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什么是“能臣干吏”,林則徐大人不僅是民族英雄,主持硝煙,歷經(jīng)200 年風(fēng)雨及洪澇的考驗(yàn),其主持修建的洪澤湖石工堤紋絲不動,屹立如初,才是正宗的精品工程,搞工程的人,都應(yīng)該頂禮膜拜一下,與不太遠(yuǎn)的古人對話,也是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一種詮釋。</p> <p class="ql-block">虎門銷煙,林則徐的名字家喻戶曉。這位清代名臣也是一位水利專家。林則徐為官四十載,宦游十三省,江蘇是林則徐任職時間最長的地區(qū),他在這里擔(dān)任過江蘇按察使、江蘇布政使、江寧布政使、江蘇巡撫、兩江總督等要職,主持治理過長江、黃河、吳淞江、洪澤湖等水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光四年(1824)八月,林則徐母親病逝,身為江蘇布政使的林則徐回福州為母親守孝。同年十一月,洪澤湖大堤周橋段決堤,洪水泛濫,災(zāi)民苦不堪言,淹死者不計其數(shù)。兩江總督孫玉庭因此被免職,由漕運(yùn)總督魏元煜接任。如何治理水患?魏元煜心中沒底,他向朝廷推薦了正在家中守孝的林則徐。此時的林則徐身患瘧疾,又重孝在身,但他毫不猶豫,從福州趕往千里之外的高家堰(洪澤湖大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身著素服,親自指揮加固大堤,仔細(xì)查勘,督辦工程。洪水在大堤外沖出了一個近27米深的大塘,民間俗稱周橋大塘。經(jīng)過六年修筑,林則徐率人在周橋大塘外口建成一道長近800米、堤頂寬33米的內(nèi)堤,同時用條石砌成外堤。地面上條石多達(dá)十一層,極其堅(jiān)固。條石間鑲有鐵鋦,上有“欽工”“林工”等銘文。這是林則徐對周橋大塘堤壩工程質(zhì)量充滿信心的體現(xiàn):一旦將來出現(xiàn)質(zhì)量問題,他愿意通過“林工”銘文,讓朝廷對他進(jìn)行追查問責(zé)。作為明、清洪澤湖大堤的典型地段,周橋大塘成為中國大運(yùn)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節(jié)點(diǎn)。</p> <p class="ql-block">歷代治水名臣</p> <p class="ql-block">周塘石工堤全貌</p> <p class="ql-block">2024 年第 9 期,總第 90 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