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原創(chuàng)</p><p class="ql-block">圖:拍攝,部分自網(wǎng)絡</p><p class="ql-block">音樂:小夜曲</p><p class="ql-block">朗讀:作者</p> * <p class="ql-block">“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現(xiàn)代散文家朱自清在《匆匆》里如是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p> <p class="ql-block">《匆匆》表現(xiàn)的是二十年代知識分子苦于找不到出路的迷茫,產(chǎn)生的彷徨苦悶情緒。當下讀來,亦有現(xiàn)實意義,它似乎以反詰的口吻問自己:2萬5千多匆匆的歲月里,在內心,在靈魂,你留著些什么呢?當你彌留于人世之時,會不會也“頭涔涔而淚潸潸”而不能安詳呢?</p> * <p class="ql-block">今年初夏,當我走過福建南靖的古老村落“云水謠”,對人與自然、人與世事的行色匆匆之態(tài),尤感惶然。</p> <p class="ql-block">五月的風,吹開了夏的簾幕,風拂過正盛開的五月花,樹木經(jīng)過春的萌發(fā),正繁盛著綠葉。一踏進福建南靖云水謠村莊,首先撲進眼簾的是那些守候在溪邊的大榕樹。腦海里立馬呈現(xiàn)出電影《云水謠》中,遮天敝日的大榕樹下,碧云風塵撲撲地來尋找心愛的戀人秋水的畫面。這一方被編劇張克輝、執(zhí)導伊力,選中的古老村落,演繹了跨越海峽兩岸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和社會政治動蕩、戰(zhàn)爭與民族的情思。</p> <p class="ql-block">于是,“云水謠”更替了“長教”村名,古鎮(zhèn)云水謠由此名聲鵲起,吸引了游客們蜂擁而至。</p> * <p class="ql-block">大榕樹堅硬厚實的根,奇異地盤曲著,深深地扎在鋪滿鵝卵石的土地上,粗壯的樹干向上向四周張馳地旁逸斜出,茂密的枝葉如蓬如蓋向天空宣示著它的繁盛,向溪岸俯首著它的身姿,籠罩著溪流和巷道。這些閱盡幾百年歷史的大榕樹,蔚為壯觀,即有滄桑的面容,又有歷經(jīng)世間悲喜的謙恭。是這群古榕樹塑造了云水謠的蒼桑之美,我的同行維鶯仰望著古道大榕樹,深情地感嘆:好美呀!</p> <p class="ql-block">多想在清晨和傍晚坐在老榕樹下,看晨光穿透繁茂的枝葉來到塵間,看日暮的余輝從榕樹間悄悄地歸隱而去。可我只匆匆駐足在郁郁蒼蒼的老榕樹下,忘記了聽它講述古老的故事。也沒有問問老榕樹,為什么能活過700年?</p> * <p class="ql-block">云水謠的美,離不開繞村的一條溪流,它叫長教溪。它平靜地流過村莊,流過榕樹,流過鵝卵石的街巷,它碧綠清幽,任古樹和村落倒映在她的懷抱,任藍天白云在她懷中撒歡,任春風秋雨吹拂她的肌膚。《云水謠》中碧云和秋水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在溪邊流淌,從臺灣海峽一直流到大陸的抗美援朝和西藏高原。</p> <p class="ql-block">遺憾,我又是匆匆淌過溪上的石板橋,還故弄姿態(tài)地在她身上跳躍而過。但凡我若能蹲下身,嘗嘗清涼的溪水是否甘甜?是否有它特殊的滋味?也好呀,若是我再能在深夜聽聽她的歌,也許能聽見她所歷經(jīng)的苦難和歡樂。</p> * <p class="ql-block">在《云水謠》片中映過的那一輪高大的水車,在溪邊緩緩旋轉,我斜靠在水車石柱旁,溪水潺潺而過,美國作家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那些寧靜深思的篇章在腦中跳出。19世紀自然主義者梭羅獨處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瓦爾登湖畔,在那里耕種勞作,閱讀寫作,與自然和諧相處。兩年隱居生活,他洗滌了心靈的塵埃,收獲了簡樸恬淡的生活方式,收獲了睿智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在喧囂的城市,我們找不到這樣一塊凈土,潛心地閱讀,如梭羅和李娟(《我的阿勒泰》作者)那樣細細地寫湖寫草原、寫夢寫心、寫風寫雨,用治愈性文字,讓頭腦空靈,讓心寧靜,讓思想和內心豐盈而不至于干枯和平庸;或靜聽鳥兒和昆蟲的鳴叫,聆聽老者的講述,傾聽友人的心聲,讓相互的思想佇留在朋友心間,不至于缺失愛心和情義; 或在僻靜的小徑上寂寥地散步,讓思想沉靜;或觀山觀水,感知自然的博大,再將目光轉向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在這喧鬧急促的世上,你的內心真正的需求在哪里?而我們只是在匆匆的生活腳步中,消蝕著日子,不在乎與自然、與親人朋友細細相處的時光。</p> * <p class="ql-block">溪邊鵝卵石路延綿悠長,繞過榕樹和村莊。有資料說這條棧道是古時的長汀府即現(xiàn)在的龍巖市通往漳州的必經(jīng)之地。那時一定是土路吧,想想,有多少經(jīng)商的馬幫和進京趕考的人從這條古幽道走過?有多少閩南人和客家人親緣交融在這里?有多少閩臺商賈成交此地?后來修葺的這條約10余公里的鵝卵石路,已是光滑锃亮,又有多少內地的游客在這里領略古鎮(zhèn)悠悠,有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在這里生長和消亡?</p> <p class="ql-block">我只是匆匆掠過這數(shù)百年的老街市,沒有坐在榕樹根做成的小矮櫈上與滿目蒼桑的老人嘮嘮嗑,甚至沒有去撫摸一下那木板代墻結構的老屋。</p> * <p class="ql-block">多年前,一首《大魚海棠》主題曲,沉靜干凈的音樂,和周深的天籟嗓音,曾深深地撥動我的心弦。國漫科幻片《大魚海棠》講述了少女椿和大魚鯤純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它的取景地即是福建永定的土樓。此文不去考證土樓的歷史淵源,但當我站在影片中“椿所居住”的承啟樓前,立刻被土樓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奇特的造型所震撼。它高大而厚重、古樸而典雅、粗獷又端莊。內四層向外一圈一圈外延,中心是個祠堂,最外圈樓四層,層層圍個大圓圈。福建土樓無疑是中國傳統(tǒng)民居的瑰寶,第32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應“當驚世界殊”,無怪乎有游客把它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建筑相媲美。盡管它沒有精美的雕琢,但它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古風色彩,歷歷在目,驚愕視覺!</p> <p class="ql-block">我沒有看遍那神奇的土樓群,只是在“和貴樓”古老的墻雕上瞥見一株正盛開的三角梅,她似乎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建筑藝術在今天仍絢麗燦爛。坐在承啟樓底層的小竹椅上,想像著客家人“共樓居住,出入相見,最宜注重人倫?!焙湍老嗵?、其樂融融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踩著狹窄的嘎吱作響的木樓梯上得“承啟樓”的第四層,向下望去,眼前似呈現(xiàn)出《大魚海棠》中,為救椿而葬身大海的、化為一條大魚的鯤,與椿從承啟樓相擁扶搖直上的畫面。據(jù)悉,《大魚海棠》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莊子的《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這一名典在《大魚海棠》中被巧妙地運用,其中蘊含的天人合一、生死輪回等東方哲學理念,與《逍遙游》中對自然和生命的思考、追求精神自由的道家思想相契合。</p> <p class="ql-block">真是驚嘆導演梁旋的電影藝術審美鑒賞力,把莊子逍遙游的思想境界和古老的建筑文明及東方文化融合得如此完美!</p> * <p class="ql-block">提倡精神自由、順應自然、無為而治是《逍遙游》的基本思想,千百年來,對后世人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態(tài)度影響深遠,它強調從宇宙的高度來把握人的存在,使人的精神從現(xiàn)實中升華,從狹隘的心境和世俗的觀念中擺脫出來,以免在平庸忙碌之中迷失了自我,雖然它帶有理想境界性,但確有精神指導的現(xiàn)實意義。</p> <p class="ql-block">由此,就想為什么我們不能在稚嫩的孩童時代,讓童趣伴隨童年?偏要把童真添進五味雜陳的滋味,小小年紀就在“不輸在起跑線上”掙扎。為什么不讓少年時期的夢想恣意放飛?而要讓年少的夢墜落在無休無止的課內課外補習中。為什么青春年華不能有自己的學業(yè)選擇?卻把人生起點的號令由父母來主宰?為什么到了人生之盛夏,不把自己一片驕陽和濃蔭奉獻給自己想要的生活?卻偏要擠身于喧囂的世間,你爭我奪,遍體鱗傷?為什么進入老年,不能夠靜靜的與天地自然講和共處,把春夏秋冬的積淀認真地過濾篩查?而是半醉在即將逝去的日子里,毫無意義地做加法,把生活過得繁雜或無趣?</p> <p class="ql-block">每日的時光從身邊瞬間逝去,“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匆匆》),我們的日子是一去不復返了,確實需要把生活的腳步放慢一些,細細地品賞生命留給我們的有限歲月,勿需把日子過得那樣匆忙。</p> * <p class="ql-block">朱自清的《匆匆》朗讀</p> 作者簡介 <p class="ql-block">董燕萍,筆名秋雁,畢業(yè)于四川師范大學中文專業(yè),曾在云南生產(chǎn)建設兵團支邊,退休于重慶理工大學。人生之秋,在閱讀、寫作、書畫、音樂、舞蹈、交友、旅行、崇尚品位生活中,自得其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