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紅綢彩扇舞夕陽</b></p><p class="ql-block">——記玉門油田西安離退休基地老年藝術團 </p><p class="ql-block"> 在玉門油田西安基地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不計報酬,奉獻著一場場精采的演出,給住戶帶來歡樂,為玉秦苑成為西安市文明小區(qū)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就是西安基地老年藝術團。</p><p class="ql-block"><b> 帶給小區(qū)歡樂 </b></p><p class="ql-block"> 2001年西安基地成立后,為了活躍小區(qū)文化生活,基地組織了百人社火隊,亮相街頭并引起轟動,之后連續(xù)三年的社火表演成為長安區(qū)一道靚麗的風景。基地借此東風,成立了由20多人組成的老年藝術團。成立之處初,藝術團人員平均年齡55歲,最大的已年過花甲,經過20多年的磨練,藝術團人員換了幾茬,數量也增加了,但多年形成的好傳統一點沒變。團里沒有一名專業(yè)演員,全部是業(yè)余文藝愛好者。自組團后,他們每年不定時為小區(qū)演出,元旦的迎新晚會,春節(jié)的腰鼓秧歌及自導自演的春晚節(jié)目,五一的健身操表演,這些已成為基地住戶所熟悉的表演項目。演出的內容豐富多彩,整齊優(yōu)美的舞蹈,還有獨唱、合唱、器樂演奏、詩歌朗誦、小品、相聲、雙簧,門類可為齊全。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少節(jié)目是他們自己創(chuàng)編的,具有濃郁的“油”味,演得是“老石油”,說得是身邊事,讓觀眾覺得很親切,4年4個相聲全是自己編寫,《鄉(xiāng)音》還以油田人物為原型,表演時讓人忍俊不禁。配樂詩朗誦《老伴》以小區(qū)里發(fā)生的事為題材,情真意切,讓人為之動容。 </p><p class="ql-block"><b> 痛并快樂著 </b></p><p class="ql-block"> 老年藝術團里的舞蹈演員們是最辛苦的,她們中有近一半人原先從未上過舞臺,加之年齡偏大,困難可想而知。是執(zhí)著催動著她們迎難而上,是成功的渴望化解了一道道難關。除節(jié)假日外,每周3次,她們都會自覺出現在排練場上。功底差,就從基本功練起,壓腿、下腰、旋轉,一絲不茍;分解動作,單兵演練,一遍接著一遍;你表情動作摳了又摳,一招一式精益求精。首任團長張梅貞除參加演出外,還主動承擔起節(jié)目配樂的剪輯播放任務;第2任團長劉宗鳳有段時間染病在身,還堅持給大家教腰鼓;王永芳、郭紅英扭傷了腰,休息一段時間后又出現在排練場上;編導王玲、許建華對排練嚴細認真,一招一式準確優(yōu)美,對年齡偏大的隊員耐心講解示范,直到符合要求為止。人們在舞臺上看到的是她們嫻熟優(yōu)美的舞姿,只有她們自己知道,聚光燈下自信的笑容中蘊含著多少臺下練功時的苦痛。</p><p class="ql-block"><b> 石油人的風采 </b></p><p class="ql-block"> 老年藝術團以小區(qū)內部演出為主,同時也適當外出參演。2002年她們首次參加長安區(qū)老齡委組織的演出,便以新穎的編排,整齊優(yōu)美的舞姿贏得眾多好評,并被推薦到西安市參賽。2009年更是豐收的一年,健身操表演在西安市比賽中獲得一等獎,捧回了亮閃閃的獎杯。舞蹈《祖國頌》獲長安區(qū)老齡委舉辦的文藝大賽第一名。在陜西省全省社區(qū)文藝調演中,他們的舞蹈《好收成》在層層選拔賽中一路闖關,成為長安區(qū)唯一代表隊進入市級選拔賽,又被西安市選中,作為西安市入選節(jié)目之一,登上了全省社區(qū)文藝調演的舞臺。之后的這些年里,藝術團多次參加區(qū)、市的展演,先后獲得20多項榮譽。值得一提的是,基地工作人員王濤,多年來即參加演出,又細心做好每場演出的組織和服務工作,是演出成功的有力保障者。</p><p class="ql-block"> 努力變?yōu)槌晒Γ匀涣蠲恳粋€成員感到高興,其實,最令他們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演出報幕員報的“玉門油田”這個名稱。當“玉門油田”的名字一次次在長安、西安以至陜西全省社區(qū)文藝調演的舞臺上響起,當石油人的風采呈現在熒屏和數以萬計的觀眾面前時,他們深感欣慰:往日的努力和付出值得! </p><p class="ql-block"> 金海森/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