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再憶知青歲月(六)

獨步青云

<p class="ql-block">制作 獨步青云</p><p class="ql-block">圖片 黃峰嶺 張金亭 岳合民</p><p class="ql-block">音樂 思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經(jīng)歷了一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了許多激勵人們投身農(nóng)村和邊疆建設(shè)的口號。其中,“扎根農(nóng)村干革命,廣闊天地?zé)捈t心”是當時非常響亮的口號之一。這一口號反映了那個時代背景下,中學(xué)畢業(yè)生們像奔赴戰(zhàn)場一樣,志在四方,投身祖國經(jīng)濟建設(shè),特別是農(nóng)村建設(shè)中去。我們就是那個時代的知識青年,是廣闊天地練紅心的踐行者。我們在農(nóng)村參與了各種勞動和生產(chǎn)活動,用自己的雙手為建設(shè)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貢獻力量。這些口號和知識青年的經(jīng)歷共同構(gòu)成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特有的精神風(fēng)貌。</b></p><p class="ql-block"><b>在農(nóng)村,我們虛心向貧下中農(nóng)學(xué)習(xí),不畏艱險,不怕困難,不怕苦不怕累,積極的投入到生產(chǎn)勞動中去。兩年多時間的艱苦勞動,讓我們成為了犁耬鋤粑,割麥打場,澆地打井,挖河開渠等勞動能手,把貧瘠的土地改造成了肥沃的良田。在滿足自留自吃的情況下,積極向國家交公糧,為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shè)貢獻了青春和力量。這些經(jīng)歷我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b></p><p class="ql-block"><b>本文繼續(xù)分享《再憶知青歲月》(六),獲獎、返城和回訪第二故鄉(xiāng)。內(nèi)容真實,文字無華,希望閱讀者喜歡。</b></p> <p class="ql-block"><b>獎勵</b></p><p class="ql-block"><b>我們在農(nóng)村的廣闊天地勞動鍛煉,由于大家敢于吃苦耐勞,勇于拼搏奉獻,有許多知青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參加縣和地區(qū)知青代表大會。這些榮譽的獲得,是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的結(jié)果,是大家在農(nóng)村勞動中積極拼搏奮斗的結(jié)果。</b></p><p class="ql-block"><b>以下,是部分知青獲表彰的情況,還有很多知青的先進事跡或獎勵不太清楚,所以沒能全部展現(xiàn)出來,請大家諒解。</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知青黃鳳嶺(后排左二)是我的初中同學(xué),上學(xué)時就勤奮好學(xué),文筆功底深厚,多才多藝。1974年8月,邯鄲地區(qū)召開全區(qū)知識青年先進代表大會時,他以先進代表的身份,應(yīng)邀參加了本次大會的籌備工作。</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知青岳合民、張金亭是我們的知青隊長,他們倆肩負職責(zé),不負眾望,齊心協(xié)力,把知青的生活勞動等管理的有條不紊,勞動中更是苦活累活帶頭干。1974年8月,邯鄲地區(qū)召開知識青年先進代表大會,經(jīng)過大家評選,他倆被評為知識青年先進代表,光榮的參加了本次大會,這是會后兩人的合影。</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1975年5月27日,大名縣召開知識青年先進代表大會,前么莊知青有26位代表參加。這兩塊獎匾,一塊是獎勵我們知青的,一塊是獎勵公社的。會后,公社書記、村支書、隊長和知青領(lǐng)隊,與參加大會的全體知青代表合影留念。</b></p><p class="ql-block"><b>自左向右第一排:知青張金亭 劉國強 隊長秦志 兆固公社侯部長 村黨支部書記(王玉田) 知青領(lǐng)隊劉少一 知青尹永民 高花。</b></p><p class="ql-block"><b>第二排: 王香菊 趙玉榮 楊蘭玉 湯寶珠 楊四群 高連芳 吳和芝 劉艷玲 田愛琴 王俊英 白志英 劉玉霞。</b></p><p class="ql-block"><b>第三排: 黃峰嶺 楊三林 (梁建偉) 李喜林 岳合民 王景平 (張玉順) (陳鈺琪 )薛寶貴 張繼坡。</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為了豐富知青們業(yè)余文化生活,根據(jù)上級有關(guān)部門的要求,我們組織有文藝愛好和特長的知青,成立了一個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在勞動之余排練節(jié)目。有歌舞、戲劇、話劇等,節(jié)目豐富多彩,除在本村演出之外,還經(jīng)常到公社或其他村演出,深受知青及鄉(xiāng)親們的喜愛。同時,還拿出一些比較好的節(jié)目參加縣里組織的演出比賽,并多次獲獎。</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1975年2月,前么莊知青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在大名縣戲劇院演出話劇《雷雨》,主題是歌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由知青(張玉順)等編輯。這個節(jié)目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并獲得了百花獎。</b></p><p class="ql-block"><b>上圖是話劇《雷雨》的演出人員,自左向右:劉淑梅 劉玉霞、董芙英 張金亭 尹永生。</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這是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全體人員合影,自左向右:</b></p><p class="ql-block"><b>第一排 冀東青 尹永生 王建民</b></p><p class="ql-block"><b>第二排 楊蘭玉 成秀芹 劉淑梅 劉武生 董芙英 劉玉霞</b></p><p class="ql-block"><b>第三排 王振民 張金亭 (張玉順) 孫維亞 宴山平 薛寶貴 (梁建偉)。</b></p><p class="ql-block"><b>其中,王振民上初中時,就是學(xué)校宣傳隊成員,在學(xué)校排演的京劇樣板戲《紅燈記》里扮演李玉和。劉武生比我們下鄉(xiāng)早,是插隊落戶知青。他的家與知青大院一墻之隔。劉武生在農(nóng)村待了十幾年,直到1978年知青時代結(jié)束后的1980年才回城安置了工作。</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知青時代,從下到上,每年都要召開知青代表大會,這是1975年10月21日,參加邯鄲地區(qū)知識青年先進代表大會的知青和王玉田書記在邯鄲照相館合影。</b></p><p class="ql-block"><b>?后排左起:尹永生、曹海青、高花、黃峰嶺。前排右起:王景平、書記(王玉田)、(張玉順)、(梁建偉)。</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知青岳合民,下鄉(xiāng)時是知青隊長,活潑能干。1976年春,他積極響應(yīng)黨的號召,應(yīng)征入伍到了新疆,1986年底轉(zhuǎn)業(yè)到大名縣公安局工作。在部隊十一年,艱苦鍛煉,保家衛(wèi)國,多次立功獲獎。當時一起入伍的還有邯鄲知青高利平和女知青孫月玲。</b></p><p class="ql-block"><b>他們從下鄉(xiāng)知青走上部隊,在更加艱苦的地方鍛煉,不僅磨練了頑強的意志,更為部隊建設(shè)做出了很</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孫月玲是我們知青點唯一入伍的女知青,當兵是她人生的夢想。</b></p><p class="ql-block"><b>知青的時候,月玲表現(xiàn)就非常優(yōu)秀,干活不輸男知青。她說:“我和大家一樣,在廣闊的天地里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在下鄉(xiāng)不久就接到縣知青辦通知,我和沃桂蘭、曹戰(zhàn)勝去邯鄲科技園學(xué)習(xí)靈芝培植技術(shù),回來隊里不支持就擱淺了。后來又接到公社通知,讓我擔(dān)任農(nóng)業(yè)技術(shù)員,學(xué)習(xí)科學(xué)種田技術(shù)等。同時擔(dān)任咱知青炊事班長,在當時的條件下,為讓大家勞動回來能吃上可口的飯菜,我和張金亭等克服種種困難,想盡一切辦法。在75年春天,我們沒有菜吃,有村民就把自家腌制的咸菜賣給我們,味道很不好。于是,我就步行回家讓母親幫忙,托人買回了兩桶咸菜,解決了大家吃菜的問題。蒸饅頭和面,一次和五十斤面粉的面,揣面累的腰疼胳膊疼。總之,下鄉(xiāng)兩年啥活都干過,只要干就一定盡心盡力干好。1976年春天招兵,在黨支部和貧下中農(nóng)的推薦下,通過公社黨委和縣知青辦,人武部等層層選拔和政審后,我就走進了人民解放軍這所大熔爐里繼續(xù)鍛煉,直到成為一名真正合格軍人。在部隊我是我們這批兵里第一個入黨的,多次受到嘉獎。還被評為雷鋒式的好戰(zhàn)士。這些都已是歷史了,沒什么可炫耀的。只不過是我人生的一段經(jīng)歷罷了?!?lt;/b></p> <p class="ql-block"><b>那個年代,能走進部隊當女兵,是多少女知青可遇而不可求的,月玲實現(xiàn)了夢想。這是她人生的驕傲,也是我們所有知青的驕傲。</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返城</b></p><p class="ql-block"><b>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全國知青上山下鄉(xiāng)運動走向高潮,當時,政策規(guī)定:知青下農(nóng)村插隊落戶的時間在兩年以上的才有被推薦上大學(xué)或招工錄用的條件和資格。而那個年代,招工就業(yè)渠道不寬松、高等學(xué)校招生名額指標的限制,大批的知青下農(nóng)村后三年五載也難于返回。時間一長,知青們就成為了名符其實的新農(nóng)民,在廣闊天地里默默無聞的辛勤耕作。</b></p><p class="ql-block"><b>我們還算不錯,1975年底就有招工名額,第一批5人,誰能回城工作由隊委會研究決定。宗旨是個人表現(xiàn)好,家庭有一定困難的先走。這一批走的五人有:王俊英 王香菊 趙玉榮 孫維亞、熊寶成。</b></p><p class="ql-block"><b>?1976年四月份岳合民 高利平 孫月玲到新疆當兵,六月份高連芳等一批知青到了邯鄲。9月份張金亭等一批知青到邯鄲,隨后,一批批不等人數(shù)的知青陸續(xù)去了邯鄲,都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單位工作。</b></p><p class="ql-block"><b>其實,那個時候,知青下鄉(xiāng)成為了常態(tài),每年都有下鄉(xiāng)的和返城工作的。因為我們所在的前么莊知青人數(shù)多,所以,75年就只有姚小林一名知青和76年有魏麗琴 王啟敏 張麗等四名知青下鄉(xiāng)到前么莊。直到76年底,之前下鄉(xiāng)的知青大部分返城工作了,知青大院人數(shù)越來越少,到77年三月,又幾十名知青下鄉(xiāng)到了前么莊,給知青隊補充了新的勞動力。知青大院又活躍了起來。</b></p><p class="ql-block"><b>時光匆匆流逝,轉(zhuǎn)眼間已過半個世紀。每當回憶知青歲月,心中總是對前么莊那片熱土深深的懷念,對陪伴我們成長的鄉(xiāng)親深深的懷念,對同吃同住同勞動的知青兄弟姐妹深深的懷念。前么莊是我們的第二故鄉(xiāng),是我們步入社會的第一站。她讓我們了解了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學(xué)會了農(nóng)作物的種植管理方法,知道了糧食來之不易;鍛煉了堅強的意志和優(yōu)秀品質(zhì)。這些經(jīng)歷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留下了深深的腳印,在我記憶的檔案里成為難以忘卻的一頁。</b></p> <p class="ql-block"><b>第二故鄉(xiāng)</b></p><p class="ql-block"><b>前么莊知青人數(shù)較多,根據(jù)當時的政策,我們組建了一個單建隊,改變了過去知青插隊落戶的方式。雖然叫單建隊,但并不全是知青組建,還有十三戶貧下中農(nóng)。因為我們這些知青都是剛從中學(xué)畢業(yè)的學(xué)生,是來農(nóng)村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的,根本不會干農(nóng)活。所以,必須有農(nóng)民帶領(lǐng)我們才行。和知青組成一個單建隊的村民,是村黨支部從原來的兩個生產(chǎn)隊里挑選的,經(jīng)過兩年多時間的相處,證明了他們都是品農(nóng)兼優(yōu),有勞動技術(shù)有愛心的鄉(xiāng)親。</b></p><p class="ql-block"><b>十三戶貧下中農(nóng)是(一個名字代表一個家庭)秦志 秦玉堂 秦和 王孟祥 王連祥 王坤 王杰 王東河 李廣志 趙自發(fā) 趙中山 趙明智 趙明發(fā)。</b></p><p class="ql-block"><b>隊長秦志,中等個瘦瘦的,把知青隊領(lǐng)到的很好,各種農(nóng)活安排井井有條。不同的農(nóng)活,他都能根據(jù)知青個人的身體情況進行合理分配。比如割麥子,他知道這個活不適合高個人干,就安排高個知青到場里打麥。有的女知青身體差,就安排輕的活。秦玉堂大爺,趕牲口犁地耙地搖耬播種等樣樣精通。保管王坤大哥,協(xié)同合計把知青隊的收支把握的很好。記工員趙中山,瘦瘦的個不高,每天拿著小本子到不同勞動的現(xiàn)場記工還有……。村民們對我們關(guān)心關(guān)愛,不僅農(nóng)活上手把手教,還非常和藹可親。經(jīng)常叫我們?nèi)ニ麄兗依锍燥?,給包餃子、做面魚等,前么莊離縣城二十多里路,當時沒有公交,回家都是步行,偶爾借用鄉(xiāng)親的自行車。由于鄉(xiāng)親們的熱情,很快我們就和他們打成了一片,像親人一樣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前么莊是我們永遠懷念的第二故鄉(xiāng)。</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隨著政策的改變,我們陸續(xù)走出了知青大院,離開了前么莊,離開了陪伴我們成長的鄉(xiāng)親,離開了灑過汗水的土地,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繼續(xù)以不同的勞動方式為祖國建設(shè)做貢獻。但是,我們的鄉(xiāng)情沒變,而且,時間越長思念越深。</b></p> <p class="ql-block"><b>回訪鄉(xiāng)親</b></p><p class="ql-block"><b>前么莊是我們?nèi)松松贸讨兄匾囊徽荆且簧凶铍y忘地方。每當我們相聚,談起最多的就是下鄉(xiāng)時的故事以及那片熱土和鄉(xiāng)親,曾多次夢回前么莊,夢回知青大院。終于待大家都退休后,在2017年四月下鄉(xiāng)43周年前夕,部分知青回訪了闊別已久的前么莊村,回到了那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前么莊村變化非常大,我們的知青大院早已沒有了蹤影,一排排磚瓦房蕩然無存,大院的舊址已經(jīng)成了村民的耕地。知青大院的房子雖然沒有了,但是鄉(xiāng)親們還在,我們之間建立的親情還在。大家來到老書記的家,老書記激動的和我們一一握手。老書記已年近八十高齡,但是身體很好,精神飽滿。在他家的院里,王書記對我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高度評價和贊揚了知青對前么莊的貢獻。在場的還有后任書記王張祥、時任書記秦保海,村民王杰 王坤 趙連生 秦平等。</b></p><p class="ql-block"><b>之后,大家迫不及待的去當年親手勞動過的田間看看,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的麥苗隨風(fēng)搖擺,好像是為我們的到來翩翩起舞。幾名女知青高興的在麥田合影留念,</b></p><p class="ql-block"><b>大家懷著一一不舍的心情,再次離開了前么莊,離開了曾經(jīng)養(yǎng)育過自己的土地。隨著農(nóng)村政策的改革發(fā)展,前么莊村已經(jīng)拆遷,村民都搬到前屯安置小區(qū),住上了樓房,從此,前么莊村沒有了,它將永遠的留在歷史的檔案里。</b></p> <p class="ql-block"><b>回訪第二故鄉(xiāng)的知青,在老書記家再次聆聽他老人家的講話,那么親切,那么溫暖,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是最后一次聽老書記講話了,老書記已與2022年離世。讓我們永遠懷念他吧!</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從右邊起,劉淑梅 成秀芹 高花 楊蘭玉、陳艷麗 (胡秀玲),看她們笑得多燦爛。</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這是知青大院的舊址,時過境遷,已沒有了原來的蹤影。</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前么莊,一個普通的村莊,那里有我們奮斗的光輝歲月;那里有我們親手改造的良田;那里有陪伴我們成長的父老鄉(xiāng)親;那里有我們永遠懷念的青春!</b></p><p class="ql-block"><b>我們的老書記、老隊長、老鄉(xiāng)親,大部分人都走了,但是,他們那份純樸善良的精神永存,他們對我們的關(guān)心關(guān)愛永遠銘記!</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歡迎朋友們來美篇作客,謝謝朋友們賞讀!感謝黃峰嶺 張金亭 岳合民 高連芳等知青朋友提供的照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