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攝影/制作:南飛霜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美篇號:2246675</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行程時間:2023/09</b></p> <p class="ql-block">承接上篇......</p><p class="ql-block">薩普神山出來沿國道G558翻越嘎的拉山口后一路下坡進(jìn)入昌都地區(qū)。還是沿用習(xí)慣了的”地區(qū)“說法,現(xiàn)在的昌都已經(jīng)是西藏自治區(qū)的地級市了。</p> <p class="ql-block">D6/D7: 喜歡一個地方,首先是遇見,其次是感受,再其次是與這個地方的交集有令人感動的故事以及美好的回憶。沒錯,這里要說的就是邊壩:一個下轄于藏東明珠昌都的小縣城。</p> <p class="ql-block">進(jìn)入昌都地區(qū),就不得不說”康巴“?!鞍汀痹诓卣Z里是“人”的意思,“康巴”即是居住于康區(qū)的人之意。”康巴漢子“也是出了名的彪悍威武,擅長經(jīng)商。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成為藏族男人的標(biāo)志。</p> 來到邊壩鎮(zhèn),第一印象是”小“。鎮(zhèn)內(nèi)只有三條主要的馬路 第二印象是”靜“。鎮(zhèn)里最熱鬧的街上也很安靜。 <p class="ql-block">但是傍晚十分,人們下班后聚在小廣場上跳起的鍋莊舞,卻令我大開眼界。領(lǐng)舞的是年輕的小帥哥,參與的人們也多半是青年人和小朋友們。在輕松的氣氛中大家有序地伴著優(yōu)美的藏族風(fēng)格的音樂,圍成一個大圈,有韻律地舞起來,人多的時候舞者自動圍成兩圈或更多圈,享受那份輕松的心情。此時的印象:邊壩是年輕、有活力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這天,康巴漢子沒碰到,卻遇到了一位從福建來邊壩的援藏干部。熱情地為我們介紹邊壩的優(yōu)勢及特色,開啟了這兩天的完美邊壩行。我們將會去三色湖、祥格拉冰川、金嶺鄉(xiāng)的炯拉措國家濕地公園。</p> <p class="ql-block">“三色湖”是普玉一村境內(nèi)的自治區(qū)級景區(qū), 又名“普玉三色湖”。分別為黑湖、白湖、黃湖,因在陽光下湖水的顏色各異,故稱“三色湖”,海拔均在4100米以上。</p> <p class="ql-block">西藏沒有海,但除了海,大自然將一切美的風(fēng)光都給了西藏:高山、峽谷、冰川、湖泊、草原、森林、瀑布、大江、大河、濕地、花海......等等人們想到和沒想到的自然風(fēng)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色湖成不規(guī)則“品”字型排列,湖與湖之間由低山平臺隔開,均系山谷低洼地帶多年冰雪融化積水而成。(下面照片是成Z字型的黑湖。)</p> 進(jìn)入景區(qū)大門,最先見到的湖泊是黃湖。黃湖,獨自成湖,面積最小,湖水渾濁,富含黃色礦物,得名黃湖,藏語稱“錯斯”。彷佛黃湖周邊的草地也被黃色礦物侵染呈現(xiàn)出黃色。 在陽光下,黃湖波光粼粼,閃著金色波光,據(jù)說在藏傳佛教中,黃湖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p class="ql-block">沿著山坡,一邊往上爬,一邊可見黃湖的“全面目”。繼續(xù)沿棧道登上山坡,就會看到黑湖。還有看到具有400多年歷史的達(dá)宗遺跡。</p> 一山之隔,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湖泊。黑湖面積最大,湖水的顏色并不是黑色的。在藏傳佛教中,黑湖是金剛部金剛手的化身。 <p class="ql-block">黑湖的水是一種深藍(lán),在天氣極其晴朗的情況下,直浸湖底的黑色巖石山體令湖水看起來藍(lán)得發(fā)黑,故而稱之黑湖,藏語稱“錯那”。</p> 黑湖呈“Z”字形,依山繞行。 遠(yuǎn)看似墨,群山環(huán)抱,深不可測,它與遠(yuǎn)處的白湖有溪相連。黑湖算得上三色湖中最驚艷的湖泊。據(jù)當(dāng)?shù)厝私榻B說,每年5月的時候,競相開放的杜鵑花漫山遍野,令整個黑湖看起來像是仙境一般。 傳說白湖是蓮花部觀世音之魂湖。白湖藏語稱“錯嘎”,湖色灰白,綠樹倒映湖面, 看著呈現(xiàn)淺藍(lán)。 白湖十分秀美,周邊有濕地和瀑布,還建有棧橋以及當(dāng)?shù)啬撩袷褂玫膸づ?,使其整個畫面看起來像是一幅十分靜謐的畫卷,令人感到舒適,也是三個湖泊中最適合放松、休息的地方。 白湖地處黑湖下游,面積約4.3萬平方米,地勢平坦,湖面平靜,白湖水流入河道,注入怒江上游支流。 <p class="ql-block">這里兼有湖泊、瀑布、險山、河灘、積雪、花木、風(fēng)情之美,景區(qū)內(nèi)山峰高聳,草木蔥郁,有柏、松、楊、樺、沙棘等組成的森林,以及多種杜鵑、柳繡線菊、薄皮木組成的各種灌叢,令三色湖猶如是三個不被塵世打擾的神湖。</p> 幽靜,唯美,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高山、松柏、沙棘、湖水隨處可見。 三色湖還有另一種傳說。相傳在格薩爾王時代,有三位將軍驍勇善戰(zhàn),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英勇拼殺,最后戰(zhàn)死在三色湖旁,鮮血將湖水染成三色。因此,三位將軍的英魂永遠(yuǎn)存留在三色湖中,湖水也不干枯。這個美麗的傳說故事,也寄托著百姓們對格薩爾王的崇敬和對三位將軍的懷念。 <p class="ql-block">祥格拉冰川。因為是9月,剛剛進(jìn)入旱季,如果是冬季來這里就能看到更近的冰川。</p> 國道G349邊壩鎮(zhèn)出發(fā)向金嶺鄉(xiāng)進(jìn)發(fā)。 <p class="ql-block">目前山腳下正在修隧道,所以我們必須翻越海拔5298米的夏貢拉山口。車子在這條沒有鋪裝的碎石路面上攀爬,基本都是左手懸崖峭壁,右手酥松山體,令人心跳加速,盡管系好了安全帶,但還是不自覺地抓緊了車上能抓到的扶手。</p> <p class="ql-block">上山的路并不好走,但身邊的風(fēng)景卻分散了顛簸的注意力。</p> <p class="ql-block">從頭頂上看藏民的村子別有洞天。</p> 海拔的升高,道路兩旁的山體上已經(jīng)被積雪覆蓋。 <p class="ql-block">這里被稱作”入藏第一險“是有原因的。1950年解放軍入藏后遇到的第一道高海拔屏障就在此地。</p> <p class="ql-block">1950年9月22日根據(jù)黨中央指示,西南軍區(qū)批準(zhǔn)第18軍制定的昌都戰(zhàn)役方案,確定殲滅藏軍主力于昌都及以西之恩達(dá)、類烏齊地區(qū),占領(lǐng)昌都,為解放西藏奠定基礎(chǔ)。一場以打促和的戰(zhàn)役拉開帷幕。</p> <p class="ql-block">這里也是記錄下許多英雄的內(nèi)地解放軍戰(zhàn)士在此高海拔地區(qū)行軍作戰(zhàn)的英勇事跡。</p> <p class="ql-block">登上了5298米的埡口。俯瞰周圍的高山,來一次傲視群雄的感覺,帶勁的很!</p> <p class="ql-block">昌都戰(zhàn)役中,人民解放軍嚴(yán)格執(zhí)行民族團結(jié)政策,部隊在行軍中一律不住民房,不進(jìn)寺廟,在野外搭帳篷宿營;一些部隊途中斷糧,由營以上單位統(tǒng)一采購,不妄取群眾一粒糧食、一頭牛羊。</p> <p class="ql-block">盡管部隊指戰(zhàn)員負(fù)重行軍十分勞累,但絕無一人支派“烏拉”差役。當(dāng)時,人民解放軍愛人民的政治影響不脛而走,尚未解放的洛隆、丁青、波密等地的土司、頭人紛紛派代表前來歡迎解放軍進(jìn)駐。</p> <p class="ql-block">正像我們在邊壩鎮(zhèn)里感受到的擁軍優(yōu)屬的氛圍一樣,這里的藏民非常熱情淳樸。確實是景色優(yōu)美人心更美。</p> 它們都吃到了小餅干。 <p class="ql-block">金嶺鄉(xiāng)千年沙棘林。</p> <p class="ql-block">長期生活在內(nèi)地的人們或許對沙棘很少有了解,這是一種多種植在西北地區(qū)的植被,用于沙漠綠化。沙棘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高,素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p> <p class="ql-block">沙棘還是生態(tài)經(jīng)濟價值極高的果木,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在我的印象中,沙棘應(yīng)該是類似于灌木叢的狀態(tài),高不過半米左右的樣子,但是在金嶺鄉(xiāng)的千年沙棘林居然高得像大興安嶺的參天古樹,每一棵都高聳入云霄。</p> <p class="ql-block">邊壩雖然偏僻但卻一點也不落后。</p><p class="ql-block">這是邊壩與洛隆在G349上的交界處的文創(chuàng)。西藏一直在與時俱進(jìn),希望更多的人來到這里,了解這里并愛上這里。</p> 感謝觀看!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