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媽媽因腦梗身體失衡,不能獨自走步 ,因此于5月6日上午到市中蒙醫(yī)院新區(qū)康復中心住了26天醫(yī)院。我負責陪護。我們住在四樓。管床醫(yī)生是王泰夫(負責針灸),科主任是李永躍,護士長是夢珍,康復技師是高書恭。每周有五次針灸,五次康復。其余時間自由鍛煉,可以到外邊呼吸新鮮空氣,觀賞鮮花綠樹。也可以到一樓殘聯(lián)的房間走雙桿,玩器械,很多器械與健身房的相同或相似。我也玩了很多種器械(三樓不讓玩)。也可以到三樓照鏡子練站立,玩器械。</p> <p class="ql-block"> 這位是科主任李永躍,一年前在市醫(yī)院ICU辭職應聘到這里。這里醫(yī)生少,算他才四人,因此他也倒夜班,出門診,管床。每到他值班,他都到每個房間查房,詢問病人情況。作為科主任對病人及陪護態(tài)度和藹,沒有疏離感。</p> <p class="ql-block">這位是護士長夢珍。她工作雖然很忙,但是給人感覺非常沉穩(wěn),細心。每天早上8點帶領全科護士查房,詢問患者有無事情。</p> <p class="ql-block">這位是管床醫(yī)生王泰夫。他一個人管10多個患者。每天給每一個患者針灸,每個患者扎30到40針,再寫電子病歷,下夜班給每個患者扎完針才回家。</p> <p class="ql-block">這位是每天給我媽做康復的康復技師。他每天要給10多個患者做康復,每個患者做30分鐘,他的患者太多做不完,晚上經常6點之后才下班。他年近半百,在技師里年齡最大,技術也最好,也是最負責的,每一個動作都到位,對患者也特別和藹,一口一個大娘叫著,語氣很柔。我們很榮幸遇到如此的好醫(yī)生。</p> <p class="ql-block">這是四樓病房走廊</p> <p class="ql-block">這是三樓,練下肢的房間??祻歪t(yī)院雖然有六樓,五樓,四樓三個病區(qū)。但是床位非常緊張,得預約??粗@么多50多歲,60多歲本該享受生活,發(fā)輝余熱的患者,心里總有一種可惜揮之不去。但是同時也被他們忍受康復的疼痛,仍然堅持鍛煉的精神感動。對比我們四肢自如的人怎能躺平?怎能不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情呢?</p> <p class="ql-block">這是三樓,練上肢的房間。</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媽在涼廳邊曬太陽</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媽在三樓走廊練走步。媽媽自從患腦梗,就表現出了堅強的毅力,頑強的性格,極少氣餒。常常非常自信的認為以后自己能獨立行走,所以她每天都堅持鍛煉,扶雙杠練站立,床上活動下肢。我都被她的自信觸動了心弦,被她的自信所感動。她那種積極的心態(tài)也感染了周圍的人。</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媽在一樓練器械</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媽在院里賞花</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媽趕上一個活動</p> <p class="ql-block">看到殘疾兒童每每都讓我心痛,憐惜,憐憫……</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在照顧媽媽</p> <p class="ql-block"> 有句話叫“久病床前無孝子”。我的感受是“久病床前很難,很累,很煩”。很難是 : 我剛開始不會推輪椅。輪椅停下就鎖車,過門坎先壓車把手過小輪,再過大輪時一手要扶患者下坡,否則患者因輪椅貫性前傾摔倒。扶失衡患者走路要扶健側,扶患側易失控。我之前不會打胰島素針,現學了。很累是 : 整天推輪椅到處走,患者再胖點,得用力推。準備三頓飯,老年人缺牙,還得都軟爛。每天得洗沾有尿有糞便的內褲,秋褲。因老年人掉皮,隔一天得洗背心,秋衣。每天或隔一天得擦洗全身,這樣掉皮少點,干凈無異味。下身每次用濕巾擦。老年患者每到后半夜就排尿,得扶著到衛(wèi)生間。因為每天后半夜睡不實,我原本右房室傳導阻滯加重,心臟隱隱難受,吃了幾次速效救心丸,才略緩解。很煩是 : 有時患者不配合陪護,不隨著陪護的工作程序,我行我素,固執(zhí),這時陪護就會惱火,甚至崩潰。因為陪護在照顧患者的時候,她放棄了所有的社會活動,社會交往,比如不能上老年大學了,不能跳廣場舞了,沒有時間看書了,不能與朋友聚餐了,等等。陪護全身心在照顧患者,而且經常缺乏睡眠,患者再不聽話,很難控制情緒的。我現在知道了,沒有照顧過臥床患者的人,是不會體會到照顧臥床患者的艱難。</p><p class="ql-block"> 每每看見媽媽因掉牙痛苦的樣子,我就害怕自己老了掉牙,不知道怎樣經過??匆妺寢屢蚰X梗臥床痛苦的樣子,我很害怕,告戒自己老了不要這樣。我多么希望所有人,老了,就老了,別患病,到最后的日子在睡眠中離開人世,那該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