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臨汾市隰縣城西鳳凰山巔,是一座佛教禪宗寺院,始建于明崇禎二年(1629年)。?</p><p class="ql-block"> 小西天因其大雄寶殿內(nèi)原本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門額題“道入西天”,為區(qū)別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為“小西天”。寺院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建筑面積約1100多平方米,擁有大雄寶殿、文殊殿、普賢殿、無量殿、天王殿、韋馱殿、地藏殿、鐘樓、鼓樓等多個殿舍。寺院內(nèi)的梁架彩畫富麗典雅,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小西天的懸塑藝術(shù)尤為著名,其大雄寶殿內(nèi)的懸塑被譽為“懸塑絕唱”,是研究明清懸塑及彩繪的重要參考。小西天以其精美的建筑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成為了山西省乃至全國的重要文化遺產(chǎn)之一,吸引了眾多游客和學(xué)者前來參觀研究。</p> <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的懸塑彩繪是世間一絕,歷經(jīng)三百余年沒有維修過。聽寺上志愿工作者說,文革時期山門被當(dāng)?shù)厝朔忾]才得以保全寺院。有別于“小西天”的“大西天”被紅衛(wèi)兵毀壞。大梁上八大金剛,粱間墻壁懸塑著富麗堂皇的“極樂世界”;眾多的人面飛天、神鳥、孔雀、鸚鵡、仙鶴,游弋在飄渺的云頭上,十二樂伎菩薩,身姿輕盈,往來自如地表演著“天界”歌舞。整個殿內(nèi),天宮樓閣,層層迭迭,粉彩妝鑾,呈現(xiàn)出一派仙宮佛國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正面排列的5個相互連通的佛龕。佛龕中藥師、彌陀、釋迦、毗盧、彌勒諸佛端坐蓮臺之上,全身金光。蓮臺下,七寶蓮池中八功德水微波蕩漾,舟楫、仙鶴游弋。五尊圣佛兩側(cè)分立脅侍的十大弟子。南山墻上塑有“四方三圣”“四大天王”等佛教故事。殿北山墻上塑造的是須彌山上33層“忉利天”佛教故事和釋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大梁上,八大金剛雄壯威武。梁間壁上懸塑著富麗堂皇的西天“極樂世界”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隰縣小西天的價值在于大雄寶殿保存無缺的懸塑藝術(shù)。大雄寶殿殿內(nèi)懸塑大多繪塑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到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之間,經(jīng)三百余年纖塵不染。大雄寶殿內(nèi)梁架中的彩繪更是彌足珍貴,是用瀝粉貼金制作的,近似于宮廷的龍鳳和璽彩繪。這種彩畫形式屬明清建筑彩畫中的較高等級,是屬于皇室專用的彩畫。由于等級高、造價昂貴,實物保存罕見,對研究明清懸塑及彩繪具有重要參考價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