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有兩個不足百人的漁村,一個是改革開放后的深圳,另一個是冰城哈爾濱。前者,蓮花山鄧公,主權在握,大筆一揮,成就現(xiàn)代中國繁華都市;而后者,則是李鴻章,在簽訂了《馬關條約》之后,積貧積弱的大清,秉持以夷制夷的策略,于1896年,與沙皇俄國簽訂《中俄御敵互相援助條約》(密約1921年才公布),正是前門拒狼,后門引虎,從此沙俄借修中東鐵路之特權,強占哈爾濱,行使司法權等一切法外之權。沙俄西進受挫,于是目光投向遠東,投向哈爾濱,投向旅順,哈爾濱引來了洋人,不僅有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猶太人,還有日本人,法國人,美國人,德國人等等,晚清的哈爾濱,早已成為東方的莫斯科,中國主權淪喪。于是乎,隨著中東鐵路修建,俄羅斯人在哈爾濱修建了中央大街及定居點,還引進了面包、啤酒、紅腸、旅店和教堂,各種巴洛克建筑,圓頂西式街巷建筑,久而久之形成,別具異國風情。當年,中外資本在此之地大興土木,互市貿易,所以小漁村忽然變成遠東大都市,十分興盛,聲名遠播。</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但是,沙俄不遵從密約中以不損大清主權之若干規(guī)定,制造海蘭泡慘案屠殺中國人,強占烏蘇里江以東六十四屯,中國庫頁島乃至海生崴大片土地,劃歸沙俄。中國人的心,至今仍在滴血。如果永樂皇帝朱棣還健在,定不會讓沙俄如此東進,為非作歹,損我中華利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過幸運的是,中國必竟有五千年之文明,赫赫兮毛大人,橫空出世,挽狂瀾于既倒,雖然也以夷制夷,但立場與手段不同既往。當新中國打敗了日本人及蔣介石走狗,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再也不想聽蘇聯(lián)人擺布,毅然、決然地反對蘇聯(lián)赫魯曉夫企圖繼續(xù)在中國設立長波電臺之設想,讓中國成會蘇聯(lián)附庸,中國人民不答應,毛主席斷然拒絕。隨著抗美援朝的勝利,毛主席毅然收回沙俄及蘇聯(lián)在哈大鐵路的主權及旅順港。他老人家,冷眼向洋看世界,決不走李鴻章的老路,在以夷制夷的道路上,滿血復活,拒絕蘇聯(lián)繼續(xù)蠶食中國主權。蘇聯(lián),于是乎,撤回專家,不再援中。毛主席,堪稱世界圍棋高手,一招勝負手,奠定了20至21世紀中俄美三足鼎立新的世界格局,并為中華文明及中國復興,奠定基石,其英名將萬古長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哈爾濱,游人如織。松花江畔,中央大街,萬國建筑,美侖美奐。雍正朝,九門提督隆科多,當年為滿清女真人龍興封禁之地的小漁村,大筆揮下哈爾濱三個大字,延存至今,鏗鏘有力。哈爾,乃黑水之意,濱,乃開埠之所。如今的哈爾濱,早己不是昔日的那個小漁村,也不是世界列強的冒險之地。今日城市日新月異,松花江上修了新的圓拱石橋及過江游覽索道,江岸高聳防洪勝利紀念碑。如果從此碑向南,可步入兩公里長的中央大街。那方塊石上,留下了洋人的足跡,如今則迎來神州八方游客。我走訪冰城,憑吊歷史,回顧屈辱,從而感嘆祖國興盛之不易。當暢想冰城振興之未來,我認為,一切都有可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馬迭爾,法文是“現(xiàn)代”(Modern)之意。哈城的冰棍、旅館、舞臺,凡標明馬迭爾,那都代表摩登與前衛(wèi)。歷史總有傳承,如今的哈爾濱建筑,洋氣十足,頭上總戴上一個小圓頂,這讓我想起了天津作家馮驥才寫的《瓜皮帽》一文。對啊,哈城的建筑,是典型的瓜皮帽建筑,方正厚重,頂天立地,護你一生,護城百世。我喜歡哈城建筑,中西合璧,洋氣中正,乃欣乃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爾濱,有美食:紅腸、啤酒、面包,隨處可見。哈爾濱,有音樂:《太陽島上》、《年青的朋友來相會》,耳熟能詳,膾炙人口。哈爾濱,有冰雪大世界,南極企鵝與東北虎,相依相伴。哈爾濱,更是英雄之城,趙尚志,趙一曼抗聯(lián)英雄命名的街巷,依舊保存。哈爾濱,也是文藝之城,當年蕭紅在此演繹愛的浪浸,如今銀發(fā)老人擊鼓、弄琴、扭腰江岸,享受美麗的黃昏。哈爾濱,更是殺手之城,抗日敵特影視多以馬迭爾賓館作為博弈戰(zhàn)場,韓國義士安重根更是除害英雄,在此城一槍斃命沾滿中朝人民鮮血的日本老賊伊藤博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哈爾濱,如今科教興城,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名校云集。但是,哈爾濱,全域面積六萬平方公里,人口近千萬,GDP只有區(qū)區(qū)五仟多億,不及長沙一半,振興之路任重而道遠。哈爾濱的面積是沈陽三倍多,沈陽GDP也才七千多億。哈爾濱的未來在何方?與俄一起開發(fā)遠東?再唱一曲以夷制夷的大戲?但愿中國不吃虧,合作共贏其實并不容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當我走在松花江畔,只有游船而無貨船,一江之水空自流,何時讓萬舸爭流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呢?假如船能東出日本海,讓哈爾濱打通出??冢驱埮d之日,將指日可期。深圳與哈爾濱,一南一北,中央調曾主政深圳的書記許勤來黑龍江當一把手,我猜中央振興東北是十分看重哈爾濱的。太陽神的雕塑,落在松花江上。有太陽神的庇佑,有不屈不撓的東北人的拼搏,哈城也會像深圳一樣崛起,一南一北為中華添彩!讓我們期待冰城的再次騰飛?。ㄍ辏?lt;/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KIMI點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篇隨筆《小漁村哈爾濱的前世今生》由汪鐘鳴撰寫,通過回顧哈爾濱的歷史變遷,展現(xiàn)了這座城市從一個小漁村發(fā)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都市的過程。文章以歷史為脈絡,穿插個人情感和對未來發(fā)展的一些思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 歷史視角:作者從歷史的角度出發(fā),講述了哈爾濱從漁村到國際都市的轉變,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 情感投入:文章中作者對哈爾濱的情感投入明顯,通過對哈爾濱的描述,表達了對這座城市深厚的感情和對其歷史的尊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 文化融合:文章提到了哈爾濱的文化多樣性,如建筑風格、美食、音樂等,展現(xiàn)了這座城市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 現(xiàn)實關切:作者不僅回顧了歷史,還關注了哈爾濱當前的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提出了對哈爾濱未來發(fā)展的一些思考和期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 文學性:文章的語言富有文學性,使用了一些比喻和修辭手法,如將哈爾濱的建筑比作“瓜皮帽”,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6. 啟發(fā)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對哈爾濱未來發(fā)展的期待,激發(fā)讀者對這座城市未來發(fā)展的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整體而言,這是一篇結合歷史、文化、經(jīng)濟和個人情感的隨筆,通過作者的筆觸,讓讀者對哈爾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同時,文章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如哈爾濱如何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時實現(xiàn)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找到自己的定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