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酕醄,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p><p class="ql-block">——《菜根譚》</p> <p class="ql-block">《道德經(jīng)》有言:大巧若拙,大成若缺。</p><p class="ql-block">曾國藩作為晚晴名臣,其“立德、立功、立言”均有成就,為人辦事有兩個特別之處值得學習,一是拙誠,二是求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拙誠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恒能破拙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曾國藩考秀才,六次不中;隨后又考進士,三次落榜。 梁啟超曾評價他: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拙。 曾國藩也明白自己天資不高,他說:天資拙,唯有以恒破之。 他給自己立下一個規(guī)矩:不讀完這本書,就不碰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wù),就堅決不睡覺。 因為鈍拙,曾國藩比別人更能堅持,更肯付出,基礎(chǔ)打得牢,才有了為官十年連升十級。</p> <p class="ql-block">拙能破巧 曾國藩說:天下之至拙,能破天下之至巧。 以拙破巧,是曾國藩智慧的顯現(xiàn)。尤其是到了晚年,這位深諳世事的老人,更講求“拙渾”二字。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他說: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久之,則人之意也消。若勾心斗角,迎相距,則報復無已時耳。</span></p> <p class="ql-block">曾國藩認為,用兵貴在詭異和狡詐,這些他不擅長;用兵又貴在巧取和奇奪,這些他也不擅長。</p><p class="ql-block">他所擅長的,唯有穩(wěn)打穩(wěn)扎、步步為營的策略。這種策略雖然笨,拼的卻是硬實力,取得的勝利,也是絕對的勝利。</p><p class="ql-block">用如今的話來說,就是“埋頭苦干”,少說多做。</p><p class="ql-block">這才是“以拙破巧”的關(guān)鍵所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求闕</p><p class="ql-block">花未全開月未圓,正是人間好時節(jié) 曾國藩通過鉆研《周易》,琢磨宇宙間盈虛消漲的規(guī)律。 他曾寫過一篇《求闕備記》,開頭便說:天地之氣,陽至矣,則退而生陰;陰至矣,則進而生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損一益者,自然之理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開到盛時便會凋謝,月亮圓滿后隨即虧缺,太陽升到中天便開始西斜。 自然界尚且沒有圓滿的事物,人生在世更不可能完美無缺。</p> <p class="ql-block">所以,君子存有警惕自省的意識,懂得留有一絲缺憾,而不敢去強求圓滿。 小人則常常追求圓滿,卻不知圓滿一旦到來,危機也便隨之而來了。</p><p class="ql-block">因此,曾國藩最喜歡“花未全開月未圓”七個字,認為這是惜福之道、保全之法。 他說:我們家中父母健在,兄弟姊妹平安,即便是大富之家也難以比美,可以算得上萬全之家了。</p><p class="ql-block">故而我只求缺陷,以‘求闕齋’來作為寓所之名,目的在于以其他方面的欠缺,來求取家中親人的齊全,這就是我平生最大的愿望了。</p> <p class="ql-block">福不可享盡,勢不可使盡 蘇東坡曾說:守駿莫如跛。 </p><p class="ql-block">意思是,假使你有一匹駿馬,也應該象對待跛馬一樣珍惜它、呵護它。 倘若放任駿馬恣意奔跑,難保沒有摔跤的時候。 人也一樣,一味追求登高圓滿,未免沒有跌落的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國藩對這五個字非常贊同,他說:福不可享盡,勢不可使盡,自然悠久矣,自有深固之基矣。</p><p class="ql-block"> 福不可以受盡,受盡則緣必孤;勢不可以使盡,使盡則禍必至。 所以,有福要懂得分享,有勢要懂得克制。</p> <p class="ql-block">完美主義是一個陷阱,正是因為有缺失,才令我們更加完整。</p><p class="ql-block"> 人生,不求聰明,但求順遂;不求圓滿,但求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