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南大學附屬中學 叮當</p> <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的街道,紅燈籠高高掛起,一派喜氣洋洋。路邊飄來一陣油炸馓子子香,勾起了我的饞蟲,也引出了我濃濃的鄉(xiāng)情?;氐嚼霞?,逛著集市,處處高樓聳立、車水馬龍,心中卻不甚開心。</p> <p class="ql-block"> 故鄉(xiāng)已全然不是記憶中的模樣,街邊的小店也絲毫找不回曾經(jīng)的記憶,心中的惆悵愈加強烈,如果連故鄉(xiāng)都變了,那何地是歸處?突然間,鼻子一動,聞到空氣中彌漫的一股熟悉的香味。尋著這味道,來到一處炸馓子的小攤。</p> <p class="ql-block"> 攤位前兩位身形瘦弱、穿著厚厚棉衣的老夫婦低頭忙碌著,一個火爐,一個小推車,一個鍋子還有一塊長木板,就是小攤的全部。油鍋里半成型的馓子正在熱熱鬧鬧地“滋滋”冒著小泡泡,長木板上炸好的馓子金黃金黃的,絲絲分明地排成一團團,只看上一眼,便讓人垂涎欲滴。買上一把,輕輕一碰,馓子便斷了幾根,我從中抽出一根放入口中,“咔哧咔哧”,又香又酥又脆,竟然還是記憶中的滋味!我不由細細看去,只見老爺爺熟練地將面條的一頭夾在左手虎口處,右手捋住面條,往左手并排伸出的四個指頭上纏圈,大抵纏了一二十圈,再將另外一只手攏進圈子,在案板上輕輕一彈一拉,兩手將面條繃細繃長。一旁的老奶奶用一雙特制的長筷撐在繃好的面條圈內(nèi)下油鍋,在未成形時巧妙地翻面扭成“八”字。他們配合默契,一會功夫,一片片金黃、酥脆、濃香的馓子便炸好成型!“大家不要急,都會有的,馓子現(xiàn)炸的才香才脆。”快節(jié)奏時代,他們明明可以使用機器來提高效率,但面對來來往往的期待,他們說:“機器哪有手作的香,可不能寒了老主顧的心?!蔽以俅魏莺菀Я艘豢?,故鄉(xiāng)的味道順著味蕾蔓延開來。</p> <p class="ql-block"> 這么些年也吃過不少馓子,但是只有這個小攤上的馓子才有熟悉的記憶,源于這里的馓子有手的溫度。我心下恍然,有了人的真情在這馓子之間傳遞,才能讓遠方的游子,回憶起故鄉(xiāng)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高樓擋住了明月,城市在鋼筋水泥之間顯得格外冰冷,但老夫婦有溫度的手藝卻讓我覺得格外溫暖。一塊馓子,不僅有馓子的味道,還有游子的期待。一塊馓子,不僅有著淡淡香味,更有那濃濃的鄉(xiāng)情。</p><p class="ql-block"> 機器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很多事兒都失去了溫度,所以那些手工的,浸潤了情感的東西,愈發(fā)難能可貴。記憶可以遺忘,可味蕾的感受卻總能勾起回味,這一刻,兩位老人溫暖了名為故鄉(xiāng)的地方。故鄉(xiāng)是何處?是人與人溫情傳遞的每一處,那是心的歸依。</p> <p class="ql-block"> 備注:圖片搜索于網(wǎng)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