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方臺早些年只聞其名,知道它是老子的空中講臺,海拔2630米(也有說2640)50年代,新中國成立后第一起軍用飛機(jī)墜落地。是戶外人的秘境,少有人問津。這幾年戶外的蓬勃發(fā)展,兩步路軟件普及應(yīng)用,一些年輕人憑借兩步路軟件敢于走無人盲區(qū)。偶爾在論壇看到一位領(lǐng)隊發(fā)的文章?!耙淮渭Y(jié)了西安驢友界三十多位強(qiáng)驢的挑戰(zhàn),以失敗告終。一路走的太痛苦了,這是他走的最虐的線路了,再也不想去了……”</p><p class="ql-block"> 再后來網(wǎng)上看到一些強(qiáng)驢成功登頂,無人區(qū)不再成為秘境,心中有了幾分好奇。</p><p class="ql-block"> 6月23日與木又、天空、足跡、老劉一行五人驅(qū)車前往。雖然設(shè)了關(guān)卡,管理不是很嚴(yán)格,我們車至關(guān)卡,剛好有給關(guān)卡送補(bǔ)給的車子進(jìn)去,我們的車子也順利滑行進(jìn)入。</p><p class="ql-block"> 10.15分車至登山口,雖然沒有人跡,水泥路也修到山腳下。靠右邊一處溝壑,有簡單阻攔的木柵欄已經(jīng)破敗,我們鉆過去,開啟了今天的四方臺之旅。</p><p class="ql-block"> 天空清澈湛藍(lán),空氣里特有的草木泥土蒸發(fā)的氣味,一條不大的河水嘩嘩流淌著。我們順著還算清晰的路跡快樂的行走著。雖說這次是兩天重裝,每個人心中裝滿了對未知風(fēng)景的期待,精神飽滿,步伐輕快,身心愉悅,偶爾會看到咸陽飄之隊的路標(biāo)。在一處寬敞地甚至有驢友拋棄的帳篷,睡袋,以及灰色的衣服,人類探索的腳步無處不至?。?lt;/p><p class="ql-block"> 過了一處山崖邊的牛棚,路跡不再明顯,需要借助軌跡不斷去校正。特殊的地理構(gòu)造,植被良好,森林茂密。獨(dú)特的峽谷風(fēng)光仿佛與世隔絕,不時踩著石頭過河,時有時無的路跡,不時被大片倒臥的樹木攔住去路,需要翻過去探索路況。因為是重裝,背包不時被樹木、竹子掛住,需要后面的隊友幫忙解開,這種舉步維艱的處境消磨著初始出發(fā)的熱情和豪情壯志。</p><p class="ql-block"> 領(lǐng)隊 木又說,刀片石那里有岔道,注意向右行。我和天空李哥三人走在前面,期待太陽落山之前登頂拍日出,加快了步伐。很快就徹底失去路跡,也偏離軌跡,在起伏跌宕的石海中左沖右突,又進(jìn)入陡峭的密林,如同迷宮一樣幾個回繞,幾次爬到懸崖邊,我的體能也成了強(qiáng)弩之末。絕望中,對講機(jī)里傳來領(lǐng)隊木又的聲音,“是否登頂?到了哪里?!薄拔覀冞M(jìn)入絕經(jīng)?!蔽一卮?。用吆喝聲確定了彼此距離不是很遠(yuǎn)?!巴嘶貋頃稀蹦居终f,這是最好的選擇。</p><p class="ql-block"> 五人重新集結(jié),木又打頭,此時夜幕降臨,帶上頭燈重新確定軌跡。因為走的人少,軌跡只能作為參考,主要還是依靠戶外經(jīng)驗和對大方向的判斷。箭竹林里獸道和人踩踏出來的空隙(根本不敢說路)四通八達(dá),縱橫交錯,時有時無,時不時走錯又要折返。箭竹林的鉆,爬、跪行真的是一場靈魂的考驗。</p><p class="ql-block"> 爬山十幾年,走過所有的強(qiáng)線,鉆過無數(shù)次箭竹林,只是感覺不舒服,并沒有任何痛苦的感覺,而這四方臺的箭竹林讓人幾近崩潰的邊緣。記不得走了多少彎路,鉆了多少箭竹林,夜色中,終于爬上一段陡峭的石海路段,每個人都拼盡全力,爬幾步,休息幾分鐘,各自為戰(zhàn),只是向頭頂?shù)纳搅荷锨靶小=K于在夜里10點(diǎn)鐘,我們爬上山梁的一個崖口。木又看了看軌跡說:“距離四方臺還有1.5公里。”后面的路相對好走。從懸崖邊沿幾個起伏來到一處較平緩的地段,大家統(tǒng)一意見,扎營休息,剩余的路段交給明天,此時已是深夜12點(diǎn)。</p><p class="ql-block"> 簡單的吃了泡面,鉆進(jìn)帳篷,迷迷糊糊睡過去。清晨,被鳥雀的鳴叫聲和隊友的說話聲吵醒,鉆出帳篷,吃過早點(diǎn),繼續(xù)向四方臺出發(fā)。</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夜里短暫休息,體能明顯回升,十分鐘登頂此行目的地四方臺。順著山脊瞭望,奇峰羅列在山巔,絕塵的清逸和寧靜猶如出浴美少女。原以為四方臺是一個山頂?shù)拇笃脚_,登臨才知道,是幾個相連的山峰。在群山之中突兀挺拔,直刺青天。木又準(zhǔn)備了紅旗,這位領(lǐng)隊對爬山的執(zhí)著熱愛由此可見一斑,早起出發(fā)的李哥和一山的羚牛撞了個滿懷,彼此友好地注目相望,李哥及時用他的相機(jī)拍下了這美好永恒的瞬間。</p><p class="ql-block"> 看到四方臺崢嶸,突兀秀麗的壯美,冷傲不群又溫情脈脈的風(fēng)光,昨天所有的汗水和攀爬的痛苦都隨風(fēng)飄散。</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登頂,都是對意志的磨礪,山巔的絕美風(fēng)光,是對努力者的最好獎賞。攀爬的路上,我們放下手機(jī)和世俗的糾繞,聆聽鳥鳴山野,找回屬于自己的寧靜和自在美好,這清新柔情的美麗,只有心懷堅韌者才配擁有。</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陽光遍撒山頂,夜里的月光償未退隱,清冷地懸掛在天邊,五個人盡情的享受著與世隔絕的寧靜美好。</p><p class="ql-block"> 10.30分,也終于到了和四方臺告別的時刻。以為下山的路好走一些,羚牛道、漫長的箭竹林、石海、蝎子草,沒有任何路跡的路,完全靠軌跡的大致方向去探索,五個人交替探路,終于在18.30分走出這令人向往而又痛苦的四方臺之旅。</p> <p class="ql-block">與老劉合影</p> <p class="ql-block">幾人途中休息合影</p> <p class="ql-block"> 峭拔青峰千萬疊,白云獨(dú)自悠悠。一山綠韻漫無路。無路處處繞,汗水衫濕透。</p><p class="ql-block"> 爬高鉆低情未了,縱橫澗壑意難休。山峰含翠驚雙眸。跋涉多艱難,登高皆釋懷。</p> <p class="ql-block"> 山景之美,綠色蔥蘢山巔。既有秦嶺山脈的波瀾壯闊與氣勢磅礴,也有置身深閨人未識的溫情脈脈,飄逸清秀脫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