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學(xué)生時代,最不喜寫景類作品,原因有二:一是審美不同,你眼中的風(fēng)景他人未必欣賞;二是寫景大多與抒情相聯(lián)系,不了解作者的經(jīng)歷,單看文本,情感抒發(fā)多少有點(diǎn)莫名其妙。</p><p class="ql-block"> 最初,《小石潭記》就給我這樣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真正讀懂《小石潭記》,讀懂柳宗元,是工作以后……</p><p class="ql-block"> 提到柳宗元,我們第一時間會想到“千萬孤獨(dú)”的《江雪》,這首詩被譽(yù)為“中國歷史上最孤獨(dú)最冷的的詩”,而“冷”也成了柳宗元鮮明的文化符號,但柳宗元真的“冷”嗎?</p><p class="ql-block"> 《小石潭記》里藏著答案。</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場“乘興而來,興盡而歸”的旅行。通過文字,我們跟隨柳宗元一路從小丘來到篁竹,只因“如鳴珮環(huán)”的水聲,便有了一探究竟的興致。“伐竹取道”寫盡了他當(dāng)下的狀態(tài):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我對美景的向往,興致來了,無路那就自己開路。</p><p class="ql-block"> 一個主動擁抱自然的人,對個體生命一定是充滿熱愛的。這樣的人,又怎么會“冷”?</p><p class="ql-block"> 好在這里的山水沒有辜負(fù)他的這份執(zhí)著,千奇百怪的石、“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的樹、“皆若空游無所依”的水、“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的魚、“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的溪……一幅幅繪形繪色的微型風(fēng)景畫一一呈現(xiàn),他用極其細(xì)膩傳神的筆觸細(xì)致地描繪著這里的山山水水。此刻,文字化作圖景,我們同柳宗元一起置身山水,對話自然,感受柳宗元對這片山水的款款深情。</p><p class="ql-block"> 到這里,遇見一切美好。柳宗元遇見了美好的小石潭,我們遇見了美好的《小石潭記》。</p><p class="ql-block"> 但接下來,柳宗元筆鋒一轉(zhuǎn),“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一出,便讓人不寒而栗。景還是原來的景,轉(zhuǎn)瞬之間怎會有這么大的變化?曾經(jīng)我對此大惑不解,甚至覺得有些“矯情”。不就是被貶嗎?何至于此,同時期同樣被貶的劉禹錫不還是豪氣萬丈。</p><p class="ql-block"> 未經(jīng)他人苦,怎知他人難?對于柳宗元,正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柳宗元年少成名,13歲,一篇表文《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名滿長安;21歲,進(jìn)士及第,金榜題名,可謂風(fēng)光無限,這在“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jìn)士”古代何其難得。</p><p class="ql-block"> 但命運(yùn)在他的33歲發(fā)生了轉(zhuǎn)折,他與王伾、王叔文、劉禹錫等參與永貞革新,僅半年時間,革新便遭遇失敗,"二王劉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士都隨即被貶,柳宗元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自此被貶長達(dá)14年。這次同時被貶為司馬的,還有七人,所以史稱這一事件為"二王八司馬事件",不久"二王"被殺。對此,柳宗元自述“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lt;/p><p class="ql-block"> 永州地處湖南和廣東交界,當(dāng)時甚為荒僻,是個人煙稀少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歲的母親、堂弟柳宗直、表弟盧遵。他們到永州后,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后在僧人的幫助下,寄宿龍興寺,可是,一場大火,燒光了他的鋪蓋。此刻,他該多么無奈!</p><p class="ql-block"> 到永州半年,近七旬的母親盧氏因路途波折,水土不服去世,柳宗元抱憾“卒以無孝道,不能有報焉”,作為兒子,他該多么自責(zé)!</p><p class="ql-block"> 柳宗元的大女兒從小體弱多病,為祈求幼女平安,柳宗元曾為女兒去發(fā)為尼,號初心,但依舊沒能攔住死神的腳步,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柳宗元的女兒夭折,年僅十歲。作為父親,他該多么傷心!</p><p class="ql-block"> 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柳宗元的好友呂溫死于衡州,作為摯友,他詰 問“彼且有知,其可使吾知之乎?幽明茫然,一慟腸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元和七年(812年),柳宗元的大姐夫崔簡流放期間去世。這位姐夫在柳宗元的心中“實(shí)契師友,豈伊親昵?!?lt;/p><p class="ql-block"> 苦難,并未停止……</p><p class="ql-block"> 后來,兩個外甥(文中的崔氏二小生)為父親扶靈柩過海,遇風(fēng)暴殞命……</p><p class="ql-block"> 了解了這些,我們不禁為柳宗元感嘆命運(yùn)的無情,怎么忍心把這么多的苦難強(qiáng)加在一個人身上。</p><p class="ql-block"> 那么,作為當(dāng)事人的柳宗元,他該怎么辦?封閉自己,躲起來痛哭嗎?</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不是,身陷命運(yùn)的泥潭,他通過兩種方式走出困境,一種是探山訪水,一種是體察民情。</p><p class="ql-block"> 探山訪水,山水成了治愈他的良藥,從“千萬孤獨(dú)”到“心樂之”,他的確獲得了短暫的快樂。也為我們留下了經(jīng)典名篇《永州八記》。</p><p class="ql-block"> 體察民情,不平則鳴,他在《捕蛇者說》里痛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在《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里因物肖形,嬉笑怒罵。</p><p class="ql-block"> 他重視教育,修復(fù)了柳州孔子廟,并親自撰寫柳州八景記等文章,推動柳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他關(guān)注民生,大力整頓吏治,減輕百姓負(fù)擔(dān),推行一系列民生工程。</p><p class="ql-block"> 他還開鑿了柳江,解決了當(dāng)?shù)氐乃紗栴},并推廣先進(jìn)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提高了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效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他完成了一場自我的救贖與突圍,從自我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天地眾生。</p><p class="ql-block"> 這哪里是一個冷冰冰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回過頭來看《江雪》,我在“千萬孤獨(dú)”里讀到了冷,在“獨(dú)釣寒江”里讀到了熱。</p><p class="ql-block"> 因為</p><p class="ql-block"> 千萬孤獨(dú),是時代賦予柳宗元的冷峭孤寂; </p><p class="ql-block"> 而獨(dú)釣寒江,則是柳宗元于困境中的傲然獨(dú)立。</p><p class="ql-block"> 一汪潭水,映射了柳宗元的“樂”與“憂”,“樂”是他,“憂”也是他。</p><p class="ql-block"> 一片江雪,映照了柳宗元的“冷”與“熱”,冷是表象,熱是內(nèi)核。冷峭孤寂是他,一片赤誠是他,初心不改也是他。 </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柳宗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