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常說:“沒有到過盧克索,就不算到過埃及”。而盧克索因埃及古都底比斯遺址在此而著稱,古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尼羅河?xùn)|岸的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它們均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駛在華燈初上的盧克索大街上</h5> 接前篇,我們意猶未盡的離開了卡爾納克神廟回到游輪,用罷晚餐后再次登上旅游大巴,去夜游盧克索神廟。<div><br></div><div>盧克索神廟位于盧克索市中心,距離卡納克神廟不到一公里。由于盧克索神廟坐落在卡納克神廟以南,所以又稱南宮或南方神殿。此神廟里阿蒙神的妻子穆特的香火很旺,以至于后來很多人把它俗稱是穆特神廟。盧克索神廟和卡納克神廟悠久的歷史比起來,顯得要稍微年輕一些。畢竟相隔更迭了六代王朝。</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很快就看到遠(yuǎn)處高高聳立的方尖碑<br></h5> 不多時(shí),導(dǎo)游指著遠(yuǎn)方高高聳立的方尖碑,說那下面就是盧克索神廟的正門。由于神廟是露天開放的,沿馬路都能看到其全貌。導(dǎo)游介紹說神廟不算太大,如果不是仔細(xì)研究古埃及歷史的話,半小時(shí)就能逛完。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只遠(yuǎn)觀就已經(jīng)被震撼到了</h5> 大約公元前1400年第18王朝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將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公元前1473-前1458年在位)較早修建的一座神廟進(jìn)行拓寬,作為獻(xiàn)給阿蒙神和神的老婆穆特還有他們的兒子月亮神孔蘇在卡爾納克南方的宮殿。幾個(gè)世紀(jì)以來,圖坦卡蒙、拉美西斯二世、亞歷山大大帝與不少羅馬帝王都對其進(jìn)行了擴(kuò)建。(下圖紅箭頭是我們進(jìn)入的位置)。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盧克索神廟平面圖</h5> 盧克索神廟是由阿蒙霍特普三世(公元前1390-前1352年在位)始建,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279-前1213年在位)完成的,主要用來存放奧佩特節(jié)中的阿蒙神像。 奧佩特節(jié),是底比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宗教節(jié)日。屆時(shí),底比斯三神阿蒙、穆特和孔蘇的雕像會在船隊(duì)的護(hù)送下從卡爾納克神廟移居盧克索神廟。該節(jié)日在夏季尼羅河汛期的第二個(gè)月舉行,持續(xù)2-4星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盧克索神廟塔門前的獅身人面像大道</h5> 在埃及現(xiàn)存的諸多古神廟中盧克索神廟有一個(gè)獨(dú)一無二的奇觀:古埃及神廟與清真寺的混搭組合。<div><br></div><div>這座矗立了3400多年的盧克索神廟庭院中不可思議的建有一個(gè)阿布·哈賈季清真寺。這座阿布·哈賈季清真寺也已經(jīng)有了大約800年的歷史。</div><div><br></div><div><br></div><div>據(jù)介紹當(dāng)年整個(gè)神廟被掩埋在地下,沒有被挖掘出來時(shí),人們不僅在神廟遺址之上蓋了清真寺,還建了大量民居和街道。<br></div><div><br></div>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今盧克索神廟側(cè)面全景</p></h5> 直到1884年,法國考古學(xué)家加斯頓·馬斯伯樂在此處發(fā)掘出盧克索神廟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阿布·哈賈季清真寺突兀地矗立在神廟庭院的廢墟之上,大門離地有8米之高。<div><br></div><div><br></div><div>原先建在神廟遺址之上的民居和街道悉數(shù)被拆除。但為了尊重當(dāng)?shù)啬滤沽值淖诮绦叛?,阿布·哈賈季清真寺被保留了下來,由此成就了一道奇觀。</div><div><br></div><div>直到如今,虔誠的盧克索人每天仍然會前往阿布·哈賈季清真寺做5次禮拜。只不過清真寺的大門從原先位于神廟庭院上方,改到了另一側(cè)地勢較高的盧克索廣場。</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盧克索神廟示意圖</h5> 盧克索神廟全長230米,由塔門、庭院、柱廳、方尖碑和祭壇等構(gòu)成。神廟的參觀順序:拉美西斯二世的塔門(第一塔門),拉美西斯二世雕像,拉美西斯二世庭院,阿布·哈賈季清真寺,阿蒙霍特普三世塔門(第二塔門),大柱廳,羅馬時(shí)代城堡遺址(露天博物館),墓室神龕,然后回到塔門,斯芬克斯大道。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廟的前面是斯芬克斯大道</h5> 神廟的前面是斯芬克斯大道,從這里起始可以一直通向卡爾納克神廟。不過現(xiàn)如今在爍爍燈光輝映下的這一段殘存的神路旁,屹立的只是一些殘敗不全的獅身人面石雕。不過即使是這樣,這些古老的石雕作為神廟虔誠的守護(hù)者,在夜幕和寒風(fēng)中長時(shí)間未見有動。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盧克索神廟(3D復(fù)原圖,塔門正面)</h5> 古時(shí)候,奧佩特節(jié)游行在卡納克神廟與盧克索神廟之間舉行。沿途是2.5公里長的斯芬克斯大道,兩邊是1000個(gè)比真人略大的獅身羊首像,背后則是花園和水池。沿途修建有六座圣船圣地,祭司帶著阿蒙神像從卡納克神廟去往盧克索神廟途中,可以在中途的建筑里休息并舉行儀式。<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廟的第一塔門是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h5> 拉美西斯二世塔門(第一塔門)的門前,原來佇立著六尊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其中兩尊坐像,四尊立像和兩個(gè)方尖碑。但歷經(jīng)歲月滄桑,現(xiàn)只剩下兩尊坐像和一尊立像和一個(gè)方尖碑,如今可見的其余雕像均為后人仿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立在巴黎協(xié)和廣場上的方尖碑</h5> 據(jù)導(dǎo)游介紹有一個(gè)雕像,現(xiàn)在存于法國盧浮宮。而塔門前原來矗立的兩個(gè)方尖碑,只有一座仍然矗立在原地,另外一個(gè)已經(jīng)在1836年由總督穆罕默德·阿里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作為交換他為開羅的一座清真寺?lián)Q來了一座鐘塔,但據(jù)說此鐘有些問題,至今從未正常工作過。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缺少一座方尖碑的塔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方尖碑底座的四只狒狒</h5> 花崗石雕琢的方尖碑高25米,是盧克索神廟的標(biāo)志,其基座上刻有象征崇拜太陽的四個(gè)神圣的狒狒,碑身上雕滿了歌頌拉美西斯二世的豐功偉績的象形文字。<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穿過第一塔門便進(jìn)入拉美西斯二世庭院</h5> 通過第一塔門便進(jìn)入拉美西斯二世庭院。這個(gè)庭院被兩重廊柱圍繞,上有柱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祠門楣浮雕是頭戴雙羽冠的太陽神阿蒙</h5> 緊靠塔門西內(nèi)墻下的小圣堂原來女王哈特謝普蘇特的一座小圣堂。這座圣堂由三座屋組成,后來被她的繼子圖特摩斯三世盜用,作為供奉阿蒙、穆特和孔蘇的圣祠。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入院回首便突兀見到燈光璀璨的清真寺</h5> 緊靠塔門東內(nèi)墻,居然見到燈光璀璨的阿布·哈賈季清真寺。這是一座13世紀(jì)建造在古埃及法老遺址上的清真寺,據(jù)導(dǎo)游介紹其入口處的裝飾十分精美(入口已經(jīng)從庭院改到盧克索廣場,所以在庭院里看不到,只能網(wǎng)上觀之)。<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加格清真寺地基離地有5米之高</h5> 回首可見這座清真寺,居然高懸在神廟庭院五米高的地方。原因便是清真寺被建造時(shí),神廟已經(jīng)被埋在五米深的塵土下了。此后昔日法老恢弘的神殿之上,突然多了圓拱形的屋頂、尖尖的宣禮塔、絢麗的阿拉伯圖畫。雖然瞬間會有突兀之感。但當(dāng)了解了歷史的來龍去脈之后,便會感受到歷史的奇特之處。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美西斯二世庭院全景環(huán)拍 </h5> 拉美西斯二世庭院,深57米,寬51米,三面環(huán)繞兩列74根圓柱。分為兩重廊柱,7對柱子由紙莎草捆組成,上有柱臺,柱子之間有站立16尊法老的雕像。繼續(xù)北行走到拉美西斯二世庭院的出口,出口的兩邊各端坐著一尊高達(dá)14米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像。<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雖歷經(jīng)數(shù)千年右側(cè)坐像保存相對完好</h5> 拉美西斯二世這位傳奇的法老活了90多歲,在位67年,生了100多個(gè)子女。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坐像側(cè)面浮雕的圖騰清晰可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兩位尼羅河神</h5> 王座的側(cè)面是兩位尼羅河神將紙莎草和蓮花綁在一起,象征著上下埃及的統(tǒng)一(在阿布辛貝勒神廟已經(jīng)見過了),腳踩著的圖騰象征著尼羅河,寓意他們控制尼羅河泛濫的安全水位。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美西斯二世坐像底部被捆綁俘虜?shù)母〉?l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美西斯二世坐像腿邊他的愛妻奈菲爾塔莉</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庭院兩邊的石柱中間是16尊法老的立像</h5> 仔細(xì)看這16尊立像的風(fēng)格差異很大,實(shí)際上原來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后被拉美西斯二世抹去了名文并被征用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部分立柱被拉美西斯二世加上了自己的王名圈</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墻壁浮雕描繪奧佩特節(jié)的場景</h5> 墻壁浮雕描繪奧佩特節(jié)殺雞宰羊、載歌載舞、制作美食等待阿蒙神到來的場景。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美西斯二世庭院墻壁的浮雕</h5> 花崗巖石壁刻有拉美西斯二世赫梯戰(zhàn)役的古埃及文字,豐功偉績載入石壁。遙想當(dāng)年,雄姿英發(fā),金戈鐵馬,追憶往日的榮耀。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圖坦卡蒙和他的王后安娜可蘇納蒙</span><br></h5> 柱廊內(nèi)的兩尊雪花膏石雕像是法老與妻子平起平坐的雕像,此乃極為罕見,威嚴(yán)法老柔情的一面很少表達(dá)。在男權(quán)世界里,我們更多看到的是,高大的法老膝下站立妻子的雕象。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兩座拉美西斯二世坐像<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h5> 拉美西斯二世坐像后面,便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塔門(第二塔門)。穿過第二塔門,便踏進(jìn)古老的柱廊大道。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望柱廊大道</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穿過兩尊坐像進(jìn)入阿蒙霍特普三世廣場</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穿過第二塔門便見大柱廳</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露天博物館</h5> 從兩尊坐像走出拉美西斯二世庭院,便可以進(jìn)入阿蒙霍特普三世廣場(即陽光庭院)。 阿蒙霍特普三世廣場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初建、后由圖坦卡蒙等完成的柱廊廣場。1989年在修復(fù)時(shí),在地下三米深處發(fā)現(xiàn)26件法老、神祗和獅身人面雕像,據(jù)說是當(dāng)年被羅馬時(shí)期祭司埋起的,如今都收藏于不遠(yuǎn)處的盧克索博物館。<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露天博物館的燈光有些幽暗</h5> 我們沒有直接走入陽光庭院,而是先左拐進(jìn)入一個(gè)露天博物館。這個(gè)露天博物館,散落著神廟挖掘時(shí)還未修復(fù)的古跡部件。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來自科普特教堂的石灰?guī)r碎片</h5> 這個(gè)神廟除了我們已經(jīng)看到的阿布·哈賈季清真寺之外,還能看到基督教堂的遺址。古埃及的神廟遺址和伊斯蘭建筑、基督教教堂遺址三者并存,是很難得一見的。這也正說明了古王國時(shí)代結(jié)束后,雖然這里已經(jīng)成為了廢墟,但盧克索神廟仍是民眾所敬仰的圣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拉伯建筑的遺跡</h5> 熠熠的燈光照射著古跡表面的浮雕更顯古老深邃。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羅馬奧林匹克標(biāo)識</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老的注視,莊嚴(yán)肅穆</h5> 走出露天博物館,穿過庭院外的多柱大廳,便是以精美勻稱而聞名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廣場(又稱陽光庭院)。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庭院外的多柱大廳</h5> 庭院外的多柱大廳(位于陽光庭院南邊)由每排8根供4排的柱廊大道組成,通向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主要房間。每根石柱高達(dá)19米,是由阿蒙霍特普三世建造并安放在此的。它們的頂部是開放的紙莎草花形狀。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穿過庭院外的多柱大廳便來到陽光庭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蒙霍特普三世太陽神庭院</h5> 我國國家領(lǐng)導(dǎo)人訪問埃及時(shí),就是在這里與埃及總統(tǒng)塞西共同出席了中埃建交60周年慶祝活動,觀看中埃藝術(shù)家的文藝表演。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獻(xiàn)給君士坦丁皇帝的羅馬祭壇</h5> 陽光庭院深45米,寬51米,三面環(huán)繞著雙層60根閉合形紙莎草柱子。沿著中軸線繼續(xù)南行穿,庭院最后面有一個(gè)獻(xiàn)給君士坦丁皇帝的羅馬祭壇。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君士坦丁皇帝的羅馬祭壇</h5><div><br></div> 羅馬時(shí)期這里曾被改為基督教堂,用石膏把原壁畫遮蓋,再在上面畫上了基督教的壁畫。再往里走就是太陽神阿蒙的神殿。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陽神主神殿3D復(fù)原圖</h5> 轉(zhuǎn)過羅馬祭壇,便進(jìn)入原太陽神主神殿,曾經(jīng)羅馬帝國宗教禮堂。當(dāng)年法老下令對尼羅河阿蒙神殿的擴(kuò)建,最初是由阿蒙霍特普三世開始,他建成的太陽宮有14根開放形紙莎草巨柱支撐著高于地面21米的狹小屋頂,長26米,寬10米,本來打算作為奧佩特阿蒙神廟的入口,但阿蒙霍特普三世去世時(shí)都未完工,后由圖坦卡蒙、阿伊及郝列姆赫布修建完成。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進(jìn)入太陽神主神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壁畫上獻(xiàn)祭場景的浮雕</h5> 這里在羅馬時(shí)期被改為基督教堂,原浮雕被覆蓋,重新繪畫上基督教壁畫。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隱約可見基督教壁畫</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陽神殿里的門中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殿里盧人們慶祝奧佩特節(jié)的精美壁畫 </h5> 由于時(shí)間關(guān)系,導(dǎo)游匆匆?guī)覀冏叱錾竦?,原路折返神廟大門。當(dāng)再次置身于太陽庭院的廊柱間,那種遼闊恢弘的壓迫感再次襲來,當(dāng)重新回到大門時(shí),一種神奇的感覺油然而生,我仿佛置身于天國的大門。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盧克索神廟的第一塔門</h5> 盧克索神廟是如此的精致,可以想見昔日的底比斯城,又該是怎樣的宏偉壯觀?!如今,只能在神廟中,在方尖碑下追尋它遙遠(yuǎn)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