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歲月如歌,人生如畫!驀然回望,與石結緣已有20個年頭了。</p><p class="ql-block"> 20年來,賞石,覓石,與同好交流,占據(jù)了大半閑暇時間。雖然覓石撿石有時要經(jīng)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也不止一次為此而摔跤受傷,但愛石之心始終如一,無怨無悔,因賞石覓石帶給我更多的是非同尋常的樂趣。</p> <p class="ql-block">特別是退了休開了間小石館后,漸漸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但凡感覺煩了、累了、倦了的時候,便會情不自禁的走到石館,泡上一壺熱茶,靜靜的與石對坐,茶香氤氳石韻,不知不覺心境豁然開朗,煩惱盡消。</p> <p class="ql-block">愛石20年來,曾經(jīng)有很多朋友問過我同樣一個問題:“你怎么會喜歡上石頭呢?”我總是無從回答。因為我也曾無數(shù)次自問,都沒有找到明確的答案。媽媽在世的時候,不止一次聽到朋友這樣問我,總是笑而不語。那是在父母仙逝后,又有朋友問這個問題,正好大我兩歲的姐姐在場,沒等我開口,姐姐答道,“她和石頭有緣唄,小時候,她認的干媽就是石頭”。一句話讓我如夢初醒,想起被遺忘多年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鄉(xiāng),在一馬平川的豫中平原,一眼便可看到遠處的村莊和遙遠的地平線。我出生在隆冬臘月一個大雪飄飛的日子,不知道為什么一生下來就需要認個石頭做干媽,(父母在世時沒告訴我個中緣由,二老相繼離世后也就不知何處相問啦。)在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區(qū),磚頭隨處可見,可要找一塊在山區(qū)司空見慣的石頭是非常困難的。于是,家門口的那個石碾子就順理成章的成了我的“干媽”。</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大門口有一排虬曲蒼勁,飽經(jīng)滄桑的老棗樹。石碾子就位于家門口左側的一顆棗樹下面,農(nóng)忙的時候它是父親碾壓麥子、谷子等農(nóng)作物的好幫手,農(nóng)閑時就放在家門口,平時我和小伙伴常常趴在上邊玩耍、做游戲,大人們則時常坐在上邊聊農(nóng)事、拉家常。它伴隨了我的整個童年和學生時代,直到我?guī)煼懂厴I(yè)分配到中原油田任教,每次回家度假,也常常坐在上邊與左鄰右舍聊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石碾子變得光光滑滑,又黑又亮。</p> <p class="ql-block">也許是冥冥中命運地安排,92年我舉家搬遷,來到山川秀麗的四川。居住的小城扼守著岷江出山口,舉目西望便可見青山疊疊,岷江河灘里,兩岸磧壩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石頭。因為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一本奇石畫冊,我們夫婦便愛上了多姿多彩的長江美石。從此,岷江河畔,長江沿岸,留下了我們尋尋覓覓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剛喜歡石頭不久,參加溫江石展時,路過一熟悉石友的攤位,本想和他開個玩笑,便輕輕踢了一下腳邊的石頭問到:這石多少錢?石友狠狠的朝我腿上拍了一下,很認真的說:不準用腳踢。頓時讓我羞愧難當。這件事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讓我對石友的愛石情愫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隨著對賞石文化理解的不斷深入,我漸漸懂得,美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對愛石人的恩賜和厚愛,它承載著太多我們未知的密碼。在石頭面前,我們是多么的渺小和無知。愛石人每次俯身撿石,既是對大自然的深情的感恩,也飽含對美石的虔誠敬畏。</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下決心學習有關賞石理論和技能。為了方便上網(wǎng)與大家交流,努力自學電腦知識,以便熟練掌握圖片制作的技巧。為了提高賞石水平,讀懂每一方愛石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不惜犧牲休息時間翻閱大量書籍和資料,系統(tǒng)學習美學、文學等相關知識。為了弄懂美石的地質(zhì)成因,報名參加各種培訓班,虛心向?qū)<覍W者、朋友同道請教學習。</p> <p class="ql-block">在我愛石之初,都江堰奇石并不為外人所知,更沒有奇石市場,為宣傳推介本地奇石,我便頻繁外出參加各地賞石活動,熱情邀請全國各地石友,以及臺灣地區(qū)和韓國、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的賞石愛好者前來參觀交流,每有外地石友到來,總是熱情接待,親自陪同,走村串戶,不亦樂乎。為進一步擴大都江堰奇石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想方設法舉辦活動,策劃拍賣,撰寫文章,參加論壇,可謂樂此不疲。也曾不遺余力的幫助友好協(xié)會的朋友策劃活動,出版書籍,舉辦石展。</p><p class="ql-block">功夫不負有心人,都江堰奇石曾一度聲名鵲起,在國內(nèi)外石界占據(jù)了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2008年,突如其來的汶川特大地震,我的住房遭受嚴重破壞,當?shù)弥孔訉⒈徊鸪龝r,冒著余震的危險,在親友同事的幫助下,舍棄了一應家具家電,只拉出兩車愛石。看到部分心愛的美石損毀,心疼無比,在繁忙的抗震救災工作之余,疾筆為愛石寫下拙文《石殤》和《震不垮的奇石情結》等,得到了賞石雜志、網(wǎng)絡媒體及全國石友的廣泛關注。</p> <p class="ql-block">地震之后,請弟弟幫我裝修新房子時,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在比較寬敞的客廳中把我的石頭展示出來。弟弟按照我的要求在電視墻兩側做了兩組美石展示架,我的美石在我搬入新家的同時,也有了自己的新家。從此,我每天便早早起床,一個一個慢慢欣賞,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的擦拭,年邁的媽媽因為心疼女兒,也和我一起小心撫摸擦拭?,F(xiàn)在父母雖已仙逝多年,但承載著媽媽希望和氣息的美石至今卻一直陪伴著我。像慈祥可親的母親一樣,時時注視并提醒我:做人要堂堂正正,不卑不亢,靜而不爭,隨遇而安。</p> <p class="ql-block">2009年春夏之交,幾個石友相約外出尋石,深夜一點我只身一人押車拉石回家。凌晨三點到家樓下,抬頭便看到站在飄窗前苦苦等候的媽媽,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拳拳母愛驅(qū)散了奔波的疲憊。</p> <p class="ql-block">2010年冬天,為了購買一塊愛石,一天驅(qū)車千余公里,早上五點出發(fā),凌晨時分才回到家。當時只感到收獲的喜悅與甜蜜,絲毫沒有覺得辛苦與勞累。</p> <p class="ql-block">2011年,母親仙逝后,我把母親的遺像,供奉于奇石展示架最重要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2012年,借回老家安葬仙逝的母親之機,本想找到那個被我認作干媽的石碾子,可是,問遍了左鄰右舍,尋遍了房前屋后,那個石碾子卻不知所蹤。由于親朋好友中的老一輩人都已不在人世,也就沒有人知道我當時拜石碾子為干媽的原因。這無疑是我人生中一個小小的無奈與遺憾。但無論如何,我從內(nèi)心深處篤定地認為,我與石的不解之緣,是因為我是石頭的“女兒”,對美石的那份情感,那份熱愛早已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p> <p class="ql-block">“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九八!”我覺得自從玩石之后,面對人生中所有的磨難與不幸,能夠做到泰然處之與舉重若輕。沉浸在賞石的樂趣中,所有的不如意都會煙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陸放翁說,“石不能言最可人。”在我的心目中,石雖沉默“不言”,但只要與其用心交流,就能參悟出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堅毅、凜然的品格,從而獲得心靈愉悅與精神力量。因此,石可以為師,可以為友,可以借其獨特的品質(zhì)來抒發(fā)我們的思想情感。</p> <p class="ql-block">正如趙樸初老先生的那首詩《拜石贊》:“不可奪,石之堅,天能補,海能填。不可侮,石之怪,叱能起,射無礙。其精神,其意態(tài),儼若思,觀自在。友乎師,石可拜?!睆淖置嫔峡蹿w老這首詩是對石頭堅忍不拔、堅不可摧的高尚品格的贊揚。趙老筆下的石頭,不是一般的普通石頭,而是有生命、人格化了的石頭。其實“拜石”是趙老母親的筆名,因此這首詩飽含著趙老對母親的深切緬懷,同時也是對天下所有偉大母親的贊頌。</p> <p class="ql-block">在母親節(jié)到來之際,謹以此文獻給千千萬萬偉大的母親。祝全天下的母親們節(jié)日快樂!祝我遠在天堂的媽媽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我依然會深深的熱愛每一方美石,因為,我是石頭的女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