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照片比較多,有80多張,照片的順序都是按旅游時間的先后編排,請你耐心看完。由于拍攝天氣的原因,有些照片做了后期,絕大部分都是原圖,每一張照片都是原創(chuàng)?。?lt;/p> <p class="ql-block">西安古稱長安。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cè)、秦興樂宮的基礎(chǔ)上興建長樂宮,高祖七年(前200年)營建未央宮,同年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此,因地處長安鄉(xiāng),故名長安城,取意“長治久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時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長安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起點,是迄今為止唯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的中國城市,與雅典、羅馬、開羅并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擁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計陪都)的建都史,歷史上曾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nèi)的13個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時期常住人口185萬。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長達一千多年,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是國際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p> <p class="ql-block">據(jù)《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古印度摩揭陀國曾有眾僧掩埋墜雁并建靈塔的事,雁塔之名或即源于此。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其母文德皇后追薦冥福,建立慈恩寺。唐永徽三年(652),為供奉玄奘法師由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jīng)典而建造的一座五層磚塔。初為仿西域建筑形式的磚土型5層方塔,其后塔漸頹毀。唐顯慶元年(656),唐高宗御書《大慈恩寺碑記》,從此寺名為“大慈恩寺”。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內(nèi),故又名“慈恩寺塔”。武則天長安年間(701—704)年間,由武則天及王公施錢,重加營建至10層,后經(jīng)兵火僅剩7層。五代后唐長興(930—933)年間西京留守安重霸再行修繕,經(jīng)金元交替的戰(zhàn)火,寺院廢毀殆盡,僅存此塔。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又加修飾,留傳至今。塔本名慈恩寺塔,后據(jù)《大唐西域記》所記印度佛教傳說故事而名雁塔。稱大雁塔則是為與后建的薦福寺小雁塔相區(qū)別。大雁塔是玄奘西行求法、歸國譯經(jīng)的紀念建筑物,具有重要歷史價值。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西安曲江南湖的噴水石龍.。</p> <p class="ql-block">西安記憶</p> <p class="ql-block">剪紙是陜西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西安鐘樓,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樓上懸掛鐵鐘一口而得名。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內(nèi)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span></p> <p class="ql-block">華清池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楊貴妃的浴池</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墻,一圈13.74公里,據(jù)說城墻內(nèi)的居民現(xiàn)在有一千多萬。</p> <p class="ql-block">兵馬俑一號坑,我們看了四個坑,好像是一三四五。拍下來忘記了。</p> <p class="ql-block">西安大唐不夜城的部分景點。</p> <p class="ql-block">黃河壺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華山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八日的旅拍,真的很辛苦,請你點個贊,也不負我想帶你跟著我的鏡頭去旅游的苦心??(圖中的文字有些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有些來自景點的解說,如有不好,請聯(lián)系刪除!謝謝?。?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