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至親至近的二姑走了,舍我們而去,奔上了遠方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蒼山垂首,</p><p class="ql-block"> 天地咽嗚。</p><p class="ql-block"> 六月熱天,</p><p class="ql-block"> 汗淚交夾。</p><p class="ql-block"> 嗚呼姑母,</p><p class="ql-block"> 遽然而逝。</p><p class="ql-block"> 壽八十四,</p><p class="ql-block"> 魂歸故土 。</p><p class="ql-block"> 舉家哀悼,</p><p class="ql-block"> 披孝跪守。</p><p class="ql-block"> 日以繼夜,</p><p class="ql-block"> 以淚洗面。</p><p class="ql-block"> 茶飯無思,</p><p class="ql-block"> 晝夜無眠。</p><p class="ql-block"> 世間至愛,</p><p class="ql-block"> 孰堪母歟。</p><p class="ql-block"> 余后人生,</p><p class="ql-block"> 徒留空虛。</p><p class="ql-block"> 歷歷往事,</p><p class="ql-block"> 不忍卒書。</p><p class="ql-block"> 表兄囑托,</p><p class="ql-block"> 定要寫篇。</p><p class="ql-block"> 寫姑點滴,</p><p class="ql-block"> 以示懷念。</p><p class="ql-block"> 今奉此文,</p><p class="ql-block"> 長歌當哭。 </p><p class="ql-block"> 二姑出生于1940年古歷10月初4日,在父輩姊妹七人中,排行老二,歷經(jīng)了兩個世紀,閱盡了人生百態(tài),見證了新舊中國的歷史變遷和改革開放、人民富裕的發(fā)展變化歷程,享受到了生活無憂的晚年。正當可以安享四世同堂,子孫照應(yīng),晚年有福之際,由于積勞成疾,加之突發(fā)疾病,幾年的病痛纏繞,最終治療無效,于2024年古歷五月十八日晚10時30分與世長辭,享年84歲余。 </p><p class="ql-block"> 二姑的一生,是苦難重重、苦難處處的一生。據(jù)在世的奶奶講:二姑小時候是在苦難中度過,先后經(jīng)歷了58大躍進、“三年饑荒”、農(nóng)業(yè)學大寨等活動,一生坎坷,飽經(jīng)風霜、受盡了苦難,與姑父一起,支撐著當時10多口子人的大家庭。 </p><p class="ql-block"> 二姑的一生,是勤勞艱苦、堅強樸素的一生,是平凡無奇、樸實無華的一生;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一生。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留芳百世的偉業(yè),但她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二姑母雖然去了遠方,但她那慈祥的音容笑貌卻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音容宛在,懿德長存。 </p><p class="ql-block"> 二姑一生意志堅強,敬老愛幼,很注重子孫教育與成長。雖然自己由于當時家庭及成份原因,沒有上過一天學,不認得一個字,但卻讓子孫后代都上了學、識了字,在沒有上過學的二姑眼里,似乎知道上學對做人做事、人成長的重要性;二姑一生為人正直,待人寬厚、真誠,總是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了別人。</p><p class="ql-block"> 二姑一生孝敬老人。記得我上小學時,有次去了二姑家,正遇上80多歲的奶奶有病臥床在家,不管多忙,二姑總是千方百計擠出時間,給那老奶奶燒炕、暖床、熬藥、做好吃的給奶奶,把奶奶的生活照料的很周到,這種敬老愛老的行為,是我們晚輩們世代學習的榜樣。 </p><p class="ql-block"> 二姑一生待人真誠,從不作假。我們每次去家里,都要給我們端出很多的核桃、糖、棗之類的吃貨,不但讓我們現(xiàn)場要吃上,而且讓我們吃了才能走或者再說。我們走時除了再裝好多吃貨外,還常讓我們給家里帶些米呀、菜疏呀等。要是我們誰推辭的不帶或者不吃飯就走的話,二姑可就立馬生大氣了,常會哭鼻流淚相伴。說起哭鼻流淚,二姑是最愛哭了,也許因為小時候爺爺奶奶長輩們對二姑的不舍與寵愛,或因那時候出嫁時的依戀與不愿,所以我們不管誰,每次到二姑家去或二姑來家里走時,二姑總要哭鼻流淚,我們也一直深受同身,常常一起哭鼻流淚、難以送別。 </p><p class="ql-block"> 二姑一生注重身教,睦鄰友好,團結(jié)和善。她的言行在告訴我們該怎樣做人做事和處事,那樂觀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尊老愛幼,勤勞儉樸,艱苦奮斗的精神,為我們晚輩樹立了典范和榜樣,值得我們晚輩傳承。 </p><p class="ql-block"> 二姑一生無比堅強,吃苦耐勞,任勞任怨。不怕困難,很能吃苦。記得八九十年代,也就是包產(chǎn)到戶后頭幾年,家家都種地。二姑每年在割畢她家的麥子、谷之類的后,常常獨步走來,不吃不喝,就急忙又幫父親們割麥、收谷、攤場、碾場……。記得二姑割過的麥茬和谷茬,與父親們割過的茬還有一定的區(qū)別,首先是割過去的茬色深淺不同,二姑割過去的茬因為很低,所以茬色顯得深些,其次二姑割過去的麥道很干凈,很少留有沒有割下來的麥穗和谷穗,所以大大減少了我們拾穗的強度。也許二姑長時間鍛煉下來了,所以二姑割麥速度特別快,父親們都很少能趕得上。二姑在幫家里割完麥和谷之類的后,很少在家里住,怎么都要回去,因為她家里除了有我們七八十歲的老爺爺和老奶奶外,還有兩個表兄表弟和幾個表姐妹,都需要二姑盡心去照看。那個時候,家里還不是多寬余,還沒有自行車送二姑回家,所以好多時候,二姑給我們割完麥和谷之類的,連頓飯都顧不上吃,最多的是洗一下手和臉,喝口水就急忙往回家里趕了。記得在90年代前幾年,農(nóng)村都給地里拉土糞,當化肥使用。當時剛上高中的我,常常放學回來,時??匆姸脕斫o家里,幫父親媽媽們往地里拉糞的身影,時常能聽到二姑的說話聲。中午放學回來看到場邊和路邊還有一大堆糞,到了下午放學回來,一大堆糞要不少了許多,要沒就沒了。 </p><p class="ql-block"> 二姑一生惦念娘家,熱愛娘家。娘在家就在,嫁出去的姑娘,娘家是堅實的后盾與靠山,八十歲的人也想娘家。我記憶中的二姑,常常會抽空來家里看老奶和父親與媽媽們,每次來都要拿東西,但卻很少在家里住,因為她家里確實還有好多人需要她去照顧,所以二姑每次來,我們都深感熱乎乎的,一直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事,多想讓二姑在家睡一晚上,二姑總是要執(zhí)意回去,此時此刻我們卻很無奈、也很難過。因為二姑每次回開了都要哭,所以家里一直盼二姑常來,常住,但卻一直有送不起的痛苦與無奈。記得2021年新冠疫情期間,自鋒表弟將二姑接到西峰伺候,我們有一天和姐夫一起去看二姑,那時候的二姑盡管因跌絆走路有了困難,但精神還可以,目聰耳清,問啥說啥,一清二楚。在我們要回時,她拉住我的手,深情的給我們說“啥時候,把我拉回咱老家,讓我在咱老家炕上好好睡一晚,我就死心了”。每每想起和提及二姑的這句話,我的心頭就涌起無比的傷感,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二姑回老家炕上睡一晚上的愿望未能如愿以償,未能實現(xiàn),為之我一直深感惋惜和痛心。 </p><p class="ql-block"> 二姑一生給我們親戚以溫暖和親情。在家庭中,二姑常常支撐著日常生活,讓姑父在外安心干活掙錢、讓表兄弟姐妹在校好好學習……。在那個困難的年代,是二姑的不斷鼓勵,讓表兄姐妹們從小就感受到那份責任和那種力量。經(jīng)常犯事的表兄表弟,二姑總是舍不得多打一下、多說一句。我們姊妹幾個,似乎都在二姑溫暖的雙手撫摸下長大成人的。 </p><p class="ql-block"> 二姑一生勞做不休、勇挑重擔。據(jù)在世的老奶講,二姑自歲就能吃苦耐勞,心靈手巧,粗細皆能。由于她們鄧家深處溝邊,出行都很不方便,特別是吃水特別困難,需要下溝去挑。如果沒有時間挑了,就只能靠下雨天接盛的天雨水,通過沉淀后才用于做飯、吃喝用,所以下溝擔水,成了二姑每天必不可少的程序和任務(wù)了。二姑除了肩挑背馱不如姑父外,像挖地、鋤草、上山下溝砍柴、掃樹葉、拉糞等粗活并不比姑父差。至于縫衣做鞋等細活,二姑可以說樣樣都會,從打不住手。 </p><p class="ql-block"> 二姑一生勤勞堅忍,任勞任怨。常言道“兒多母苦”,此話一點不虛。聽奶奶和二姑在世講,每天早晨,年輕的二姑總是第一個起床,生火做飯,洗刷碗筷、割草,出工掙工分(那時是集體勞動,工分制)。這一纜子事,二姑安排得先后有序,做得停停當當。到了中午歇息時份,二姑還要借機給牲口鍘草。傍晚隊里散了工,她又趕緊得生火做飯,給牲口、豬喂食。聽說幾個表兄弟姐妹們白天玩累了,吃過晚飯,這個要睡,那個也要睡,二姑得為他們一個一個洗刷洗刷后,安頓他們睡了,然后自已才去洗、去睡。表兄弟姐妹們都睡下了,二姑還要為表兄弟姐妹們一個一個檢查衣服,看哪里針線開了,哪里破爛了,需要縫補,有時候還要縫縫補補到深夜自已才能睡,就這樣天天如此,年復(fù)一年。為了維持大小10多口子人的家,二姑陪姑父一起,一年到頭總是忙忙碌碌,就連過年也常常不得消停。二姑家相對家大人多,4個表姐1個表妹,1個表兄,1個表弟,女孩多,男孩少,但穿衣、穿鞋和戴帽似乎都很費。特別是鞋,這個一雙才沒穿幾天,那個一雙已經(jīng)不是前頭開了嘴就是后跟磨出了窟窿,但又不能丟了工分不做在家做鞋做衣服,因為少了工分不僅會少了錢,而且還分不到工分糧(那時除了人口基本口糧外,也按工分計糧),所以二姑就常常犧牲自己睡覺和歇息時間,抽空擠時絞鞋樣、粘鞋綁,拉鞋底………。如此的艱辛,可是二姑從不在家里其他人和子女面前叫一聲苦,道一聲累,說一句怨言,只是表兄弟姐妹們說,她們常常聽到二姑夜里睡覺翻身時,發(fā)出輕微的“哎呦”的聲音。 </p><p class="ql-block"> 二姑一生慈愛,有口皆碑。從未進過學校大門,終生不識一字,所以說以她無論怎樣困難,怎樣勞累, 都讓孩子們上了學,讀了書。因為在二姑眼里,上學就是比沒有上學、不識字的人懂事、知理。 </p><p class="ql-block"> 二姑一生茶飯很好,動作精干,手底下麻利、快活,做出來的飯菜很有味道。記得有次是我剛上初二那年夏天的一個星期天,父親帶我去看二姑。到了家里,才知道二姑家吃水的困難度。吃飯用的水是從水窖里打上來的,而水窖里的水是下雨天收集起來的天雨水。雖然當時自己看到從水窖里拉上來的水,正用杏仁做沉淀,覺得很詫異、很不干凈。但當表兄弟把紅中透白(含有西紅柿、紅蘿卜)、香氣撲鼻的湯面端上來時,什么“不干凈”感覺消失的無影無蹤,只有色香味俱全的誘惑,記得當時我吃了“大大”兩碗,吃了以后,一直念念不忘。 </p><p class="ql-block"> 縱觀二姑一生,為妻賢,為母慈,為姑誠,為人善,克勤克儉,光明磊落,實為家風之懿范,后裔之楷模! </p><p class="ql-block"> 嗚呼!二姑,您為什么要這般恨心就這樣把我們拋下?我們現(xiàn)在最想對您說的話是:如果有來生,我們還做您的侄子、孩子! </p><p class="ql-block"> 今天,二姑走了,去了遠方,去了天堂,從此免除了病痛的折磨,也再無病痛了。但是,我們卻沒有了姑、沒有了母親呀!母子之間,血肉相連,姑侄之間,血肉相通。我們的情感是永遠也撕不開扯不斷的。</p><p class="ql-block"> 二姑,您走了,留下的是不盡的回憶、難忘的恩情和無限的思念。我們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悼念姑母,追憶往事,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努力打拼,絕不辜負二姑的期待。 </p><p class="ql-block"> 二姑,您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的音容笑貌卻永遠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您的精神將永續(xù)于我們的血脈之中,它將永遠激勵著我們繼續(xù)前行,努力生活。不管前面路有多艱險,我們都將奮勇向前,去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們各自用美好的明天來安慰您上天之靈與心中期盼。 </p><p class="ql-block"> 嗚呼!二姑,您安息吧!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侄子:忠鎖 泣筆 </p><p class="ql-block"> 甲辰年五月十八日晚11時47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