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岡石窟管窺</p><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是中國古老的著名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使之更加名揚天下。我很久就向往之,欲親觀,今年的孟夏之旅,終于了卻夙愿。</p><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州山南麓,有大小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在洞窟中雕刻大大小小的佛像59000多尊,其中最高的佛像有17.4米,在第5窟內(nèi);而位于第20窟內(nèi)的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位居第二,卻是云岡石窟的標(biāo)志性佛像,被稱為云岡大佛;第三高的佛是主尊阿彌陀佛,其高度為10米,位于云岡石窟第3窟的后室。其余的佛像高低不一,形態(tài)各異。</p><p class="ql-block"> 鮮卑族建立自己的第一個國家一一北魏王朝之后,文成帝拓跋濬令沙門統(tǒng)(北魏全國最高宗教官員)曇 曜主持“復(fù)法大業(yè)”,曇曜選擇離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市)不遠(yuǎn)又是南來北往的古代交通要道的武州山興建靈巖寺,開鑿石窟,雕刻佛像。此舉一發(fā)不可收。據(jù)介紹,云岡大部分洞窟在北魏遷都洛陽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xù)到北魏正光年(520~525年),前后延續(xù)一百多年,北魏孝文帝迀都洛陽后,這個浩大艱巨的皇家工程被叫停,此后轉(zhuǎn)向民間繼續(xù)鑿造,隋、唐、遼金等朝代也進(jìn)行過補鑿、完善。</p><p class="ql-block"> 興建這個史無前例的佛教石窟工程的目的,實際上彰顯出北魏政治野心,奮發(fā)圖強(qiáng),仿效漢族的佛教文化,求得國家的安定振興。這一點,在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漢化”,帶頭脫下鮮卑族服,換穿漢族服裝,推行漢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法令和措施,從而實現(xiàn)經(jīng)濟(jì)發(fā)展,國力強(qiáng)盛,社會穩(wěn)定的目標(biāo)的歷史中,便可得到證明。從這個意義上說,孝文帝不過是繼續(xù)推行了祖輩以來的“漢化”而已。</p><p class="ql-block"> 由于北魏 不僅受漢文化,同時也受中西亞文化的影響,加之自身游牧民族的文化根深蒂固,所以他們打造出的佛像,構(gòu)思的佛圖,以及設(shè)計的舞蹈、講述的佛法故事等,都或多或少打上了他們的生活和文化的烙印、色彩,使得云岡石窟佛教文化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僅頗具胡風(fēng)胡韻,而且中亞,西方色彩也濃。其中有印度的、中西亞藝術(shù)元素,也有希臘、羅馬建筑造型、裝飾紋樣、像貌特征等,與我國諸多石窟寺比較,反映出與世界文明之間的相互影響,對中國文化藝術(shù)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p><p class="ql-block"> 比如,佛籟洞(第八窟)窟門西側(cè)雕刻,鳩摩羅天騎乘孔雀,左下手當(dāng)胸持斑鳩。五頭六臂,顏若童子,躊發(fā)喜笑,手中或托舉日月,或執(zhí)弓箭,具有濃郁的異域風(fēng)情。</p><p class="ql-block"> 又如,側(cè)騎神牛的摩醯首羅天,三頭八臂,面型渾圓,兩側(cè)小頭戴尖頂帽,主臂一手叉腰,一手持谷穗,其余支臂或托日月,或執(zhí)弓箭,或提如意。這個神像造型來源于古印度,原為婆羅門教神祗。</p><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的造像題銘書法也很珍貴,在接引佛洞(第十一窟)的東壁第二層,有太和七年即公元483年的造像題銘,全文共337字,是云岡石窟現(xiàn)存時間最早、文字最多的題記。被譽為“書體端樸高古,寄巧于拙,是平城魏碑書法的精品?!?lt;/p><p class="ql-block"> 另在石窟外的寺廟廊道兩側(cè),還有圓柱上,有古代書法家王羲之、蘇軾、黃庭堅、何紹基、王鐸,現(xiàn)代書法家于佑任的楹聯(lián);由于寺廟內(nèi)還有移花接木,出自成都寶光寺的鄭板橋“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這副對聯(lián),所以上面諸位大師的書法作品,是不是在靈巖寺原創(chuàng),就讓人半信半疑了。 </p><p class="ql-block"> 最后,洞窟內(nèi)的造像,是怎么雕刻出來的?其實也有答案。靈巖寺洞(第三窟)內(nèi),有北魏窟內(nèi)留下的分割、揭取巖石的遺跡,這類雕刻的痕跡,還有一些洞窟也有。</p><p class="ql-block"> 原來,它是自上而下,分層揭取、打磨,雕刻出來的。古代石窟開鑿方法的智慧和精湛,工匠的創(chuàng)造力,于此可見一斑。它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shù)的寶貴結(jié)晶,對后世影響巨大。</p><p class="ql-block"> 2024.5.20.草</p> <p class="ql-block">六佛造像</p> <p class="ql-block">銘文書法</p> <p class="ql-block">靈巖寺</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書法</p> <p class="ql-block">蘇東坡書法</p> <p class="ql-block">于佑任書寫楹聯(lián)</p> <p class="ql-block">孫悟空佛像</p> <p class="ql-block">窟內(nèi)造像</p> <p class="ql-block">曇曜所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