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隨著夏季的來臨,愛沙尼亞首屈一指的度假勝地帕爾努進入了最熱鬧的時侯。明媚的陽光、金色的沙灘、美麗的公園、明信片一樣的老街,吸引了德國、瑞典和芬蘭的大量游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再加上誘人的美食和方便的住宿,難怪游客來此度假的熱情經久不衰。老城的主要街道有古老的建筑,這些建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愛沙尼亞的夏都,迷人的小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帕爾努在波羅的海海邊,有著不錯的海灘。吃完午飯,當地居民和游客紛紛走到沙灘上,日光浴的日光浴,游泳的游泳。海邊是茂密的森林,林中有漂亮的別墅。一路林蔭到海邊,人家的日常,我們的眼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帕爾努還有很好的泥浴,這家可以做泥浴的有100多年歷史的酒店生意火爆,房間已經提前訂出去了好幾個月。泥浴為沙俄皇室所喜愛,只是這家酒店建成后他們來的不多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拉赫馬國家公園是愛沙尼亞赫赫有名的國家級森林濕地公園,緊鄰波羅的海,475平方公里,林木茂盛,是蘇聯第一個國家濕地保護區(qū)。怎么也沒想到從拉赫瑪國家公園到維乎拉度假酒店短短的經歷,會是此行最美好的享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過一段碎石子路,再走過長長的木棧道,登上吱嘎作響的木制觀景臺,令人驚艷的林中美景出現在眼前。稀稀拉拉秀氣的樹,顏色柔和的草,碧藍碧藍的水,水中還有藍天白云的倒影,而這一切都被歲月美妙分割,呈現出一種完全陌生的美??达柫酥惺兰o的紅磚古堡,看飽了厚重的老城老街,突然看到了大自然的極美景致,真是讓人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是此行最美的景觀沒有之一,碾壓了此生見到的所有森林景致,而這才只到公園中間。再往前走景色更美,有人游泳,有人露營,但水就深了。時間有限不能穿越整個濕地,如果有幸再來,會看個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很多攝影家喜歡到這里取景,本國的外國的都有。正是因為他們的拍攝,才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愛沙尼亞還有這么美的一片濕地。森林里4座莊園更是加分,它們是巴洛克式的薩嘎帝莊園、愛沙尼亞最大的帕姆色莊園、風景如畫的維乎拉莊園,以及園內最獨特的蔻嘎莊園。我們入住的是維乎拉莊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經過一個大風車,從一條已經沒有大門的小路進去。兩旁是大片農田,遠處是農舍,近處是羊群。莊園沒有圍墻,過了幾乎看不出來的一座小橋就是我們要住的酒店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維乎拉莊園的第一份書面記錄可以追溯到1501年,當時屬于丹麥男爵漢斯·馮·洛德,后來毀于大北方戰(zhàn)爭期間的一場大火。之后兩次易手,1810年,被亞歷山大·馮·舒伯特買下,今天的莊園就建于1820年至1880年這段時間,此后又經過全面修復和翻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還是第一次住在大森林里,周圍全是綠樹,所有的一切都在綠色的包裹之中。愛沙尼亞的森林覆蓋率比拉脫維亞的還好,達到了51%,是世界最好的洗肺勝地。難得和森林有如此密切的接觸,根本不想回房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為了改建后的莊園盡可能多些古老氣息,整個酒店都沒安電梯,路也是土路。我們住的是一幢二層小樓,笨笨的銅把手,原始的門鑰匙,銅質的門牌,古樸的房間,窗外有美景,走廊里有老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行最精美的一次西餐,每道菜都像藝術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餐廳外幽美的森林景色,愜意的就餐環(huán)境,真有些貴族般的享受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清晨早早打開房門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眼前是一處處精致的水景和一座座掩隱在綠樹中的客房。到處都有可以入畫的小景,即使沒有睡蓮,也會想起莫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青草上的露珠分分鐘就打濕了鞋襪,兩只腳變得又濕又冷。剛才還把腦袋扎在翅膀里睡覺的小鴨子開始梳妝,太陽越來越高了。陽光透過林中的縫隙灑下來,對著太陽看,可見很多塵埃漂浮在空中。參觀完莊園里一個小小的博物館就要去塔林了,一同帶走的還有綠色的記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塔林最初的記載見于1154年,13至16世紀時是波羅的海沿岸繁忙的商業(yè)貿易中心,有”歐洲十字路口”的美譽。13世紀丹麥人來了以后將名字改為“塔林”,意思是“丹麥的城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世紀的塔林是一個戰(zhàn)略據點,隨著宗教改革的深入,德國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大,逐漸形成塔林古城的中世紀建筑格局。隨后俄國文化不斷滲入,塔林古城開始出現東正教教堂,以及紅色磚瓦結構的俄羅斯風格的民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多種文化的碰撞孕育了塔林的多樣性,這里可以看到巴拉克式、洛可可式、羅馬哥特式、拜占庭式等各種風格的建筑,塔林是北歐唯一保持著中世紀外貌和格調的城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圣奧拉夫教堂曾是老塔林的中心,教堂始建于 12世紀,取名自挪威國王奧拉夫二世,最初為一座基督教堂。在宗教改革期間,其教會從路德教,加盟蘇聯時期,又成為了浸信會教堂,今日則為羅馬天主教會服務。圣奧拉夫教堂最著名的建筑是塔樓,如果乘郵輪到塔林,第一眼就可以看到它。在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塔樓高約 125米,據說是當時最高的建筑。在1944年到1991年間,圣奧拉夫教堂塔樓還曾作為蘇聯統(tǒng)治者的無線電發(fā)射塔和監(jiān)視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市政廳是北歐最古老的市政廳,也是波羅的海國家唯一的哥特式市政廳,耗時30年建成,現在是博物館,收藏了大量中世紀文物。這座建筑首次見于文字記載是在1322年,目前的樣貌形成于1402—1404年,塔樓上的觀景臺是老城最好的觀景點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市政廳有一個65米高的八棱體高塔,從1530年開始,塔尖上就有一個特別的風向標——塔林保護神老托馬斯。尖頂毀于1944年3月9日的轟炸,1950年重建。底層有一排九度拱門,拱門內的長廊是中世紀商人交易的場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6月是老城的節(jié)日,屆時會有很多活動在市政廳廣場舉行,有音樂會和舞蹈演出。當地居民還會身穿中世紀服裝在這里游行和狂歡,曾看過一個小視頻,那時候的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恍若回到中世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城分上下城,從市政廳往上走是上城。上城是上流社會、宗教階層的屬地,貴族聚集。下城是商人和手工藝者的居住地。連接上下城的是兩條街,長腿街和短腿街,好有意思的名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市政廳廣場旁邊有一家叫“老漢莎”的餐廳,原址是漢薩同盟時期一位富有商人的宅邸,現在是老城最富盛名的中世紀主題餐廳,供應傳統(tǒng)的愛沙尼亞美食。這家歷史悠久的餐廳木桌木椅,蠟燭照明,服務生中世紀裝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打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非常喜歡拍在下城的這組照片,色調淡雅,人物自然,背景是古老的建筑,傳遞出一種有歷史感的市井風情。其中兩張被上海國際攝影沙龍《影像·藝術》1160期選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市議會藥房1422年開張,1581—1911年由布查特家族的十代人持續(xù)經營,已有600年歷史,是歐洲最古老的至今還在營業(yè)的唯一藥房。藥房開始無人問津,因為制作的藥品千奇百怪,完全超出了人們能夠接受的范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后來俄國沙皇買了增強男性性欲的獨角獸獸角粉后非常見效如獲至寶,開始大量訂購這家藥房的藥品。有沙皇做免費廣告,藥房的名聲越來越大。后來,藥房開始出售其它商品,如果醬、茶葉、槍火等,其中杏仁蛋白軟糖和紅葡萄酒最暢銷。這里的紅葡萄酒與眾不同,據說是用古老神秘的配方制作而成,常被搶購一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塔林著名的“三姐妹”,典型的中世紀民宅,大約建于14世紀。和里加的“三兄弟”不同,這3幢古老而不起眼的老房子,卻是實實在在的五星級酒店,隸屬全球頂級品牌羅萊夏朵。不少名人都曾在此下榻,其中就有英國伊麗莎白女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建于1894年到1900年,位于上城最高處,當時塔林處于俄羅斯的統(tǒng)治之下。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于1242年,在愛沙尼亞邊境附近的楚德湖冰面上,取得了抗擊入侵條頓騎士團的勝利,教堂以他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城有很多漂亮的木門。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教堂、商鋪、民宅,很多都有精致的木門。這些木門或色彩艷麗,或精雕細刻,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有的建筑是重建的,而門還保留了原來的,透露出古老的氣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是黑頭兄弟會的門,色彩的飽和度到了極限,看一眼就忘不了。想起里加老城的黑頭宮,也是色彩極為艷麗,外墻紅底金飾,富麗堂皇,也許這是黑頭兄弟會喜愛的審美風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城網紅打卡地,觀景臺旁邊墻上的“The Times we had”已經成為塔林老城最經典的拍攝背景,游人紛紛到此留影,照片成為網上看到最多的塔林旅游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塔林的獨立廣場上有一個巨大的玻璃十字架紀念碑,是為了紀念為愛沙尼亞獨立作出犧牲的人而建,上面的字母E就代表愛沙尼亞。但愛沙尼亞人并不喜歡這個設計,愛沙尼亞人信仰宗教的比例幾乎是歐洲最低的,為什么要在上面做個十字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愛沙尼亞雖然和拉脫維亞、立陶宛有著相似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無法擺脫由于地緣政治造成的宿命,但卻有著自己的特質。無論是民族還是語言,這個國家都更接近隔海相望的芬蘭,就連國歌用的都是同一個調。脫離了蘇聯獨立后的愛沙尼亞1994年加入北約,2004年加入歐盟,2011年加入歐元區(qū),現在人均GDP達到了2.11萬 歐元,世界銀行已將其列為高收入國家,那里的人民過著富足而安寧的生活。波羅的海三國都不大,而愛沙尼亞是三國中最小的,才4.53萬平方公里,133萬人??墒沁@個小小的國家卻有著極為吸引人的地方。塔林老城也是3個老城里最小的,遛溜噠噠一天也能逛完,可里面的故事太多了。波蘭+波羅的海三國之行到塔林已接近尾聲,看到的所有老城中最喜歡的是低調而小眾的塔林。塔林有色調淡雅、精致而緊湊的中世紀老城,有風景如畫、罕見而冷艷的拉赫瑪國家公園,有便宜的物價和滿街的美女,有古老和現代融合的天衣無縫的市井風情……一兩天的時間不能盡興,還有塞托瑪和基奴島沒有去,還有迷人的老城沒有待夠,所以還得再去起碼一次。琥珀般美麗的塔林已經進入重訪名單,而且很靠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