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朱鹮(學名:Nipponia nippon):是鹮科、朱鹮屬的鳥類動物,古稱朱鷺、紅朱鷺,朱鹮系東亞特有種。體重1400-1885克,體長680-790毫米。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后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p><p class="ql-block">棲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nèi)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蕩;4-5月開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chǎn)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p><p class="ql-block">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而且是日本的國鳥。但是由于環(huán)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shù)量急劇下降,朱鹮在國外已經(jīng)絕跡。</p><p class="ql-block">截止1981年以前,鳥類學家最后一次見到野生的朱鹮是在1964年。而后,在1964-1981年這十幾年間,再也沒人見過朱鹮的蹤跡。1981年5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劉蔭增在陜西省漢中市洋縣的八里關(guān)鄉(xiāng)大店村姚家溝的山林中發(fā)現(xiàn)兩個朱鹮的營巢地、七只朱鹮,其中四只成鹮、三只幼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過科學家的努力,以及棲息地的廣大老百姓的保護,在人工繁殖的情況下,全球朱鹮種群數(shù)量已由1981年發(fā)現(xiàn)時的7只,增加到2021年5月的7000余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