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海那城</span></h1> <h1>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新西蘭幅員不算遼闊,卻擁有各種地理結(jié)構(gòu)和地形地貌。既有火山噴發(fā)堆積的島嶼,又有板塊擠壓隆起高地。四季溫潤的島國氣候孕育著繁茂的森林、遼闊的草原、蔚藍的湖泊以及生機勃勃的濕地和高山草甸。四面環(huán)海,更是氣象萬千。峽灣、海角、陡崖、灘岸以及沿海特色鮮明的城市勾勒出立體的畫卷。</h1> <h1> 清晨,在去奴蓋特角的途中,我們走過了新西蘭最美的一段公路。朝陽透過云層,在牧場上空投下耶穌之光。</h1> <h1>行道樹不分品種,披著彩妝,就像大自然的水粉畫。</h1> <h1>坡道蜿蜒,讓車輛行駛踏著歡悅的韻律。</h1> <h1>彩虹橫空,在云端架起七色天橋。</h1> <h1>母牛們按部就班,準時排隊去擠奶站例行公事。</h1> <h1>羊群在圍場隨意而臥,做著腸胃消化運動。</h1> <h1>岸邊的民居民宿環(huán)境也如詩如畫。</h1> <h1>轉(zhuǎn)過海灣就是努蓋特角!</h1> <h1>海角禁飛無人機,咱就在附近海灘放飛一把。</h1> <h1>努蓋特角是南島東岸最獨特的地貌之一。</h1> <h1>海角盡頭是一座陡峭的山岬,上面矗立的燈塔修建于1869年,迄今還在使用。這里是地球上一天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h1> <h1>游人來此欣賞海岸線迷人的風(fēng)光,邂逅海獅、灰鷗、鷺鷥、黃眼企鵝、琵鷺和塘鵝。</h1> <h1>海角西側(cè)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礁石,像一群忙著下海去龍宮朝圣的烏龜蛤蟆。?? </h1> <h1>東側(cè)陡崖下的礁石上,海豹、海獅懶洋洋地曬著太陽,享受一天的怡人時光。</h1> <h1>但尼丁附近的海邊也有大量海豹棲息。臨海草灘似乎成了它們臥室,睡在上面不肯挪窩。</h1> <h1>這里的海豹能用退化的四肢支撐起笨重的身體,做快速移動,顛覆了筆者對海豹的認知。難怪導(dǎo)游小張?zhí)嵝汛蠹?,?dāng)心被海豹攆上咬到!</h1> <h1> 但尼丁是南半球維多利亞和愛德華建筑風(fēng)格保存最好的城市,有多處“古跡”列入文化遺產(chǎn)保護。</h1> <h1>久違了的城市之光,讓人又感受到了人間煙火。</h1> <h1> 這里在上世紀初成為新西蘭的商業(yè)中心。為了順應(yīng)城市的發(fā)展,1906年,該城修建了一座文藝復(fù)興風(fēng)格的火車站。車站外立面采用黑色玄武巖與白色奧瑪魯石裝飾,配合以紅色蓋瓦,顯得高貴莊重,富麗堂皇。</h1> <h1>主站臺足有一千米長,為新西蘭之冠。目前,只有一趟列車仍在使用這個車站,游客可以乘它飽覽當(dāng)?shù)仫L(fēng)光。</h1> <h1>老同志老當(dāng)益壯,一顯當(dāng)年飛車身手。</h1> <h1>火車站底層的大部分區(qū)域已改成飯店,二層是美術(shù)館和體育名人紀念館。 游人可登樓眺望城市風(fēng)景,也可以進入站內(nèi),欣賞華麗的內(nèi)部裝潢。</h1> <h1>但尼丁四周群山環(huán)繞,山腳下是狹長的港區(qū)。從上城到下城有多條陡街相通,車輛行走在上面就像坐滑梯。</h1> <h1>其中最陡的是鮑德溫街,據(jù)說已被列入吉尼斯紀錄。街道全長350米,最陡的坡度約為20°,即每走2.86米,就有1米的高差。陡坡鋪裝混凝土路面,因為瀝青掛不住,在夏天會順著街道向坡下流淌。</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老同志心血來潮,把陡峭的馬路當(dāng)T臺,走出六親不認的步子。</span></h1> <h1>引得眾人紛紛前來打卡拍照。</h1> <h1>八角廣場的建筑和雕塑沿襲歐式風(fēng)格。詩人彭斯塑像后面是圣保羅天主教堂。</h1> <h1>與教堂毗鄰的是鐘樓。</h1> <h1> 奧塔哥大學(xué)是新西蘭歷史最悠久的大學(xué),成立于1869年,已經(jīng)走過了150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h1> <h1>校園與但尼丁市連為一體,頗有牛津風(fēng)范。</h1> <h1>校園里鐘樓由私人捐款和政府撥款建造,幾起幾落才建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在秋天紅葉的襯托下,顯得古色古香。</h1> <h1>校園的路口豎立著土著圖騰,顯示在這里毛利文化也有一席之地。</h1> <h1>學(xué)生行色匆匆,趕去上晚自習(xí)。</h1> <h1> 夜晚的但尼丁色彩斑斕,是慢門拍攝的好時機??墒侵Z大的一個城市,街上冷冷清清,幾乎沒有行人。時而有車燈劃過,給城市帶來些許活力。</h1> <h1>坎伯蘭大街</h1> <h1>火車博物館</h1> <h1>第一教堂是哥特式建筑,尖頂直刺夜空。</h1> <h1>女王花園的大戰(zhàn)烈士紀念碑</h1> <h1>火車站也是燈火闌珊。</h1> <h1>蘭園是難得的一處中國園林,可惜晚上不能光顧,只在園外拍個夜景。</h1> <h1> 但尼丁郊外5-6公里處有一片神秘的海岸。站在高坡望去,漫山的金雀花和野麥草映襯著蔚藍的大海。</h1> <h1>沿著蜿蜒的山路下到海邊,見一座巨大的石拱,排浪沖來穿拱而過,發(fā)出震耳的轟鳴。</h1> <h1>這是一片砂巖海岸。千萬年的風(fēng)化和海蝕,使得巖石沿頂部的裂隙崩塌,再被海水沖刷分解,形成了一片袖珍海灘。</h1> <h1> 前往海灘的唯一通道是這條狹窄的隧道。傳說19世紀的時候,一位船長的女兒在這里被海浪卷走。思念女兒的船長親手開鑿了這條隧道,指望女兒有朝一日能順著隧道找到回家的路。感動!??</h1><h1> 但實際情況是,新西蘭總督威廉為了給家人提供一處不受外界打擾的秘境,在1870年專門雇人開鑿的這條隧道。呵呵,原來這竟是片私人的度假海灘。白感動了!??</h1> <h1>不過海灘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陡峭的巖壁上刻劃著地球的年齡。</h1> <h1>沉積巖落石易瓦解,被大浪淘成細沙,而玄武巖頑固不化,則被海浪推到崖底。</h1> <h1>筆者觀察到砂巖的上部覆蓋了一層火成巖,估計正是這層堅硬的“保護傘”,才讓部分砂巖峭壁直立于海灘。船型礁石的頂部黑色的火山彈清晰可見。</h1> <h1>海藻和貝類密集在礁石上,依靠潮水頑強地生長。</h1> <h1>海浪在砂巖夾縫處掏了個洞,里面堆滿了頂部崩塌下來的石塊。</h1> <h1>從洞口向外望去,平靜的海灘和喧囂的大海形成鮮明的對比。</h1> <h1>波濤海浪不知疲倦地送來海水,沖刷著海灘和巖壁。</h1> <h1> 隧道海灘集峭壁、滾石、石拱和海穴于一身,顯示出自然恒力的鬼斧神工。來此探秘和拍攝須注意潮汐變化,因為神奇的隧道漲潮時會被淹沒,屆時您恐怕只能在石拱崖上對沙灘望洋興嘆了!</h1> <h1>(待續(xù))</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