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的祖籍是鐵嶺縣大甸子鎮(zhèn)。1972年我父母帶著我的兩個哥哥,搬到了黑龍江省阿榮旗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名叫余糧莊。當(dāng)時只有幾戶人家,在一個沒人住的茅草房里我們就算安家了。1974年我出生了,在我最初的記憶里,老家北大荒是原始自然生態(tài),天是藍(lán)的,水是清的,人們純樸善良。我家后邊是茂密的山林,有很多種樹木,橡子樹,白樺樹,幾百里連成一片,就像綠色的海洋。春季里,漫山遍野的映山紅競相開放,鳥兒清脆的叫聲在山谷里回蕩。山上有各種野菜,還有榛子,蘑菇,猴頭。我家前邊是一望無際的大草甸子,甸子里邊開滿了各種各樣的花,有卷蓮花,小黃花,小紫花,花草叢中還有麻雀窩,我們小孩子在草甸子里玩耍,別提多快樂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家北大荒不僅自然景色好,在那里生活的人們更是純樸善良。由于地處偏僻,當(dāng)時國家條件有限,所以沒有電網(wǎng),各家各戶都是從四面八方搬來的,大家互相幫助,相依為命,一家有事,大家?guī)兔?。父親是個熱心人,誰家有事,他都是第一個到場,晚上由于沒有電,大家不能早早睡覺,都到我家聊天,點(diǎn)著煤油燈,喝著茶水,磕著瓜子,從古聊到今,從三國聊到水滸。因此,我家在村里人情非常好,在那個沒有法律規(guī)范的小山溝里,人們卻很快樂,很團(tuán)結(jié)。我的童年時代是幸福的,美好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1年,農(nóng)村實(shí)行包產(chǎn)到戶,老家鐵嶺的大伯給父親寫信,說馬上生產(chǎn)隊(duì)就要解體了,土地分給個人家了,問我家能不能搬回來,要是能搬回來的話,就盡快搬回來,能分著土地。父母經(jīng)過商量,為了孩子前途著想, 決定搬回鐵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2年過完春節(jié),我家賣了房子和一些東西,準(zhǔn)備搬回老家,我清楚的記得,那幾天,父老鄉(xiāng)親聽說我家要走,紛紛來看我們,給我和妹妹錢,還有衣服。那幾天我家每天都不斷人。十年的患難與共,大家早已是一家人,從大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依依不舍的情感。1982年2月19日,我家離開了生活十年的北大荒。那天早上,在鄰居王叔家吃的羊肉餡餃子,全村的人都來送我們,一些長輩們幾度落淚,由于那時交通不發(fā)達(dá),每天往縣城去的車就一趟,要是坐不上就得第二天走了,于是大家?guī)椭嚿夏脰|西,把我和妹妹從車窗塞進(jìn)了車?yán)铮瓦@樣我們?nèi)叶甲狭塑?。?dāng)我們從車窗里回望時,看見父老鄉(xiāng)親還站在那里,一直看著客車消失。我們?nèi)叶伎蘖?,那種留戀,不舍,不是親人勝是親人的場面我是永遠(yuǎn)都不會忘記的。到了中午我們到了縣城阿榮旗,在那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坐汽車到了齊齊哈爾,從齊齊哈爾坐火車到了鐵嶺,又從鐵嶺坐汽車到了大甸子老家,一路上整整用了三天時間,在記憶中我感覺黑龍江到遼寧很遠(yuǎn)很遠(yuǎ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家搬回鐵嶺的下半年,1982年8月末,我上了大甸子小學(xué),我多次把北大荒美麗的自然景色,濃厚的鄉(xiāng)土人情寫進(jìn)作文里,得到老師的表揚(yáng),并把我寫的作文念給全班同學(xué)聽。父母經(jīng)常念叨北大荒的人們,老唐家,老周家,老蓋家,老畢家,老辛家等等……尤其是到過年的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必須嘮黑龍江的事,二哥是最興奮的一個,嘮到開心處,他都站起來手舞足蹈的比劃著,因?yàn)樗械耐暧洃浂荚谀抢?。我長大以后在鐵嶺成家立業(yè)了,美好的童年記憶并沒有在時光的流逝中淡化,我經(jīng)常和年幼的兒子嘮小時候的事,兒子說:媽等我長大了一定帶你回黑龍江老家看看。遺憾的是過去信息不發(fā)達(dá),我們和老家的人一直沒有聯(lián)系,不知道那邊現(xiàn)在怎么樣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4年,我和老家陳茂瑞老師有了聯(lián)系,從他那里知道了老家的情況,他說現(xiàn)在咱們余糧莊條件好了,一家都種很多地,通電了,交通信息也發(fā)達(dá)了,有的人家搬走了,有的還在那住。并告訴了我王太和大哥的電話號,知道了這些消息,我特別高興,并打算有時間回去看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年前,二哥在開出租車時,無意間認(rèn)識了一個阿榮旗太平莊的人,從他那里聯(lián)系到了二哥的同學(xué),并進(jìn)了同學(xué)群。于是更加堅定了我們回老家看看的決心。最近我兒子從美國回來,決定帶我們回去看看,幫我們圓四十年的回鄉(xiāng)夢,以表孝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7月15日,兒子開車帶著我們兄妹四個,早上七點(diǎn)從鐵嶺出發(fā),上開原高速公路直奔阿榮旗。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說起小時候在余糧莊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說起這次我們?nèi)ィ€能有多少人健在,還能看見誰,大家還能不能記得我們?往北去的人特別少,高速公路上沒有幾個車,天氣也不悶熱。下午三點(diǎn)我們到了阿榮旗,先找個賓館住下。二哥的兩個同學(xué)聽說我們來了,特意來看我們,走時是少年,再見已是兩鬢斑白,同學(xué)擁抱一起,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第二天早上我約了王太和大哥在飯店見面,他的到來,他的目光,他的行為,讓我們從心底感受到了那份真誠,那份42年不變的真情,他給我們帶路,從阿榮旗出發(fā)去余糧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行駛,我們來到了老家余糧莊,走到村頭下車看見路牌的那一刻,我的心無比激動與喜悅,42年魂?duì)繅衾@的故鄉(xiāng)終于回來了。放眼望去,小時候的大草甸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一望無邊的莊稼地,我們回到了當(dāng)年我家住過的老院,還是那個山腳下,還是那個院子,只是新住戶把房子翻蓋了。想起小時候我和妹妹在門口玩,想起雨后去杖子上摘木耳,去山上采芍藥花回來插到瓶子里,想起了太多太多……我和二哥潸然淚下。過去的老街坊鄰居,多數(shù)都不在那了,我們?nèi)チ藥讉€還健在的人家,一進(jìn)屋,看到的都是現(xiàn)代化生活設(shè)施,從和他們談話中得知,村里家家在阿榮旗都有樓房,秋收完事就回城里住,開春種地再回來,小學(xué)的孩子也都在縣城阿榮旗上學(xué),如今的老家早已富起來了。一提起還都記得我們,記得我小時候大眼睛漂亮,并格外激動熱情。最讓我們感動的是父母當(dāng)年的老朋友辛大爺一家,大爺大媽80多歲了,身體很好,思維清晰,還記得我們,大爺大媽眼含熱淚激動的拉住我們的手,不肯放下。大爺高興的像個孩子,給我們拿水果,拿飲料。這些足以證明,40多年了,老人心里一直記得我們,從來沒有忘記過,就像我父母從來沒有忘記他們一樣。這是患難之交沉淀下來的真情,是珍貴無價的。第二天,他家的大哥,弟弟妹妹們特意從阿榮旗回來見我們,做了豐盛的酒席招待我們。席間,大家聊起過去的事很開心,大爺大媽沒有太多的語言,只是一直看著我們笑,我們的到來,給二位老人帶來了歡樂。我清楚的記得,小時候每次去大媽家,大媽都給我拿餅干吃,八十年代初,物質(zhì)匱乏,自己家還有好幾個孩子,可大媽對我卻是那么舍得,如今,老人家對我們的愛,還和當(dāng)年一樣,絲毫沒有減少。吃完飯,在我們離開時,他們一家有太多的不舍,車開走了,我們從車窗回望時,看見他們還站在那里,尤其是二位老人,滿臉的失落。那情景就和我家1982年搬走時一樣。我和妹妹都哭了,此刻,讓我們明白了世上有一種真情叫永遠(yuǎ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回來的路上,我們有太多的感慨,如今的老家,生活條件好了,物事人卻沒非,流逝的是時間,不變的是感情。感恩我們國家,感恩黨的政策,改革開放四十年,神州大地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三天才能到的路途,如今當(dāng)天就能到,過去連電都沒有的小山溝,如今卻應(yīng)有盡有。感恩父母在那種艱難的條件下把我們養(yǎng)大,感恩老家父老鄉(xiāng)親一如既往的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榮旗我的故鄉(xiāng),我還會再回去的,那里有我的童年記憶,還有我的親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