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川西藏地一人行-川西小環(huán)線篇

cxs

<p class="ql-block">川西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地處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這里海拔差異非常大,最低的地方不足千米,而最高的山峰則高達(dá)七千多米。俗話說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川西我們就能深切的體會。</p><p class="ql-block">來到川西,首先我們能看到的就是高聳的雪山,蜀山之父貢嘎,蜀山皇后四姑娘山;雪山的美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我敬慕雪山“亙古如此的寧靜”,它的純潔、寂靜、晶瑩剔透,令人迷醉。</p><p class="ql-block">第二看草原,當(dāng)海拔升高到3500米-4000米以上的時候,樹木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高寒牧場;每當(dāng)夏日到來,這里野花盛開,牛羊遍野,一片生機(jī)盎然。</p><p class="ql-block">第三看江河,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川西有著很多的大江大河,如果我們想看它們最初的模樣,這里就是很好的選擇。</p><p class="ql-block">第四看湖泊,在川西湖泊的種類很多,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隨著季節(jié)天氣的不同,展現(xiàn)給我們不一樣的景色,但無一例外可以用驚艷來形容。</p> <p class="ql-block">最后就是要看川西的文化。在這里不僅有一座座寺廟和白塔,還有獨(dú)一無二的羌族文化。尤其是到了317國道沿線,“羌藏文化走廊”的美稱當(dāng)之無愧。</p><p class="ql-block">317國道從成都向西,首先經(jīng)過了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而阿壩州是羌族、嘉絨藏族文化的聚集地,正是這兩種文化,造就出一大批帶有民族特色的藏羌民居。羌族同胞主要分布在岷江上游,比如茂縣、汶川、北川這一帶。嘉絨藏族的位置往西一些,散布在理縣、金川縣、丹巴縣等地。大家各過各的生活,塑造了包容共存的橫斷山民族走廊。</p><p class="ql-block">川西小環(huán)線從成都出發(fā),過了都江堰,317國道便扎進(jìn)了茫茫群山之中,沿著岷江峽谷,穿行在邛崍山與龍門山脈間。從都江堰到汶川,一路上抬頭就能看到高山峻嶺。西嶺雪山一路上向我們招手,在這里初次領(lǐng)略川西風(fēng)情。汶川給我印象就是山高谷深,相當(dāng)偏遠(yuǎn)的一個山區(qū),但它與成都市區(qū)的直線距離不過100公里,只隔著一座龍門山脈。</p><p class="ql-block">地殼上升劇烈,說明地下暗藏著巨大能量,果不其然,這一段的地質(zhì)災(zāi)害很是頻繁,兩岸山體可見滑坡痕跡,腳下就是著名的“龍門山斷裂帶”。過汶川縣城,317國道掉頭向西,一頭扎進(jìn)邛崍山脈中。</p><p class="ql-block">此時我們離開岷江河谷,往上爬升。岸邊開始出現(xiàn)高大的雪峰,山勢高聳,峽谷深邃,河流疾速下切,整個河谷呈現(xiàn)V型峽谷的面貌。眼前出現(xiàn)一座座村落,它們坐座在海拔1500米的狹窄谷地之上。千百年來,人們學(xué)會了如何在峽谷中生存,孕育出獨(dú)特的峽谷農(nóng)耕文明。這里遍布著古老的藏寨和羌寨,人們用石頭蓋起房屋,壘起碉樓,塑造出川藏北線獨(dú)特的民族風(fēng)情。</p> <p class="ql-block">茂縣</p><p class="ql-block">羌族博物館-典藏歷史傳承文明</p><p class="ql-block">羌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被稱為“云朶上的民族”。寧強(qiáng)古稱“寧羌”,自夏商以來就是羌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3000年的悠久歷史,催生了羌繡、竹編等豐富燦爛、特色鮮明的羌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人是個歷史悠久的羌民族聚集群,人口約20萬,主要生活在茂縣、汶川、理縣、北川等地。其中,以茂縣最為集中,約占羌族人口80 %以上。民族文化內(nèi)涵深厚,“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中的羌笛早已為世人耳熟能詳。</p><p class="ql-block">茂縣是中國最大的羌族聚居地,是羌文化生態(tài)實(shí)驗(yàn)核心保護(hù)區(qū)。成立于1984年的茂縣羌族博物館,在“5.12”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創(chuàng),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博物館新館終以嶄新的面貌屹立于岷江河畔。新館以“典藏歷史、傳承文明”為使命,“集發(fā)掘、收藏、保護(hù)、展示、研究為一體”鑒古識史、熔古鑄今。</p> <p class="ql-block">羌族刺繡</p><p class="ql-block">羌族剌繡是羌民族聚居區(qū)的一種傳統(tǒng)刺繡藝術(shù),羌繡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古老羌族器具上的簡單紋飾、幾何圖形,被廣泛地運(yùn)用于羌人的日常生活中。自從羌族人具有了織麻和彩陶技藝后,就隨之產(chǎn)生了剌繡服飾工藝。</p><p class="ql-block">羌族刺繡針法以精巧細(xì)致的挑花為主,此外還有提花、扎花、平繡花、勾花等多種。羌繡制品以花圍腰和云云鞋為代表,所繡圖案多呈幾何形狀,構(gòu)圖嚴(yán)謹(jǐn)、組織勻整,裝飾性很強(qiáng)。其色彩爽麗明快,以黑白為多,而挑花和納花上的設(shè)色絢麗奪目,宛如五彩霓虹。</p> 茂縣縣城 <p class="ql-block">汶川5.12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鎮(zhèn)遺址</p><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fā)生里氏8級特大地震。如今,16年過去了,時間的沉淀或許可以撫慰傷痛,但那段不堪回首的慘烈記憶,卻不曾褪色。</p> <p class="ql-block">5.12汶川特大地震紀(jì)念館</p><p class="ql-block">在震后修復(fù)重建工作中,中國政府特別安排上海同濟(jì)大學(xué)建造一座地震紀(jì)念館,用以緬懷那些在地震中不幸遇難的同胞。</p><p class="ql-block">5.12汶川特大地震紀(jì)念館按照“自然、簡樸、生態(tài)、科學(xué)”八字方針,由同濟(jì)大學(xué)建筑設(shè)計研究院設(shè)計。紀(jì)念館占地14.2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4280平方米,陳展面積1074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主體建筑名為“裂縫”,寓意“將災(zāi)難時刻閃電般定格在大地之間,留給后人永恒的記憶”。整個建筑造型以大地景觀的手法,通過地面切割、抬起,形成主要的建筑體量,并通過下沉廣場和步道向外延伸,與平緩的草坡融為一體,局部翹起露出地面,寓意新生和希望。</p><p class="ql-block">汶川地震紀(jì)念博物館如實(shí)還原了5.13大地震后的斷壁殘?jiān)灿袔讉€分館共同組成,每個博物館都是用綠草甸做屋頂,整個博物館建筑風(fēng)格色彩暗淡,莊重內(nèi)斂。</p><p class="ql-block">每個館之間的步行道起到了連接作用,整個博物館由點(diǎn)線面結(jié)合串成一體。博物館墻面棱角突出,全部使用耐候鋼打造。</p> <p class="ql-block">北川</p><p class="ql-block">北川歷史悠久,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正式建縣。1952年,北川縣城從治城(現(xiàn)禹里鄉(xiāng))遷至曲山鎮(zhèn),距綿陽市區(qū)六十公里,分為新、老兩個城區(qū)。512大地震中北川縣城受災(zāi)慘烈,頃刻變?yōu)閺U墟,縣城四周山體因地震發(fā)生大面積崩塌;摧毀大量建筑,造成重大人員傷亡。</p> <p class="ql-block">北川,因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讓很多人知道了這個地方,北川全名是北川羌族自治縣,屬于四川綿陽市,也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北川也擁有我國唯一的羌城旅游景區(qū),由北川地震遺址區(qū)、北川新縣城、北川地震紀(jì)念館、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館、吉娜羌寨等景點(diǎn)組成,共分為地震遺址、大愛文化觀賞區(qū)和禹羌文化體驗(yàn)區(qū)三大部份組成,總面積六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歷史上北川還是大禹故里,四千年前,治水英雄、人文始祖從禹穴溝走出,開創(chuàng)了華夏民族的新紀(jì)元。北川是大愛之城,來自四面八方的無疆大愛,把人間真情揮灑到極致。鳳凰涅槃,志在重生,美麗的新縣城已經(jīng)建成,這一切讓北川得到了永恒的生命,為北川羌城增添了無限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震后重建的北川新縣城</p><p class="ql-block">北川新縣城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新縣城周圍有山且并不高峻,地勢平坦顯得更加開闊。沿著永昌河漫步,野薔薇、杜鵑花競相開放,街邊景觀帶與自然山體融為一體。嶄新的建筑錯落有致,平直的街道縱橫交錯,一幢幢新樓拔地而起,新縣城井然有序。</p> <p class="ql-block">臥龍神樹坪熊貓基地</p><p class="ql-block">四川臥龍中華大熊貓?jiān)飞駱淦夯兀侵袊笮茇堁芯勘Wo(hù)中心于汶川地震后重建的一個大熊貓基地。2016年5月12日,中國大熊貓保護(hù)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正式開園。</p><p class="ql-block">基地位于四川省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管理局耿達(dá)鄉(xiāng)神樹坪-黃草坪區(qū)域,占地面積約150公頃。神樹坪基地共有大熊貓圈舍59套,可容納60-80只大熊貓。</p> <p class="ql-block">畢棚溝/擁抱夏日的清涼</p><p class="ql-block">從汶川到理縣鷓鴣山這一段317國道,是阿壩南部一段亮眼的風(fēng)景線。這片平原到高原的過渡地帶,既有川西壩子的溫潤氣候和豐富物產(chǎn),又有高原純凈唯美的自然景觀。沿途大大小小的藏族羌族村寨記載著歷史,也為這里贏得了“藏羌民族走廊”的美名。</p><p class="ql-block">畢棚溝平均海撥3600米,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樸頭鄉(xiāng)梭羅溝境內(nèi)。有人說,畢棚溝是川西北阿壩州四姑娘山的一面鏡子,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向大陸性高原氣候過渡地區(qū)的特殊地理位置讓畢棚溝有著不一樣的風(fēng)景。</p><p class="ql-block">當(dāng)山川、湖泊、森林等風(fēng)物,被大自然巧妙地匯聚在一起,這個只屬于畢棚溝的夏日,究竟會蘊(yùn)含多少美景?樹葉與風(fēng)之間的纏綿,在這片天地里散播著清涼的密語。徐行于沿湖棧道,且聽風(fēng)語,默默地注視湖泊,心境自開。在水色與山色相互流轉(zhuǎn)之際,游人便是此間點(diǎn)綴的第三種風(fēng)景。</p><p class="ql-block">在人們心中,雪山不僅圣潔美麗、巍峨壯觀,更是一種信仰,承載著人們的美好心愿和祝福。只要一見到它,就會從心底里表示喜歡和贊嘆。在畢棚溝,雪山更是一道不可錯過的美麗風(fēng)景。一年四季矗立在碧空之下,從晨曦到落日帶給觀者不同的驚喜和震撼。美麗的日照金山等盛景,讓人崇敬,用一顆充滿信仰的心靜靜享受。</p><p class="ql-block">如果說大海是澎湃壯觀,那么高原湖泊便是溫婉動人,擁有著特別的魅力,讓人覺得很親近,很舒適。畢棚溝的湖泊,水天一色,倒影綽綽的對稱之美,更是令人的流連忘返。艷陽之下,波光粼粼,偶爾清風(fēng)徐徐,帶來層層漣漪,更是令人心曠神怡,心境寧靜。</p> <p class="ql-block">甲居藏寨</p><p class="ql-block">從丹巴縣城沿大金川向北數(shù)里,便能看見白墻紅檐的藏式民居星星點(diǎn)點(diǎn)在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掩映在綠樹叢中,這里就是甲居藏寨。</p><p class="ql-block">甲居是最具嘉絨藏族風(fēng)情的村寨之一。一戶一寨,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凹拙印辈卣Z是百戶人家之意,藏寨面積約5平方公里,有嘉絨藏居140余戶,藏寨從大金河谷層層往上攀緣,一直延伸到卡帕瑪群峰腳下。在相對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樓房灑落在樹叢中?;蛐橇_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懸崖上,或在河壩綠茵間。不時炊煙裊裊,煙云繚繞,與充滿靈氣的山谷、清澈見底的溪流、皚皚的雪峰一起,將田園牧歌式的畫面展示在人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甲居藏寨是獨(dú)特的藏式樓房建筑,一戶人家住一幢寨樓。一般寨樓坐北朝南,有的三、五成群相依相偎,有的遠(yuǎn)離群樓孑然獨(dú)立。宅基占地約200平方米,一般三層,高15余米,均為石木結(jié)構(gòu)。甲居藏房的現(xiàn)存形式,完整地保存了嘉絨民居的基本特征,如使用原始的材料,采用原始的技術(shù),保持傳統(tǒng)而古樸的風(fēng)貌。甲居的每一座寨樓都是主人精心雕琢和呵護(hù)的藝術(shù)品;白色為主,紅黑輔之的外墻每年春節(jié)之前都要仔細(xì)涂染。室內(nèi)和細(xì)節(jié)以及裝飾的藏畫更是美輪美奐。寨樓前后,蔥郁的莊稼果木蘊(yùn)藏著盎然生機(jī);屋頂檐下,金黃玉米,火紅辣椒訴說著收獲季節(jié)的明艷。梨花林間,白墻之后,丹巴美人等待著最動人的邂逅。</p> <p class="ql-block">丹巴境內(nèi),深藏著眾多造型美觀,風(fēng)格古樸,鮮為人知的鄉(xiāng)土民居。數(shù)千年來這些藏族民居一直保持著傳統(tǒng)的建筑風(fēng)格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尤以甲居、中路、大桑、邛山、聶岬和巴底鄉(xiāng)最為突出。幾百幢民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融入自然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底層大多為家畜圈,其上依次為鍋莊室、儲藏室、居室、經(jīng)堂及角樓(家碉),其中二、三樓分別有天井和露天大陽臺。</p><p class="ql-block">除了古樸而有氣勢的藏寨民居,丹巴還有許多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嘉絨藏歷年、觀花節(jié)、墨爾多廟會、五月賽馬節(jié)、燃燈節(jié)、嘉絨藏族風(fēng)情節(jié)等。6月份是春夏交替之際,嫩綠的麥田與雪白的高原梨花在變化萬千的光影與紅白藏房交相輝映。</p><p class="ql-block">大渡河從丹巴到金山一帶被稱為大金川河,河水寬闊平坦,沿河兩岸星星點(diǎn)點(diǎn)分布著眾多藏族村落。據(jù)說誰家的藏寨房子修得越高,就越有地位,因此有條件的家庭都把房子建在很高的山上。藏房“懸掛”在綠樹掩映的懸崖峭壁上,未經(jīng)規(guī)劃,卻別有一番韻律之美,從甲居藏寨下山之后,沿丹巴至金川一線直行,這一帶才是更大范圍的丹巴藏寨,可謂是藏寨攝影創(chuàng)作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丹巴:橫斷山中的千碉之國</p><p class="ql-block">在橫斷山脈的影響下,丹巴碉樓這種建筑形式,既自我封閉,當(dāng)?shù)飿窃谄渌貐^(qū)巳經(jīng)消亡之后,丹巴卻得以化石般的成系列保存下來;又在時光的流逝中,二者已有機(jī)地結(jié)合在一起。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征,又有碉樓的形態(tài)。它們吸收各種影響,自我改造,從碉樓與宅院結(jié)合的形式發(fā)展到碉樓在藏式宅院中符號化。使這種古老的石砌建筑達(dá)到有利于當(dāng)?shù)厝嗽娨夂椭C地棲居的最佳形式。</p> <p class="ql-block">八美草原,川西大地的綠寶石</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向往草原,那么你一定要來川西,這里有你向往的安然寧靜;草原用三季的蟄伏,換來盛夏這一季的瑰麗;用草的翠碧,用花的迷離,送天地一場珣爛夢境。</p><p class="ql-block">八美草原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東南方。走川藏公路會經(jīng)過成片的大草原,一望無際,遼闊自在,海拔高度為3500米,是典型的高原生態(tài)景區(qū)。</p><p class="ql-block">蒼穹之下,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綠草如茵,簇簇野花,五彩斑斕;數(shù)十公里的青青草地,點(diǎn)綴著帳篷、氈房,遍地牛羊如散落在草原上的一顆顆珍珠。蒼鷹盤旋于高空,藏地草原風(fēng)光在這里一覽無余。清晨,牧民的炊煙裊裊直上與草地上升起的淡淡薄霧混在一起,恍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草原上的塔公</p><p class="ql-block">自“跑馬溜溜”的康定縣出發(fā),翻越折多山埡口,穿過鮮花盛開的塔公草原,中午時節(jié),終于抵達(dá)這個以草原命名的高原小鎮(zhèn)。</p><p class="ql-block">塔公鎮(zhèn)坐落在木雅圣地景區(qū),海拔約3750米,舉頭可見雅拉雪山。鎮(zhèn)子不大,卻精致干凈。臨街是三四層的樓房,裝飾有木雅藏族的文化符號,整齊排列向前延伸。去往新都橋的川藏線貫穿鎮(zhèn)子,恰似小鎮(zhèn)伸出的兩條長臂,一頭挽著青藏高原,一頭牽著四川盆地。中午的陽光照在紅白相間的藏式建筑上,散發(fā)出明快而熱烈的色彩。街道兩旁,酒店、旅館、商鋪應(yīng)有盡有,兩排漂亮的蓮花燈直通鎮(zhèn)外。整個鎮(zhèn)子傳統(tǒng)又時尚,溫馨寧靜,完全沒有“一片孤城萬仞山”的落莫蒼涼。鎮(zhèn)外有小河流過,跳躍的浪花不時輝映出耀眼的波光。小河與小鎮(zhèn)間是一座足球場大小的廣場,廣場邊就是千年古剎塔公寺。</p><p class="ql-block">塔公寺是甘孜藏族自治州著名的薩迦派(花教)寺廟,也是康巴地區(qū)藏民朝拜的圣地之一,素有“小大昭寺”之稱。佛寺目前沒有對外開放,我只能和眾游客一樣,徘徊在外面的小廣場,無聊地打發(fā)時間,等待著太陽西斜后的傍晚時分。我出神地打量陽光下金光閃閃的寺廟屋頂,翹望那些高出于紅墻的佛塔塔身與塔尖。寺院后高聳著一座山峰,這應(yīng)該是塔公鎮(zhèn)的制高點(diǎn)。山巔上建有一座圓潤潔白的佛塔,在漸漸西斜的夕照中,顯得莊嚴(yán)肅穆。佛塔四周的五彩經(jīng)幡,在傍晚的山風(fēng)中獵獵招展,昭示著塔公草原的吉祥幸福。</p> <p class="ql-block">隨著太陽西沉,晚霞漸漸燃燒起來,將天上的云朶變成玫瑰的浪漫色彩。近處的草原也受到了渲染,漸漸從金黃色變成了火紅。如一片燃燒的海。而在更遠(yuǎn)的東方,在一片起伏的群山之上,銀色的雪峰也被涂上胭脂色。此刻的雅拉雪山,楚楚如剛出浴的女神,盡顯高貴典雅的神韻和光彩照人的風(fēng)采。</p><p class="ql-block">美好的時光總是有限的,太陽隱到西山后面去了,天空的云彩漸漸暗淡,雅拉雪山隨之消隱了光彩,只將波濤般起伏的曼妙剪影留在了東山之上。正在惆悵間,卻見一勾月牙掛在了遙遠(yuǎn)的天邊,天空上布滿了星星,令人感覺近在咫尺,仿佛伸手可摘。草原在月色星光下沉沉酣睡,遠(yuǎn)遠(yuǎn)望去一片朦朧,深邃而又神秘。</p> <p class="ql-block">除了塔公寺,塔公草原還有一個不容錯過的景點(diǎn)-雅拉雪山。這座雄偉的山峰是康巴地區(qū)的四大神山之一,也是著名的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中記載的。雅拉雪山位于道孚縣和康定縣的交界處,海拔達(dá)到5020米。山頂終年被白雪復(fù)蓋,云霧繚繞,真是一幅壯麗的美景。在不同的觀察角度下,它可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狀,像皇冠、花瓣簇?fù)淼纳徎▽氉?,甚至是??端坐的彌勒佛。據(jù)說歷代惠遠(yuǎn)寺和周邊的藏民都會來朝拜,因?yàn)檠爬┥绞歉袼_爾王所看重的神山,充滿了靈氣和神秘感。</p><p class="ql-block">在塔公草原,你不僅可以欣賞到壯麗的自然景色,還能感受到濃郁的藏族風(fēng)情。在早晨和傍晚,你可以看到當(dāng)?shù)氐哪撩窈统フ咴谒罗D(zhuǎn)經(jīng)廊念嘛呢經(jīng),順時針轉(zhuǎn)動著轉(zhuǎn)經(jīng)筒,這種場景讓人感受到寧靜和虔誠。</p> <p class="ql-block">墨石公園</p><p class="ql-block">墨石公園景區(qū)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八美鎮(zhèn)卡瑪村與中古村交界處。地處中國最美景觀大道318國道核心區(qū),緊鄰丹巴美人谷、康定新都橋、雅江康巴漢子村等知名景區(qū),距八美鎮(zhèn)約6公里,川藏公路旁400米處。</p><p class="ql-block">群峰匯聚,萬塔林立,崢嶸起伏,重巒疊嶂,景象萬千,如同精心制作的盆景。身臨其境,深感目不暇接,令人流連忘返。有的像白鹿望天、有的似猛虎下山,有的仿佛獼猴酣睡,石柱、石筍、石蘑菇、石蓮花更是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真是猶如童話迷宮。</p><p class="ql-block">墨石公園古稱土石林,景區(qū)面積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3500米。川西高原上千姿百態(tài)的土石林與廣袤的草甸、起伏的雪山、迷人的藏寨、構(gòu)成一幅絕妙的風(fēng)情畫。是香格里拉之巔海螺溝向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亞丁的中轉(zhuǎn)站,擁有壯美草原、婉約濕地、奇幻墨石、特色民居、高原花海、金色彩秋、白塔圣寺、日出日落八大奇觀。</p> <p class="ql-block">新都橋</p><p class="ql-block">新都橋位于康定縣境西部,距縣城80公里,面積5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8000人。新都橋鎮(zhèn)又叫東俄羅,海拔3300米,高原氣候,溫差大且氣候多變。初次上高原的人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yīng)。它是川藏南北線分叉路口,北通甘孜,南接理塘,是從西藏通往康定的必經(jīng)之路。距離成都431公里,途中要翻越海拔4300米的折多山,可遠(yuǎn)眺蜀山之王-貢嘎山。</p><p class="ql-block">對于許多人來說,新都橋是一片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線、無垠的草甸、彎彎的小溪、金黃的柏楊;山巒連綿起伏,藏寨散落其間;川西的高原風(fēng)光如詩如畫,美不勝收。這就是新都橋,如果用心領(lǐng)略,它對得起“光與影的世界”、“攝影家天堂”的稱號。</p> <p class="ql-block">折多山</p><p class="ql-block">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內(nèi),海拔4298米,是康巴第一關(guān)。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西面為高原隆起地帶,有雅礱江;右為高山峽谷地帶,有大渡河。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態(tài)等方面處于過渡地帶,主要分布著“嘉絨”之稱的藏族分支。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壩州的大小金川一帶。折多山以東是山區(qū),而折多山以西則是青藏高原的東部,真正的藏區(qū)?!罢鄱唷痹诓卣Z中是彎曲的意思,寫成漢語又是“折多”二字。</p> <p class="ql-block">康定</p><p class="ql-block">“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喲,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一座跑馬山,名揚(yáng)四海,一曲《康定情歌》,千古絕唱。</p><p class="ql-block">康定,一座享譽(yù)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今天,我們沿著317川藏線來了,來看看這座被稱為川藏咽喉的寶藏城市。</p><p class="ql-block">康定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也是藏漢回彝羌等多民族聚居地。獨(dú)特的地理、人文孕育出康定的自然萬物,境內(nèi)海拔最高點(diǎn)7556米-蜀山之王貢嘎山,最低點(diǎn)1390米-大渡河,相對高差6000米。</p><p class="ql-block">康定地形復(fù)雜多樣,大雪山脈將市境分為東西兩大區(qū)塊。并由此形成地貌、氣候、生產(chǎn)方式和文化習(xí)俗的強(qiáng)烈差異。東部為高山峽谷,這里桃紅柳綠,物產(chǎn)豐饒;西部為高原地貌,這里牛羊遍野。這里聚水成湖,雪峰林立;這里草原廣袤,層林盡染。圣潔的貢嘎雪山,如天外的哈達(dá)飄然而至,湖泊、森林、牧場、藏房又構(gòu)成了一幅幅云卷云舒的立體畫卷。</p> <p class="ql-block">瀘定</p><p class="ql-block">瀘定橋又名大渡橋,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zhèn)境內(nèi)的一座跨大渡河鐵索橋,為瀘定橋風(fēng)景區(qū)的主要景觀文物。</p><p class="ql-block">瀘定橋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瀘定橋全長103米,寬3米,由13根鎖鏈組成,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橋;該橋因“飛奪瀘定橋”戰(zhàn)斗而聞名中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