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一,想想應(yīng)該出去玩一下,雖然我平時也不是沒有時間,總要應(yīng)應(yīng)景,給自己一種也很忙的錯覺。忙里偷閑,考慮一下該去哪里呢?</p><p class="ql-block"> 不能去人多的地方,因為出去是想圖個清凈,也不能去太遠(yuǎn)的地方,因為也不想路上堵車,反而掃了興。聽說王英溝不錯,是個山村,也許人不會太多?,F(xiàn)在的人都喜歡去熱鬧的地方,打打卡,擼擼串,真正靜下心來去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是很多,我也附庸風(fēng)雅一番吧。</p><p class="ql-block"> 雖說同屬平頂山管轄,郟縣王英溝離魯山不算很近,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路不熟,聽導(dǎo)航指揮也走些彎路,不過導(dǎo)航也說了:你今天所走的彎路,明天將都是坦途。大概走了兩個小時,在一個山坳里拐過去才看到村莊。</p><p class="ql-block"> 眼前豁然開朗,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棵2200多年的古槐樹,與這個古老的村子同歲,蒼勁有力,溝壑縱橫,滄桑的樹身飽經(jīng)風(fēng)霜,依然枝繁葉茂。巨大的蔭涼照拂了整個街面,是這個村子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穿過小橋,晃悠悠地過了吊橋,又是一棵古槐,幾乎趴在了地上,用水泥墩子支撐著才不至于垂地,也有1600年了,王英溝有二十幾棵古槐樹,分布在河兩岸,樹齡皆在1000多年以上。</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珧期的故里,珧期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大將,曾隨劉秀南征北戰(zhàn),平定天下,被封為侯爺,所以這里也叫“王爺溝”。也有說王英、王央兩兄弟見這里山清水秀,植被豐富,就在這里安居樂業(yè),繁衍生息,就是如今的“王英溝”。</p><p class="ql-block"> 臺階邊幾個字“張家ma兒”這個字打不出來,一個門一個外,出門到外邊叫ma兒,河南方言博大精深,寓意深遠(yuǎn),餃子叫扁食,芫荽叫香菜,外衣叫布衫,花生叫落生兒,每一個字都透著古典,土到極致就是雅,細(xì)細(xì)品讀耐人尋味。有句話是這樣說河南的: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深以為然。</p><p class="ql-block"> 走上臺階,是一條街,村子很大,兩個寨門,路癡的我很懵,不知該往哪走,好在村民很熱情,打招呼都用“回來了”,親切地如同回到了娘家。幾個女孩子在樹下寫生,這棵應(yīng)該是網(wǎng)紅樹,一看到這棵樹就知道這里是王英溝,這棵樹2000年了,長得很寫意,很藝術(shù),很有畫面感,黃土墻,紅石碾盤,在姑娘們的畫筆下惟妙惟肖,一縷炊煙像從畫中裊裊升起。</p><p class="ql-block"> 珧期故居的窯洞分上下兩層,大門上鎖,只能從外面看個大概,門口一棵古槐,開闊地一棵叫不上名字的大樹,樹蔭濃厚,飄著香氣,被“嗡嗡”的蜜蜂包圍了,樹下有長凳,還有個小舞臺,所以再涼快也不敢去享受,生怕一個不小心,蟄你滿頭大包。</p><p class="ql-block"> 窯洞可能還有人居住吧,因為有的是完好的,只不過上了鎖,煙火的氣息還在??匆姼G洞總讓我有一種錯覺,像站在了黃土高坡,大風(fēng)呼啦啦地刮過。坐在古井的附近,轆轤、井繩、女人、狗都在,水還能吃,只是蓋上了。</p><p class="ql-block"> 明清建筑很多,紅石板路,起脊瓦房繪有圖案,我知識淺薄,不明就里,不多贅述,老房子是圓券門,上面長滿了仙人掌,幾株銀杏青青翠翠,斑駁了一地時光,讓人穿越至東漢,觀天選之子劉秀的傳奇人生,看王莽追劉秀的神奇?zhèn)髡f。</p><p class="ql-block"> 王英溝是中國傳統(tǒng)古村落,國家森林鄉(xiāng)村,古樸厚重,有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有“古樹王國”之稱,100多年的樹木都有400多棵,是中國最美鄉(xiāng)村之一。</p><p class="ql-block"> 古樹鄉(xiāng)愁是每一個游子剪不斷理還亂的歸鄉(xiāng)夢,是內(nèi)心深處的一片凈土,是救贖,是安寧,是柔軟,是愛與被愛的守護(h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