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密,是我們這次新疆游的最后一個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密市是新疆通往內(nèi)地的門戶,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素有“西域咽喉、東西孔道”之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密市已經(jīng)被交通部規(guī)劃為全國179個國家級交通樞紐城市,在自治區(qū)城鎮(zhèn)規(guī)劃發(fā)展體系中哈密被提升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核心區(qū)重要增長極、國家新型綜合能源基地、新疆副中心城市、一級綜合交通樞紐等,發(fā)展前景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3年哈密市GDP為983億元,在自治區(qū)排名第8,僅次于克拉瑪依市(1261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3年哈密市長住人口67萬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密有4A級景區(qū)6家:哈密回王府景區(qū)、哈密魔鬼城景區(qū)、大海道景區(qū)、東天山景區(qū)、巴里坤古城景區(qū)、伊吾胡楊林生態(tài)園景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密回王府景區(qū)位于環(huán)城路博物館對面,是一座集歷史、文化、民俗、美食于一體的旅游景點。這座景區(qū)以其獨特的民族建筑風格、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和美食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和體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據(jù)有關資料,回王府始建于1705年,最初是在原蒙古王府的基礎上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建。它不僅是清代新疆哈密地區(qū)維吾爾族封建主修建的一座豪華宮殿,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而且還是哈密地區(qū)政治、文化中心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密回王府的建筑風格融合了漢族和維吾爾族的建筑特點,體現(xiàn)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密魔鬼城,也稱為五堡魔鬼城,位于哈密市五堡鄉(xiāng),距五堡鄉(xiāng)約20公里,是一個以雅丹地貌為特征的景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據(jù)說魔鬼城在夜幕降臨時,有時會因為風聲而發(fā)出類似鬼哭狼嚎的聲音,因此得名“魔鬼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魔鬼城由艾斯開霞爾古驛站為中心的9座小魔鬼城組成,占地面積約為30多平方千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魔鬼城以其形態(tài)各異的景觀、陡壁懸崖和混跡巖礫中的瑪瑙、硅化木、植物化石等自然奇觀而聞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海道位于哈密市伊州區(qū)七角井鎮(zhèn),距離市區(qū)大約不到200公里處,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可以自由穿越的無人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海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雅丹地貌群——敦煌雅丹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海道以其雄偉壯觀的雅丹地貌而著稱,與魔鬼城相比,這里的雅丹地貌顯得更加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據(jù)考證,大海道并非絲綢古道上的大海道,而是一個被攝影愛好者所命名的名稱,它與真正的絲綢古道上的大海道大約有100公里的距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密東天山景區(qū)是一個集自然風光、歷史文化于一體的旅游景區(qū),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新疆旅游局共同發(fā)起的“新疆100個最美觀景拍攝點”中。哈密市伊吾淖毛湖胡楊林、巴里坤湖、大海道、東天山風景區(qū)、巴里坤鳴沙山均在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東天山景區(qū)地跨天山南北,融南北疆景色和氣候于一地,有“新疆縮影”之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東天山景區(qū)由白石頭、鳴沙山、天山廟、松樹塘和寒氣溝等5個景點組成,總面積296平方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東天山景區(qū)兼有南北疆的大漠綠洲、森林草原、山地冰川、歷史文化、民族風情,以其綜合的自然景觀特征而著稱。河流、濕地、沙漠、草原、森林、雪山相得益彰、美輪美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東天山景區(qū)森林資源特色突出,具備“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獨特體驗,形成獨特而壯麗的自然景觀特色和旅游體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班超,是東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字仲升,右扶風平陵縣(今陜西省咸陽市)人。史學世家出身,父親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生于公元32年,不甘于為官府抄寫文書,最終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并立下戰(zhàn)功。后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余年,平定了西域地區(qū)的叛亂,恢復了東漢對西域的統(tǒng)治,為中西交通孔道的打通、絲綢之路的暢行無阻、中西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民族之間的融合,以及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班超以其出色的膽略和外交手段控制西域長達20多年,僅以36人的家底橫掃了西域50多國,以一人之力在西域?qū)剐倥F騎長達31年之久。他的名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廣為人知,比喻不敢冒險就無法成就大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面是東天山景區(qū)山頂上的班超雕塑,我們在喀什看到,那里不僅有班超雕塑,還有班超紀念館。沒有注意,可能新疆各地都有班超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巴里坤古城景區(qū)——新疆漢文化的發(fā)源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是絲綢之路北新道上的重鎮(zhèn),是離草原、雪山最近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巴里坤古城也是新疆文物古跡最多的城市,中原文化在新疆的第一塊落腳地便是這里。這里有著“廟宇冠全疆”之稱,為新疆歷史上“三大商都”“八大名城”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里坤草原是新疆第二大草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巴里坤草原,藍天、白云、雪山、森林和草場,樣樣不缺,美麗無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次到哈密旅游的重要一項內(nèi)容,是想看看我當知青的兵團213團1連,可是非常遺憾的是,51年過去了,已經(jīng)連1連的影子都沒有找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記得的80年代曾經(jīng)兩次到213團,也看到了一連的老房子仍然完好如初。還和曾經(jīng)的好朋友們一起吃飯,喝酒聊天。可是這次去,原來一直聯(lián)系的朋友們有的已經(jīng)去世,有的早已在外地頤養(yǎng)天年,就沒有見到一個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是這里的白楊樹依然茂盛如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特向原作者致謝)</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