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道德經(jīng)》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兜赖陆?jīng)》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道德經(jīng)》是除了《圣經(jīng)》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p><p class="ql-block">《道德經(jīng)》,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jīng)》,并分為81章。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nèi)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jīng)之王。</p> <p class="ql-block">《道德經(jīng)》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p><p class="ql-block">《道德經(jīng)》主題思想:道法自然。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nèi)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F(xiàn)在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家推崇學習。</p><p class="ql-block">在當今的社會上,壓力在不斷的增加,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不斷的加快,但是滋養(yǎng)我們心靈的場所特別少,我們需要一個能夠指引靈魂的燈塔——《道德經(jīng)》。</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上篇《道經(jīng)》</span></p> <p class="ql-block">第一章</p><p class="ql-block">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p> <p class="ql-block">可以用言語描述的道,就不是恒久不變的道;可以叫得出的名,就不是恒久不變的名。有了空間,才開始呈現(xiàn)出天地;有了根源,才開始孕育萬物。</p><p class="ql-block">所以,如果一個人經(jīng)常保持寧靜無欲的心態(tài),就可以深入觀察到天地萬物的微妙之處;如果常存欲望,就只能看到天地萬物表層的東西。</p><p class="ql-block">空間與物質(zhì)同時出現(xiàn)而有不同的稱謂,它們都很神秘。那神秘又深遠的極處,便是產(chǎn)生天地萬物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p><p class="ql-block">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弗辭,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p> <p class="ql-block">如果世間的人都明了美的東西是美的,那么丑惡的東西就暴露出來了;都知道善良的行為是善的,那么不善良的行為就顯露出來了。</p><p class="ql-block">有和無產(chǎn)生于相互對立,難和易形成于相互對應。因此,長和短顯現(xiàn)于相互比較,高和下存在于相互依賴,音和聲和諧于相互應和,前和后出現(xiàn)于相互對比。所以圣人所做的事就是順其自然,不主張人為。</p><p class="ql-block">圣人的教育就是順應人心而不倡導言語教化,隨任萬物生長而不加以限制,孕育了萬物而不占為己有,幫助了萬物而不依賴它們,建立了功勞而不倨傲。正因為不居功,所以也不會失去什么。</p> <p class="ql-block">第三章</p><p class="ql-block">原文: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p> <p class="ql-block">不尊崇賢能的人,使百姓不爭邀功名;不珍藏貴重物品,使百姓不做盜賊奪利;不顯露那些可以引起貪心私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混雜迷亂。</p><p class="ql-block">因此圣人治國的辦法是:減少百姓的焦慮而使他們能溫飽,削弱百姓的欲望而增強他們的體質(zhì)。永遠使百姓沒有知識、沒有欲望,使那些聰明人不敢隨意的去做事情。</p><p class="ql-block">執(zhí)行無為政策,世間就會安定、祥和。</p> <p class="ql-block">第四章</p><p class="ql-block">原文: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p> <p class="ql-block">規(guī)律是空虛而沒有形態(tài)的,如果遵循著他辦事,也許就不會要求把事情辦得完美無缺。</p><p class="ql-block">規(guī)律是那樣的深遠而復雜,好象是萬物的根源:他消磨去萬物的鋒芒,從而融解文明之間的紛爭;調(diào)和它們的長處,從而使它們都不那樣完美。</p><p class="ql-block">規(guī)律是無有形態(tài),是隱沒的,但又實際存在著。我不知道它是如何傳下來的,只知道它出現(xiàn)在上帝之前。</p> <p class="ql-block">待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