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陰避暑”是嵩山八大景觀之一,歷史悠久,聲譽古今 。<br>西漢元封元年,武帝劉徹,游歷中岳打獵于箕山,正是炎夏酷暑季節(jié),天到午時,武帝收弓,汗流浹背,于是來到箕山之陰避暑,時間不長,即有暑收入秋之感。武帝不禁哈哈大笑,對隨從們說:“朕暑收矣!”古往今來,每到暑夏,常有游人到此消夏避暑,故有“箕陰避暑勝地”之稱。在山間的崖壁上,摩刻有許多古代游人題記,如“幽谷”、“潛龍?zhí)丁?、“溪溪凋冷”、“箕陰避暑處”等,都是珍貴的歷史文獻。 “箕陰避暑”我從小就聽說過,多年以來都曾想探游一下,遺憾的是沒有成行。2024年7月20日上午我決定到“箕陰避暑”勝地探游一下 我從登封市區(qū)騎車出發(fā),順登(封)白(坪)公路南下,到東華鎮(zhèn)庫莊轉(zhuǎn)箕山公路上行,行程17公里,到達“箕陰避暑”所在地---東華鎮(zhèn)龍?zhí)洞宓哪仙綔希愤呉粔K登封市文物局立的“箕陰避暑摩崖題記”石碑。 順著轟鳴的水聲我來到箕陰避暑河谷上游谷口,感覺有高山流水之韻,陣陣涼氣襲來。只見層層紅色疊巖被山洪刷成一道深深的傾斜而下河谷。河谷兩岸,石壁如削,水流湍急,匯集成潭,深不見底。河谷長約100米、寬約8米。深約10米,兩岸樹木茂密,遮天蔽日。因河谷狹深,傾斜濕滑,不敢冒然下行,也無法看到峽谷深處其景。<br> 我深感遺憾正要返程時,巧遇當(dāng)?shù)匾晃焕限r(nóng)指引,我從河谷北岸小心翼翼地攀樹登巖而下。因水流湍急無法到達谷底,只能站在離水面兩米多高的石坎上觀看河谷概況,并仔細尋找對岸崖壁上的“摩崖題記”。因距離遠,峽谷昏暗,只看到了對面崖壁上“箕陰避暑處”摩崖題記,年代已久,字跡模糊。另兩處隱隱約約的摩崖題記,難辨其詳。 谷深水急,昏暗驚悚,獨自一人,內(nèi)心恐懼,不敢久留,攀壁而上,結(jié)束探游,騎車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