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汽車駛出蘭州城后,穿過臨夏回族自治州,直奔甘南藏族自治州而去。我們的甘南八日游開啟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在洛克之路起點</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個相隔千里的四十多年前學(xué)生時代的寢室密友利平、雪艷、曼麗和我,對這次旅行籌劃了好幾個月。大家雖都已過退休年齡,但時間對于我們來說,還并非絕對自由,想湊個大家都能抽身的時間還真不是那么容易,何況還想在北方草原已草肥水美的時節(jié),趕在暑假旅游旺季到來之前完成我們的旅行,時間就更難湊齊了。商量來商量去,總算確定了6月中旬出行。于是,在熱切期待中,四人從相隔千里的各自的城市飛往蘭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在蘭州白塔山公園</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次四人齊聚還是什么時候?哦,還是四十多年前,因為高考成績不相上下,大家就在同一個校園同一間寢室相聚了。有時我們不得不相信緣分的奇妙,全省那么多和我們成績不相上下的考生,怎么正好我們幾人就不但走進(jìn)了同一個校園,而且走進(jìn)了同一間寢室,然后開啟一場那么美好的相聚!飛揚的青春、詩意的憧憬、浪漫的理想是那個時代的底色;聽課做題、讀書寫作、復(fù)習(xí)考試是我們在這底色上揮灑的濃墨重彩;湖邊散步、公園擺拍、嬉戲打鬧則是底色上快樂的點綴……上世紀(jì)80年代的年輕人,身上雖無華服,心中卻有流嵐,物質(zhì)生活雖然很貧乏,但精神卻不會空虛。這樣的同學(xué)情深厚、純粹、美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80年代的我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畢業(yè)的分離大家心中到還坦然,校園的相聚不就是這樣嗎?有入學(xué)就有畢業(yè),有畢業(yè)就有相離。只是當(dāng)時誰也沒想到,后面四十二年的漫長歲月,我們四人就再沒有一齊相聚的時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十二年的歲月,可以使滄海變桑田。在我們青絲添上了白發(fā),皺紋飛上了眼角的今天,在離我們母校所在地幾千里之外的甘南,終于有一次四人齊聚的機(jī)會了!心中的那份喜悅,那份期盼可想而知,以致為了能在第一時間大家相聚,先到蘭州的同學(xué)寧愿在機(jī)場等待三個多小時,也不愿自己先行離開機(jī)場前往酒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來,在甘南,八天的時間,我們和自然、人文的美景一起演繹著相聚又相離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在扎尕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自然、人文的美景一起”并不僅僅是說我們沉浸在甘南的自然、人文美景之中,更重要的是甘南的自然與人文美景也和我們一樣演繹著相聚又相離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雖說這次旅行名為“甘南環(huán)線游”,但實際上我們是穿梭在甘青川的邊緣上,處在這三省的分界之處。西邊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的高原濕地,南邊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山巒溝壑一齊奔向甘南,在此相聚。只是它們的身體雖已相聚,但“行政命令大于一切”,從行政區(qū)域的劃分來說,它們又是相離的。一路上,要不是司機(jī)兼導(dǎo)游火師傅的提醒,我們渾然不知自己在瞬間就從一個省跨入到了另一個省。一個如此相融一體的區(qū)域,卻又是如此的相離相分,山川河流、草原濕地都在演繹著相聚又相離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迭部縣的崇山峻嶺中,汽車一直行駛在一條不寬但很湍急的河流邊,我好奇地問這是什么河,火師傅答曰:“是白龍江,它屬于嘉陵江的支流。”聽后我心中一驚,嘉陵江是長江支流,甘肅不是處于黃河流域嗎?怎么它的境內(nèi)還有屬于長江流域的河流?但稍后一想,黃河長江都發(fā)源于青藏高原,而甘南地處青藏高原的邊緣,黃河長江在這里說不定可以相聚呢。后來查資料,果然,就源頭和水系來說,黃河和長江曾有過零距離的相聚。到甘南境內(nèi),兩大水系的情形是這樣的:迭山橫亙中央,一邊是黃河水系的洮河、大夏河緩緩向北流淌最終與黃河匯合;另一邊是長江水系的白龍江朝東南方向奔騰不息,匯入嘉陵江(嘉陵江再匯入長江)。可以說甘南就是黃河水系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在此它們差一點相聚,也是在此,它們相離相分。此后黃河水系與長江水系漸行漸遠(yuǎn),一北一南,孕育出華夏南北不同色彩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洮河(濁)匯入黃河(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甘南的地形地貌也在演繹著相聚又相離的故事。查看中國地形地圖,你會發(fā)現(xiàn)甘南位于青藏高原、黃土高原、隴南山地三大地形區(qū)的邊緣,也就是說三大地形區(qū)在這里相聚了。但是,各大地形區(qū)似乎是為了保護(hù)自己完整的形象,地殼運動并沒有使倔強的它們彼此融合。它們各自分離,保留著自己特有的地形地貌,而且還要用海拔的落差或山脈來阻隔對方的侵蝕。東西分界體現(xiàn)在海拔的落差上,西部地處青藏高原的邊緣,青藏高原是我國地勢的第一階梯,甘南西部的平均海拔自然就偏高;而東部屬黃土高原、秦嶺山脈等區(qū)域,地勢跌落到了第二階梯,平均海拔自然比西部低。同是東西走向的昆侖與秦嶺山脈在此相聚,但相聚是為了分離,昆侖山的東端阿尼瑪卿山與秦嶺的西端迭山分離了甘南的南與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玩開啟的第一天,我們就取道一直心心念念的“洛克之路”。這條被譽為“國內(nèi)頂級自駕路線”的公路,是國道248的一部分,位于甘南東部的卓尼縣和迭部縣之間,全長100公里。出發(fā)前一天,火師傅說如果明天下雨,洛克之路就走不了,只能另取道??粗悬c陰沉的天,大家心里都有點忐忑,但也只能默默祈禱明天有個好天氣。第二天早上拉開窗簾,哦,天氣晴朗,我們的運氣不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洛克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汽車進(jìn)入洛克之路了。蜿蜒于巨石嶙峋的山峰和深幽狹長的峽谷之間的洛克之路,是典型的甘南東部的地形地貌:海拔相對較低,但山峰崎嶇險峻,落差明顯。汽車行駛在彎彎曲曲的窄窄公路上,常常左邊是碎石滿坡的陡峭山峰,右邊則是萬丈深淵的峽谷,再加上有一段路還沒鋪上柏油,其危險程度可想而知。對于火師傅“下雨不能走”的說法,開始我還有點懷疑,此刻則深以為然了。但是,只要你朝開闊的那一邊望去,你的眼前肯定就是一幅絢麗的油畫:海拔高一點的山峰,石山嶙峋,寸草不生;到海拔低一點的山腰,則綠草如茵,牛羊成群,還時有人工梯田層層疊疊;到山底,綠油油的草甸或農(nóng)田上點綴著灌木森林,道路和河流蜿蜒如彩帶。而且山山不同,處處相異,汽車一轉(zhuǎn)彎,展現(xiàn)在眼前的又是另一番美景。山路崎嶇,汽車顛簸,我們都沒當(dāng)回事,但當(dāng)一幅幅美景展現(xiàn)在眼前的時候,我們不淡定了,驚呼不斷,處處想讓火師傅停車給我們拍照。情急之下,開心果曼麗竟將“火師傅”叫成“水師傅”(水火不容),那情景比四十多年前年輕的我們在雨湖邊拍照還要興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光蓋山埡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更讓人震撼的是南部的蓮寶葉則。蓮寶葉則地處青川兩省之間,但它也是甘南南部的地形地貌:山高谷深。海拔一點點上升,汽車一直在崇山峻嶺中爬坡。我們從停車場走上棧道的時候,天氣是雨夾雪。雨雪使得路濕地滑,曼麗一不小心重重摔了一跤。但是,當(dāng)我們登上海拔4560米的蓮寶葉則觀景臺的時候,正好雪雨驟停,烏云散盡,陽光從白云邊刺射下來。放眼望去,藍(lán)天白云之下是一幅攝人心魄的典型的高海拔畫面:腳下是長著黃綠苔蘚深不見底的溝壑,溝壑對面一個不大的藍(lán)色湖泊寶石般鑲嵌在一圈似刀削斧砍的石峰之中。石峰嶙峋聳立,光禿禿的寸草不生,皺褶和凹陷處是片片皚皚白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蓮寶葉則(觀景臺正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怎樣形容眼前的畫面帶給人的震撼呢?是仙界,還是魔境?哦,不,這還只是它外表給人的感覺,那內(nèi)在的精神呢?鐵骨錚錚?對,就是堅強不屈的鐵骨錚錚。你看,那寸草不生披著片片白雪的嶙峋聳立的石峰,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被嚴(yán)刑拷打得傷痕累累,卻還昂然挺立的鐵骨錚錚的硬漢。而那峻峭石峰下的湖水又給這位硬漢增添了一絲柔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種美應(yīng)該只有在這種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qū)才能見到,身處其中,人們似乎來到了另一個不知名的星球,那奇幻的美可以讓人忘卻一切,我和雪艷忘記了高反帶給我們的頭痛,就連平時有點嬌氣的曼麗此時也全然忘記了受傷的疼痛,大家拍照片、拍視頻,忙得不亦樂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蓮寶葉則(觀景臺背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面兩天,我們來到了西部。汽車在位于青藏高原邊緣的阿萬倉濕地、郭莽濕地、桑科草原上奔馳。這里的氣溫完全不同于東部的氣溫,在東部海拔較低的洛克之路還穿著裙子的我,此刻需裹緊羽絨服了。而青藏高原在我們眼前所呈現(xiàn)的是完全不同于東部、南部的地形地貌:開闊而平坦的高原上,散落著起伏低緩的山脈。如果說東部和南部是造物主用巨斧利刀猛力砍削出來的,給人一種力量的美感的話,那么,西部則是用軟泥細(xì)沙慢慢揉搓出來的,給人一種心靈的慰藉。造物主還在那線條柔和的山巒和開闊的平地上小心地裹上一層顏色均勻、高低整齊的毛茸茸的綠草,就像給山們地們披上一層綠油油的絨毯,有時這綠油油的絨毯上還灑落著一片片黑芝麻白芝麻(牦牛和藏羊)。坐在草地上,環(huán)望四周,遠(yuǎn)處,裹著綠色絨毯的山巒緩緩起伏,溫情拂面而來;近處,低矮的花草隨風(fēng)微擺,柔婉伸手可掬,真是讓人心都化了。很奇怪,巨大的山巒、遼闊的草原居然會給人這么溫柔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坐在草地上,環(huán)望四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東部到南部再到西部,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一個問題,造物主之所以要在甘南用海拔的落差或山脈的阻隔來分離相聚在一起的山川大地,是因為他要在甘南這塊土地上造出一個山川異色多姿多彩的“九色甘南”。他這是有多偏愛這塊土地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億萬年來,大自然用鬼斧神工在甘南這塊土地上演繹著相聚相離的故事;千萬年來,各部落、各民族在這塊土地上生存繁衍,也演繹著相聚相離的故事。早在新石器時代,這塊亙古荒原就有人類開發(fā),公元前這里就已經(jīng)成為了羌人的游牧場。此后吐谷渾、吐蕃、漢人、穆斯林等先后登上這塊土地?,F(xiàn)在這里50%以上的人口為藏族人口,其他除漢族外,還有回、蒙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從歷史到現(xiàn)代,這里都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在這里相聚,但又各自保留著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相聚又相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高大帥氣的藏族小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窈窕婀娜的藏族姑娘</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僅從宗教的角度就能窺見甘南各民族文化的相聚又相離。出來之前,我知道甘南是藏傳佛教的圣地之一,但沒想到的是它還是各種宗教的聚集地。而一路上的各種寺廟之多、之密集、之富麗堂皇更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汽車駛出蘭州,進(jìn)入臨夏回族自治州,我們就被公路兩旁一座接一座的有著各色穹頂?shù)那逭嫠挛?。進(jìn)入甘南藏區(qū)之后,金頂紅墻,建筑呈梯形的藏族風(fēng)格的藏傳佛教寺院替代了阿拉伯風(fēng)格的清真寺。建筑風(fēng)格雖不同,但數(shù)量之多、分布之密集、裝飾之富麗與臨夏的清真寺相比是有過之無不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拉卜楞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郎木寺的小喇嘛在玩飛盤</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甘南的主流宗教當(dāng)然是藏傳佛教。但甘南的臨潭縣是穆斯林的聚集地,那里的回民都信奉伊斯蘭教。另外,漢傳佛教、道教,甚至是基督教都先后進(jìn)入甘南,到這里與藏傳佛教相聚。但相聚又相離,井水不犯河水,這就是各種宗教在甘南最好的相處之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兩個有趣的例子可以說明不同宗教或同一宗教在甘南相聚相離和平相處的特點。那天我們住宿郎木寺鎮(zhèn),四人晚上出來閑逛,走到一個十字路口處,利平突然說:“這里還有一座清真寺!”抬頭一看,穹形門頂上赫然寫著“郎木寺清真寺”。這不禁讓我們吃驚了,要知道郎木寺鎮(zhèn)就是因佛教的郎木寺而修建的,一個藏傳佛教的小鎮(zhèn)允許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存在,而且名字就叫“郎木寺清真寺”,這不得不讓人感嘆藏傳佛教的包容性。我想,正是因為這種包容性,其他宗教才能夠在甘南這個藏族自治州與藏傳佛教相聚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郎木寺清真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件有趣的事還是發(fā)生在郎木寺。郎木寺坐落在甘川交界處,讓人驚訝的是在這里有兩座郎木寺,一座是金色屋頂,一座是銀色屋頂,它們隔白龍江相望。雖只相隔一條窄窄的小河,且都叫郎木寺,但它們分屬兩個省:金頂郎木寺屬甘肅省碌曲縣,銀頂郎木寺屬四川省若爾蓋縣。同一宗教同一個名稱的寺院卻分屬不同的省份,可見宗教在這里的相聚又相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郎木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為少數(shù)民族的聚居的地方,宗教文化是甘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由此我們可以窺見它鮮明的相聚又相離的特征。而作為一個遠(yuǎn)離海洋的高原地區(qū),它的畜牧業(yè)與農(nóng)業(yè)也是相聚又相離的。甘南水草資源豐富,畜牧業(yè)是甘南的重要產(chǎn)業(yè),特別是在西部高寒的草原濕地和若爾蓋草原地區(qū),到處水草肥美,牛羊遍地。但是,在海拔相對較低的東部地區(qū),自古以來勤勞的老百姓就開墾荒地,種糧食、種蔬菜、種藥材等等。一路上,有時我們正為遠(yuǎn)處大片碧綠的草地驚呼時,火師傅會冷不丁地提醒我們,那是青稞!更沒想到的是臨潭和卓尼兩縣都有萬畝梯田的景觀,油菜花開的季節(jié),那里是一片黃色的海洋。哦,甘南原來是半牧半農(nóng),農(nóng)牧互補的。畜牧業(yè)和農(nóng)業(yè)在這里相聚,但東西兩部特色分明,西部畜牧業(yè)發(fā)達(dá),東部農(nóng)牧業(yè)兼顧,相聚又相離的故事再一次在這里演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藏羊 牦牛 梯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沒有相聚,就沒有多元化;沒有相離,就會失去各自的特色。自古以來,相聚和相離共同協(xié)作,打造出一個兼容并包而又各具特色的多姿多彩的九色甘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花湖</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天的相聚,也讓我們四位老同學(xué)忘掉了年齡,模糊了時代。我們還是那個“我們”,年輕時我們各自是什么角色,現(xiàn)在還是什么角色。細(xì)心善良的利平一如從前一樣是我們的貼心姐姐,提醒著我們添衣加衫,注意安全;能干的雪艷依然利落,不辭辛苦地跑前跑后,把一路的行程安排得妥妥貼貼;開心果曼麗還是那么天真爛漫,一路上笑話百出,常常逗得我們前仰后合;我呢,冒充攝影師,一到景點就給她們一個個輪番拍拍拍。我們把花湖當(dāng)雨湖,把迭山當(dāng)昭山,在扎尕那,在尕海湖,在一望無際的草原,重溫甚至重演學(xué)生時代發(fā)生過的故事。看著舞姿曼妙旋轉(zhuǎn)自如的利平和曼麗,心想她們還是當(dāng)年的小仙女呢,看著把一切事情安排得妥妥當(dāng)當(dāng)?shù)难┢G,心想她還是當(dāng)年的那個辦事沉得住氣的我們的總管。角色沒變,友情保質(zhì),相聚的快樂不僅僅是美景帶給我們好心情,更是這美好友情帶給我們心靈的愉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快樂的相聚總是轉(zhuǎn)瞬即逝,我們的行程馬上就要畫上圓滿的句號了。從蘭州機(jī)場出發(fā),也在蘭州機(jī)場結(jié)束。和飛來的時候一樣,起飛晚的同學(xué),寧愿在機(jī)場枯坐兩個多小時,也要和早起飛的同學(xué)一起前往機(jī)場。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萬米高空的飛機(jī)上,不禁思緒綿綿。人生從相聚到相離,就如同我前面講的穿行省界一樣,就是轉(zhuǎn)瞬之間的事,上一秒還在擁抱道別,下一秒就漸行漸遠(yuǎn),盡管一步一回頭地依依不舍。是的,有相聚就有相離,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對于人生來說,雖然相聚是歡愉的,相離是傷心的,但是,誰又能說相離一定是壞事呢?沒有這一次的相離,哪有下一次的相聚?況且相離后如果能各自過好自己的人生,那下一次的相聚就更加美好了。甘南大地上演繹的一切相聚相離的故事共同打造出一個多姿多彩的九色甘南,我們也可以在相聚又相離中打造出各自多姿多彩的美好人生。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6月30日寫于中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