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麥?zhǔn)找院?,就到了端午。端午?jié)的忙就不像麥?zhǔn)漳菢拥睦?,那樣的趕,可以安靜地泡米,不慌不忙的趕集,買艾草,買粽子葉,買大棗,買花線……。大家圍坐在一起包粽子,或各家把各家的粽子相互的分享,嘗嘗各家不同的味道,相互學(xué)習(xí),增進(jìn)著鄰里之間的關(guān)系</p> <p class="ql-block"> 母親在世的時(shí)候,總是提前一兩天就把粽子包好了,泡在涼水里,等著她的孩子們,誰有空就先到家里拿。母親的粽子,沒有記號,剝開一個(gè)一口咬下去,大棗的。再來一個(gè),蛋黃的,這時(shí)候母親會說,還有其它餡的。她不做記號,就是想讓她的孩子們拆盲盒,好多吃幾個(gè)。</p> <p class="ql-block"> 端午了,我們聚在母親家,小妹做了艾草花束,我做了香包,分送給大家。</p> <p class="ql-block"> 小妹妹突然淚眼婆娑地說,想吃媽包的粽子了,我的眼淚也就跟著落下來。母親離開我們一周年了,這一年讓我們流了很多的淚,日子里哪里都是母親的影子,卻再也沒有了媽媽味道的粽子…</p> <p class="ql-block"> 母親最拿手的不是包粽子,而是做香囊,在我們老家叫荷包。</p> <p class="ql-block"> 做荷包是端午節(jié)的重頭戲。過去的女人們,都是忙完了白天的活計(jì),在燈光下繡制,端午節(jié)的一大早,媽媽們會給孩子們帶上,各家的孩子們,會跑出來玩,脖子上,手上,腰上,戴著不同的香包,花花綠綠的,有蝎子,蚰蜒,蟾蜍,蛇,蜘蛛,祝福著孩子們平安,健康,五毒不侵,襯托著端午獨(dú)有的儀式感,也展示著每位母親的手藝。</p> <p class="ql-block"> 這一天我們的喜悅不亞于過年,手里的紅雞蛋,手腕上脖子上的小玩意兒就格外的引人注目,七彩線繩中間的桃子,花骨朵,小辣椒,靈動鮮活的晃動著,最下面的香荷包散發(fā)著濃郁的草藥的味道。小孩子們圍在一起,相互欣賞著,比較著,顯吧著,歡快著。那場景總是讓人難忘。</p> <p class="ql-block"> 母親的活不僅僅是精致,更是有創(chuàng)新。誰家的媳婦兒巧,慢慢的就家喻戶曉。第二年的花樣就有了傳承和創(chuàng)新,手藝也就慢慢的越來越高,也就傳承了非遺。</p> <p class="ql-block"> 非遺一定是要傳承的,我也喜歡做這些,也就傳承了母親的手藝。</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端午,祝福大家端午安康,百毒不侵,事業(yè)有成,萬事順意。</p> <p class="ql-block"> 今天謹(jǐn)以此小文,表達(dá)對母親長長的思念,長長的愛。表達(dá)對端午敬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