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以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以為只有現(xiàn)代詩歌才講求立體感,散文和小說只負責把故事講好就行,現(xiàn)在看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麗春的文章從文學(xué)創(chuàng)作角度來衡量,立體感既不明顯也不強烈,基本都是從中規(guī)中矩,自然而然的敘事中記錄完成。既有《瓦爾登湖》的純澈樸實,也有《一個人的朝圣》中的明快簡潔,也就是說看上去一切都風平浪靜。實則不然,麗春文字中的鋒芒完全是在客觀呈現(xiàn)事物時自然折射出來的,藏在字里行間,藏在人心秉性之中。特別是《引產(chǎn)二》末了的那句“婦產(chǎn)科醫(yī)生的智慧真是無窮無盡啊!”不動聲色中的揭露與昭示,如冰層下的火焰,表明的是一種態(tài)度和立場,完全是個性與思想的彰顯。什么是立體感?這就是立體感。沒有雕琢,沒有修飾,故事情節(jié)中的蜿蜒曲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之勢自然而然讓文章懸了起來,待落地時,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完成,讓本來無境界之為變成了大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毫不掩飾地說,我是哭著讀完這部散文集的,不是因為作者的文學(xué)功底有多么硬氣,呈現(xiàn)的境界多么高深,也不是因為詞藻多么優(yōu)美華麗,而是因為那份真誠質(zhì)樸的情感與沒有經(jīng)過任何人工之手雕琢過的生活場景還原,重重撞擊在我的心上,讓我感受到了真實的疼。作為讀者,我要的就是這種不虛偽,不矯情,酣暢淋漓的閱讀感。尤其讀到《引產(chǎn)一》彷佛一石濺起千層浪,瞬間帶我步入年代的洪荒之中,感覺自己就是那個趙紅紅。莫言在《蛙》中曾說“生育繁衍,多么莊嚴又多么世俗;多么嚴肅,又多么荒唐”。確實,在麗春的文字里 ,引發(fā)出多少無奈、悲嘆、傷感和孕婦們的不自主,包括醫(yī)務(wù)人員在內(nèi),身不由己已經(jīng)是時代烙印上抹不掉的一個記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樸素成為《醫(yī)者琴心》的一大特色時,不如說樸素背后的煙熏火燎、驚心動魄、血淚斑斑才是真正的幕后主角。譬如《風波》中的家暴男;武愛英作女人的艱辛;史薇瘋癲中的呢喃“我想要個娃,我想要個娃……”人生百態(tài),人情冷暖,農(nóng)村城市,家里家外,每一位醫(yī)生和患者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看似毫無瓜葛,實則如紐帶一般,千絲萬縷。特別讀到宋大夫接生趙英那一幕,讓人肅然起敬。因為從宋大夫身上傳遞出的不僅僅是一名婦產(chǎn)科醫(yī)生的職責,而是一個時代人物的責任與擔當。從前只是在書本中或者電視劇里塑造英雄形象中看到醫(yī)者慈悲心的美好,當這一幕從麗春的《仁心》中搬下來時,不僅令人動容,多么質(zhì)樸誠實的愛??!流淌在陌生與熟悉之間,多么無私的付出啊!穿梭在冷漠與真情之間!縱觀物質(zhì)豐裕的今天,多少00后受后現(xiàn)代文化荼毒,既無責任也無擔當,直接躺平的屢屢皆是。突然覺得嘴角濕濕的,原來眼前早已又被淚水所淹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薩士比亞說“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確,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解讀,這是人類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基石,也是多元化世界的基石。作為一個碼字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讓自己寫的東西能夠落入讀者內(nèi)心,不僅能夠與讀者引發(fā)共鳴,沉浸其中,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喜一起憂;一起漫步云端,一起潛入海底;還需像一粒種子,在讀者那片土地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麗春的這一筆落下,讓我不但體味到了具體的生活場景、生命狀態(tài)、更多體味到的是濃濃的煙火氣息。這一程讓你花香爛漫,下一程令你膽戰(zhàn)心驚。一幕接連一幕,既飽含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又從刻骨銘心的血淚史中感觸到了生命成長過程中異乎尋常的波瀾壯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起一個接一個讓人滿懷期待的故事,我更喜歡讀麗春抒寫悲苦心酸的細枝末節(jié),溫柔而不軟弱,平緩而不畏縮,干練而不莽撞……特別是她面對謝愛玲這位60歲老人的急難時生出的憐憫“我看著病人痛苦的表情,看著衣衫襤褸的家屬,還有家屬那一雙雙期盼的目光,斬釘截鐵地說:“一切后果我來承擔?!边@就是麗春,冰層下洶涌火焰的迸發(fā),在臨危不懼時中,體現(xiàn)出的是勇敢和擔當,淡定與從容,是色彩,也是一個人經(jīng)歷風雨后的果敢與成熟。在許多人眼里,包括我自己,總把醫(yī)生看作是刀槍不入,百毒不侵的鋼鐵巨人,直到讀完《醫(yī)之淚》才知道麗春經(jīng)歷過的磨難與坎坷,與病魔作斗爭時的不妥協(xié)不放棄,以及那種頑強的拼搏精神,此刻的她才是真正的巨人,用毅力與堅持戰(zhàn)勝了軟弱中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問“女人的天職是什么?”有人回答說“女人是男人的幫助者?!睂τ谝恍膿湓诠ぷ魃系柠惔簛碚f,既想作好醫(yī)生,又想作好妻子,好母親,可想而知有多么地難……慶幸生命之主為麗春的安排,找到了她心儀的和她一樣優(yōu)秀的另一半,更重要的是兩人志同道合,相互理解,并且攙扶著度過了人生中一道又一道難過的坎兒,對于女人來說,苦累之時,有一個結(jié)實的肩膀可以靠靠,足夠。不得不承認,牢固的婚姻才是奠定發(fā)展事業(yè)最堅實的后盾,麗春擁有到了。我想,這才是人世間最值得珍惜的美好。盡管孩子在學(xué)習上有些磕磕絆絆,但終究還是如愿以償,家的溫暖頓時讓無助的心活潑了起來,這份快樂也全部來源于麗春的舍己,老天爺?shù)亩髻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讀罷《疫情防控篇》簡單的故事后,不自主解開了心里的一個謎,前幾天和七嫂聊起七哥的病時隨口問了一句,咱們這兒哪個醫(yī)院最好,七嫂不加思索地說,旗醫(yī)院的婦產(chǎn)科最好,可出名了,中蒙醫(yī)院的設(shè)備都是新的。當時我并不明白,直到今天才恍然大悟,想起七嫂夸贊的婦產(chǎn)科,原來正是麗春辛勤付出的地方。麗春不僅是一位有責任、有擔當、有醫(yī)德的婦產(chǎn)科醫(yī)生,還是一位有包容、有忍耐、有愛心的好導(dǎo)師,特別是在武愛英的事上,忍辱受屈,負重前行,那時候的她,胸懷的容量需要擴大多少啊!但是,如莫言所言“歷史是只看結(jié)果而忽略手段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歲月磨滅的是懵懂無知時的夢想,磨不滅的是經(jīng)歷萬般險阻后依舊對生活保持熱愛的樂觀。麗春的執(zhí)著不是只針對一件事的,而是全方位的,只要被她認定的事,一定會堅持到底的那種,無論過程多么艱難。對工作和生活如此,對寫作也亦如此。讀到《我的母親》時,令我生出諸多感慨,一位大家閨秀下嫁農(nóng)民的兒子,只因?qū)Ψ接凶约哼x擇的對象,于是讓妻子遭受冷落就變成天經(jīng)地義的事。這不是一位母親的悲哀,而是整個時代的悲哀,自古多情總被無情傷,張幼儀和徐志摩的悲情苦劇在一地雞毛的的人世間,演了又演。草草的收尾中,其實感受到了還有很多話要說,但又沒說出來。不過,聰明的讀者都會從這片留白中去體味感知,一個被稱為“女漢子”的女人,內(nèi)心承受了多少痛苦、創(chuàng)傷、絕望和委屈……誰也不知道,母親的眼淚暗自往肚子里流了多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著母親的路徑繼續(xù)向前時,我深深陷入對英英圓潤、細膩、飽滿的敘述中。似乎麗春筆下講得不是故事,而是從靈魂深處發(fā)出的吶喊和呼吁 。當英英的形象一躍而起時,再也沒能退去,一遍又一遍地描摹,一遍又一遍地塑造……久久地、久久地舍不得把書合上,生怕故事里的英英會不翼而飛。總之,麗春的文字如周老師在序中所言“一個真誠善良的人,寫了一本真誠善良的書”。那么,冰層下的火焰同樣是這個善良人的另一重天。不但如此,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代,麗春同樣是巴爾扎克筆下的百合花,靜靜綻放在幽谷里。將她的青春、夢想、時間、精力全心傾倒,更多體現(xiàn)出的是她不屈不撓的驚人毅力,如她在《登山見人生》中寫下“白塔就是我心中的那盞燈塔,通過上山的艱辛最后接近了我內(nèi)心的那盞燈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贈詩一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合花的美</p><p class="ql-block">——致友樊麗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合花迷人的香氣</p><p class="ql-block">給我第一次的深刻,是從巴爾扎克筆下</p><p class="ql-block">薩榭古堡·德·莫爾索身上飄來</p><p class="ql-block">其次是在一位油畫家的葡萄園里</p><p class="ql-block">溫柔的百合與鳳仙并蒂</p><p class="ql-block">如你一般</p><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匠人之手陶造過的角石</p><p class="ql-block">在雨天更加賦有耐心</p><p class="ql-block">當我再次回頭</p><p class="ql-block">百合花的香氣一浪高過一浪</p><p class="ql-block">屏心靜氣——</p><p class="ql-block">抒寫英英命運的那幾頁紙如嘩嘩流水</p><p class="ql-block">穿過耳畔</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感知敘事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借過你的筆,動情寫下</p><p class="ql-block">“百合花的美不是展示在櫥窗里</p><p class="ql-block">而是半掩在芳草中”①</p><p class="ql-block">①注:引安德烈·莫洛語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6·1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個人簡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琳,本名劉琳。中國詩歌學(xué)會會員。內(nèi)蒙古作家協(xié)會會員。擅長現(xiàn)代詩歌及評論。作品散見《詩刊》《詩選刊》《安徽文學(xué)》等多種刊物和詩歌選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