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公元前256年,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太守李冰率眾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h3> <h3>都江堰是由渠首樞紐(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灌區(qū)各級引水渠道等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tǒng)。</h3> <h3>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2250多年經久不衰,且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效益。</h3> <h3>兒子聘請了導游講解</h3> <h3>臥鐵是代替石馬作為淘灘深度的標識,位于寶瓶口的左岸邊</h3> <h3>竹籠添石</h3> <h3>分水魚嘴與飛沙堰所采用竹籠添石法~重而不陷、擊而不反、硬而不剛、散而不亂。</h3> <h3>光緒二年丁寶楨調任四川,他整頓吏治,改革都江堰水利設施,任四川總督十年,多有建樹,為表彰其功績,追贈“太子太?!?。(宮保雞丁的菜名據說與其有關)。</h3> <h3>這棵銀杏樹據稱已有1800年歷史,因由三國時期張松所植而得名。</h3> <h3>魚嘴分水堤~魚嘴修建在岷江的灣道處,把洶涌的水流分為內江和外江,只有內江水可以進入成都平原。</h3> <h3>飛沙堰的作用~泄洪、排沙和調節(jié)水量</h3> <h3>飛沙堰的主要作用是當內江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余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時還會自行潰提,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將上游帶來的泥沙和卵石,甚至千斤巨石,從這里拋入外江(利用離心力原理),確保內江通暢,著實有鬼斧神工之妙。</h3> <h3>寶瓶口起“節(jié)制閘”作用,李冰在無火藥爆破的情況下,以火燒石,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在玉壘山鑿出一個寬20公尺,高40公尺,長80公尺的山口,因形狀酷似瓶口故名“寶瓶口”。</h3> <h3>離堆~開鑿玉壘山分離出來的石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