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難忘的南口往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南口鎮(zhèn),處于北京市昌平縣城西北,太行山與燕山交界之處,歷來從古至今的軍事要塞,南口公路貫穿于交界處的大山之中,是通往內(nèi)蒙古及祖國東北,西北的必行之道。南口村大于南口鎮(zhèn)的傳奇就發(fā)生在這里,在沒有貫穿山間的公路時,南口關(guān)溝中的南口村兩面的城門關(guān)閉,任何人想進出極乎不可能的,因為兩邊大山封鎖了南口關(guān)溝。南口村當時市井繁榮,生意興隆,又是當時軍事要塞。南口鎮(zhèn)是清末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時,在離南口村南邊二里的沙灘上,就是現(xiàn)在南口鎮(zhèn)修建京張鐵路修造廠和車站,作為修建京張鐵路時物質(zhì)供應(yīng)站,現(xiàn)在的南口工廠就是當時的修造廠,原來南口車站就是現(xiàn)在的南口火車站,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就舊貌換新顏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我們所經(jīng)歷南口往事,便是在無數(shù)老前輩,首長戰(zhàn)友一代又一代人辛苦勞作,無私奉獻的基礎(chǔ)之上,他們響應(yīng)國家重建的時代呼召,國防工程如火如荼,日繼月新的情況下,以特種兵的身份,經(jīng)過政治審查,身體合格,又經(jīng)過一0八團新訓五連的礬山紅泉軍訓后,來到工程兵建筑第五十一師特務(wù)連,正式成為一個南口往事的創(chuàng)意者,經(jīng)歷者,后來又成為南口往事的思念者,享受者。因為只有經(jīng)歷了,才有后來多姿多情的思念,才有今天多精絢彩的故事的延續(xù)。看見南口地圖就想起曾在這地圖上的所為,看見照片上南口舊貌,就會想起曾沉淀在南口往事里的故事,照片可以模糊我們的看見,卻斷不開我們的思念。離開南口近半個世紀,斷崖式的物景,卻隨著時代的變遷,年齡的增長,記憶力的減退,卻斷不開我們南口往事的思念,斷不開工程兵戰(zhàn)士對祖國的忠誠,斷不開對老部隊,老營房,老首長,老戰(zhàn)友思念的情懷。因為我們都是南口往事的經(jīng)歷者,才會有如醉如癡的思念,才會有多姿多彩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南口鎮(zhèn)是京都西北的軍事重鎮(zhèn),是通往東北,華北,西北的重要通道,東邊的燕山山脈與西邊的太行山山脈在此交匯,美麗的關(guān)溝貫穿于此,她有著美麗的風景外貌,也有更美麗的傳說,孕育著勤勞的人民,有著他們動人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南口鎮(zhèn)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西北部,是一座歷史名鎮(zhèn),從北魏始建至今已有1600余年,由于其關(guān)鍵的戰(zhàn)略位置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近代,日軍侵華時期(1937年)在南口爆發(fā)了南口會戰(zhàn)。域內(nèi)有著名的雪山文化遺址,有虎峪風景區(qū),有燕平八景的居庸疊翠,龍泉噴玉,虎峪輝金,文化古跡有居庸關(guān),唐代和平寺,新石器時代的雪山遺址,遼代佛巖寺等,人文景觀有老北京微縮景園,多處南口戰(zhàn)役戰(zhàn)場遺址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南口鎮(zhèn)隸屬于北京市昌平區(qū),是東臨燕山山脈與太行山脈交接處,又是連接華北平原與大西北,內(nèi)蒙的交通要道。作為鐵路,公路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zhèn),在不足百年的歷史變遷中,南口鎮(zhèn)曾經(jīng)留下了許多全國知名的重要人物的足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南口鎮(zhèn)總面積為202,5平方公里,南口不平凡的地方,南口也是富有神奇的向往。凡在南口當過兵的人,一生也不會忘記。因為你在那里能由土變陶,由鐵變鋼。你在那里脫去年輕時的迷茫,成為共和國軍人的榜樣。軍旅生涯成為你的生命的戰(zhàn)場,南口歲月成為你的一生的念想。南口是你人生的第二故鄉(xiāng)。</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這幅照片作品(下圖)源于老一輩首長及戰(zhàn)友們榮耀的見證,8313部隊曾經(jīng)歷了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對8313部隊高度的認可和極高的評價。在我入伍來到師特務(wù)連時見到此照片的影印件。65年是全國重建的高潮時期,也是工程兵建筑部隊兵員最高時期,全國工程兵建筑部隊達到近54萬人,軍委工程兵建筑部隊4個建筑師,3個支隊,19個工區(qū),1個工程技術(shù)總隊,連同工兵,舟橋全國共計114個工程建筑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這是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接見工程兵建筑第五十一師第一0四團的大型照片。全師總共二幅黨中央,中共中央軍委及國家領(lǐng)導人接見的照片,不僅是參與者對工程兵建筑部隊的輝煌歲月的認可,也是后續(xù)戰(zhàn)友們的驕傲和自豪。英雄的部隊,英勇的戰(zhàn)友,時終懷念那過去的歲月崢嶸,時刻留戀那沉淀的南口往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958年12月10日,國防部通令嘉獎工程兵建筑第51師,該師經(jīng)過7年頑強奮戰(zhàn),建成了一個設(shè)備完善的指揮防護工程。彭德懷,賀龍,葉劍英等軍委領(lǐng)導人贊揚他們?yōu)閲易鲆患蠛檬隆?lt;/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5年8月17日和10月10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lǐng)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工程兵建筑第51師,第104團,115團的干部戰(zhàn)士,并合影留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根據(jù)周培根少將,劉振堂少將主編的回憶錄《工程兵的光輝歷程中一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大事年表記載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工程兵建筑第104團: 工程兵建筑第104團是工程兵老虎團,一直擔負著國家首腦國防工程施工任務(wù)。部隊代號:國防361部隊8324部隊,4784部隊,88703部隊。1958年,參加聞名遐邇的十三陵水庫建壩建設(shè),與工程兵技術(shù)學校一起動用各種機械參與施工。團部在昌平工程兵技術(shù)學校。在京郊為國家首腦機關(guān)構(gòu)筑防空工事。1960年工程兵司令部大院,總參四招待所營建任務(wù)。1961年6月20日,中央軍委批準工程兵組建4個建筑師的請求:批準以工程兵司令部直屬工區(qū)即101工區(qū)指揮部改建為工程兵建筑第51師,104團部曾駐地昌平技校,林科院,國際關(guān)系學院等地。1962年在北京玉泉山施工,1963年長辛店施工筑路,盧溝橋西岸修建通往國際靶場的公路,屬一級柏油馬路。1964年在中南海為中央首腦機關(guān)及黨和領(lǐng)導人構(gòu)筑防空洞,他們常常白天休息,黃昏乘軍車出發(fā),黎明收工,1965年曾接受黨中央及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接見并合影留念。1966年參加豐臺區(qū)黃土崗中學支左;1967年到河北西柏坡施工,后轉(zhuǎn)山西五臺山施工。1968年在總參401工程,1969年參加天安門城樓秘密翻建工程。70年代初團部駐韓家川,沒過多久團部營房建成之后搬往南口。1972年南口營房建設(shè)任務(wù)施工。1976年參加唐山抗震救災(zāi),1977年,毛主席紀念堂及原北京市郵政大樓的爆破工程。多年來部隊以紀律嚴明而著稱,并多次被軍委評為先單位,取得了眾多榮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在65年10月,也就是104團在中南海為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住處修建防空工程后,當時104團部分施工部隊駐昌平,每天下午5點集合登上封閉的軍用卡車,一路上換了幾次司機,施工連隊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施工,天亮后收工回去休息。直到施工工程結(jié)束時,施工部隊首長才告訴大家,回去洗澡換上新衣服,等待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接見。并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接見8313部隊的大型合影照片,和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接見104團的大型合影照片,成為工程兵建筑部隊的光輝歲月的經(jīng)歷見證,成為一段引人驕傲的幸福延續(x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當你看到這張照片時,美國總統(tǒng)和夫人72年破冰之旅,登上八達齡長城的照片,你知道她背后的故事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80萬人齊動員,打掃北京至八達嶺長城沿途的厚厚的積雪,8313部隊機關(guān)連隊在進入南口關(guān)溝中的臭泥坑附近路段,清掃完畢白,警衛(wèi)排又擔負路段警衛(wèi)任務(wù),既不能讓美國總統(tǒng)既隨行人員發(fā)現(xiàn)路邊有人,又要保證美國總統(tǒng)既隨行人員,陪同人員的絕對安全,一直堅守在冰天雪地之中,直到接到撤令為止。下面是尼克松總統(tǒng)在回憶錄中提到此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冬天的中國北京,會有幾場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雪后的北京格外美,變得圓融通透,此時此刻的中國長城,也被冬雪襯托得更加巍峨雄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第一次來到北京,他也有登上長城的打算。然而,突如其來的大雪影響了尼克松第二天的行程。周恩來總理連夜親自安排,一夜醒來,路上厚厚的積雪“消失”了,80萬人徹夜未眠,工作到天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昨夜一場大雪,把北京所有的道路全部覆蓋,而今天在我們走過的幾十英里的路上,居然看不到冰雪,中國人沒有掃雪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簡直不可思議了,從這件小事上,可以看到中國人的整體性、紀律、獻身精神和巨大潛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尼克松回憶錄:時代的破冰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這個長城,肯定是由偉大的人民所建,代表中國的過去,也代表中國的未來……有如此建筑的人民肯定有驕傲的過去,有這樣偉大歷史的人民肯定有偉大的未來?!?lt;/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雪后的長城格外安靜,尼克松和夫人站在位于中國北京的八達嶺長城之上,頭頂穹廬,極目遠望,四周寂靜。望著遠處的山峰,尼克松說道:“我們到了長城,成為毛澤東主席說的‘好漢’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這個畫面定格在那場大雪之后的長城之上,見證了中美關(guān)系的破冰之旅。兩國領(lǐng)導人以戰(zhàn)略家的眼光共同開啟了中美交往的大門,實現(xiàn)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正如尼克松所說:“你們深信你們的制度,我們同樣深信我們的制度。我們在這里見面,并不是由于我們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們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現(xiàn)在是兩國人民攀登偉大境界的高峰,締造新的、更美好世界的時候了?!?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工程兵建筑第51師歷任師首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圖為第三任師長宋思傳宋思傳,也是我服役期間的師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首任師長崔萍,政委王俊青,付師長張承德。1966年崔萍調(diào)工程兵付司令員,張承德接任師長。1970年4月18日重新成立工程兵學校,張承德調(diào)離任校長,由宋思傳接任師長(宋思傳,河北永年人,1943年8月參加冀南三分區(qū)滏西支隊,后曾任二縱4旅11團4連連長,10軍83團2營營長,團參謀長,建國后83團整編工兵5團,宋思傳任工兵5團團長,后工兵5團整編為工程兵建筑第103團,1962年6月20日組建工程兵建筑51師時調(diào)入51師1970年任師長)。對師長解養(yǎng)仁也任過工程兵建筑第103團團長,1970年任51師付師長。1979年由劉洪正接任師長,因建筑部隊精減,原51師大院轉(zhuǎn)為工程兵工程維護總隊,劉洪正轉(zhuǎn)為工程維護總隊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以下幾張照片是宋思傳師長下連隊指導工作時的照片。根據(jù)工程建筑部隊保密規(guī)定,曾作為內(nèi)部保密資料,僅供內(nèi)部使用,宋思傳很少照相。這幾張唯一保存下來的照片,是下連隨同人照的,洗好托人捎過來的。經(jīng)過幾十年后才見天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這幅照片是發(fā)生在北京南口北山坡部隊營房的一幅135相機拍的,時間已是半世紀之前的留念。曾記得五十年前我們服役于深挖洞的國防建筑部隊。那時候的中國還是券票時代,每個當兵的一個月只能一張購物券,我們用的是北京市購物券,一塊上海牌機械手表要三張購物券,一是靠自己積累,二是轉(zhuǎn)借戰(zhàn)友的購物券,自己發(fā)下來后再還給戰(zhàn)友。每到有戰(zhàn)友探家時,都會拿出自己積攢的購物券送給戰(zhàn)友先用??梢姂?zhàn)友情誼的深厚,在戰(zhàn)場可以為戰(zhàn)友流血流汗,甚至是生命。戰(zhàn)友任何的一個請求,都會毫不猶豫,毫不吝惜的同意與信守。戰(zhàn)友,一日為戰(zhàn)友,一生既便是兄弟姐妹。沒有血緣關(guān)系,可是有親兄弟姐妹的情意,在一生中成為最可愛的親人,靈魂鑄就,思維融合,分別后形影難見,但兵心依舊。陳舊的記念經(jīng)歷史風雨的沉淀,卻像陳年的美酒,甘甜醇厚,留香依久。陳舊的照片失去靚麗的風景,卻留下戰(zhàn)友芳華英姿般的青春故事,這故事在經(jīng)歷過的人心里,依然是美景如畫,記憶猶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今天重溫南口往事,我們的部隊營房還在,只是隨著祖國繁榮昌盛的步伐,已經(jīng)是舊貌換新顏了。當年特務(wù)連警衛(wèi)排的哨位已不見蹤影,二號哨位辦公樓上毛主席萬歲,已經(jīng)換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圖標,再也看不到"軍民團結(jié)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和團結(jié)起來,去爭取更大的勝利的紅色標語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