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國學(xué)經(jīng)典故事30個(給孩子收藏)

風(fēng)中的寶馬

<font color="#ed2308" style="">1.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font><br><br>孔子在前往齊國的路上,突然聽到有人在哭,聲音顯得很悲哀。<br><br>孔子對駕車的人說:“這哭聲,雖然聽起來很悲哀,卻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聲??!”<div><br>于是,趕著馬車尋聲到前面,前進(jìn)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個不尋常的人,身上掛著鐮刀,系著白帶,在那里失聲痛哭,然而卻不是哀喪之哭。<br><br>孔子于是下車,上前問道:“先生,請問您是什么人呢?”<br><br>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br><br>孔子問:“您現(xiàn)在并不是服喪的時候,為何會哭得這樣悲傷呢?”<br><br>丘吾子哽咽地說:“我此生有三個過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覺悟到,但已經(jīng)是追悔莫及了?!?lt;br><br>孔子便問:“您的三個過失,可以讓我聽聞嗎?希望您能告訴我,不要有什么隱諱啊?!?lt;br><br>丘吾子悲痛地說:“我年輕時喜歡學(xué)習(xí),可等我到處尋師訪友,周游各國回來后,我的父母卻已經(jīng)死了,這是我第一大過失;在壯年時,我侍奉齊國君王,然君王卻驕傲奢侈,喪失民心,我未能盡到為人臣的職責(zé),這是我第二大過失;我生平很重視友誼,可如今朋友間卻離散斷絕了,這是我第三大過失。”<br><br>丘吾子又仰天悲嘆道:“樹木想要靜下來,可是風(fēng)卻刮個不停;兒子想要奉養(yǎng)父母,父母卻不在了。過去了永遠(yuǎn)不會再回來的,是年齡??;再也不能見到的,是父母啊!就讓我從此辭謝這個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盡了。<br><br>孔子很感嘆地對弟子們說:“你們應(yīng)記著此事,這足以作為我們的借鑒啊!”<br><font color="#ed2308"><br>【智慧小語】</font>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墒菂s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yuǎn)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xiàn)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緊?。〕酶改附≡诘墓怅?。<b>【樹欲止風(fēng)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b></div> <font color="#ed2308">2.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font><br><br>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陳蕃,他學(xué)識淵博,胸懷大志,少年時代發(fā)奮讀書,以天下為己任。一天,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見他獨(dú)居的院內(nèi)雜草叢生、穢物滿地,就對他說:“你怎么不打掃一下屋子,以招待賓客呢?”陳蕃回答:“大丈夫處世,當(dāng)掃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當(dāng)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聽了無言以對,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他開始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最終成為一代名臣。<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大事都須從小事做起?!兜茏右?guī)》中說:“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意思是說:書房要整理清潔,墻壁要保持干凈,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不得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 <font color="#ed2308">3.書讀百遍,其義自見(xiàn)</font><br><br>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xué)習(xí),所以知識很淵博。他的哥哥譏笑他,他卻不在乎。<br><br>天長地久,他寫出了兩本書,引起了轟動,別人問他讀書有什么竅門。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xiàn)?!?lt;br><br>人們很佩服他,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br><br>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并問他是如何學(xué)習(xí)的。<br><br>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學(xué)習(xí)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種的空余時間: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br><br>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xué)習(xí),以提高自己的水平。<br><font color="#ed2308"><br>【智慧小語】</font>現(xiàn)在有些人總找借口說:“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壓力那么大,生活節(jié)奏那么緊,哪有時間學(xué)習(xí)?”其實(shí),只要你自己肯學(xué),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br><br>愛因斯坦和魯迅說過同樣一句話:人的差別在于業(yè)余時間。有個著名的“三八理論”,就是一個普通成年人的一天應(yīng)該分為“三個八”:八小時工作、八小時睡覺、八小時自由安排時間。前面兩個“八”,大多數(shù)人是一樣的,并無多大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時怎么度過。<br><br> <font color="#ed2308"> 4.孟母斷機(jī)</font><br><br>孟子小時候厭倦學(xué)習(xí),有一天不愿讀書,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織布,見他逃學(xué)回來,一句話沒講,就把織布的梭子給弄斷了,這意味著馬上將要織成的一匹布全毀了。孟子非常孝順,忙跪下來問:“您為什么要這樣?”孟母告訴他:“讀書求學(xué)不是一兩天的事,就像我織布,必須從一根根線開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織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織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讀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這樣半途而廢、淺嘗輒止,以后怎能成才呢?”<br><br>若是現(xiàn)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話就扔給母親:“這是你自己的事?!钡献拥母吘共煌话悖鐗舫跣?、恍然大悟,從此一心向?qū)W,再也不隨便曠課,后來繼孔子而成為“亞圣”。<br><font color="#ed2308"><br>【智慧小語】</font>《弟子規(guī)》中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zé),應(yīng)順承。”對父母長輩的責(zé)備,理應(yīng)樂于聽受。對父母的批評,也要視為一種教誨。 <font color="#ed2308">5. 黃香溫席</font><br><br>古代有個叫黃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歲時母親去世,從此他更細(xì)心地照顧父親,一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wù)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親著涼,就先鉆到冰冷的被窩里,用身體溫?zé)岜蛔雍?,再扶父親上床睡下。不像現(xiàn)在,可以開電熱毯、開暖氣,那時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到了夏天,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再請父親去睡。<br><br>黃香小小年紀(jì),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xué)上有所成就,后來他當(dāng)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用孝順的心對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養(yǎng);用慈悲的心對待眾生,眾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養(yǎng)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這個世界會因?yàn)槟愕拇嬖诙兊酶裢饷篮谩?lt;br><br> <font color="#ed2308">6. 相煎何急</font><br><br>以前在三國時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華,就故意刁難他:讓他七步成詩,題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現(xiàn)“兄弟”二字,作不出來就要砍頭。所幸的是,曹植才華橫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詩中用了一個比喻:豆子被放在鍋里煮,而用來煮豆的是豆稈,所以豆子在鍋里哭泣:“我們本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殘?”以此來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聽后,心感慚愧,就不殺曹植了。<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縱觀上下幾千年歷史,帝王子孫中,為了名聲地位而手足相殘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和睦相處、互忍互讓的,少得可憐。生存在這個世間,若想活得快樂,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則,假如不懂,就不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就是規(guī)律。 <font color="#ed2308">7 .程門立雪<br></font><br>宋朝的時候,有一位有學(xué)問的人,名叫楊時。他對老師十分尊敬,一向虛心好學(xué)?!俺涕T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師、刻苦求學(xué)的一段小故事。<br><br>楊時在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用功。后來中了進(jìn)士,他不愿做官,繼續(xù)訪師求教,鉆研學(xué)問。當(dāng)時,程顥(hào)、程頤兄弟倆是全國有名的學(xué)問家。楊時先是拜程顥為老師,學(xué)到了不少知識。4年后,程顥逝世了。為了繼續(xù)學(xué)習(xí),他又拜程頤為老師。這時候,楊時已經(jīng)40歲了,但對老師還是那么謙虛、恭敬。<br><br>有一天,天空濃云密布,眼看一場大雪就要到來。午飯后,楊時為了找老師請教一個問題,約了同學(xué)游酢(zuò)一起去程頤家里。守門的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不愿打擾老師的午睡,便一聲不響地立在門外等著。<br><br>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大。他們站在門外,雪花在頭上飄舞,凜冽的寒氣,凍得他們渾身發(fā)抖,他們?nèi)耘f站在門外等著。<br><br>過了好長時間,程頤醒過來,這才知道楊時和游酢在門外雪地里已經(jīng)等了好久,便趕快叫他們進(jìn)來。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jīng)積得有一尺多深了。<br><br>楊時這種尊敬老師的優(yōu)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正由于他能夠尊敬師長,虛心向老師求教,學(xué)業(yè)才進(jìn)步很快,后來終于成為一位全國知名的學(xué)者。四面八方來向他求教的人,都不遠(yuǎn)千里地來拜他為老師,大家尊稱他為“龜山先生”。<br><font color="#ed2308"><br>【智慧小語】</font>:老師,是給予學(xué)生第二次生命的人。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里,從目不識丁直至學(xué)富五車,無不是老師用辛勤的汗水澆開了我們的知識之花。學(xué)會尊重給你知識、改變你命運(yùn)的人吧,如果不是老師這根明燭,我們也許永遠(yuǎn)不知道知識的美麗。 <font color="#ed2308">8. 多言何益</font><br><br>《墨子》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子禽向老師請教:“多說話有好處嗎?”墨子答道:“癩蛤蟆和青蛙,白天晚上叫個不停,叫得口干舌燥,也沒有人去聽它的。你看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皆為振動,人們早早都起來了。所以,多說話有什么好處呢?重要的是,話要說得切合時機(jī)?!?lt;br><font color="#ed2308"><br>【智慧小語】</font>:《弟子規(guī)》中說:“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nìng)巧?!币馑际钦f:人平時不要有太多話,否則言多必失,說多了容易成為惹禍的根源,不如在適當(dāng)時機(jī),說一些符合實(shí)際的有義之語。說話的時候,語言應(yīng)真實(shí)、老實(shí),不要用花言巧語欺騙別人。<br><br> <br><font color="#ed2308">9. 三人成虎</font><br><br>魏國大夫龐恭,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zhì),臨行前對魏王說:“假如一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br><br>魏王道:“我不相信?!?lt;br><br>龐恭說:“如果兩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br><br>魏王道:“我將信將疑?!?lt;br><br>龐恭又說:“倘若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br><br>魏王道:“我相信了?!?lt;br><br>龐恭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可經(jīng)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老虎了?,F(xiàn)在趙國離魏國比這里的街市遠(yuǎn)多了,議論我的又不止三個人,如果我走后有人說我壞話,希望大王明察才好?!?lt;br><br>魏王道:“一切我自有分寸?!?lt;br><br>后來太子結(jié)束了人質(zhì)的生活,但魏王果真聽信了小人讒言,沒有再召見龐恭。<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判斷一件事的真?zhèn)危荒芷犉?,必須?jīng)過細(xì)心考慮,不然就會誤把謠言當(dāng)真。評論他人要小心謹(jǐn)慎,看別人有過錯時,一定要再三觀察,否則,妄加揣測就開始誹謗,有時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會給他人帶來終身的傷害。 <font color="#ed2308">10. 以人為鏡</font><br><br>唐太宗是一個文武雙全,英明蓋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他身邊有兩位監(jiān)督他言行的“明鏡”:一為長孫皇后,另一位乃忠義賢良的魏征?;噬弦挥羞^錯,他們立即會巧妙地指出。<br><br>據(jù)《貞觀政要》一書所載:唐太宗喜歡一只小鷂子,一日正在玩鳥,魏征來了,太宗怕魏征指責(zé)自己,趕快把小鳥藏到懷中。魏征假裝沒看到,故意留下來與他商談國家大事。太宗心里雖為鳥著急,卻也怕暴露,因?yàn)樗湃?、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懷里心愛的小鳥一看,早已命歸黃泉了。于是傷心地回到后宮,大發(fā)雷霆說:“我非殺掉這個田舍翁不可!”皇后聞之,問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禮服向太宗行禮道賀:“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唐朝有魏征這樣的好臣子,又有您這樣的好皇帝,這是有史以來沒有過的好現(xiàn)象,國家興盛指日可待?!惫适固跐u漸平息了怒氣。<br><br>唐太宗就“以人為鏡”常觀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過、從善如流。后來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鏡子?!?lt;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身體的儀表妝容,可以用鏡子來觀察;而自己的心態(tài)行為,就要靠別人來監(jiān)督,或靠自心來反觀,一旦發(fā)現(xiàn)了錯誤,就要立即改正。能得旁人監(jiān)督、提醒、指出自己的過失是相當(dāng)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過失時,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過失,應(yīng)反觀自己力圖改正,并真誠地感謝指責(zé)自己的人,也應(yīng)萬分珍惜這種福報機(jī)緣! <font color="#ed2308">11. 兩袖清風(fēng)</font><br>于謙是明朝的名臣,他作風(fēng)廉潔,為人耿直。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朝政腐敗,貪污成風(fēng),賄賂公行。地方官進(jìn)京辦事,總要先送白銀賄賂上司,只有于謙從來不送禮。有人勸他:“你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diǎn)土產(chǎn)去?”于謙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笑著說:“我只有兩袖清風(fēng)?!?lt;br><font color="#ed2308"><br>【智慧小語】</font>:官員有官員的德相,賢士有賢士的德相,圣人也有圣人的德相??鬃拥膶W(xué)生子貢,曾贊嘆自己的老師具有五種美德——“溫良恭儉讓”。子夏也說:“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币馑际钦f,君子的容貌,從外表看來有三種變化:真實(shí)遠(yuǎn)遠(yuǎn)望見他,覺得很莊重;接近之后,覺得很溫和;等到聽他說話,又覺得他很嚴(yán)厲。<br> <font color="#ed2308">12. 管寧割席</font><br><br>《世說新語》中有這么一則故事:管寧和華歆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成天形影不離。<br><br>有一次,他們在田里鋤草。管寧挖到了一錠金子,但他對此沒有理會,繼續(xù)鋤他的草。華歆得知后,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拾起金子摸來摸去,愛不釋手。管寧見狀,一邊干活,一邊責(zé)備他:“錢財應(yīng)該靠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一個有道德的人,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華歆聽了,不情愿地丟下金子回去干活,但不住地唉聲嘆氣。管寧見他這個樣子,不再說什么,只是暗暗地?fù)u頭。<br><br>又一次,他們兩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這時一個大官在窗外經(jīng)過,敲鑼打鼓,前呼后擁,威風(fēng)凜凜。管寧對外面的喧鬧充耳不聞,好像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華歆卻被這種排場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連書也不讀了,急急忙忙跑到街上去看熱鬧。<br><br>管寧目睹了華歆的所作所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失望。等到華歆回來后,就當(dāng)著他的面,把席子割成兩半,痛心地宣布:“我們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后,我們就像這割開的草席一樣,再也不是朋友!”這即是歷史上著名的“管寧割席”。<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弟子規(guī)》中說:“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jìn),百事壞。”如果不肯親近有道德的仁者,無形中會給自己帶來無限的危害。一旦讓小人有機(jī)可乘,你所做的一切會一敗涂地,甚至有可能墮入罪惡的深淵。 <font color="#ed2308">13. 上善若水</font><br><br>孔子觀賞著向東流去的水,子貢見了向夫子問道:“君子一見到大水便要前去觀賞,這是為何呢?”<br><br>孔子回答:“因?yàn)樗鞑幌⒍抑鼙?,使生命生生不息卻不以為自己有什么恩德,像是有很高的'德性’;不管它流向低處還是流向屈折,姿勢低下,但一定按自己的水道去走,這就像'義’;水勢盛大,永沒有窮竭,又像是'道’;它奔流直瀉,到很深的溪谷也毫無懼色,這如同是'勇’;它能作為衡量地平面的標(biāo)準(zhǔn),公平公正,又像是'法’;水盛滿之后,不需用什么刮平,自然平正、端正,這像是'正’;它柔美而略呈透明,可流入到細(xì)微的地方,這又有些像'明察’;不論從哪里發(fā)源,它一定是向東流去,不變其志,這又如它的'志向操守’;它流出流入,一切東西因此變得潔凈,像是它善于教化和感化。水的德性有這么好,所以君子見到水一定要前去觀賞?!?lt;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鄙仙葡袼粯樱嫒f物而無所爭。孔子于最平常的水中,便能得到智慧的啟迪,從水的不同形態(tài)中,就感悟到許多人生哲理。他將萬物當(dāng)成了自己的老師,于是時時處處便有所啟發(fā)。懷著一顆謙虛好學(xué)的心,才能開啟智慧,在生活中領(lǐng)悟真理。 <font color="#ed2308">14. 神來之筆</font><br><br>有一年,孫權(quán)在自己的書房中新添了一道屏風(fēng),精美的木架上蒙了雪白的絹素。畫家曹不興應(yīng)召為其在絹素上配畫。<br><br>曹不興拿起筆,蘸了墨,準(zhǔn)備作畫。哪知道稍不留神,毛筆誤點(diǎn)下去,他急忙收筆,但已經(jīng)來不及了,雪白的絹面上頓時出現(xiàn)了一個小墨點(diǎn)。<br><br>旁邊的人都惋惜道:“敗筆,真可惜?!?lt;br><br>曹不興對著小墨點(diǎn)仔細(xì)端詳了片刻,不慌不忙把小墨點(diǎn)改畫成一只蒼蠅,再在旁邊畫了許多花花草草。整個畫面布局勻稱,生動逼真,尤其是那只蒼蠅更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樣。圍觀的人都驚嘆不已。<br><br>后來,孫權(quán)觀賞這幅畫時,發(fā)現(xiàn)了畫中這只蒼蠅,想趕走它,便伸手去彈了幾下,可是蒼蠅并沒有飛走。他很是疑惑,再仔細(xì)一看,方知是曹不興畫上去的,忍不住贊道:“好!實(shí)乃神來之筆。”<br><br><font color="#ed2308"> 【智慧小語】</font>:有時候往往看起來是壞事,卻因?yàn)閭€人的態(tài)度不同而變成了好事。所以,問題來的時候,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和解決,壞事說不定就變成了好事呢! <font color="#ed2308">15.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font><br><br>孔子說:“我死以后,子夏的學(xué)問會越來越好,子貢的學(xué)問卻會退步。”曾子疑惑地問:“為什么呢?”<br><br>孔子道:“子夏喜歡與比他賢德的人在一起,而子貢卻喜歡與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不了解他的兒子,可以看看他的父親;不了解一個人,可以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不了解君主,可看他所任用的人;不了解一個地方的土質(zhì)如何,看那兒長出的草木狀況便可知道。所以說,跟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長滿香花草的房子里,時間久了之后,也不覺得香了,因?yàn)橐呀?jīng)與它同化。而跟不善的人在一起,就如同走進(jìn)出售鮑魚的店里,時間久了,也不覺得臭了,因?yàn)橐脖凰?。朱砂放的地方,往往會變成紅色;而貯藏漆的地方,就變成了黑色。因此,君子必然謹(jǐn)慎地選擇與自己在一起的人?!?lt;br><font color="#ed2308"><br>【智慧小語】</font>:選擇朋友,對我們的一生至關(guān)重要。如何選擇好的朋友,《論語》中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正直的朋友,寬厚仁恕的朋友,博學(xué)廣識的朋友,是我們的良師益友。<br><br> <font color="#ed2308">16. 上行下效</font><br><br>有一天,齊景公宴請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舉杯助興,高談闊論,直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余興未盡,大家一起射箭比武。輪到齊景公,他舉起弓箭,一支箭也沒射中靶子,然而大臣們卻在那里大聲喝彩道:“好箭!好箭!”<br>景公聽了,很不高興,他沉下臉來,把手中的弓箭重重地摔在地上,深深嘆了一口氣。<br><br>正巧,弦章從外面回來。景公傷感地對弦章說:“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晏子死了已經(jīng)17年了,從那以后,就再也沒有人愿意當(dāng)面指出我的過失。剛才我射箭,明明沒有射中,可他們卻異口同聲一個勁地喝彩,真讓我難過呀!”<br><br>弦章聽了,深有感觸。他回答景公說:“這是大臣們不賢。論智慧,他們不能發(fā)現(xiàn)您的過失;談勇氣,他們不敢向您提意見,唯恐冒犯了您。不過呢,有句話說'上行下效’。國君喜歡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學(xué)著穿什么衣服;國君喜歡吃什么東西,臣子也學(xué)著吃什么東西。有一種叫尺蠖(huò)的小蟲子,吃了黃色的東西,它的身體就變成黃色;吃了藍(lán)色的東西,它的身體就又變成藍(lán)色。剛才您說,17年來沒有人再指出過您的過失,這是否是因?yàn)殛套尤ナ篮?,您就聽不進(jìn)批評而只喜歡聽奉承的話呢?”<br><br>齊景公聞言豁然開朗。<br><font color="#ed2308"><br>【智慧小語】</font>:只有真心愿意接受批評,才會經(jīng)常聽到別人對你的批評、建議。如果總是聽到別人恭維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 <font color="#ed2308">17. 一張一馳,文武之道</font><br><br>有一次,子貢參觀完十二月合祭百神的祭禮,回來后拜見孔夫子,孔夫子于是問子貢說:“你覺得快樂嗎?”<br><br>子貢答道:“一國的人都高興得像發(fā)了狂似的,可是我并不覺得有什么可快樂的?!?lt;br><br>孔子微笑著說:“百日的勞苦,一天的歡樂,這是君主的恩澤,不是你所能了解的。每日緊張勞苦卻不休息,就連文王、武王也辦不到;而只放逸享樂卻不努力,文王和武王也是不做的。能夠勞逸結(jié)合,有緊有松,才是真正的文武之道?!?lt;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格言聯(lián)璧》說:“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閑字,然閑字要從勤中得來。天下最討便宜,是一勤字,然勤字要從閑中做出。”倘若我們懂得勞逸結(jié)合,松緊有度,不但不會荒廢時光,身心也不至于過度疲勞。珍愛生命當(dāng)從和諧身心開始。<br><br> <font color="#ed2308">18. 生花妙筆</font><br><br>江西撫州的王安石少有大志,負(fù)籍遠(yuǎn)游,曾挑著書箱行李,從家鄉(xiāng)臨川,來到宜黃鹿崗薌林書院求學(xué)。在名師杜子野先生指導(dǎo)下,他勤奮苦讀,每至深夜。<br><br>一日,王安石翻閱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得知李白夢見自己所用的筆頭上長了一朵美麗的花,因此,才思橫溢,后來名聞天下。于是他拿著書問杜子野先生:“先生,人世間難道真會有生花筆嗎?”<br><br>杜子野正色道:“當(dāng)然有??!事實(shí)上有的筆頭會長花,有的筆頭不會長,只是我們的肉眼難以分辨罷了?!?lt;br><br>王安石見杜子野先生如此認(rèn)真,便道:“那么先生能給我一支生花筆嗎?”<br><br>于是,杜子野拿來一大捆毛筆,對王安石說:“這里九百九十九枝毛筆,其中有一枝是生花筆,究竟是哪一枝,連我也辨不清楚,還是你自己找吧?!?lt;br><br>王安石躬身俯首道:“學(xué)生眼淺,請先生指教?!?lt;br>杜子野摸著胡須,沉思片刻,嚴(yán)肅地說道:“你只有用每枝筆去寫文章,寫禿一支再換一支,如此一直寫下去,定能從中尋得生花筆。除此,沒有別的辦法了?!?lt;br><br>從此,王安石按照杜子野先生的教導(dǎo),每日苦讀詩書,勤練文章,足足寫禿了五百枝毛筆??墒沁@些筆寫出來的文章仍然一般,也就是說還沒有從中找到“生花筆”。他有些泄氣,于是又去問杜子野先生:“先生,我怎么還沒有找到那枝生花筆呢?”<br><br>杜子野沒有說什么,飽蘸墨汁,揮筆寫了“鍥而不舍”四個大字送給他。<br><br>又過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給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筆都寫禿了,僅剩一枝。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筆寫了一篇《策論》,突然,他覺得文思潮涌,行筆如云,一篇頗有見地的《策論》一揮而就。他高興得直跳了起來,大聲喊:“我找到生花筆了!”<br><br>從此,王安石用這枝“生花筆”學(xué)習(xí)寫字,接著鄉(xiāng)試、會試連連及第。以后又用這枝筆寫了許多改革時弊、安邦治國的好文章,被后人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梅花香自苦寒來,生花妙筆得成于一個“勤”字。曾經(jīng)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么?”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diǎn)微小成就的話,沒有其它秘訣,唯有勤奮而已。”<br><br> <font color="#ed2308">19. 孺子可教</font><br><br>《史記·留侯世家》中講了一個張良敬老的故事。張良,原姓姬,是戰(zhàn)國時期韓國的貴族,他的祖父、父親都做過韓國的宰相。公元前230年,秦國滅掉韓國,張良因此與秦國結(jié)下深仇大恨。后來因?yàn)樾写糖厥蓟蕸]有成功,遭到通緝,于是張良就改名換姓,逃到下邳(pī)躲藏。<br><br>一天,張良悠閑地在下邳橋上散步,有一位穿著粗麻衣服的老人,走到張良面前,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橋下。張良心下納悶,緊接著聽到老人喊他:“小子,去給我把鞋子撿上來!”張良非常惱怒,但他念及老者年紀(jì)大了,便忍氣吞聲地到橋下?lián)煨?。鞋撿上來了,沒想到老人又沖著張良伸出腳,說:“給我穿上鞋!”張良心想:好人做到底,既然已幫他把鞋撿上來了,也就跪著替他穿上鞋。老人穿上鞋,站起身大笑而去。張良感到驚訝,目送老人離去。老人離開了約一里遠(yuǎn),又返回來說:“真是孺子可教?。∥逄旌筇煲涣猎诖说氐任??!睆埩夹南脒@老者是個奇人,必有來歷,于是恭恭敬敬地答應(yīng)下來。<br><br>五天后的黎明,張良依約前往。但老人已先等在那里了,他生氣地說:“跟老人家有約,卻遲到了,五天后同一時間,你再來這里?!庇诌^了五天,公雞剛啼叫,張良就趕緊穿衣出發(fā),等到橋頭一看,老人還是先到了。老者十分氣憤,對張良說:“又遲到了,五天后你再來。”五天后,還沒到半夜張良就到橋頭等候。不久,老人也來了,見張良早他到達(dá),很高興,說:“年輕人就該這樣。”隨即拿出一本書,說:“這本書讀了就可以做君王的老師。十年后就可以發(fā)跡。十三年后,年輕人你到濟(jì)北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崩先藳]有再說其它話就離開了,從此以后張良沒有再見過這位老人。等天亮一看,原來老人送的書是《太公兵法》,張良就常常研讀它。<br><br>相傳《太公兵法》是姜子牙幫助周武王討伐商紂后所寫的兵書。張良后來果真利用書中的兵法,輔佐劉邦建立了漢朝。<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張良的敬老尊賢與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為自己贏得了信任與賞識,也正因?yàn)樗麘阎Ь粗娜パ凶x老者所授之書,才能真正領(lǐng)悟書中精髓,并因此受益。 <font color="#ed2308">20. 兩人一心</font><br><br>越國人甲父史和公石師各有所長。甲父史善于計謀,但處事很不果斷;公石師處事果斷,卻缺少心計,常犯疏忽大意的錯誤。因?yàn)檫@兩個人交情很好,所以他們經(jīng)常取長補(bǔ)短,合謀共事。他們雖然是兩個人,但好像有一條心。這兩個人無論一起去干什么,總是心想事成。后來,他們在一些小事上發(fā)生了沖突,吵完架后就分手了。當(dāng)他們各行其是的時候,都在自己的政務(wù)中屢獲敗績。<br><br>一個叫密須奮的人對此感到十分痛心。他規(guī)勸兩人說:“你們聽說過海里的水母沒有?它沒有眼睛,靠蝦來帶路,而蝦則分享著水母的食物,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還有瑣,它是一種帶有螺殼的共棲動物,寄生蟹把它的腹部當(dāng)作巢穴。瑣饑餓了,靠螃蟹出去覓食。螃蟹回來以后,瑣因吃到了食物而飽,螃蟹因?yàn)橛辛顺惭ǘ?,誰也離不開誰。不知你們聽說過蟨(jué)鼠沒有?它前足短,善求食而不善行,可是卭(qióng)卭岠(jù)虛則四足高、善走路而不善求食。平時卭卭岠虛靠蟨鼠提供的甘草生活,一旦遭遇劫難,卭卭岠虛則背著蟨鼠逃跑,它們也是相互依賴的??峙履銈冞€沒有見過西域的二頭鳥。這種鳥有兩個頭共長在一個身子上,但是彼此妒忌、互不相容。兩個鳥頭饑餓起來相互啄咬,其中一個睡著了,另一個就往它嘴里塞毒草。如果睡夢中的鳥頭咽下了毒草,兩個鳥頭就會一起死去,誰也不能從分裂中得到好處。北方還有一種肩并肩長在一起的'比肩人’,他們輪流吃喝、交替著看東西,死一個則全死,同樣不可分離。你們兩人與這種'比肩人’很相似,'比肩人’是通過形體、你們是通過事業(yè)聯(lián)系在一起的。既然你們獨(dú)自處事時連連失敗,為什么還不和好呢?”<br><br>甲父史和公石師聽了密須奮的勸解,言歸于好。<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朋友之間應(yīng)相互寬容體諒。只有團(tuán)結(jié)合作、取長補(bǔ)短,才能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font color="#ed2308">21. 母熊護(hù)子</font><br><br>昔日有母熊被獵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動而沒有倒地,獵人覺得很奇怪,上前去看個究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母熊已經(jīng)死了,卻緊緊抱住一顆大石頭。為什么呢?原來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會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緊大石不放。<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動物界中的母與子,無論生死都相互眷戀,它們的慈愛與孝義都到了極處。人類為了貪欲捕殺動物,天下沒有比這更狠心的了!<br><br> 22. 陸績懷橘<br><br><br>三國時期有個人叫陸績,他特別孝順父母。6歲那年,一次他到袁術(shù)家里做客,袁術(shù)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沒吃,而是悄悄藏在懷里。后來他向袁術(shù)行禮告辭,叩頭的時候,懷里滾出三個蜜橘來。袁術(shù)大笑道:“你吃了不夠,還要拿呀?”他回答說:“我沒見過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給母親嘗嘗?!痹g(shù)聽了大為驚訝,心想一個6歲孩兒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長輩,實(shí)在難能可貴。他感嘆道:“小陸郎有這樣的品德,來日必成為報效國家的棟梁!”的確,據(jù)有關(guān)歷史記載,陸績長大后對國家的貢獻(xiàn)相當(dāng)大。<br><br><br>【智慧小語】:陸績六歲就懂得體念親心的行為并非偶然,實(shí)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以身作則外,他還研讀經(jīng)史,無數(shù)古圣先賢的存心和德行,從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font color="#ed2308">23. 李績焚須</font><br><br>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績,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親自照料她,為姐姐燒火煮粥時,火苗燒了他的胡須。<br><br>姐姐非常不忍心,勸他說:“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這樣辛苦呢?”李績立即回答:“您病得這么重,讓其他人照顧,我不放心。您現(xiàn)在年紀(jì)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給您煮粥,也沒有太多機(jī)會了。”<br><br>李績能這樣對待自己的姐姐,實(shí)在是難能可貴。<br><font color="#ed2308"><br>【智慧小語】</font>:在古代,人們把所有人都當(dāng)作兄弟姐妹,我們現(xiàn)在雖做不到這一點(diǎn),但至少也要與家人和睦相處。倘若這一分愛都不能付出,那么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確實(shí)不好說。 <font color="#ed2308">24. 查道訪親</font><br><br>宋朝有個人叫查(zhā)道,有一天他和仆人挑著禮物去拜訪遠(yuǎn)方親戚。由于忘了帶干糧,又找不到吃飯的地方,中午時他們特別餓。仆人建議從禮物中拿些食物吃。查道說:“這怎么行呢?這些禮物既然要送人,就是人家的東西了,我們怎么可以偷吃呢!”結(jié)果,兩個人只好餓著肚子趕路。<br><font color="#ed2308"><br>【智慧小語】</font>:《弟子規(guī)》中說:“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币馑际钦f:借用別人的東西,必須當(dāng)面向主人索求。如果不問一聲就隨便拿走,那就是偷盜的行為。 <font color="#ed2308">25. 黃州菊</font><br><br>以前,蘇東坡到王安石那里拜會,恰好他不在家,蘇東坡就呆在他書房里等候,看到書桌上有一首他未完成的詩:“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币馑际牵蛲砦黠L(fēng)吹過園林,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猶如黃金鋪滿大地。蘇東坡不由暗笑當(dāng)朝宰相連常識都不懂,菊花開在秋季,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會落瓣。于是,他在詩句下面寫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xì)吟?!闭f是秋菊不像春天的花會落瓣,請?jiān)娙四阕屑?xì)審查一下。<br><br>王安石回來看到后,并沒有說什么,次日上朝時,暗地里請皇上把蘇東坡貶到黃州。蘇東坡被貶后心里很不服,知道是王安石因詩而報復(fù)他,但自己也沒辦法。他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轉(zhuǎn)眼到了九九重陽,便邀好友到后園賞菊。由于秋風(fēng)刮了多日,到園里一看,只見菊花紛紛落瓣,滿地鋪金,他頓時目瞪口呆,詢問友人之后,才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黃州的比較特殊,是落瓣的。又想起給王安石續(xù)詩的往事,蘇東坡醒悟到自己見識不廣,只看一面而不知總體,從此不敢輕易笑人。<br><br>過了幾年,王安石又把蘇東坡調(diào)回京城。蘇東坡曾專門為續(xù)詩一事,找王安石虔誠地道歉認(rèn)錯。<br><font color="#ed2308"><br>【智慧小語】</font>: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見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每個人其實(shí)都是渺小的。判斷一件事或一個人,務(wù)必要先詳細(xì)觀察。在不了解事情真相之前,千萬不能輕信謠言,隨便亂說。 <font color="#ed2308">26. 石崇斗富</font><br><br>在晉朝,石崇曾與晉武帝的舅父王愷以奢靡相比:王愷飯后用糖水洗鍋,石崇便用蠟燭當(dāng)柴燒;王愷做了四十里的紫絲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錦步障。晉武帝暗中幫助王愷,賜了他一株珊瑚樹,高二尺許,世所罕見。王愷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揮起鐵如意,將珊瑚樹打得粉碎,然后一笑置之:“別心疼,我賠你就是?!北忝笥胰砹咧晟汉鳂?,個個皆高三四尺,比王愷那株強(qiáng)多了。王愷只好認(rèn)輸,兩只腳抹油走人,連擊碎的珊瑚樹也不要了。<br><br>然而如此攀比完全是愚者之舉,人活著的關(guān)鍵在于德行和學(xué)識,一個人只要品學(xué)兼優(yōu),生活再貧寒也不可恥。就像孔子的弟子顏回,他雖然家境貧窮,可卻安貧樂道、敏而好學(xué),孔子教他一種道理,他馬上就能觸類旁通、聞一知十,把孔子的思想發(fā)揚(yáng)光大??鬃訉λ挠韬裢上?2歲就死了。對于顏回的德行,孔子曾贊嘆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币馑际?,顏回吃飯時用一節(jié)竹筒當(dāng)碗,喝水時直接用瓢盛水,住在極為簡陋的巷子里,別人看他那么貧窮,都替他憂愁,可他卻不改其樂,還是非常達(dá)觀。<br><font color="#ed2308"><br>【智慧小語】</font>:《弟子規(guī)》中說:“惟德學(xué),惟才藝,不如人,當(dāng)自勵。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意思是說:如果品德、學(xué)問和才藝方面不如人,就應(yīng)該自我勉勵,努力趕上,這方面一定要有競爭心。但物質(zhì)方面的享受,就要降低,不要攀比。即使自己生活比較貧寒,衣服、飲食、房屋、財富等不如別人,心里也沒必要憂愁。 <font color="#ed2308">27. 對癥下藥</font><br><br>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聽到一個好主意,是不是應(yīng)該馬上行動起來?”孔子回答:“你父親、兄長都還在,他們的閱歷與經(jīng)驗(yàn)比你豐富,應(yīng)該先問問他們,不要急著動手。”<br><br>接著,冉有也問孔子同樣的問題:“如果我聽到一個好主意,是不是應(yīng)該馬上行動起來?”孔子回答:“當(dāng)然要馬上去做?!?lt;br><br>站在一旁的公西華聽后,大惑不解,就問:“子路和冉有的問題是同樣的,為什么您的答案卻不一樣?”<br><br>孔子答道:“子路為人冒冒失失,做事不經(jīng)觀察,比較草率沖動,所以我要他三思而后行;冉有遇事畏縮,沒有魄力,他需要勇氣與膽量,所以我鼓勵他不要猶豫,聽到好主意就要立即行動?!?lt;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智者對不同的人,所作的調(diào)教截然不同。就算他們犯的錯誤觀點(diǎn)或做的功德完全一樣,但也因?yàn)樾愿癫煌?,造成的利害迥然有異。因此,我們遇到具體問題時,要具體分析、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font color="#ed2308">28. 不食周粟</font><br><br>商朝末年,位于今河北東部的孤竹國國君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伯夷,小兒子叫叔齊。孤竹國君在位時,喜歡小兒子叔齊,臨死前立下遺囑讓叔齊繼承王位。<br><br>國君死后,叔齊覺得自己比伯夷小,不愿意違背立嫡長子為王的規(guī)矩,堅(jiān)持要讓位給哥哥伯夷。伯夷說:“立你為國君,是父親的意思,我怎么能接受呢?”兩人互相推讓,都不愿做國君。為了讓弟弟安下心來做國君,伯夷偷偷地離家出走了。<br><br>哥哥出走后,叔齊也離開了王宮,四處尋找哥哥。<br><br>兩人團(tuán)聚后,決定不再回孤竹國。聽說西伯昌(即周文王)比較尊老敬老,兄弟倆便一起投奔周朝,并在那里定居下來。<br><br>周文王死后,周武王繼位。繼位后的周武王擴(kuò)充兵力,還來不及埋葬父親,就用車載著周文王的遺像,前去討伐商紂王。<br><br>當(dāng)周朝的軍隊(duì)進(jìn)軍到今孟津地帶時,伯夷叔齊瞅機(jī)會跑上去,攔住周武王的馬頭苦苦勸諫說:“父親死后不埋葬,反而興兵討伐,說得上孝道嗎?以臣子的身份去殺害君王,說得上仁慈嗎?”武王的將士聽后,非常生氣,拔出劍來要?dú)⑺麄?,幸被姜太公制止。姜太公說:“這是兩個講道德的人?!彼惺勘阉麄z扶開,并要求將士不要為難他們。<br><br>周武王平定商朝之后,天下一統(tǒng)為周,伯夷、叔齊認(rèn)為這是件可恥的事,兩人決心不做周臣,不食周粟。<br><br>兄弟兩個離開周朝的統(tǒng)治區(qū),到一個叫首陽山的地方隱居下來,靠采集山上的薇菜充饑。一位婦人看到他們后說:“你們不吃周朝的糧食,可你們現(xiàn)在采摘的野菜也是周朝土地上生長的呀!”二人一聽,心想,這天下的一草一木都是周朝的,決定絕食等死,臨死之際,他們還唱了一首歌,歌中唱道:“登上西山啊,采摘蕨菜。用暴虐代替暴虐啊,不知道誰是誰非?神農(nóng)、虞舜、夏禹的盛世,忽然間都已消逝無跡,我們將依靠誰?往哪里啊往哪里?生命就這般衰微!<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從世間上看,有些人為了不茍且偷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寂天論師諄諄告誡我們:寧可無有利養(yǎng)而當(dāng)下死亡,也不能通過邪命養(yǎng)活,倘若陷入這樣的處境,那還不如早點(diǎn)死了好 <font color="#ed2308">29. 周處除三害</font><br><br>三國時有個人叫周處,他在義興非常出名。當(dāng)然他出的不是美名,而是惡名。因?yàn)樗麄€子比較高,從小就死了父親,沒有讀書的機(jī)會,人很野蠻,動輒就用拳頭打人,老百姓都害怕他。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再加上周處,這三者一起危害百姓,當(dāng)?shù)胤Q之為"三大禍害"。<br><br>后來有人想了個辦法,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希望三個禍害通過內(nèi)戰(zhàn)互相殘殺。于是周處立即殺了猛虎,又下河去斬蛟龍。周處同蛟龍一起搏斗,三天三夜都沒有出來,當(dāng)?shù)匕傩斩颊J(rèn)為他死了,高興地對此表示慶賀。<br><br>結(jié)果周處殺死蛟龍后,從水中出來了,聽說鄉(xiāng)人為自己已死而慶賀,方知大家把他當(dāng)作禍害,因此有了悔改之意。后來他尋訪有修養(yǎng)的名人陸云聽從他的教導(dǎo),洗心革面、改過自新,最終成了非常了不起的忠臣,為老百姓做了很多有利的事情。<br><br><font color="#ed2308">【智慧小語】</font>:人哪有不犯錯誤的,一個人首先應(yīng)該知慚有愧,方能悔過自新。有愧即是指對那些下劣諸輩及其所行之惡劣事情,生起極大的憂愁心與厭煩心<br><br> <font color="#ed2308">30. 管鮑之交</font><br><br>春秋時鮑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二人相知很深。<br><br>他們倆曾經(jīng)合伙做生意,一樣地出資出力。分利的時候,管仲總要多拿一些。別人都為鮑叔牙鳴不平,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財,只是他家里窮呀。<br><br>管仲幾次幫鮑叔牙辦事都沒辦好,三次做官都被撤職。別人說管仲沒有才干,鮑叔牙又出來替管仲說話:這絕不是管仲沒有才干,只是他沒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機(jī)會而已。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當(dāng)兵參加戰(zhàn)爭而三次逃跑,人們譏笑地說他貪生怕死。鮑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家里有老母親需要奉養(yǎng)啊!<br><br>后來,鮑叔牙當(dāng)了齊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為齊國另一個公子糾效力。兩位公子在回國繼承王位的爭奪戰(zhàn)中,管仲曾驅(qū)車攔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帶。小白彎腰裝死,騙過管仲,日夜驅(qū)車搶先趕回國內(nèi),繼承了王位,稱為齊桓公。公子糾失敗被殺,管仲也成了階下囚。<br><br>齊桓公登位后,要拜鮑叔牙為相,并欲殺管仲報一箭之仇鮑叔牙堅(jiān)辭相國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遠(yuǎn)勝于己,力勸齊桓公不計前嫌,用管仲為相。齊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果然如鮑叔牙所言,管仲的才華逐漸施展出來,終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br><font color="#ed2308"><br>【智慧小語】</font>:心胸狹窄、智慧薄劣的人常常會辨別這是朋友那是敵人。智者卻一視同仁,慈悲一切眾生,因?yàn)榕笥押蛿橙藘烧咧g誰有利益還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