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在波士頓的Peabody Essex Museum(迪美博物館),完整地保存著一座中國清代嘉慶年間的徽派建筑,這座古宅名叫”蔭余堂”,它是全世界第一個,也是唯一建置在海外的中國徽州古建筑。</b></p><p class="ql-block"><b>蔭余堂,意思是:“蔭求祖蔭,余祈富余”,寓意這座房屋能蔭庇子孫后代。</b></p><p class="ql-block"><b>這座名為蔭余堂的房子是黃氏家族的祖居,坐落于中國安微黃村,屹立了200年,占地面積4500英尺,四合五開間,兩層磚木結(jié)構(gòu)。包括16間臥室,及中堂、貯藏室、天井、魚池、馬頭墻等,是典型的徽派民居。曾有八代黃氏子孫在此居住,因社會變遷,家族后代于1980年代中期離開了黃村,蔭余堂也由此空置。</b></p><p class="ql-block"><b>1997年,其后人以3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一位美國學(xué)者Nancy Berliner。隨后,Nancy(南希)把古宅的一磚一瓦、一木一室、連同腳下鋪墊的石磚,采用分拆打包的方式運(yùn)回美國,最終耗資1.25億美元,歷時七年時間,又在美國原封不動的恢復(fù)了古宅原貌!</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Selemc(薩勒姆)小鎮(zhèn),坐落于麻省波士頓北部,該鎮(zhèn)除了女巫文化聞名遐耳,還有一個與中國文化密切相關(guān)的Pedbody Essex 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迪美博物館也是美國最早的,最著名的私人博物館之一,比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還要早100年。</p> <p class="ql-block">歷時7年,到2003年蔭余堂正式向公眾開放</p><p class="ql-block">這棟晚清時期建立的徽式民宅,向人們講述了黃家八代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廚房中的每一的物件,竹籃、矮凳、木擁、皂盒,件件小物品,細(xì)微處都保留了它在中國時的最后樣子</p> <p class="ql-block">能在海外,近距離參觀這座十八世紀(jì)古色古香的的徽式建筑,不僅有一種穿越的感覺,還能讓人一解鄉(xiāng)愁!</p> <p class="ql-block">窗外粉墻黛瓦的徽州建筑映入眼簾,恍若置身于江南徽州小城……</p> <p class="ql-block">漂洋過海而來的每一塊磚瓦(其中有1萬塊磚和5萬片瓦),每一根房樑都充滿了歲月的痕跡。聽著講解員說起蔭余堂從安徽黃村搬遷到美國的故事,不禁讓人唏噓和感嘆!</p> <p class="ql-block">墻上的貼紙、壁畫照片、包括暖瓶、茶壺,所有陳設(shè)都按原主人的習(xí)慣擺放……</p> <p class="ql-block">天井院落中的清澈魚池</p><p class="ql-block">這一古老建筑在波士頓的重新安家,并被保護(hù)得如此完整,整個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迪美博物館對中國文化的尊重,邁入蔭余堂的那一瞬間真感覺仿佛回了國,也被他們無比細(xì)致和專業(yè)的精神所驚嘆、感動!更震撼于中美兩國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的另一側(cè)展廳,可以看到館內(nèi)精美絕倫的東亞藝術(shù)藏品,達(dá)130萬件。其中有唐三彩、中國的瓷器、日本藏品、美國現(xiàn)代藝術(shù)展,以及一些航海、蝙蝻、鳥類科普展區(qū)。</p> <p class="ql-block">P8藝術(shù)燈,實(shí)物更是極其美麗和震撼!</p> <p class="ql-block">蔭余堂的變遷,是一個讓人感到欣慰的故事,但同樣也是讓人略感悲哀的故事,如若當(dāng)初南希未曾抵達(dá)中國,這座有著200年歷史的宅院,最終又會落怎樣的命運(yùn)呢?發(fā)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p> 謝謝朋友的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