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遼陽古城二、三事

桂生高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去年夏,和幾位朋友去遼陽走馬觀花式地圍繞著遼代佛塔、漢廣佑寺、清東京城遺址、王爾烈、曹雪芹紀念館,漢魏壁畫館等地兒轉(zhuǎn)了一圈。由于行程較緊、參觀過于草率,有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覺。一般說來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進一步深入了解就行了,但百聞不如一見,總覺得還欠點什么似的。好在遼陽與沈陽不遠,時隔一年為解心頭之癢,近日又專程跑了一趟。之所以吸引我再去參訪的原因,當(dāng)然是與這座城市那段波瀾壯闊的古代歷史有關(guā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東北第一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遼陽,作為當(dāng)下一個遼中南地區(qū)的省轄地級市,在中國古代史中為什么稱得上“東北第一城”?當(dāng)你走近遼陽博物館,可以看見館匾的下面有一個諾大的甲骨文“城”字,其意義和內(nèi)涵可窺見一斑。也許你會從中得到那個理所當(dāng)然的答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前漢書·地理志》載:“遼東郡,秦置:屬幽州,縣十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遼東郡,中國古代郡級行政區(qū)。范圍約在今天的遼寧省大部(除遼西郡之外),吉林省東南部,朝鮮半島部分地區(qū)納入了燕國的版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遼東郡的形成,是燕昭王二十九年派遣大將秦開擊敗了東胡,使得東胡向北撤退了千余里,從而使燕國的北部邊境拓展直到遼東。并在這一地區(qū)設(shè)立了五個郡,其中與現(xiàn)在遼寧有關(guān)的就是遼東郡(遼陽市)和遼西郡(遼寧義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而“縣十八”里面就包括了現(xiàn)在的沈陽,即當(dāng)年的“侯城”。可見是先有遼陽,后有沈陽。秦開這個燕國大將是沈陽這座城市的開創(chuàng)者,他在沈陽故宮附近設(shè)立了“侯城”屯兵戍邊,用于軍事防御,這也是沈陽這片土地建城后的第一個名字,是沈陽城的前身,是燕國遼東郡的一個縣級軍事重鎮(zhèn)。這也說明了當(dāng)時襄平和侯城在古時候的關(guān)系。</span></p><p class="ql-block"> 史料說明:襄平(即遼陽)是我國古代遼東郡的首縣,而襄平故城必為當(dāng)時遼東郡的郡治,也就是省會,是當(dāng)時所轄的十八個縣的省會故城。所以,有著2300多年建城史的遼陽為東北第一城可謂名副其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清太祖的新都東京</b></p><p class="ql-block"> 在東京城遺址展館可以了解到,東京城的始建是在努爾哈赤于1621年率兵攻下了明遼東重鎮(zhèn)遼陽后,定都于此并開始營建的新都東京。一年后,東京城尚未建完,努爾哈赤便已搬入了城中。</p><p class="ql-block"> 雖然東京城作為都城僅有四年,卻是后金仿造中原城池建起的第一座城市。東京城平面呈菱形,磚石結(jié)構(gòu),南北長900米,東墻886米,西墻832米,周長3600米。四面各設(shè)兩門,即南北、東西雙雙相對,有地載/福勝、內(nèi)治/撫近、德盛/天佑、懷遠/外攘,共八個門。1625年遷都到盛京(沈陽)后,也沿用了這些名稱。</p><p class="ql-block"> 明天啟五年(1625年3月),努爾哈赤在東京城八角殿宣布遷都沈陽,四天后即完成了遷都。為了營建沈陽的宮殿,修葺沈陽城池,將東京城的宮殿、衙署、城樓、墻磚悉數(shù)拆除,磚瓦木料一并運往沈陽。所以,在努爾哈赤決定從襄平遷都盛京之時,他所建立的東京城就已經(jīng)開始變成了一片廢墟了,只剩下八門中的天佑門和城墻夯土基礎(chǔ)遺存。之后,千百年來的遼陽再也看不到宏偉壯觀的清東京城了,正所謂由于努爾哈赤的“遷都”,使遼陽的發(fā)展史上失去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雪芹祖籍之地</b></p> <p class="ql-block">  曹雪芹(1715一1763)祖籍遼陽,原為漢軍旗人,后歸入滿正白旗。清小說家、詩人、畫家,曹寅之孫。少年時家居南京,后隨家遷移北京。</p><p class="ql-block"> 曹雪芹紀念館,位于遼陽老城西小什字街吳公館院內(nèi)。1997年八月,為紀念曹雪芹祖籍在遼陽而設(shè)立,有著名紅學(xué)家馮其庸題寫?zhàn)^名。它是繼北京、南京等地紀念館之后,在東北新建唯一的一座曹雪芹紀念館。</p><p class="ql-block"> 從館中展出來的資料可以了解到,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彥在努爾哈赤打下遼陽之后歸附后金,成為滿洲貴族的包衣*,在遼陽建園題名、立碑修廟,后因以軍功起家,升至大同知府等官職。正是由于這層關(guān)系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在三十年后被選入了欒衣衛(wèi),成了皇家親兵,其妻子孫氏又被選為康熙的保姆,曹家從曾祖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這兩輩人,在南京出任江寧織造相當(dāng)顯赫,一直享受著皇族的恩典。</p><p class="ql-block"> 中國《紅樓夢》學(xué)會會長、紅學(xué)專家馮其庸先生說:“雪琴祖籍遼陽,家傳所載、宗譜所記、文獻可考、碑石所證,隨萬世而不可移也”。從而多少年來關(guān)于曹雪芹祖籍之爭,有豐潤說、鐵嶺說、武陽說等等各種佐證學(xué)說就此不攻自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感嘆古城遼陽</b></p> <p class="ql-block">  古都遼陽在23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豐富的古跡遺存。它有形制豐富的漢魏墓葬群及栩栩如生的壁畫墓;謎題未解的冮官窯*遺址;價值非凡的青銅遺址;意義重大的襄平遺址;不同尋常的高句麗遺址,造型獨特的陪都城遺址等等,這些都是遼陽悠久歷史文化的見證。</p><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有著兩千多年建城史的襄平,可能會因戰(zhàn)爭、自然災(zāi)害和人為等因素,這些歷史古建筑并沒有得到完整的保留下來;可惜的是近代建國以前的遼陽,這座城市對古建古跡的遺存并沒有得到很好地保護。所以,歷史悠久的遼陽這個古代的襄平,除了遼代的白塔和漢代的廣佑寺(毀于清、2002年復(fù)建)比較完整之外,其它的大多是斷壁殘垣或者是后來的原貌原址復(fù)制,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真心期望這個東北地區(qū)最古老的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能夠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注重這方面的投入和宣傳,使她成為古城新貌的一張靚麗的名片,讓它悠久的歷史文化煥發(fā)出更強大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包衣:為滿貴族的家奴或為仆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冮官窯:冮是指陶與瓷中間的那一種燒制的物件叫炻器。因為它生產(chǎn)在古代遼陽叫冮官的地方,所以叫冮官窯。是遼、金時期的窯址所燒成的炻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炻器: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間的陶瓷制品。它的產(chǎn)品包括砂鍋、水缸和耐酸陶瓷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部分圖片和資料來自于百度網(wǎng)</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來自于遼陽博物館及清東京城展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