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甘肅省博物館坐落于金城蘭州,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是國內最早成立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前的馬踏飛燕(又稱:馬超龍雀或銅奔馬)是中國旅游標志上的原型。飛躍奔馳、三腳是騰空,右后足踏著一只展翅作回首驚望狀飛鳥的銅馬,因其造型生動,被稱為“天下第一馬”。這也是該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p> <p class="ql-block">一馬當先,這輛主題為“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的彩車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群眾游行中的一輛彩車,2019年10月1日,該彩車駛過天安門。</p> <p class="ql-block">這邊是復原的戎車馬</p> <p class="ql-block">進入博物物首先參觀甘肅彩陶展館。</p> <p class="ql-block">序言</p><p class="ql-block">大約在一萬多年前,人類發(fā)明了陶器。 隨著制陶工藝的日超成熟, 距今八千年前后, 我國渭河流域的先民成功地生產了第一批彩陶。 優(yōu)美的造型、繽紛的色彩、絢麗的圖案融匯一體既反映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的水平, 又體現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表達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和追求。 甘肅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奔騰不息的黃河、雄渾肥沃的黃土高原、 綿延千里的河西走廊, 孕育了豐富發(fā)達的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文化。 這些文化為中華文明的誕生和發(fā)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它們大多含有多彩多姿的彩陶, 這是數千年來甘肅綿延不絕的獨特文化傳統(tǒng)。 甘肅彩陶歷經五千多年漫長的發(fā)展歲月, 其數量與種類、制作水平與藝術成就, 都是其他地區(qū)無可比擬的。 在我國文化、藝術史上,甘肅彩陶譜寫了精彩華美的篇章。 讓我們一起步入神奇的彩陶世界, 拂去歷史的塵埃, 欣賞琳瑯滿目的藝術珍品, 領略古老的陶魂彩韻。</p> <p class="ql-block">祖國腹地的一柄玉如意——甘肅</p><p class="ql-block">甘肅,取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她形似一柄璀璨的玉如意,鑲嵌在祖國大西北腹地。</p> <p class="ql-block">彩陶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人頭形器口彩陶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時代 仰韶文化 </p><p class="ql-block">黃河之水天上來</p><p class="ql-block">滋養(yǎng)隴原先民</p><p class="ql-block">摶土為器,浴火成陶</p><p class="ql-block">飾以彩繪</p><p class="ql-block">似水波翻滾,回旋流轉</p><p class="ql-block">塑以人形</p><p class="ql-block">短發(fā)齊額,小嘴微啟</p><p class="ql-block">看盡滄海桑田,星辰輪轉</p><p class="ql-block">仍是青春的樣子</p><p class="ql-block">今人親切喚之為——</p><p class="ql-block">5000多歲的“齊劉海少女”</p> <p class="ql-block">尾聲</p><p class="ql-block">甘肅彩陶自大地灣文化伊始,經歷了仰韶文化的昌盛、馬家窯文化做繁榮,至辛店、 沙井等青銅文化的余輝,郵興起到衰落,延續(xù)了整整五千多年的滄桑歲月,村成了一部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彩周發(fā)展史。它是先民們創(chuàng)造歷史、開拓西北的重要見證,為我們?yōu)懰餮芯咳A夏文明起源,提供了豐富而珍貴的實物資料.彩周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生產水平和經濟形態(tài),面且折封出不斷變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而表現出彩陶主人們的信仰和美學觀念,展示著人們的精神世界。甘彩源遠流長,為中國美術史掀開了無可替代的第一篇章,因雨成為世界藝術殿堂中璨奪目的瑰寶。珍借歷史,弘揚文化,保護遺產是全人類義不容辭的共同職裝賽。</p> <p class="ql-block">甘肅的佛教藝術</p><p class="ql-block">莊嚴妙相——佛教藝術展館</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佛教是古印度釋迦牟尼于公元前五六世紀創(chuàng)立的宗教,與伊斯蘭教、基督教一起被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在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漢傳、南傳、藏傳三大佛教體系。漢傳佛教,主要是指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這支佛教, 其肇始于漢代,最初被當作神仙方術之類。東晉十六國以來佛教經某些帝王的大力推崇,在中國扎根、發(fā)芽并日益興盛,最終匯入了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 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p><p class="ql-block">甘肅地處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東段,是從西域到中原的“咽喉”與“門戶”作為佛教從西域向內地傳播的必經之地,甘肅佛教藝術在這里與中國傳統(tǒng)藝術相互交融,然后又向內地傳播。因此,甘肅境內的佛教遺跡及相關作品, 保留沉淀異常豐富,無論藝術內涵,還是繪制制作水平,都不同凡響,舉足輕重,在中國佛教發(fā)展史中有著非常重要地位。此次我們從甘肅省博物館的豐富藏品中精心桃選出來的一百余件(組)佛教文物,從十六國時期至明清, 跨越了近1700年的歷史,全方位展示了絢麗多姿的甘肅佛教文化,旨在請您徜徉于佛教文化的殿堂,品味佛教的學術、宗教和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紅色甘肅——走向1949 </p><p class="ql-block">甘肅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tǒng)的省份,在風起云涌的革命年代,甘肅特支的成立,陜甘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紅軍長征勝利會師。西路軍河西鏖戰(zhàn),以及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軍等一系列鮮活的革命歷史進程,譜寫了甘素肅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步步實現由衰敗走向復興的偉大歷史畫卷。</p><p class="ql-block">復興E養(yǎng)款大萬安畫卷。 </p><p class="ql-block">“紅色甘肅--走向1949”展覽,</p><p class="ql-block">S火E。陜甘根據地的9創(chuàng)建,紅軍長E利會師,西軍河西鑫戰(zhàn),以及人L民放勝利運軍等一系列鮮活的會話法程,營寫了甘肅各族人民在專國共產競黨領導下一-步步實現由衰敗走甘肅省人民政府印向復光的偉大歷安畫卷。 </p><p class="ql-block">“紅色甘肅- 走向1949”展覽,通過“火種篇” "抗爭育”“鐵流篇”“激蕩管” “曙光套”五個羊元,系統(tǒng)地反映了在風起云·陽新的命年代,苦維深重的甘肅各族人民凳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步步走向褲維的偉大基命歷程。一件件珍參約歷史文物。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監(jiān),形制地再現了革命先輩前赴后繼。 B血牡先物大無梅瑞構。 </p> <p class="ql-block">攻打黃河橋</p> <p class="ql-block">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面,形象地再現了革命先輩前赴后繼,流血犧牲的大無畏精神。</p> <p class="ql-block">甘肅絲綢之路文明</p> <p class="ql-block">地處絲綢之路東段的甘肅,是古代中國通向西方的門戶,也是東西方交往的主干道和最活躍的地區(qū)之一。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發(fā)展,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碰撞,在甘肅留下了無數璀璨瑰麗的歷史文化藝術珍品,呈現出古代文明的輝煌。 </p><p class="ql-block">“甘肅絲綢之路文明”展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基本陳列。該展覽匯集了甘肅省內考古發(fā)現的頂級珍藏,囊括了彩陶、青銅、玉石、金銀器、木簡、木器、絲織品、唐三彩、泥塑、 壁畫、寫經、瓷器等400余件歷史文物精品。</p><p class="ql-block">該展覽分絲綢之路的前奏、絲綢之路的開拓、絲綢之路的繁榮和絲綢之路的綿延四個單元,以絲綢之路發(fā)展史為脈絡, 主要展示自青銅時代起至宋元時期甘肅絲綢之路發(fā)展過程中文的演變和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p> <p class="ql-block">犬紋銅泡</p><p class="ql-block">沙井文化(約公元前1000-前600年) </p><p class="ql-block">1980年甘肅省永登縣樹屏公社榆樹溝出土。銅泡,古代常見的一種裝飾物,一般用在衣服、馬具或箱子上。</p> <p class="ql-block">驛使圖畫像磚——中國最早的快遞小哥</p> <p class="ql-block">天馬西來</p> <p class="ql-block">每件文物都有它的故事,今天就靜聽聽這國寶銅奔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馬踏飛燕:漢代,武威市雷臺漢墓出土。 通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3.1厘米,重7.3千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造型矯健精美,作昂首嘶鳴, 疾足奔馳狀。塑造者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鷹的剎那瞬間。讓飛鷹回首驚顧,更增強奔馬急速向前的動勢。其全身的著力點集注于超飛鷹的那一足上,準確地掌握了力學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藝技術水平。銅奔馬是按照良馬式的標準去塑造的,集西域馬和蒙古馬等馬的優(yōu)點于一身,特別是表現出河西走馬秉賦的對側步特征。構思巧妙,藝術造型精煉,鑄銅工藝卓越。銅奔馬被認為是東、 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視為中國旅游的標志。</p> <p class="ql-block">這個角度拍的是丑萌萌馬</p> <p class="ql-block">青銅鎏金虎噬羊形底座</p><p class="ql-block">這是春秋時期秦人的杰作。它活靈活現地再現了老虎撲倒小羊后張開大口,準備撕咬的瞬間。雖然是冰冷的青銅器,但在細節(jié)上卻表現得很完美。由此可見先秦的工匠們非常高超的鑄造技藝。</p> <p class="ql-block">甘肅古生物化石</p><p class="ql-block">甘肅古生物化石展覽以地球生命演化史為主線,陳列展出大量甘肅境內發(fā)現的古生物化石標本。</p> <p class="ql-block">篇幅所限,這里展示的只是博物館內少部分珍藏及介紹。</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五月十八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希望你也能走進博物館,親近文物,感受燦爛的歷史文化與美好生活,在博物館里細心體會歷史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今年五月十九日是第14個中國旅游日,國家為了緬懷徐霞客,就把《徐霞客游記》開篇日的當年5月19日,確定為每年的“中國旅游日”。因為《徐霞客游記》中開頭寫道:“癸丑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tài)。”是個出門旅游的好日子,所以報經國務院批準,同意由國家旅游局公布,確定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被確定為“中國旅游日”。以紀念《徐霞客游記》對人類文化的巨大貢獻,和徐霞客開創(chuàng)了旅游業(yè)的豐功偉績。</p> <p class="ql-block">謝謝大家的到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