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 作者按: 如果有人問我為什么對這片土地愛的這么深沉?我可以告訴他因為我的根深扎在這片土地,這里有埋葬祖輩們的墳塋和那倔強(qiáng)的堅守在這塊土地上面守護(hù)著、改變著他的生生不息繁衍著的不朽的靈魂;常言道:故土難離,如果家鄉(xiāng)有足夠的美滿幸福與溫馨和諧,誰又忍心別妻離子,背井離鄉(xiāng),舍近求遠(yuǎn)的去四處闖蕩呢?打造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建沒美麗鄉(xiāng)村,如果沒有人在農(nóng)村這片土地上的堅守,一切也都只能停留在口號上、圖紙上、規(guī)劃圖上與會議中的文件上。</u></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小時候老人們常說家鄉(xiāng)的土地有種特別的味道,自己聽后曾經(jīng)偷偷的用手沾了些泥土放在嘴里去品嘗,感覺牙磣的很,既不咸也不辣,沒有感覺出什么特別來?隨著在斗轉(zhuǎn)星移中年紀(jì)的增長,在艱難的歷程中自己漸漸長大后才有所明白,那味道不是用嘴來品嘗出來的,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用汗水、淚水、鮮血,甚至生命去鑄就在這片熱土上生活著的人們的骨子里的一種刻骨銘心的味道,是要用心,用靈魂去感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那是一片深情的土地,承載著這片土地所擁有的厚重的歷史與美好的希望。小時候時常陪著母親早起去推石碾子,因為天亮后大人們要去生產(chǎn)隊干活,所以早起推碾子的人特別的多一些。記得當(dāng)時并不是沒有磨面機(jī),因為磨面機(jī)離我們村很遠(yuǎn)很遠(yuǎn),在那個連自行車都是奢侈品與稀罕物的年代,人們出行大多是要靠步行的;現(xiàn)在想一想,關(guān)鍵的是為了省下一點磨面所需可憐的錢來補(bǔ)貼家用,在那個恨不得要把一分錢掰成八半去花的時代,人們的對生活中的拮據(jù)是可想而知的,那時磨面也大部分是一些瓜干、玉米、高粱米一類的粗糧,只有逢年過節(jié)時人們才舍得碾一些小麥或磨一些面粉。在昏暗的夜空中,在稀疏的星光下,石碾在人們的推動下慢慢的轉(zhuǎn)動,發(fā)出的知妞吱妞的聲音如同低聲的呻吟與羞澀的嘆息,把唯恐打破這深夜的寧靜,驚擾了這片沉睡的土地的夢,石碾在一圈一圈的轉(zhuǎn)動,我們在一步一步的前行,可無論我們怎么努力,卻總是擺脫不了那貧窮的怪圈,一圈又一圈,腳下走的路走得很遠(yuǎn)很遠(yuǎn),可總是圍繞著苦與累打轉(zhuǎn);石碾很重很重,人們多么希望在這一步一趨的努力中石碾碾碎的不是糧食,而是那份艱辛與貧窮。在母親用籮筐篩面的時候,我總是望一望那深邃的天空,望一望那幽深的胡同,我覺好周陰森森的恐怖的很,可因為母親在身邊,自己才擁有了那份站在黑暗中的勇氣。我時常問母親:“娘啊,什么時候咱們能吃上一頓大米、白面就好了?”那時候的我并不渴望解決什么溫飽,只是有一些被現(xiàn)在人們看起來的可憐巴巴的而又明知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幻想,娘總是撫摸著我的頭,說:“孩子啊,只要你好好讀書,長大了好好勞動,我們的苦日子不會這樣下去的,總會有好起來的那一天,等著看吧?!?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我們在這片土地上努力著、奮斗著、甚至說是掙扎著,拼命的去想方設(shè)法去改變它,有的人因為苦而千方百計的去逃離這片土地,而更多的人卻因為苦而是更加留戀。因為在這苦中有我們對這片土地的堅守與呵護(hù),有我們對這片土地的希望與期盼,有我們對這片土地的深沉的愛與真摯的情。而如今,這片土地已經(jīng)從沉睡中蘇醒過來,禾苗的嫩芽穿破的堅固的貧窮,曾經(jīng)貧瘠的土地上到處一片生機(jī)盎然,欣欣向榮;那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再也不像石碾子一樣那么膽怯的怕驚擾了這片土地沉睡的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他如同一位母親張開了博大的胸懷,包容著曾經(jīng)與過往;他如同一輪紅日,不論你是詛咒還是贊美,他都賦予了你同樣的溫暖與陽光。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片黃色的土地上,老牛拉著著鐵犁耕種過一片落寞,揮舞著的鋤頭也竭盡全力想斬盡那一片片荒涼。這厚重的土地,承載了人們太多太多的希望與夢想,歸根結(jié)底,那就是人們心中所期盼的的八個字~平安幸福 繁榮富強(qiáng),讓走出去的人走的再遠(yuǎn)也走不出那份對這片土地的牽掛與惦念,讓堅守著人不只是惘然堅持的守望,讓一切美好都在前行的路上努力綻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家鄉(xiāng)的土地也承載了太多的記憶。小時候,放學(xué)后的主要事情并不是像現(xiàn)在一樣上什么輔導(dǎo)班,或者完成什么作業(yè),而是放下書包,便去放羊,一邊放羊,一邊割草,有時候也會拿個小镢頭去刨紫花地丁、地黃根、蒲公英一類的中藥材曬干后拿到收購站去賣些零錢來。當(dāng)然,那時候養(yǎng)的羊,喂的豬也并不是為了自己宰殺了吃,主要是為了賣了增加一些家庭的經(jīng)濟(jì)來源。那時候的生活雖然說單調(diào),但并缺乏色彩,童年的苦澀并沒有泯滅那時候的幸福與快樂;生活中最實惠的也就偶爾得到家長贊揚(yáng)時,我們最美的大餐大多是家長給煮兩個或炒兩個雞蛋,把煮的雞蛋帶到學(xué)校去,同學(xué)們炫耀一番后,然后掰開與三五個好友們蹲在墻角里一起分享里,沒有聽說過什么蛋糕,也更沒有品嘗過什么面包,一個雞蛋便充滿了歡樂與滿足,苦嗎?幾十年過去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至今沒有感覺到這一點上,只是對這片土地更加的熱愛與眷戀,甚至于有些依賴,每當(dāng)自己遠(yuǎn)行,總是想著包一包泥土放在身邊,因為我堅信那種家鄉(xiāng)的泥土能治水土不服的理念,其實在心里包裹的更是一種牽掛與思念,一份難以割舍的情與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窮并不是因為土地,苦并不是因為不努力;因而,在這片土地上苦著、累著、淌著汗、流著淚,甚至流過血的人們,并沒有人去抱怨這蒼天的不公,因為人們心里明白這片土地是無辜的。生活中的苦并不是說人們生活在痛苦中,那時天是藍(lán)的,水是清的,人心是干凈的,社會是真正的平等與和諧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徇私枉法,這些在詞典中的詞語在我們這片土地上是很少體現(xiàn)出它的內(nèi)涵與存在的價的,因為那時這片土地上的時空是干凈的,靈魂是純凈的,偶爾的風(fēng)雨只是對這片土地的洗禮,而不是污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人們把那份執(zhí)著,那份眷戀,那份深沉的愛,全融在了土地里面,在奮進(jìn)的腳步聲中,在那勤勞的汗水當(dāng)中,在時光的推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嘶啞的呼喚當(dāng)中,這片土地也在悄無聲息中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原有的模樣。他如同一位弱不禁風(fēng)的病人,在一番脫胎換骨的手術(shù)后恢復(fù)了強(qiáng)壯,他如同一張揉搓的紙張現(xiàn)在被人們在上面描繪成了人間的天堂。低矮的草房,泥濘的小路,饑一頓飽一頓的爐灶……,在這片土地上已成為了人們的舊夢與過往。地還是那片地,天依然那片天,可現(xiàn)在的土地上與藍(lán)天下展現(xiàn)的不再是貧窮與困苦,不再是饑餓與荒涼,不再是黑呦呦的鐵脊梁,汗珠子滾太陽,而是繁榮與美麗,溫馨與和諧,文明與進(jìn)步,詩與遠(yuǎn)方,這片土地終于活成了一代又一代人所期盼的風(fēng)光,活成了一個令世人敬仰的模樣。正是因為我們經(jīng)歷過太多的窮與苦,所以我們才更加珍惜幸福的今天與更加向往美好的明天。歲月的滄桑醞釀的不一定是苦果,人生在歷練中一定會有收獲,現(xiàn)在生活在家鄉(xiāng)土地上的人們才真正的從靈魂深處感悟到家鄉(xiāng)土地那份特別的味道,那是在淚水與汗水的苦水浸泡后的一種甜蜜與幸福的感覺,是一種被一代又一代人呵護(hù)著,努力改變著的美好的感覺,是一碗值得令人百般回味的心靈雞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