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8日我參加了在沈陽玖伍文化城舉辦的著名作家、畫家滿健老先生從藝75周年座談會。所見所聞,深深被今年96歲的滿健先生的德藝雙馨的高風亮節(jié)所感動。</p> <p class="ql-block"> 接到請柬時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我小時候看過的反映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故事影片《奇襲》的編劇,竟然是滿健先生。為了盡快了解這一遲到的新聞,我翻閱了收藏多年的有關電影藝術書籍和資料,竟然沒有找到有關的記載。</p> <p class="ql-block"> 到了會場聽到有關方面的發(fā)言和介紹,再仔細閱讀了滿健的長達萬字的回憶文章:中國軍事故事第一片《奇襲武陵橋》到《奇襲》的再生,方知這部令我們這代人耳熟能詳,弘揚革命英雄主義的老電影,竟然蘊藏著那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中最令人欽佩的是滿健在創(chuàng)作成功這部軍事故事片后在署名時屬的是××××部隊供稿,因此滿健成為這部名揚全國影片的幕后“名星”。談及此事,令他刻骨銘心的是那些犧牲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的戰(zhàn)友,對比英烈,何談名利?!</p> <p class="ql-block"> 滿健1929年生于湖南桃源縣桃花源鎮(zhèn)金橋村。從小酷愛繪畫,中學畢業(yè)后考入華中高級職業(yè)藝術學校,1949年投筆從戎,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p> <p class="ql-block"> 1950年至1953年,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多次榮立戰(zhàn)功。1956年他以抗美援朝戰(zhàn)爭為素材創(chuàng)作出話劇《口紅》及國畫長卷《抗美援朝戰(zhàn)爭畫卷》(與著名國畫家柳子谷合作,該作品現(xiàn)藏于軍事博物館)。他不僅創(chuàng)作出《雄鷹》、《秋實》、《華表》、《流霞》等美術作品,還發(fā)表了《洪翠蓮》、《日長如小年》、《楚國風云》、《畫家柳子谷》等電影文學劇本。</p> <p class="ql-block"> 德藝雙馨,成名成家后的他,念念不忘的是在藝術成長的道路上,特別是起步階段誰幫助過他,不斷深造時誰培養(yǎng)過他,誰鼓勵過他。因此在他從藝75周年的座談會上,他首先想到的是邀請他曾經(jīng)服役的38軍的老首長、老戰(zhàn)友,他讀過書的母校華中高級職業(yè)藝術學校的代表,還有當年刊登他創(chuàng)作劇本《口紅》的《鴨綠江》(當時為《處女地》)雜志社的負責人出席。</p> <p class="ql-block"> 并把老戰(zhàn)友照片、發(fā)表他作品的老雜志的復印件粘貼在會場一側,令人矚目,撫今追昔,令人感嘆。有人一闊臉就變,有人成名便高傲,而我們的滿健先生雖名耀藝壇,卻緬懷舊情,虛懷若谷,不忘初衷,正可謂質本潔來還潔去!</p> <p class="ql-block"> 滿健先生的女兒滿懿還在會上透露一個讓人感嘆的情節(jié),滿健先生邀請已故的當年參與《奇襲武陵橋》拍攝的老首長姜壽昌、老導演任旭東的后人參加他的從藝75周年的座談會,不料他們的后人以其父在世的時候從沒有給他們講過這些事情為由,而不好參會。</p> <p class="ql-block"> 為此,滿健深為惋惜。從事了一生教育事業(yè)的滿懿為此在會上提議,老一輩應該將這份精神遺產(chǎn)傳給后代,而作為子女要努力和爭取父母多給自己講講過去的故事,搞好迫在眉睫的革命傳統(tǒng)和家庭文化繼承的“搶救工程”。</p> <p class="ql-block"> 滿健先生的夫人,88歲的著名畫家柳詠絮在整個活動進行中,一直默默地坐在一旁不顯山不漏水,她是著名畫家柳子谷的女兒,師從其父,繪畫造詣很深,她為到會的每位朋友精心創(chuàng)作了一幅小寫意的斗方《相伴》,他與滿健相依相伴半個多世紀,滿健的藝術人生因為有她陪伴而更加精彩。</p> <p class="ql-block">(作者為遼寧省老年書畫研究會顧問、遼寧老年報社原總編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