬踏飛燕(銅奔馬)的武威雷臺漢墓。</p> <p class="ql-block">雷臺漢墓1號墓。雷臺漢墓為大型磚石墓葬,兩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臺(雷臺)下。1號墓為夫妻合葬墓,規(guī)格較高。</p> <p class="ql-block">雷臺漢墓2號墓。2號墓形制與1號墓相似,只是規(guī)模不及,且無耳室。</p> <p class="ql-block">雷臺漢墓目前位于武威市雷臺漢文化公園內(nèi),門票40元。這還是我第一次進入墓葬內(nèi)部參觀。據(jù)資料介紹,雷臺漢墓出土馬俑胸前銘文記載,此系“守張掖長張君”之墓,約在186—219年之間。</p> <p class="ql-block">令人稱奇的是,在千年間,雷臺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修建,卻沒有人發(fā)現(xiàn)底下的墓葬。1969年,武威當?shù)剞r(nóng)民在挖戰(zhàn)備地道時,發(fā)現(xiàn)了雷臺漢墓。</p> <p class="ql-block">我們彎著腰進入狹窄的墓室,里面也展有出土的文物復制品,真品都已轉(zhuǎn)移到博物館了。雷臺漢墓內(nèi)部的空間是很狹窄的,幸好游客不多,不然必須限流參觀了。</p> <p class="ql-block">據(jù)介紹,雷臺漢墓的南面墻壁上的漢磚,仔細看形狀會發(fā)現(xiàn)其像兩個喜字拼成的雙喜圖案,令人稱奇。</p> <p class="ql-block">雷臺漢墓墓室內(nèi)景。這些金屬架子是2020年完成的雷臺漢墓墓室內(nèi)部搶險加固工程。</p> <p class="ql-block">雷臺漢墓內(nèi)部的東漢古井。據(jù)介紹,這口井竟然貫穿了整個夯土層,與古墓的墓道緊緊相鄰。</p> <p class="ql-block">雷臺漢墓的正上方就是雷臺,建有雷臺觀,始建于明代,是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雷臺,實際上是一座夯筑土臺,始建年代不詳。雷臺上建有雷臺觀,而下方就是雷臺漢墓。</p> <p class="ql-block">雷臺觀始建年代不詳。據(jù)乾隆三年《雷臺觀碑記》記載,明天順年間(1457年—1464年)因武威連年冰雹,為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由明英宗朱祁鎮(zhèn)敕賜重建雷臺觀。</p> <p class="ql-block">雷臺觀現(xiàn)存建筑雷祖殿、配殿、三星殿等為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已經(jīng)不是明代的遺存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有關(guān)部門曾再次對雷臺觀現(xiàn)存建筑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修繕。</p> <p class="ql-block">據(jù)資料介紹,將道教宮、觀建于高臺之上,在中國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古建筑學家認為先民們出于對神明的敬畏,筑土以為“高”,并多在高臺上舉行宗教活動。照片為雷臺觀雷祖殿內(nèi)供奉的道教神仙雷祖造像。</p> <p class="ql-block">武威行的第二站是位于北大街的鳩摩羅什寺。該寺院始建于后涼,塔及寺院在唐代時大力擴展,明、清皆有修葺。是為紀念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弘揚佛法、翻譯經(jīng)典功績而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研究五涼文化、漢傳佛教、西域佛教的珍貴遺存。</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后涼時期的鳩摩羅什寺塔,塔內(nèi)供奉鳩摩羅什的舌舍利,是武威市著名古跡。不過,鳩摩羅什寺塔已于1927年武威大地震中被震毀,1934年重修。也就是說,眼前的這座塔是民國時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鳩摩羅什寺塔是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如果不是民國時期重修的話,應該能評個國保吧。</p> <p class="ql-block">據(jù)資料介紹,鳩摩羅什寺是古代西域高僧、佛經(jīng)翻譯家鳩摩羅什初入內(nèi)地譯經(jīng)、演教之處。鳩摩羅什圓寂后 “薪滅形碎,唯舌不壞”。弟子遵羅什遺言奉請于羅什寺。姚秦時,信徒感其功德,募資建塔,名為羅什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鳩摩羅什寺塔與武威市城東北隅的雙塔遙遙相望,構(gòu)成“文筆三峰”,為涼州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涼州南城門,又叫昭武門,始建于隋朝,明代重修。我們驅(qū)車過城門,去武威文廟參觀。</p> <p class="ql-block">在武威文廟大門旁,我意外的發(fā)現(xiàn)了這個國保文物牌,而且是1961年的國一文物,級別之高,份量之重,令人震驚。一看名字,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西夏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現(xiàn)藏于武威文廟旁的西夏博物館內(nèi)。</p> <p class="ql-block">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樹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原置武威大云寺,西夏時大云寺改名為護國寺;元滅西夏后,西夏碑被當時的有識之士砌碑亭封閉,得以保存;清嘉慶九年(1804年),由武威著名學者張澍發(fā)現(xiàn);民國時,西夏碑由大云寺移置武威文廟;后移置于武威市西夏博物館內(nèi)。</p> <p class="ql-block">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簡稱西夏碑,是保存比較完整、內(nèi)容比較豐富、西夏文和漢文對照字數(shù)最多的西夏碑刻。</p> <p class="ql-block">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對研究西夏語言文字、社會經(jīng)濟、土地制度、官制、民族關(guān)系、階級關(guān)系、國名、帝后尊號、佛教盛況等均具有比較重要價值。</p> <p class="ql-block">武威文廟,始建于明正統(tǒng)二年(1437年)。我參觀過不少的文廟,但武威文廟是文物保護級別最高的一個。武威文廟是河西走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廟,位列全國三大孔廟之一,被譽為“隴右學宮之冠”。</p> <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武威文廟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四文物)。</p> <p class="ql-block">武威文廟最震撼的景象是文昌宮桂籍殿外掛著的44塊匾額,看上去十分震撼,也很出片。</p> <p class="ql-block">這些匾額書寫時間最早在清康熙三十四年,最晚是民國二十八年。匾額上的字體各具特色,內(nèi)容豐富多樣,就連顏色都各不相同,卻又搭配得剛剛好。</p> <p class="ql-block">武威文廟欞星門建于明正統(tǒng)年間,為一座古樸的木質(zhì)牌樓,斗拱層層疊疊,小巧精致,為整座建筑增加了幾分富麗堂皇的氣質(zhì)。</p> <p class="ql-block">欞星門、泮池、狀元橋。</p> <p class="ql-block">我們到達武威文廟的時間已經(jīng)不早,晚上還要趕到下一個目的地張掖,于是在這里停留的時間并不長,也錯過了一些珍貴的古跡。</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穩(wěn)居文廟C位,殿前兩棵古樹枝葉茂盛,顯出勃勃生機。</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氣勢雄偉,飛檐凌空,檐下以綠黃琉璃瓦做裝飾,雕刻著不同圖案,細細看來相當精美。</p> <p class="ql-block">殿內(nèi)略顯昏暗,正中供奉著萬世師表孔子像。過欞星門,經(jīng)大成殿,拜孔子像,走在武威文廟內(nèi),感受到的盡是沉厚的歷史氣息,也讓人不由感嘆孔子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之大,范圍之廣,讓即使當時遠在邊塞的涼州也文風盛行。</p> <p class="ql-block">離開武威文廟,古涼州之行正式結(jié)束,繼續(xù)趕路,總算在天黑前趕到了張掖。已經(jīng)沒有力氣再去覓食,在民宿旁邊的餐館點了一份價高味差的大盤雞,填飽肚子才是當務之急。武威,它是絲路重鎮(zhèn),承西啟東,它融通中原文化和西域文明,成為絲綢之路上一顆耀眼明珠。涼州,歷史的長河中流淌著璀璨的文明,雖未去著名的天梯山石窟,卻也不虛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