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浪漫土耳其之旅(3)ll 從博德魯姆到卡帕多西亞

一畝田也

<p class="ql-block">2024.07.09 周二 晴 </p><p class="ql-block">早上八點半,我們從艾登出發(fā)前往博德魯姆,一路將有三個多小時的車程。</p><p class="ql-block">博德魯姆位于土耳其愛琴海地區(qū)的西南部,愛琴海的最南端,處在愛琴海與地中海的分界線上,它也是地中海入口處的港口城市。希臘“歷史之父”希羅多德誕生在這里。</p><p class="ql-block">據說這里有著雪亮的白屋、成排的棕櫚、晶藍的海灣、迤邐的游艇。而博德魯姆城堡可以說是當?shù)刈铒@著的地標,也是這座港灣城鎮(zhèn)最主要的歷史見證物。</p><p class="ql-block">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風情給這座城鎮(zhèn)蒙上了一層迷人的色彩,簡直綻露出幾分蒙娜麗莎的微笑了。</p><p class="ql-block">車子一路向南,炙熱的太陽光從車窗外射進來。越向南,這氣溫是越高了。</p><p class="ql-block">我們的車手徐美女今天全副武裝:遮陽帽、太陽鏡、防曬圍脖、防曬衣……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三個多小時的烤曬呀,徐美女辛苦啦!</p> <p class="ql-block">汽車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盤旋而進。</p><p class="ql-block">兩旁土黃色的山坡上,稀稀拉拉長著葉子酷似楊柳的植物,這地貌讓人想起了我們的大西北,此地的緯度大約和大西北差不多吧。</p> <p class="ql-block">路過一片廢墟,莫非這也是一處像以弗所一樣的幾千年前留下來的遺產?</p><p class="ql-block">走過路過,可看的風景不能錯過!靠邊停車。</p> <p class="ql-block">遺址旁有一棵三圍粗的古松,它巍然扎根在崖邊,像是這片遺址的守護員,它會不會和這片遺址同壽呢?有大樹的地方往往都是風水寶地,在我們中國,古剎旁通常不都有古樹嗎?</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前行。</p><p class="ql-block">藍色的海域躍入眼簾,那醉人的藍誘引著我們停車駐足。一葉小帆在藍絲絨般的水面上漂浮著,讓人頓悟"一葉"這個數(shù)量詞的象形意蘊,恰如用"一峰"來形容駱駝,用"一鉤"來描寫殘月,漢語遣詞造句里的美學意趣,恐怕沒有一種文字可以倫比。</p> <p class="ql-block">時近12點,我們到達博德魯姆。</p><p class="ql-block">海灣里停泊著大大小小桅桿高聳的帆船,游艇濺起白色浪花逶迤著向廣闊的藍玻璃似的海面駛去。站在碼頭回望海岸,果然是棕櫚成排;依山而建的白色屋宇層層疊疊;灰色的博德魯姆城堡靜靜地矗立在山坡上,恰似一位睿智的老者佇立著凝望海面……</p><p class="ql-block">博德魯姆處于愛琴海和地中海的分界線上,那么我們眼前所見,究竟是愛琴海還是地中海,傻傻分不清。</p> <p class="ql-block">走進小鎮(zhèn)的街巷。街巷里人來人往,兩邊都是餐館、酒吧和出售土耳其特產的店鋪,充斥著商業(yè)氣息,散發(fā)著土耳其味道。</p><p class="ql-block">我們穿過兩個店肆間的一段小巷后,竟看到了一片與剛才所見不同的海景。這里的海水顏色富有層次感,幾片淺藍嵌在大片的深藍之中,像翡翠,似松石。三三兩兩的帆船在遠處泊著,有人在海灘上嬉戲打鬧,有人在海中擊浪。</p><p class="ql-block">這又是愛琴海還是地中海呢?且不管!眼下重要的是看風景!而看風景的重要方式是拍照!</p> <p class="ql-block">然后,在店肆櫛比的街頭閑逛。</p><p class="ql-block">眼睛被一家彩瓷店里琳瑯滿目的物品勾了去,拿起手機不停地拍拍拍……</p><p class="ql-block">一位來自香港的店員主動提出幫我和阿宋拍"together "照片。在土耳其的這些日子里,和阿宋互拍照片時,已多次有路人主動上前幫我倆拍合影,以使我們也被這種助人為樂的行為感染。肢體語言加上"together "這個單詞,是我們有效的溝通方式。雖然我們已能記得的英語單詞少得可憐,但奇怪的是我們的耳朵對某些詞很敏感,比如"from",不管對方是什么膚色用哪種語調怎樣的語速,只要聽到"from ",我們就會不卑不亢地微笑著回答"China "或"Chinese "。</p> <p class="ql-block">蘇州這幾天持續(xù)被高溫炙烤,在伊斯坦布爾時暗自慶幸完美避開家鄉(xiāng)的暑氣,誰知今天博德魯姆竟然是40 °c高溫!好在有美景怡人,消減了被動蒸桑拿的不適。</p> <p class="ql-block">聽說博德魯姆是一個藝術家云集之地,在他們的影響下,這里形成了晝靜夜歡的生活方式。夜幕降臨時,坐在海邊的酒館里沐著風吃著海鮮,那必然是賽過神仙的。可惜我們今天還有四個多小時的路程要趕。</p><p class="ql-block">下午2點半左右,我們離開博德魯姆前往代尼茲利。晚上七點多,終于到達目的地。</p><p class="ql-block">也許我們的住地比較偏僻,晚上和阿宋倆在酒店周邊覓食無果,最后在一家小店每人買了一個雞肉卷??打包回酒店吃。和店主溝通時,我用了來土耳其之前儲備的土耳其語"帕凱特(packet,打包)",店主豎起了大拇指。哈哈,我所儲備的土耳其語一共兩個,另一個是"亞爾姆(Yarim,半份),不是吃貨的我,卻把吃放在了第一位,民以食為天??!</p> <p class="ql-block">2024.07.10 周三 晴轉雨</p><p class="ql-block">今天游玩棉花堡。</p><p class="ql-block">棉花堡位于土耳其西南部代尼茲利(Denizli)市。如此可愛的名字,源自其外形像鋪滿棉花的城堡。</p><p class="ql-block">所謂“棉花”,就是泉水從山頂往下流,所經之處歷經千百年鈣化沉淀,形成層層相疊的半圓形白色天然石灰?guī)r階梯,所以土耳其人叫它“棉花堡”。</p><p class="ql-block">據說棉花堡泉水的溫度恒定在36至38攝氏度之間,PH值約為6,含有豐富的鈣、鎂等礦物質。這些泉水不僅對風濕病、皮膚病、婦科病、消化不良及神經衰弱有療效,而且可以直接飲用。</p><p class="ql-block">關于棉花堡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p><p class="ql-block">曾經牧羊人安迪密恩為了和希臘月神瑟莉妮幽會,竟然忘記了擠羊奶,致使羊奶恣意橫流,蓋住了整座丘陵……</p><p class="ql-block">不過棉花堡一帶的景觀不只有棉花堡,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于公元前二世紀時由帕加馬王朝所建的耶拉波利斯古城。棉花堡是世界自然遺產,耶拉波利斯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這里是土耳其不多的雙遺產保護區(qū)。</p><p class="ql-block">坐在車里,我們遠遠地就望見了光禿禿的群山中突兀著的一個白色山頭,它像被冰雪覆蓋著。駛近才知,并非這整座山都呈白色,只是山的一面而已。盡管如此,我們都早已被這面白色山坡散發(fā)出來的仙氣懾服了!震撼了!</p><p class="ql-block">進入山上的景區(qū)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希拉波里斯古城遺跡的殘壁斷垣,向右前方百米遠處望去,古城當年的大劇場似乎還完好地挺立著。</p><p class="ql-block">來棉花堡就是為了看棉花堡的,因此我們直趨棉花堡而去。</p> <p class="ql-block">進入棉花堡,不能穿鞋著襪。游覽者一律把鞋襪脫了放在"岸上"。</p><p class="ql-block">光腳走路,這已是幾十年前童年時期的事了。</p><p class="ql-block">石灰?guī)r坑坑洼洼,粗糙不平,雖如縐似波,然小心翼翼探腳踩下去,卻是接受著生硬的腳底按摩,令人不由一陣呲牙咧嘴。</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上往下走。四周白色的石灰?guī)r呈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有的像石林,有的像石瀑,有的則像小巧的梯形盆地。</p><p class="ql-block">有溫泉不知從哪片巖層中流出來,匯成層層相疊的一個個形狀不規(guī)則的水池,水池有深有淺,陽光下閃爍著盈盈的粉藍色波光。不過說實話,這水色與九寨溝或黃龍的比起來,那是要差幾個級別的。但它有周遭的石灰?guī)r的白相襯,顯得夢幻迷人。</p><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chuàng)造了這片純凈的世界,置身其間,恍然來到玉宇瓊樓的瑤池仙境,飄飄乎,醺醺然……</p> <p class="ql-block">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朋友小朋友在水中嬉戲撒歡、拍照留影,仿佛想把這神仙世界占為己有或打包帶走。</p> <p class="ql-block">有人說我今天穿對了衣服,那么好吧,拍照,拍照!</p> <p class="ql-block">后來聽領隊說,棉花堡的水,本來應該是山上的自然流水潺潺而下,而今的水只是從水管中汩汩而出……那么長此以往,不知棉花堡的這份純凈自然是否終將成為人們追憶的童話。</p><p class="ql-block">但愿傳說的"當今世界可能消失的八大景點"之一的棉花堡能得到土耳其政府更完善的管理,長存于世。</p> <p class="ql-block">時近12點,我們離開棉花堡,前往今天晚上的住宿地費特希耶。半路遇大雨,氣溫從40 °c驟然降至20 °c。</p> <p class="ql-block">今晚住在地處山間的"綠石"酒店,有浙地民宿的氛圍感。</p> <p class="ql-block">酒店有點兒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從家中帶來的方便面終于有了用武之地,晚飯簡單解決。</p> <p class="ql-block">2024.07.11 周四 晴</p><p class="ql-block">早餐后,應"綠石"酒店老板的要求,我們與他在酒店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8:30出發(fā),我們要從費特希耶到安塔利亞,一路上將經過一座死城、一個死海、一條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公路"之一的D400公路。</p><p class="ql-block">死城名叫卡阿蓋,位于費特希耶郊外。我們的車行駛20多分鐘后,進入一個村莊。下車后,沿蜿蜒的小道穿過村莊,抬眼望見遠處的山坡上綿延著一個灰色的城。細看,多數(shù)房屋似乎沒有房頂,也沒有門窗,更沒有人影。一一滿城呈現(xiàn)一副人去樓破的死寂樣子。</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有很多"被遺忘的人類文明"一一死城,它們由盛而衰,或因地震,或因洪水,或因戰(zhàn)火……</p><p class="ql-block">而眼前這個被列為"全球十大鬼城"之一的廢城,有說是"被1856年的地震和18 85年的一場火災摧毀的",事實上它真正被遺棄的時間是在一百年前的1923~1924年,真實原因說來不可思議:</p><p class="ql-block"><u>由于歷史遺留問題,1923年在國際聯(lián)盟組織下,希臘和土耳其兩國根據宗教和種族進行正式的民族交換,從黑海到地中海約有130萬希臘人被全部趕回本土,而希臘40萬土耳其人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30多萬土族人也被趕回土耳其。</u></p><p class="ql-block"><u>民族交換也代表家園交換,希臘至今仍保留有部分土族人的財產等待認領,但土耳其這面卻只允許攜帶衣物被褥離開,任何金屬都被禁止帶走。換句話說,土耳其這邊的希臘人家園幾乎是原樣保留,不僅牛羊牧場俱在,連貴重金屬以及良田作物都原封不動。</u></p><p class="ql-block"><u>希臘土族人回到土耳其后開始爭搶遺留財務,曾經有過萬人居住的卡阿蓋自然也在名單上,沒想到的是,這座城鎮(zhèn)因為留下的資產過多而引起土族人為此翻臉,兩撥人都不愿意放棄卡阿蓋,最終一起進入導致卡阿蓋被洗劫一空,連一塊毛毯都沒留下,然后這一千多座房屋成為一片廢墟....... (網絡文字)</u></p><p class="ql-block">希土兩國的這段歷史和卡阿蓋成為死城的原因,讓人聞之慨嘆!歷史故事好比兒戲,無辜百姓竟是螻蟻。</p> <p class="ql-block">離開死城,驅車40多分鐘后,到達死海。</p><p class="ql-block">此"死海",自然不是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交界處的那個死海,它位于費特希耶以南的厄呂代尼茲,是地中海在土耳其漫長而曲折的西南海岸線上的一個大轉彎。</p><p class="ql-block">之所以稱其為死海,是因為:整個海岸被群山環(huán)抱,形成一個波瀾不驚的瀉湖,就連水中的倒影也幾乎靜止不動。</p><p class="ql-block">穿過一條商業(yè)街來到海灘邊,首先進入視野的不是碧海,而是天空中的一頂頂滑翔傘,有的在悠悠行駛中,有的正在向海灘疾降。</p> <p class="ql-block">海邊停著一排實為餐廳或酒吧的"海盜船"。</p> <p class="ql-block">比起博德魯姆來,眼前的這片海水藍得更嬌嫩一些,呵呵,我已經找不出什么詞匯來形容它了,忽想起朱自清寫梅雨潭的綠時,稱之為"女兒綠",姑且偷師學藝,稱這藍為"女兒藍"吧。</p> <p class="ql-block">10點半左右,我們離開這片"女兒藍",出發(fā)駛向D400。</p><p class="ql-block">這條全程200多公里的公路,從費特希耶到?安塔利亞是最精華段。它盤曲迤邐在海岸邊的陡崖峭壁上,穿越土耳其“死?!?、地中海、愛琴海,一側是綠樹成陰的山峽,一側是藍天下浩渺的碧波。</p><p class="ql-block">土耳其和我們國內一樣靠右行駛,領隊采取按逆時針自駕游土國的方案,正好讓我們更接近路右邊的大海,可以一路看盡旑旎風光。</p><p class="ql-block">本以為車子繞過一個山頭后,就會駛上左邊是山右邊是海的D400,然而三四十分鐘后,我們的車仍行駛在荒僻狹小的盤山公路上,根本看不見海,也幾乎沒遇到來往的車輛,而且似乎正往深山老林里開。</p><p class="ql-block">山路盤旋曲折,前前后后又看不到我們車隊的其他車輛。一車人心里開始沒底了,懷疑走錯了路線。立即向其他車上的隊友求助位置共享,才發(fā)現(xiàn)我們的車和領隊的車根本不在同一條路上:他們的車行駛在海邊的路上,而我們的路遠離著海。果然我們的車正行駛著的這條路并不是D400一一這莫名其妙的導航!</p><p class="ql-block">山崖間的路根本沒有掉頭的機會,只好硬著頭皮往前!……</p><p class="ql-block">漸漸地,手機沒了信號!位置共享結束!我們和我們的車隊完全失聯(lián)!</p><p class="ql-block">山間竟又出現(xiàn)了岔路!往山上還是往山下?路標上的字母,讓我們頓覺自己是文盲!</p><p class="ql-block">正在躊躇間,一輛車開過來。問后得知,應該往山下,這是"The only way ?。?lt;/p><p class="ql-block">這讓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只有這一條路,那么走吧!看不到海景,我們有山景彌補,其實偶爾我們也能從山頭與山頭的縫隙間望到遠處一角藍盈盈的海的,行駛在D400上的隊友們,你們可享受不到我們這個看景角度呀!我們開始阿Q起來……</p><p class="ql-block">在繞過不知多少個山頭以后,車子終于駛向了一片平地。平地上散落著斷柱殘垣,應該也是一處遺址。一旁,有幾輛車停著。駛近,發(fā)現(xiàn)竟是同胞的車!"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欣喜油然而生!他們告訴我們,剛才前面開過幾輛江蘇人的車。那必是我們的隊友!哈哈哈,原來不只我們這輛車走錯了路。</p><p class="ql-block">不久之后,壯闊的大海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的車終于駛上了D400!后來才知,我們走的盤山公路,是未修D400之前的一條從費特希耶到安塔里亞的老路。</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們的車開啟了走一段靠邊停一會兒的模式,右邊的海景實在勾魂攝魄?。?lt;/p><p class="ql-block">停車后,我們或站在路邊的石欄旁沐風看海;或來到海邊小鎮(zhèn)漫步沙灘;或沿著緩坡踩著崖石到海水里嬉戲,有人甚至不知在哪個角落換了泳裝撲進了海里……</p><p class="ql-block">有一種藍,叫地中海藍,有人是這樣描述的:</p><p class="ql-block">地中海的藍,是純凈的,是蔚藍色的,藍得深邃迷人,是一種夾雜著咸咸的海風、在無盡陽光下耀眼的藍色。</p><p class="ql-block">它的色澤是透露著一股無畏的藍,藍色的飽和度是濃郁的,卻不過分夸張,而是給人一種地中海式的浪漫。</p><p class="ql-block">較高的明度也讓這一色彩有種青春洋溢之感,它是年輕的,同時因為藍色屬性,也是趨于冷靜的,又詮釋著海洋風情。</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這些文字很能激發(fā)人的想象力,但想象的翅膀不管有多巨大,都抵不上親臨現(xiàn)場之后,對地中海藍的真實感知。盡管我不清楚這一路所見的海,哪一片是死海,哪一片是愛琴海,哪一片又是地中海,但那海水的顏色,我統(tǒng)一認定為"地中海藍"。</p> <p class="ql-block">2024.07.12 周五 晴</p><p class="ql-block">今天是行程滿滿、馬不停蹄的一天。</p><p class="ql-block">起了個大早,5:40左右,我們就來到了安塔利亞老城區(qū)入口處的哈德良門。</p><p class="ql-block">哈德良門是小城的地標建筑之一,它是公元二世紀時羅馬皇帝哈德良為紀念對這個城市的統(tǒng)治而建造,故以皇帝之名名之。</p><p class="ql-block">它由三座拱門構成,兩邊各有一座造型雄偉的雕樓,拱門前栽種著高大挺拔的棕櫚樹。</p><p class="ql-block">雖然它經歷了近兩千年的風雨,但仍巍然屹立著,且三道拱門上的精美花紋依然清晰可見。唯有拱門下被踩得溜光锃亮的大理石路面顯露出歲月的痕跡。</p><p class="ql-block">我們穿過拱門往里走,試圖從街巷的建筑中尋找一些與哈德良門匹配的歷史痕跡,但七拐八彎的巷子里幾乎沒有遺跡,只有巷子盡頭的一座鐘樓顯露出些許歲月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回酒店用完早餐后,我們出發(fā)去阿斯潘多斯古劇場。</p><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公元155年,位于土耳其安塔利亞省南部的馬納夫加特,距離市中心47公里左右,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劇場。</p><p class="ql-block"><u>這里有可容納7000人的石階觀眾席,劇場直徑96米。據說,這座古劇院獨特的聲學設計在當年可以讓一枚銀幣落地都能在觀眾席上聽到。由于這非同一般的音效設計,它迄今仍在被使用,每年夏季的安塔利亞歌劇節(jié)和藝術節(jié)在這里舉辦,始終沒有使用任何擴音設備,觀眾坐在兩千年前的石階上欣賞音響效果…… (網絡文字)</u></p><p class="ql-block">關于阿斯潘多斯古劇場還有一個傳說:</p><p class="ql-block"><u>羅馬皇帝阿流士(Aurelius)為女兒征婚,條件是新郎必須修建一座偉大的建筑,修建古劇場的設計師札諾(Xenon)在劇場中央和同伴的私語被觀眾席上驗收的皇帝聽到后便被這一偉大的設計所折服,但另一個偉大的建筑安塔利亞水渠的設計師同樣優(yōu)秀,國王為了實現(xiàn)他的諾言便將女兒用劍一分為二。(網絡文字)</u></p><p class="ql-block">故事有些凄美,但聽了以后,古劇場非同一般的音效設計給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領隊在臺前放聲唱起了"帕瓦羅蒂",隊友吳老師則在觀眾席最高處的拱形走廊里唱起了滬劇,引來游客們的陣陣喝彩!</p> <p class="ql-block">離開古劇場,驅車一個多小時后,我們來到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西戴,將游覽阿波羅神廟遺址。</p><p class="ql-block">阿波羅神廟建于公元前二世紀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希臘神廟之一,也被說成是土耳其境內最浪漫、最迷人的古跡之一。</p><p class="ql-block">它的建筑風格典雅簡潔,采用了多柱式的經典希臘神廟設計。神廟的立面由14根巨大的柱子支撐著,前廊充滿了對稱和比例的美感。在神廟內部,原本供奉著阿波羅神的雕像。</p><p class="ql-block">其實,一聽"阿波羅"這名,就已激起我們濃厚的游覽興致。在神話中,他是光明、預言、音樂和醫(yī)藥之神,消災解難之神,人類文明、遷徙和航海者的保護神。而且他是所有男神中相貌最英俊的一個,他快樂、聰明、擁有著陽光般的氣質,是多少藝術家在詩畫中贊頌的對象哪!</p><p class="ql-block">走進景區(qū),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廢墟,滿野都是散落的石塊和斷柱,也有那么幾處石墻、石梁、石柱倔犟地挺立著,似乎在傲然地向人們訴說著輝煌的過往。</p><p class="ql-block">走近細看,一些柱子或其底座和梁石上有精美的浮雕裝飾,有的是花卉,有的是動物,有的是人物……</p><p class="ql-block">站在遺址前,看著這些或坍塌或矗立的灰白色的石梁石柱石垣石礎……似乎感覺到它們籠著神話的神秘光暈,又綻放著古希臘古羅馬精湛的建筑藝術的光芒。倘若用心去聽,必然能聽見它們無聲訴說著光陰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此時正是正午時分,毒辣的太陽輻照令每一個人都汗如雨下,熱不可耐的我們,只能做一個來去匆匆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下午2點左右,我們來到距離安塔利亞約120公里的旅游城市阿拉尼亞。它一直是許多地中海帝國的據點,包括羅馬、拜占庭和奧斯曼帝國。</p><p class="ql-block">海灣里泊著許多桅桿高聳的船,一如博德魯姆。海水盡顯著地中海藍。因為一路行來,已看了黑海、達達尼爾海、愛琴海、土耳其死海以及地中海,對海之藍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倒是山上的城堡引起了我們的興趣。</p><p class="ql-block">城堡位于一個突出到地中海的巖石半島上,具有中世紀軍事建筑的特色。它綿延6.5公里,上面有很多塔樓、堡壘和其他防御性建筑。</p><p class="ql-block">站在城堡上俯瞰,整個阿拉尼亞小鎮(zhèn)和弧形的海岸線盡收眼底,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難怪領隊說,他認識的一位美女,來了一趟阿拉尼亞后就不想走了,后來就嫁給了土耳其人……</p> <p class="ql-block">2024.07.13 周六 晴</p><p class="ql-block">昨晚住科尼亞,早餐后,出發(fā)前往卡帕多西亞。下午一點半左右,終于到達卡帕多西亞的格雷梅露天博物館。</p><p class="ql-block">有資料說:</p><p class="ql-block"><u>這個地區(qū)南邊以前是活火山。巖漿和巖灰冷卻凝固后形成厚厚一層凝灰?guī)r,年長日久,凝灰?guī)r在陽光的暴曬和風霜雨雪的侵蝕下,松軟的部分剝蝕殆盡,在地上形成峽澗溝壑,在地下形成暗流巖洞。比較堅實的部分殘留下來,則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巖石。其中,有壁立千仞的懸崖,有蜿蜒數(shù)十里的褶皺,更多的則是像蘑菇、樹樁、尖塔一樣的石筍和石柱,構成奇石林立的露天博物館。(網絡資料)</u></p><p class="ql-block">這也被稱為喀斯特地貌。我國貴州、廣西一帶也有很多地方屬于喀斯特地貌,但與之山青水秀的景色不同的是,眼前所見,有的呈淺紅色、赭色或棕色,有的則呈灰色、土黃色或乳白色……幾乎是一個不毛之地。</p><p class="ql-block">不過,讓人驚奇的是,這些高高低低的像石筍、石柱或蘑菇、樹樁、尖塔一樣的巖石壁上,有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洞,遠遠望去,竟有些像巨型蜂巢。走近才知,原來這些巖石中空,是可以住人的洞穴。那大小不一的洞,有的是門,有的是窗。</p><p class="ql-block">后來了解到,在這塊酷似月球地表的地方,大約兩千多年前,就有了人類生活。當時人們在小山峰上掏出巖壁里松脆的石頭,挖出洞穴,然后以此為家......不過讓這里盛名遠揚的還是公元9世紀之后,為了躲避宗教政治迫害的基督徒們藏身此地,他們?yōu)榱藞允匦叛觯衷诠质揍镜纳焦戎g開鑿修建出一座座教堂……</p><p class="ql-block">我和阿宋站在一個"石筍"邊好奇地往里張望,竟走出來一個六七十歲的土耳其男子,他指著"石筍"微笑著告訴我們:"my home "又說:"my coffee shop "然后又說:"go up "</p><p class="ql-block">我們領會了他的話意,沿著石階走上去,那是一個平臺,四周的花盆里種著一些多肉類的植物。一架鐵梯上去,是一個門洞,里面應該就是"coffee shop "。我倆都不想喝咖啡,在平臺上拍了幾張照片后,跟男子告別。</p> <p class="ql-block">今晚我和阿宋住洞穴酒店。</p><p class="ql-block">洞口是砌出來的一座兩層小樓,樓下是開放式的客廳,樓上是廚房間和餐廳??蛷d進去,是由掏空的巖洞裝修成的房間。房間里有一個錯層的衛(wèi)生間,裝著一個巨大的沖浪式浴缸。</p><p class="ql-block">今晚將是一種全新的體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