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lt;/p><p class="ql-block"> 一一習近平總書記</p><p class="ql-block"> 摩崖題刻是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在天然石壁上摩刻的內(nèi)容,包括各類文字石刻,石刻造像等。杭州西湖摩崖題刻,是一千多年來,西湖景觀發(fā)展史的實物見證,是中國書法、詩詞文化的一個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杭州碑林,徜徉著古人黯然的背影,在那池亭水榭間的長廊,收藏了唐代唯一留存的碑石。“大唐天水趙氏故山陽范夫人墓志銘。”不知這塊碑何時出土于河南北邙山?又怎樣來到杭州碑林?它刻成于“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此碑墓主范夫人(約646一706)山陽(今河南)人,系隋唐兩代官宦世家的名門閨秀,知書明禮,樂善好佛,嫁于甘肅天水趙家,死后葬于河南北邙山?!卑茨甏鷣砜?,這塊墓志銘是唐代留在杭州年代最早的題刻。</p> <p class="ql-block"> 據(jù)清代浙江巡撫、金石學家阮元《兩浙金石志》中記載:刻于唐天寶六年(747)在飛來峰神尼塔下有唐源少良題刻:“監(jiān)察御史源少良、陜縣尉陽陵、此郡太守張守信,天寶六載正月廿三日同游?!钡谀睦餆o從知曉。2021年12月13日被杭州金石愛好者奚珣強在下天竺一塊崖壁上的元代榜題“瓔珞泉”字下面的蛛絲馬跡中找到。對照前代文本著錄,崖石上的字跡,分別被北宋、南宋、元代三度覆刻疊壓在一起。真可謂命運多舛。這塊題刻是唐代杭州在山嶺大地上年代最早的摩崖。同時也證實了古代下天竺一帶是進入靈隱飛來峰景區(qū)的必由之路,風水寶地。</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西湖區(qū)轉(zhuǎn)塘雙浦一帶,有一座名為定山的不起眼小山。定山古時在錢塘江中,橫峰孤峙,四無聯(lián)附,宋代以前為江中之島嶼。古時郡人觀潮和吳越、兩宋時期每年春秋演習水師之地。進入元、明后,定山、浮山山麓逐漸淤積成田,錢塘江改道,致使湖埠平原進一步擴大。</p><p class="ql-block"> 定山地區(qū)有云泉山風水洞,風景絕勝。唐宋時期,白居易、范仲淹、蘇東坡等人常來此游覽,賦詩題名,有唐代以來的大量摩崖題刻,是杭州地處摩崖石刻中年代較早的一組石刻,也是杭州唐宋時期文化景觀的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 唐貞觀三年(787年),沈岫題名在定山風水洞。內(nèi)容:“吳興沈岫貞元三年正月卅日題。”</p><p class="ql-block"> 唐(797一798)李事舉等題名,在定山風水洞?!眱?nèi)容:“監(jiān)察御史李事舉、杭州刺史賈全、試大理司直王□?!鳖}記年代據(jù)賈全擔任杭州刺史年份推定。</p><p class="ql-block"> 唐元和元年(806年),李幼清題名,在風水洞。內(nèi)容:“睦州刺史李幼清,元和元年十一月廿九日題?!保ㄌ拼鷷r期設(shè)立的新定郡,別稱睦州,位于今杭州建德一帶)。(古代的睦州是今天杭州淳安,現(xiàn)代的睦州,即嚴州,是建德梅城)。</p><p class="ql-block"> 唐元和二年(807年),武儒衡題名,在定山風水洞。內(nèi)容:“攝都團練…前國子監(jiān)四門助教武儒衡,元和二年二月廿日題?!?lt;/p> <p class="ql-block"> 唐元和二年(807年)李夷簡題刻,在定山風水洞。內(nèi)容:“饒州刺史李夷簡□□游,元和二年四月十二日赴……?!别堉菔墙魃橡埵械墓欧Q。</p><p class="ql-block"> 唐元和二年(807),鄭敦禮題名,在定山風水洞。內(nèi)容:“殿中侍御史內(nèi)供奉鄭敦禮,元和二年五月七日赴新安……?!?lt;/p><p class="ql-block"> 唐元和四年(809),盧縝等題名,在定山風水洞。內(nèi)容:“范陽盧縝,元和四年十月廿五日。時縝、攝富陽令鄭暐、斐損后到?!保ǚ蛾枮榻窈颖笔′弥菔校?lt;/p><p class="ql-block"> 定山風水洞七處唐代題刻均為楷書。</p> <p class="ql-block"> 穿行在迷離交錯的飛來峰(下天竺),森壁摩崖間現(xiàn)場,你不必猜測哪條路徑會有更絕美的風景,因為任何一處都蘊藏著文人或官員、詩人來游,意猶未盡,題刻于崖壁的行跡與情致,通過現(xiàn)場的感受,遙想1200多年前,我們與古人心意相和,聲息相通,同頻共振。</p><p class="ql-block"> 唐王澹等題名,永貞元年(805)在下天竺附近。內(nèi)容:“節(jié)度判官,侍御使,內(nèi)供奉,賜緋魚袋王澹,前右驍衛(wèi)兵曹參軍崔珙,永貞元年冬季。”王澹為鎮(zhèn)海(今江蘇鎮(zhèn)江)節(jié)度使李琦手下判官)。在阮元《兩浙金石志》載:此題刻于1780年某太守所毀。2021年經(jīng)奚珣強重新訪得尚存。</p> <p class="ql-block"> 靜歇于山崖石壁,舉目探訪,崖上一塊塊題刻映入眼簾。大唐元和九年(814),時任杭州刺史的盧元輔登臨飛來峰神尼塔,在塔旁石壁上題了一首《游天竺寺》詩:“水田十里學袈裟,秋殿千金儼釋迦。遠客偏求月桂子,老人不記石蓮花。武林山價懸隋日,天竺經(jīng)文隸漢家。苔壁媧皇煉來處,泐中修竹掃云霞?!痹娍虩o年款,年代據(jù)盧元輔任杭州刺史期間推定。</p><p class="ql-block"> 被譽為“西湖摩崖之冠”的詩刻,雖然歷經(jīng)了1200多年,湮沒于荒草之中,字跡可辯,被后世瞻仰,實屬幸運。</p><p class="ql-block"> 盧元輔任杭州刺史期間,解決農(nóng)業(yè)灌溉上作出了極大努力,竭盡全力幫助百姓擺脫貧苦。后任刺史白居易評價他“藉爾登車,往分憂矚”,并且廣開言路,集思廣益,“懸賞旌能,以佇報政?!?lt;/p> <p class="ql-block"> 蕭悅等天竺寺題名。唐長慶年間(821一824)在下天竺摩崖石壁上,近代一直湮沒在雜草眾中,也是近年奚珣強老師找到的?!扒疤K路疃Y郎蕭悅,前太常寺王亙?!眱扇擞斡[下天竺的題刻。</p><p class="ql-block"> 蕭悅是白居易在杭州當刺史時的下屬,擔任過太常寺奉禮郎、協(xié)律郎,主要負責祭祀和節(jié)慶禮儀之事,也是白居易的好友。有一次他為白居易畫了幅竹子圖,白居易以詩回贈《畫竹歌》“……蕭郎蕭郎老可惜,手顫眼昏頭雪色。自言便是絕筆時,從今此竹尤難得。”奚老師說:我們見不到白居易在杭州留下題刻的痕跡,但蕭悅的題刻,讓我們感受到白居易詩中描寫的人物,在這片山水中的行跡,這是唐代西湖文化最有價值的證明。</p> <p class="ql-block"> 靈隱飛來峰龍泓洞口的唐代題刻,是烏重儒在赴泉州之前,來到千姿百態(tài)的飛來峰,用題刻的方式,記錄下自己對杭州西湖山水的喜愛和對未來前程美好祝禱?!叭荽淌窞踔厝?,寶歷二年六月十八日,赴任過游此寺。”字徑寸余,雖有殘損,但依然可以讀出記載內(nèi)容。細細品味這處題刻的字體,它體現(xiàn)著唐代楷書的風格,結(jié)體寬博開張,筆墨豐腴、書寫自然、有顏體筆意。</p> <p class="ql-block"> 青衣洞:位于吳山十二生肖石景區(qū)下坎,下臨阮公祠。舊志稱:唐文宗開成年間,有道士見一青衣童子入洞,逐之不見,但聞洞口右側(cè)有石刻數(shù)方,今多漫漶。這里留有唐代道士諸葛鑒元隸書摩崖題名。依據(jù)《兩浙金石志》其文曰:“大唐開成五年六月十八日□□□南岳道士邢念、錢塘縣令錢華記,道士諸葛鑒元書?!碑斈晷狭盥劦热藨?yīng)當是前來拜訪韓道古的,于是有了這次因緣際會。陸游記載:“按泉之壁,有唐開成五年道士諸葛鑒免八分書題名。”這處相隔南宋400年后被韓侂胄重新發(fā)現(xiàn)的唐代題刻,為吳山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 看到這些千百年前留下來的題刻,好象穿越到了唐代,與古人面對面,仿佛自己的生命延長了一樣,去山間森壁尋覓古人的痕跡,體會“穿越”帶來的樂趣。</p><p class="ql-block"> 唐代摩崖石刻年代久遠,遭自然力的溶蝕和人為覆刻等破壞,多數(shù)漫漶不清,甚至長期湮沒無聞,直到近年才得以重見天日。對后人而言,鋪成在杭州山嶺大地上的十三處唐代題刻所含的信息量,不僅僅是文人墨客寄情自然山水“到此一游”,那么簡單,它所隱含著時間、空間、人物相互關(guān)系,游歷心情等活動軌跡,還隱含著環(huán)境、景觀變遷、旅游線路等地理信息,也是對歷史文獻的補充,彌補了《全唐詩》的空缺。這是杭州一筆景觀財富、歷史文化財富,值得我們保護、傳承、研究,讓它生生不息,源遠流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