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日官廳水庫天藍水清魚肥環(huán)境美</h3> <h3>官廳紅色記憶院落利用以往的一座倉庫。紅星鋪大地,紅旗藍天飄。</h3> <h3>官廳紅色記憶主旨<br>追憶崢嶸歲月傳承紅色精神</h3> <h3>鮮亮醒目的 東方紅,太陽升。</h3> <h3>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h3> <h3>門里門外的記憶</h3> <h3>用毛驢拉木車取得的豐收來之不易</h3> <h3>以往的農具</h3> <h3>出門趕路離不開的皮襖和大車</h3> <h3>商店貨架上擺放的14寸的電子管電視機,瓷缸瓷碗,針線等日常用品 (都需憑票購買)</h3> <h3>條橙條桌,海碗,泥盆在老百姓家里常用的物件</h3> <h3>這樣的音箱我曾用過。木殼內壁粘上吸音軟布,。功放加20寸的低音和10寸高音揚聲器組合放音樂效果挺好。放大音量還怕影響到別人。</h3> <h3>人民影院,露天看電影。35毫米膠片放映機,一塊白色幕布掛起來,大家板櫈椅子一坐就看起來 (提前占座才有好位置) 在這樣影院我看過《 羊城暗哨》,《青松嶺》5……</h3> <h3>28車,冰棍箱?!靶《贡?分一根”很是熟悉</h3> <h3>半導體收音機。如有一臺紅燈牌的就很不錯了</h3> <h3>一年四季滿大街 灰,綠,藍,黑色的衣服,平紋,卡其布料。好就好在都是純棉的。后束有了“的確涼”純棉布料就越來越少了。</h3> <h3>56年的錄音機,65年的留聲機。都玩過。</h3> <h3>我問了講解員后知道了這是那個年代,官廳知青的家。比較起來還是不錯的情況。</h3> <h3>柴火鍋灶,火炕,水缸,土地灰墻木格窗。</h3> <h3>八個樣板戲,我們都熟悉?,F在還能唱上幾句。</h3> <h3>離我們不遠的河北周邊有豐富的故事,美好的景點。觀瞻以往受教今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