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4日,星期日,甲辰年三月初六日</p><p class="ql-block">后半夜,雨驟風(fēng)狂。起初,雷聲暗啞,后來,驚雷在窗邊炸響,一時間地動山搖。</p><p class="ql-block">8時,前往長沙。</p><p class="ql-block">長沙,我以往去過數(shù)次,但都是短暫停留,又每每喝得酩酊大醉,故沒有太深印象。那是一個燈紅酒綠、紙迷金醉的時期,又難說不心向往之,感慨系之。</p><p class="ql-block">人們畫地為牢,禁錮的往往是思想。有一天,孫悟空破除了執(zhí)念,緊箍咒便也自動消除了,跳出了那個根深蒂固的圈子,眼前便也豁然開朗了。</p><p class="ql-block">這世上還有什么不是過眼云煙嗎?</p><p class="ql-block">長沙,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岳麓書院。</p><p class="ql-block">我從不自詡是文人,但我又的確有文人情結(jié)。</p><p class="ql-block">中國古代有四大書院。四大書院有三種說法,一說是應(yīng)天書院、岳麓書院、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一說是應(yīng)天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一說是徂徠(culai)書院、茅山書院、石鼓書院、岳麓書院。如今多采納第二種說法。三種說法,應(yīng)天書院、白鹿洞書院、石鼓書院各出現(xiàn)兩次,嵩陽書院、徂徠書院、茅山書院各出現(xiàn)一次,但無論哪種說法,岳麓書院都名列其中。</p> <p class="ql-block">公元907年,唐朝覆滅,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的分裂時期,官學(xué)遭受破壞、庠(xiang)序失教,開始出現(xiàn)一批私人創(chuàng)辦書院,“四大書院”應(yīng)運而生。</p><p class="ql-block">書院的興起深受禪宗叢林影響。首先,從功能上看,書院和寺院性質(zhì)相似,均是以教育生徒為特征,以傳道授業(yè)為目的,是具有自發(fā)行的教育組織。叢林為禪宗教徒潛心求道之所,而書院在理學(xué)家的精心經(jīng)營下,也成為傳承儒家道統(tǒng)的場所。其次,書院的產(chǎn)生與晚唐五代士子讀書寺院之風(fēng)具有直接關(guān)系。士子在幽靜偏遠之寺院靜心讀書已經(jīng)形成傳統(tǒng),這對書院選址很有啟發(fā),宋代書院便多建于風(fēng)景秀麗之名山。再次,許多書院是在寺院的舊址上擴建或新建的。宋初岳麓山寺廟林立,僧人智漩等“念唐末五季湖南偏僻,風(fēng)華陵夷,習(xí)俗暴惡,思見儒者之道,乃割地建屋,以居士類”,岳麓書院便肇始于此。因此之故,書院建筑也多仿效叢林。</p><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位于長沙市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腳。</p><p class="ql-block">一路上,天色晦暗,濃云低垂?!坝杏晟綆?,無雨云攔腰?!鄙桔昀?,云霧與綠樹糾纏不休。時而突然灑下幾滴雨珠。</p><p class="ql-block">8時56分,在隧道里進入湖南。</p><p class="ql-block">下午2時,進入長沙市岳麓區(qū)。麓山南路兩旁的行道樹,溢滿了一片明媚燦爛的春光。它不是那種板起面孔暮氣沉沉的深綠,而是適可而止、清新自然的淺綠。綠得仿佛清風(fēng)徐來,綠得像開滿了一樹樹綠色的花兒。它的風(fēng)姿,細膩,輕柔,含蓄,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2時10分,我們停好車,開始走近我仰慕已久的殿堂。</p><p class="ql-block">我首先在路旁看見了一個倒立的“L”形的牌子,兩面分別寫著“岳麓書院創(chuàng)立1020年”和“湖南大學(xué)定名70周年”的字樣,卻沒有注明這個牌子立于何時。</p><p class="ql-block">細想,若注明了,反倒少了書卷氣,無異于畫蛇添足。</p><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歷經(jīng)千年而弦歌不絕,學(xué)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xué)的基礎(chǔ)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岳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岳麓書院”四字門額。山長(zhang)是歷代對書院講學(xué)者的稱謂。嗣后,歷經(jīng)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xué)堂合并改制為湖南高等學(xué)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xué)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xué),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p><p class="ql-block">2時13分,路過懸掛著“湖南大學(xué)”匾額的教學(xué)樓。許多人在此拍照留念。我想,無論在此拍照的是什么人,他們內(nèi)心里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崇敬是無疑的。我對他們油然而生敬意。這樣的人,書香傳家是無疑的。</p><p class="ql-block">2時22分,走進岳麓書院。書院不像寺院,更像江南園林。</p><p class="ql-block">其實,我清楚地知道,今日的書院無論多么像昔日的書院,她都不是昔日的書院了。</p><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屢遭兵燹,曾七毀七建,現(xiàn)存主要建筑是明清遺構(gòu):兩宋之交,遭戰(zhàn)火洗劫被毀;1275年,元兵攻破長沙,被付之一炬;元末至正十八年(1368年),毀于戰(zhàn)火;崇禎十六年(1643年),張獻忠部隊進攻長沙,與明朝官軍激戰(zhàn),在混戰(zhàn)中被毀;康熙十三年(1674年),吳三桂發(fā)動三藩叛亂,攻克長沙,剛剛修好了才4年的書院即興即毀;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天國軍進攻長沙,“書院毀半”;1938年4月,日本戰(zhàn)機轟炸湖南大學(xué),書院部分建筑被毀;1941年4月,日機再次轟炸湖南大學(xué),書院御書樓、半學(xué)齋、靜一齋等處均中彈倒塌。</p><p class="ql-block">中華民族戰(zhàn)亂頻仍??v觀世界歷史,沒有任何一個民族的苦難甚于中華民族!而岳麓書院見證了自宋朝以后每一次改朝換代的血腥!</p><p class="ql-block">書院尚且如此,民何以堪?</p><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可謂“打不死的小強”。</p><p class="ql-block">我們在書院內(nèi)信步而游,猶如走進了歷史文化的縱深處。</p><p class="ql-block">這里自古以來就是群賢畢至的地方,這里的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fēng)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也許都曾被那些在歷史上山呼海嘯般的人物踏過。</p> <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主體占地面積31000多平方米,分為書院主體、附屬文廟及新建的中國書院博物館。建筑面積11000平方米,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軸對成、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等集中于中軸線上,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齋舍、祭祀專祠等排列于兩旁。中軸對稱、層層遞進的院落,除了營造一種莊嚴、神妙、幽遠的縱深感和視覺效應(yīng)之外,還體現(xiàn)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書院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大門,舊稱“中門”、“黌(hong)門”。大門采用南方將軍門結(jié)構(gòu)。大門牌匾“岳麓書院”是宋真宗親賜,原匾在抗日戰(zhàn)爭中被日機炸毀。此匾連同兩邊的對聯(lián)“惟楚有材;于斯為盛”是1984年依據(jù)照片復(fù)制的。</p><p class="ql-block">“惟楚有材”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lián)語出《論語·泰伯》:“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于斯為盛?!?lt;/p><p class="ql-block">大門兩旁置有雙面浮雕的漢白玉抱鼓石。抱鼓石正面有高浮雕“三獅戲球”,寓意吉祥如意,萬世太平,下面是“梅蘭竹菊”四種古代文人鐘愛的植物;背面雕刻“錦雞芙蓉”,意為“錦上添花”,下面是“蓮花鷺鷥”圖,寓意一路清廉或路路連科。</p><p class="ql-block">二門為五間單檐懸山,中三間開三門,左右各辟過道,通南北二齋。二門門額正上方懸有“名山壇席”匾?!懊健痹谶@里指南岳衡山?!奥础睘槲驳囊馑?。衡山七十二峰,回雁為首,岳麓為尾?!皦奔磯?。除地為壇,上設(shè)席位,以示生徒對老師的禮遇。門兩旁有對聯(lián):“納于大麓;藏之名山?!鄙下?lián)語出《尚書·堯典》:“納于大麓,烈風(fēng)雷雨弗迷。”下聯(lián)語出《史記·太史公自序》:“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lt;/p><p class="ql-block">二門過廳兩邊有對聯(lián):“地接衡湘,大澤深山龍虎氣;學(xué)宗鄒魯,禮門義路圣賢心?!薄按鬂伞闭Z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虎?!薄班u魯”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興盛之地?!岸Y門之路”語出《孟子·萬章下》:“夫義路也,夫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lt;/p><p class="ql-block">二門背面有匾額“瀟湘槐市”?!盀t湘”泛指湖南?!盎笔小笔菨h代長安城北的一片槐樹林。當時京城的書生們常聚于此,議論于槐樹下。后借指學(xué)宮、學(xué)舍。</p><p class="ql-block">過了二門是書院的核心部分講堂。講堂是書院的教學(xué)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合。北宋岳麓書院創(chuàng)辦時,即有“講堂”,明代稱“成德堂”,后改稱“靜一堂”或“忠孝廉節(jié)堂”。</p><p class="ql-block">講堂檐前掛有“實事求是”匾,為民國初期湖南工業(yè)高等??茖W(xué)校校長賓步程(1879—1943)撰寫?!皩嵤虑笫恰痹从凇稘h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xué)好古,實事求是。”1916—1919年間,毛澤東曾寓居于岳麓書院的半學(xué)齋。</p><p class="ql-block">講堂大廳中央懸掛有兩塊鎦金木匾:一塊是“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所賜,意為岳麓書院所播傳湖湘學(xué)派是理學(xué)南傳的正宗。此匾為原物。另一塊是“學(xué)達性天”匾,是康熙皇帝御賜,意思是人通過對理的領(lǐng)悟,可以認知天命,達到天人合一的地步?!皩W(xué)達性天”是一種理學(xué)思想?!靶浴敝溉诵?,“天”指天道。</p> <p class="ql-block">中國的讀書人很少有不知道朱熹的,卻很少有知道張栻的。張栻,字敬夫,改字欽夫、樂齋,號南軒,四川綿竹人,南宋學(xué)者、理學(xué)家、哲學(xué)家、教育家,湖湘學(xué)派集大成者,“東南三賢”之一,名相張浚之子,是岳麓書院里程碑式的人物。書院內(nèi)唯一的一座露天漢白玉塑像,就是張栻的。</p><p class="ql-block">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撫使知潭州(今長沙)劉珙(gong)重建岳麓書院,延聘張栻主教岳麓。張栻提出“傳道濟世”的辦學(xué)宗旨,從學(xué)者達千人,書院一時聲聞天下。</p><p class="ql-block">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來訪,與張栻論學(xué),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朱張會講”。前來聽講者絡(luò)繹不絕,時人描繪“一時輿馬之眾,飲池水立涸”。這一年,朱熹、張栻觀日于岳麓山頂,當看到旭日騰空時,激動不已,拍手連道:“赫曦!赫曦!”于是張栻筑“赫曦臺”,朱熹題額,以示紀念。明代王守仁有“振衣直上赫曦臺”詩句。</p><p class="ql-block">赫曦臺是嚴肅之余的莞兒一笑。</p><p class="ql-block">朱張會講之后,岳麓書院聲名更加遠播,元代理學(xué)家吳澄在《重建岳麓書院記》中說:“自此之后,岳麓之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p><p class="ql-block">書院左側(cè)有麓山寺碑亭。亭內(nèi)是我國現(xiàn)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石碑,由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著名書法家李邕撰文、書丹并鐫刻。因文、書、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絕碑”之稱。碑側(cè)、碑陰有宋代書法家米芾題刻。碑廊:嵌立歷代遺碑13方及新制的岳麓書院文獻史料碑刻27方。在這些碑刻中,有朱熹手書的“道中庸”“極高明”等碑,是書院的重要遺存。</p><p class="ql-block">右側(cè)有屈子祠。祠后是建筑與山體相連的爬山廊,蜿蜒曲折,清幽淡雅,古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2時52分,我們經(jīng)長廊,走出岳麓書院。</p><p class="ql-block">行走在這樣的人文薈萃的地方,與游玩單純的青山麗水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心里憋著許多話,卻又不知道從哪兒說起,應(yīng)該說些什么,可以說些什么。</p><p class="ql-block">美國人斯塔夫里阿諾斯在他的著作《全球通史·1500</p><p class="ql-block">年以前的世界》里說:“自朱熹評注的儒家經(jīng)典成為文職人員考試的根據(jù)以后,這一儒學(xué)構(gòu)成了帝國官方的正統(tǒng)觀念,直至19世紀后期。其結(jié)果是用理性的補充和對原理的闡述加強了不斷增長的社會僵化。這十分有利于無可比擬的中國文明的持續(xù)性,但其代價是形成了一種與外界所有的獨創(chuàng)性和新觀念相反的、顯得荒謬可笑的循規(guī)守舊?!?lt;/p><p class="ql-block">時移世異,時至今日,中國人因循守舊、膠柱鼓瑟的觀念,又有多少改變呢?</p><p class="ql-block">感慨的心,與時光一起浮沉。</p><p class="ql-block">走進岳麓山。</p><p class="ql-block">2時54分,我們首先來到愛晚亭。</p><p class="ql-block">位于岳麓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東側(cè)清風(fēng)峽中的愛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因唐朝詩人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詩句而得名。與安徽滁州的醉翁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公園的陶然亭并稱中國四大名亭。該亭抗日戰(zhàn)爭時期被毀,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重建時,毛澤東題“愛晚亭”三字。</p><p class="ql-block">清風(fēng)峽系愛晚亭至麓山寺的谷地,滿谷古楓紫翠,云煙載目,清溪匯碧。每當溽暑,清風(fēng)徐至,人多憩息不忍去。張栻有《清風(fēng)峽》詩:“扶疏古木矗危梯,開始至今幾攝提。還有石橋容客座,仰看蘭若與云齊。風(fēng)生陰壑方鳴籟,日烈塵寰正望霓。從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攜?!?lt;/p><p class="ql-block">3時13分,至清風(fēng)泉。</p><p class="ql-block">此古井位于清風(fēng)峽,涓涓細流,破石而出,清冽甘甜,與白鶴泉齊名,人稱“麓山第二芳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清代著名學(xué)者魏源曾題聯(lián)贊曰:“峽里青楓,云中白鶴。山間明月,嶺上清風(fēng)?!?lt;/p><p class="ql-block">3時23分,至古麓山寺。</p><p class="ql-block">麓山寺始建于西晉泰始四年(公元268年),為湖南最早的佛寺。歷代高僧輩出,唐宋兩朝最盛。古寺與岳麓書院一樣,幾經(jīng)興廢。</p> <p class="ql-block">3時41分,至石瀨。</p><p class="ql-block">石瀨為清風(fēng)峽中的一處景觀,此處因山泉自上瀉流而來,飛泉觸石,錚錚有聲,故名。《岳麓書院志》載:“泉流觸石,淙淙有聲,是為石瀨?!笔癁|,原出《楚辭·九歌·湘君》:“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彼螐埬宪幱小妒癁|》詩:“流泉自清瀉,觸石長短鳴。窮年竹根底,和我讀書聲。”</p><p class="ql-block">石瀨旁,有一山洞,為“第九戰(zhàn)區(qū)司令部戰(zhàn)時指揮部”遺址。</p><p class="ql-block">3時56分,至“二南石刻”亭。</p><p class="ql-block">石碑一米見方,四面刻字,是清末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岳麓書院學(xué)監(jiān)程頌萬所刻。“二南”是指張南軒(張栻)和清乾隆湖南學(xué)政錢南園。</p><p class="ql-block">3時59分,至隋舍利塔。</p><p class="ql-block">該塔始建于隋朝仁壽二年(602年),五代時被毀。民國初年,僧眾尋此故址復(fù)建,為僧帽式須彌座石塔。1957年加修石欄,1979年再次修復(fù)。</p><p class="ql-block">4時02分,至“一麓有禮”。這是一個專一售賣紀念品的門市,里面擠滿了風(fēng)華正茂的年輕人。</p><p class="ql-block">4時10分,走出岳麓山,前往橘子洲。</p><p class="ql-block">很多人知道橘子洲,是源于毛澤東于1925年晚秋,離開韶山,前往廣州途中,經(jīng)過長沙,重游橘子洲時所作的那首《沁園春·長沙》:“獨立寒江,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p><p class="ql-block">年少時讀毛澤東詩詞,只覺得“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震古爍今,后來通讀古今詩詞,頗贊同胡適的觀點。</p><p class="ql-block">這片土地是不允許各抒己見的。尤其是針對已被神化了的人。你即使是懷著公允之心,他們也會認為其心可誅。</p><p class="ql-block">我想起了這些年出現(xiàn)的“精神封禪”和“眼光凌遲”兩個詞語。</p><p class="ql-block">一個民族禁忌太多,猶如戴著枷鎖行走。</p><p class="ql-block">思考是痛苦的,尤其是對固有觀念的打破和顛覆。</p><p class="ql-block">新近流行一句話:“你看世界的角度,決定了你的樣子;你認知的高度,決定了你能站的高度?!?lt;/p><p class="ql-block">橘子洲位于長沙市岳麓區(qū)的湘江中心,原面積約17公頃,景區(qū)整體開發(fā)陸地面積達91·64公頃,是湘江下游眾多沖積沙洲中面積最大的沙洲,被譽為“中國第一洲”,由南至北,橫貫江心,西望岳麓山,東臨長沙城,四面環(huán)水,綿延十多里,狹處橫約40米,寬處橫約140米,形狀是一個長島。</p> <p class="ql-block">史載橘子洲生成于晉惠帝永興二年(公元305年),為激流回旋、砂石堆積而成。原有桔洲、織洲、誓洲、泉洲四島,至清時只有上洲、中洲、下洲三島,“望之若帶,實不相連”。今演變成一串長島,上為牛頭洲,中為水陸洲,下為傅家洲。橘子洲以盛產(chǎn)美桔而得名。湘江水流平緩,河床寬闊,由于下游受洞庭湖水頂托,因而形成綠洲片片。橘子洲久負盛名,春來,明光瀲滟,沙鷗點點;秋至,柚黃橘紅,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風(fēng)戲雪,是瀟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后),長沙辟為對外開放商埠,洲上建有英國領(lǐng)事館、長沙新關(guān)。</p><p class="ql-block">5時,抵島。我沒有乘坐觀光車,只是一個人在島上自由行走。這里的一切,讓我想起了那年去過的哈爾濱的太陽島。</p><p class="ql-block">5時49分,在臨近風(fēng)靡一時的毛澤東青年藝術(shù)雕塑時,我沒有繼續(xù)前行,反而折而向北。</p><p class="ql-block">這個年紀,心淡如水,早已沒有了偉人情結(jié),卻也沒有什么“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名士風(fēng)流。</p><p class="ql-block">橘子洲沒有什么讓我欣怡的地方,故而也未曾給予我太多的遐思。它平淡得像許多個在不經(jīng)意間就匆匆過去的日子,然后在某個茶余飯后,被人反復(fù)提起,許久才恍然大悟,似是而非地說:“哦,是那一天啊…….”</p><p class="ql-block">但湘江是不同的??吹较娼?,怎會忘了唐朝詩人李群玉的“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云”的詩句呢?</p><p class="ql-block">傍晚6時54分,離島,前往長沙市天心區(qū)太平街。</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充滿了俗世清歡的地方。這是一個有別于芙蓉鎮(zhèn)、鳳凰古城的地方。這是一個孤寂久了,不妨一去的地方。這是一個去一次便念念不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太平街是長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條街,坐落于長沙城區(qū)中部,街區(qū)以太平街為主線,北至五一大道,南到解放路,西接衛(wèi)國街,東到三興街、三泰街;其中重點地段為沿太平街、西牌樓、馬家巷、孚嘉巷、金線街、太傅里兩側(cè)的歷史街區(qū)。占地面積5·33公頃。</p><p class="ql-block">魚骨狀街區(qū)200年未變,全長375米,寬不過7米,占地面積約12·57公頃;交通十分便利,是“古老長沙”一縮影;自戰(zhàn)國時期長沙有城池開始,是古城的核心地帶,歷經(jīng)2000多年沒有改變;街區(qū)內(nèi),小青瓦、坡屋頂、白瓦脊、封火墻、木門窗,是這一帶民居和店鋪的共同特色;老式公館則保留了較為原始的石庫門、青磚墻、天井四合院、回樓護欄等傳統(tǒng)格局。</p><p class="ql-block">這里,緊鄰另一條千年古街——坡子街。</p><p class="ql-block">但是,我們“誤入藕花深處”了。</p><p class="ql-block">我們在網(wǎng)上訂的房間。房間位于三興街上。三興街與太平街相接。但沒有注意到這里不能停車。7時20分,待我們把車開進去……本就不寬的街道,兩旁擺滿了機動三輪車改裝的小吃攤,中間留下的通道,只有兩三米寬!而街道里到處都是人:有邊走邊吃的,有邊走邊探頭探腦的,有站在小吃攤前指指點點,眼巴眼望的……</p> <p class="ql-block">小吃攤相連,一望無際。</p><p class="ql-block">見此情景,我當時就頭大了。幸虧開車的不是我。是偉。</p><p class="ql-block">在這種情況下開車,需要的不僅是技術(shù),更需要耐心。</p><p class="ql-block">記得有人在自家墻壁上,掛了兩個字:“耐煩!”</p><p class="ql-block">我性躁急,缺涵養(yǎng),耐不了這樣的煩!</p><p class="ql-block">最終,偉把車開了出去。然后轉(zhuǎn)了一大圈,把車開進了附近的一家停車場。</p><p class="ql-block">8時30分,氣溫30°。下午在岳麓山、橘子洲時,尚可忍受。此時,也許因為空間狹窄,也許因為到處用火,只覺得悶熱難耐。</p><p class="ql-block">三興街上,隨處可見賣“常德醬板鴨”的。板鴨有一年、二年、三年……之分,價格因此不同。嘗了嘗,干、辣、香,口感上有點像唐河的麻油鴨,只是更干。我們花45元,買了一只三年的,剁了,拿到旁邊的一家湘菜館。</p><p class="ql-block">湘菜館里每一張桌都坐著人,我們到時,有一張桌的客人剛吃完站起來。我們點了皮蛋擂辣椒、臘豬耳炒蒜苗、家常豆腐、蒜蓉油麥菜……湘菜,重油重辣。但得承認,在這里,每一家湘菜館都不負盛名,每一家湘菜館都有獨門絕技,每一家湘菜館都能帶給我們這些饕餮客意外的驚喜!</p><p class="ql-block">8時56分,我們自三興街向西,進入太平街。首先看到西牌樓,宜春園,繼而是美孚洋行,乾益升糧?!侨岷偷臒艄?,林林總總的招牌,門臉各異的店鋪,來來往往的行人……共同營造出一種虛無縹緲的繁華。</p> <p class="ql-block">9時04分,至賈誼故居。</p><p class="ql-block">賈誼故居又名賈太傅故宅、賈太傅祠,位于長沙市解放西路與太平街口交匯處太傅里,被稱為湖湘文化的源頭,是長沙最古老的古跡。始建于西漢文帝年間。漢武帝時期,由皇帝敕命修繕賈誼故居,從明朝成化元年始,形成祠宅合一之格局。湖湘人民極重視對故居的保護,歷代毀建相繼,均以賈誼井為中心,原址不變。</p><p class="ql-block">今祠匾是趙樸初先生最后的墨跡。</p><p class="ql-block">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陽人,西漢初年人,世稱賈生。少有才名,18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漢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27歲時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時僅33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為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后世因而往往把賈誼與屈原并稱為“屈賈”。所著主要有文賦兩類,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以及《吊屈原賦》等。</p><p class="ql-block">因賈誼一生遭際,后世多借賈誼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塊壘。唐代詩人劉長卿有懷古詩《長沙過賈誼宅》:“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李商隱有詠史詩《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蓱z半夜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彼未耐醢彩嘤小顿Z生》詩:“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p><p class="ql-block">中學(xué)時,背賈誼《過秦論》至于滾瓜爛熟:“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今日視之,仍覺字字珠璣,點點瑯玕,花團錦簇,氣沖霄漢!真才子也!</p><p class="ql-block">但令我頂禮膜拜的,還不只是他的才高八斗,更是他光風(fēng)霽月的情懷:在誹謗他的周勃被捕下獄之后,他上疏《階級》,建議文帝以禮對待大臣。他甚至沒有顧忌孔子說的“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可以說他書生意氣,但難說他的心里裝的不是家國天下!</p><p class="ql-block">我在默默地憑吊過賈誼之后,背靠賈誼故居,品嘗了一杯對面“茶顏悅色”出品的咖啡味的奶茶。</p><p class="ql-block">太平街牌坊面朝解放西路,與坡子街隔路相望。牌坊上書“太平老街”四字。牌坊東側(cè)的一面墻上,有這樣十二個字:“經(jīng)天緯地,天下太平;鳳舞九天,大成天心?!鳖H有氣勢。</p><p class="ql-block">路口,有一個路標,分外醒目:一根古雅的桿子上端,有六塊牌子,分別指向太平街、賈誼故居(北),杜甫江閣(西),解放西路、吃飯皇帝大(東),坡子街派出所(南)。</p><p class="ql-block">這個路標,讓我上下端詳許久。用心做事,真的能化腐朽為神奇。</p><p class="ql-block">“吃飯皇帝大”,大約是一個餐飲企業(yè),源于土家族的民間俗語,意思是吃飯這件事的重要性勝過皇帝,即使是皇帝的圣旨到了,也要等吃過飯再說。即吃飯比天大,比什么事情都重要。</p><p class="ql-block">論吃飯的重要性:死刑犯上路前,還要吃一頓斷頭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千里來做官,只為吃和穿”;“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一斑。程頤說:“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也側(cè)面說明吃飯確實重要,僅次于失節(jié)。</p> <p class="ql-block">人吃飯,猶如給植物澆水施肥。植物無從選擇,而人卻還要講究色香味形。</p><p class="ql-block">坡子街擁有1200年的悠久歷史,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千年老街,同時也是湖湘文化的代表?!拔南Υ蠡稹焙?,坡子街毀于一旦,由此逐漸沉寂。</p><p class="ql-block">新建的坡子街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開街,東起黃興南路,西至湘江大道,全長640米。2019年7月,被評選為“大眾點評必吃街”。</p><p class="ql-block">杜甫江閣屬于園林仿古建筑,為紀念唐朝詩人杜甫所建,是湖南最大的仿唐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建筑。</p><p class="ql-block">杜甫一生最后的一段歲月就是在湖南度過的。我們在中學(xué)時耳熟能詳?shù)脑姟督戏昀铨斈辍?,即是作于長沙:“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lt;/p><p class="ql-block">9時36分,至坡子街。</p><p class="ql-block">迎面有一個巨大的招牌:“費大廚辣椒炒肉?!闭掌路胶杖蛔⒚鳎骸叭珖〕慈獯笸?。”辣椒炒肉可謂下米飯神器,我是經(jīng)不起這樣的誘惑的??上?,吃得太飽了!</p><p class="ql-block">9時40分,至火宮殿。</p><p class="ql-block">位于坡子街的火宮殿,又名乾元宮,始建于明萬歷五年(1577年),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附有火神廟、財神廟、彌陀閣、普慈閣。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文夕大火,殿宇焚毀殆盡。民國三十年(1941年)重修,僅恢復(fù)火神廟堂,廢墟搭建棚屋。其時,小商小販、三教九流,雜居其中,而經(jīng)營飲食者最多。</p><p class="ql-block">今之火宮殿,是長沙集傳統(tǒng)民俗文化、火神文化、飲食文化于一體的具有代表性的大眾場所,也是一家馳名中外的“中華老字號”企業(yè)。</p><p class="ql-block">9時47分,至一三岔路口。這里的巨幕電視熒屏正不斷地切換著鏡頭。不遠處,一個流浪歌手正彈著吉他,唱著歌。熒屏的光映著他一側(cè)的臉,時而明亮,時而陰暗。他三十來歲,相貌儒雅俊秀,一條腿自大腿下殘疾,安著義肢。他的聲音帶著一種情懷,憂傷而又堅定,撫慰而又悲壯。他的歌聲演繹著人生的無常、曲折和離奇。我微信支付10元。走過去后想,他為什么要露出那支義肢呢?博取同情嗎?他是自食其力??!轉(zhuǎn)而想,他若不露出那支義肢,我會支付這區(qū)區(qū)的10元錢嗎?</p> <p class="ql-block">人終究是一種以貌取人的生物。他若丑陋不堪,他即使斷兩條腿,我們甚至不會多看一眼,甚或認為他的遭遇天經(jīng)地義。</p><p class="ql-block">9時54分,至解放西路十字路口。這里的裸眼3D,讓我想起成都的太古里。</p><p class="ql-block">很多事情,別人已經(jīng)司空見慣了,而我們還覺新奇,是因為我們孤陋寡聞。我們自以為好,是我們閉目塞聽,沒見過更好的。</p><p class="ql-block">10時02分,重回三興街。</p><p class="ql-block">三興街都有什么小吃呢?烈火魷魚、烈火牛肉,泡面,夜貓子小黃魚,長沙臭豆腐,肉夾饃,東北鍋包肉,老長沙豬油炒飯、炒粉、炒面,手打檸檬茶,缽缽雞,手抓餅,麻辣燙,特色醬烤豬蹄,烤生蠔,老宜陽轉(zhuǎn)轉(zhuǎn)火鍋,肥腸包大蔥,奧爾良烤雞,炸串卷大餅、炸串鐵板燒、炸串肉夾饃,炸蘑菇,玉米鍋巴,山東雜糧煎餅果子,芝士火雞面烤冷面,憶百味蔥香肉餅,蠔四味,甘草水果,沙茶里脊肉,烤羊排,龍蝦牛蛙……</p><p class="ql-block">我想,這一道道花樣翻新的小吃,雖不是量身定做,但總有一款適合你。</p><p class="ql-block">這時,夜市仿佛剛剛開始……</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甲辰年三月初七日</p><p class="ql-block">我已于幾年前造訪過南岳衡山,但他們沒去過,原計劃去的,但看了天氣預(yù)報,湖南的氣溫高達35°,隨即取消。</p><p class="ql-block">天亮了,燈熄了,曾經(jīng)喧囂的店鋪,此時大部分門窗緊閉,像人在沉睡。</p><p class="ql-block">“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lt;/p><p class="ql-block">洗盡鉛華,返璞歸真。三興街、太平街、坡子街......進入了一天中最冷清的時刻。它們顯得破敗,寂寥。</p><p class="ql-block">我想起張愛玲說的一句話:“人生是一襲華麗的袍,里面爬滿了虱子?!?lt;/p><p class="ql-block">一些門店前,一些年輕人,似乎長夜未央,在黎明的曙光里,依舊推杯換盞,觥籌交錯,繼續(xù)著未盡的狂歡。但他們慵懶的坐姿,惺忪的醉眼,又難掩星月輪轉(zhuǎn)帶來的疲憊。一定有人說他們在侵蝕青春??墒?,青春是用來干什么的?死氣沉沉地過一生,即使活千年萬年又有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8時,啟程返桐。下午3時,進入縣城。</p><p class="ql-block">回首過往,我能侃侃而談,娓娓道來,可是心頭上總想起上警校時讀過的臺灣詩人席慕蓉的那首《為什么》:</p><p class="ql-block">“我可以鎖住我的筆</p><p class="ql-block">為什么</p><p class="ql-block">卻鎖不住愛和憂傷</p><p class="ql-block">在長長的一生里</p><p class="ql-block">為什么</p><p class="ql-block">歡樂總是乍現(xiàn)就凋落</p><p class="ql-block">走的最急的</p><p class="ql-block">都是最美的時光”</p><p class="ql-block">伴之而來的,是一聲嘆息。</p><p class="ql-block">“百年渾似醉,滿懷都是春?!鼻姨痤^,挺起胸,向前看,且行且珍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