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6年4月17日是個周末。這一天,我和John終于駕車從倫敦出發(fā)到英吉利海峽這邊的多佛爾一探究竟。在此之前,我倆曾兩次專門從倫敦出發(fā)乘”歐洲之星”經(jīng)過多佛爾前往巴黎和阿姆斯特丹,希望在過海峽的一剎那可以看到著名的白崖,但均未成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多佛爾燈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倫敦圣.潘科拉斯火車站開出的“歐洲之星”,在抵達多佛爾之前就鉆入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乘客幾乎不可能清晰看到那著名的由白堊(chalk)形成的陡峭懸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港口邊的白崖局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佛爾海峽(Strait of Dover),法國那邊稱加來海峽(Pas de Calais )。</p><p class="ql-block">該海峽長30–40公里,最窄處僅28.8公里。大部分水深24–50米,最深處64米。這是一條繁忙的國際航運要道,西北歐10多個國家與世界各地之間的海上航線有許多從這里通過。同時,它又是歐洲大陸與英倫三島之間距離最短的地方。附近主要港口有多佛爾(英國)、加來和敦刻爾克(法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徒手從底部攀登上白崖后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歷史,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繞不過的話題。很多關于二戰(zhàn)的電影都有對它的經(jīng)典描述。</p><p class="ql-block">而2016年前后,中東難民經(jīng)東歐大陸大量涌入法國加來地區(qū),安營扎寨,伺機偷渡(主要是大貨車夾帶)英倫三島的新聞,一度成為英國和歐洲大陸的街談巷議。法國人巴不得這些長途跋涉而來的難民過海到英國去,以減少法國的難民負擔;而要不要接收中東穆斯林難民,接收多少,是英國政界也是普通百姓十分關注的話題。在人道主義和保持英國傳統(tǒng)之間如何取舍與平衡,考驗著英國執(zhí)政的保守黨領袖的智慧,也關乎英國的未來。而且正值英國脫歐公投的關鍵時刻,移民問題,國家日趨穆斯林化的問題,特別是猖獗一時的ISIS誘騙和招募英籍穆斯林少女前往中東充當“圣戰(zhàn)新娘”的事件非個案發(fā)生,凡此種種越來越讓英國社會各階層難以置身事外。甚至以前根本無人理睬的極右翼黨派也破天荒地利用移民和“脫歐”問題贏得破紀錄的一席議會席位。</p><p class="ql-block">僅就上述兩點,利用周末一天時間到多佛爾看看,也是非常值得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6年,英法兩國首次計劃在多佛爾開鑿海底隧道。該隧道曾經(jīng)于1972年開工,后終止。1987年,英法正式開鑿兩條海底鐵路隧道,1994年5月6日,舉行通車儀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薩克森海濱步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抵達多佛爾時,是英國春天少有的晴朗天氣。雖然海邊風很大,但因為陽光燦爛,心情非常好。在輪渡港口附近參觀了二戰(zhàn)期間作為英軍作戰(zhàn)和防御指揮部的地下指揮中心和野戰(zhàn)醫(yī)院后,我們沿薩克森海濱懸崖棧道徒步五英里。邊看風景邊討論海峽兩邊的法英之不同。政治及思想文化上,一個開放自由、左傾激進,引領歐洲風潮;一個保守自律、右傾溫和,與歐洲大陸若即若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悠閑吃草的馬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沒來英國前,讀雨果、讀司湯達、讀福樓拜、讀羅曼羅蘭,甚至薩特的書,對法國文化,對拿破侖、對法國大革命等充滿浪漫和崇敬;來英國后,讀了更多英國人寫的書,更多以英國人的視覺對法國大革命的描述及反思,特別是當時英國社會對法國大革命有可能越過英吉利海峽蔓延至英國的恐懼,對英國社會普遍的反對暴力革命、政治上遵循保守的循序漸進式改良,有了更多、更廣泛的認識。英國通過公投方式,最終“脫歐”,就是這種歷史積淀與現(xiàn)實考量的綜合結果。</p> <p class="ql-block">港口處白崖局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倫敦東區(qū),不太了解。但在倫敦西區(qū)雖然也可以看到越來越多著黑袍的穆斯林。一是在圣誕購物季的牛津街和攝政街,阿拉伯穆斯林婦女提著大包小包的購物袋;二是每周五下午在攝政公園西北角的大清真寺做完禮拜后席地野餐的穆斯林家庭,幾乎占據(jù)了公園的一大部分;三是在私人診所聚集的哈利街上中東人開的私人診所附近……。但比起巴黎隨處可見,特別是車站及著名景點附近專門搶劫、偷盜中國人的北非黑人穆斯林,倫敦西區(qū)的穆斯林似乎規(guī)矩很多。盡管也經(jīng)常有中國游客抱怨在倫敦休斯頓火車站和大英博物館附近遭遇搶劫和偷盜的事件時有發(fā)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租住公寓門縫塞進的“脫歐”傳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倫敦西區(qū)還有一些隱形阿拉伯富豪。這些人外觀上已經(jīng)基本倫敦化,也極少參加傳統(tǒng)穆斯林社區(qū)的活動,比如伊斯蘭禮拜等。倫敦西區(qū)核心地段(W1B)許多房產(chǎn)(出租公寓)的房東都是這些隱形富豪。他們一類是七十年代從阿拉伯產(chǎn)油國移民來的購房者,一種是伊朗伊斯蘭革命后逃離伊朗的上層人士。這些人都受過良好的西方教育,其子女至少外人看來,已經(jīng)完全融入西方社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倫敦書店里關于”脫歐”與換屆選舉的書</p> <p class="ql-block">租住公寓被塞進門內的“脫歐”傳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無法過到海峽那邊的法國敦刻爾克,離開多佛爾后我們驅車前往英國這邊的敦刻爾克鎮(zhèn)。這個不大的小鎮(zhèn)實在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就吃了頓午餐后返回倫敦。</p><p class="ql-block">或許我們不夠幸運,返回倫敦途中并未遇到夾帶偷渡客的大貨車被盤查的情景,不知法國加來那邊情況如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徒手攀登白崖,粘在鞋上的白堊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10日</p><p class="ql-block"> 寫于廣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