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三大博物館之首。<br>盧浮宮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于世。<br>現(xiàn)為盧浮宮博物館,歷經(jīng)800多年擴建重修方達到今天的規(guī)模。占地約198公頃,分新老兩部分,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積為24公頃,是華人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的。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br> 第一次踏上法國巴黎的土地,來到盧浮宮前。自豪地大叫一聲吧:盧浮宮,我-們-來-啦----! 1993年華裔建筑師貝聿銘完成了一個超過45000平方米的大型地下建筑,并設計了玻璃金字塔作為主入口,已經(jīng)成為盧浮宮不可或缺的地標了。在地下一樓美食廣場用過午餐之后,我們就興致勃勃地開始了短暫的盧浮宮之旅。 2016年8月初的一天,下午1點左右。地下一樓和二樓的法國雕塑館(分為馬力和皮熱兩大中庭),好似專為我們幾位開放的! 馮老師的紅裙老漂亮了。 這個雕塑,有點兒《自由女神引導人民》的意思,其實全然不是。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女神,其實是這樣引導人民的 ! 攝影師的構(gòu)圖非常完美,我的站姿,也很不錯 ,哈哈 來自中國的藝術家虔誠地向長老致意。。 起來吧起來吧,讓我們來聊聊哲學、宗教和藝術。。 盧浮宮里的雕塑——右手拿著的,是她丈夫的頭顱啊,他在臨死以前,不甘地喊著什么。。 菲利普·波是法國勃艮第地區(qū)的宮廷總管大臣,后來成為法國國王的侍從。這件作品屬于墓葬文物。中世紀末期,一些大型墳墓底座上刻有服喪行列的小型雕像。菲利普·波墳墓的雕塑采納了同樣的主題,但形狀更加獨特大膽:幾乎和真人一般大的服喪者雕塑抬著死者臥像。這種對葬禮場面的記錄,產(chǎn)生強烈的戲劇效果,服喪者都毫不掩飾地在腰間佩戴著世襲貴族等級的象征物,目的在于夸耀總管的門第。該文物出自修道院,是一件令世人嘆為觀止的珍貴文物…… 這個雕塑,在盧浮宮游覽期間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年輕人,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 參觀完雕塑館,準備登上2樓的陽臺,感受一下盧浮宮的咖啡和午后的巴黎時光。 2樓的露臺上,遠眺巴黎的景色。 雙人照里, 我非常喜歡的一張,可以有很多很多的解讀。 遠處塞納河對岸的埃菲爾鐵塔,對面的盧浮宮,眼前的思想者雕塑,廣場上成百上千的觀光者,此時此刻,構(gòu)成了巴黎這座城市的主要元素。 阿波羅長廊占據(jù)了盧浮宮小長廊的整整一層。這座長形的大廳在1661年被大火燒毀,隨后由建筑師勒沃(Louis Le Vau)進行重建。天花板由畫家夏爾.勒.布朗(Charles Le Brun)以太陽的運行為主題進行裝飾,而太陽則是路易十四(Louis XIV)國王的象征。這項裝潢不斷地被補充修繕,直到1851年,浪漫主義畫派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在拱頂中央繪上了阿波羅神戰(zhàn)勝巨蟒皮同的畫作才得以完成。 來一張阿波羅長廊全景!貌似有點兒凡爾賽宮的感覺呢~ 盧浮宮的宏大、館藏之豐富、悠久的歷史以及人們對藝術家的膜拜,從這里可見一斑! 來到繪畫館,被作品中人物刻畫的細膩和色彩深深地折服! 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 盧浮宮里常見的一幕:有的,在交流觀感和照片;有的,在仔細觀賞;還有的,在取景拍照。。 穿過這個長長的走廊,就可以到達珍藏盧浮宮三寶之一: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場館了。 終于得以一窺芳容! 來到鎮(zhèn)館之寶的三寶之一——米羅的維納斯前,果真名不虛傳呀! 左上角雕塑上的男人,在自己的嬰兒面前,無比地慈愛。 如此莊嚴的博物館啊,大哥,您在那兒樂啥呢? 從展廳窗戶望出去,外面是美麗的花園。而不遠處,是同樣美麗而古樸的巴黎大街。藍頂白色的建筑,與盧浮宮相得益彰! 屋頂?shù)脑O計非常精美,令人嘆為觀止。 來自魔都的參訪者~ 看到盧浮宮中這張照片的您,想到了些什么?田子窗、光、PUMA運動鞋、大墻內(nèi)外、生存或是毀滅;還是肖申克的救贖。。 不舍地離開盧浮宮,準備步行前往塞納河觀光。就用這張照片作為本篇的結(jié)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