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梵凈山,每聽、讀到這個名字,似乎就帶有一絲禪意。這僅從字義上,梵天凈土,就能獲得禪的信息。例如梵文,指的是佛經(jīng),梵音,指的是誦經(jīng)之聲,都與佛有關。凈,在佛里也有六根清凈,四大皆空的意涵。當然,佛學理論的綿密深邃,并不是任由我等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滿目皆空。這里只想說,梵凈山它是象佛一樣深奧,象神一樣幽秘的存在。</p><p class="ql-block">一直有去梵凈山游覽的想法,既有被這個地域空靈神秘的感覺所吸引,也有被中央電視臺立體鏡頭推介而入迷。那一柱擎天,特立獨行的山峰造形,那崎嶇盤旋的山道以及山道上的人們,更有那雙峰頂上的奇特建筑。讓人暢想著有一天,也能成為那山道上的攀登人。</p> <p class="ql-block">這一天,在2024年的五一節(jié)來臨之前到來了。</p><p class="ql-block">梵凈山離所住江口縣賓館不足30Km車程。導游安排早上6:30就離開賓館,是有道理的。登山一條路,去晚了會有很多麻煩。</p><p class="ql-block">可能梵凈山氣場過于強大,大巴車剛出縣城,一車人就被一路的仙氣縹緲所迷幻。路兩邊草木繁茂,溪水潺潺。低洼地,樹叢間,嵐風起處,晨霧彌漫,并逐漸至樹梢山巒。有紅磚碧瓦的山荘村舍在眼前掠過,時被霧氣遮掩,神龍見首不見尾,看得并不真切。</p><p class="ql-block">此去梵凈山,一路仙氣四溢,目及所至,真跡藏頭露尾變幻莫測。越近目的地,探幽索奇之意,油然生起。</p> <p class="ql-block">景區(qū)門口廣場,數(shù)輛大巴,不多的游人,那是我們起了個早,趕在了眾多游客的前面。</p><p class="ql-block">描金畫彩的山門牌樓,碧瓦流光。山門周正端莊,古色古香中氣吞八方。飛檐走角上,瑞獸或蹲或坐增添脫俗氣象。門中央略顯古樸的“梵凈山”三字,讓稱羨久慕之心落向了心底實處。</p><p class="ql-block">進去山門,僅憑身份證件,就能免去索票檢票的許多麻煩。這一點,所有景區(qū),已與航空、鐵路、地鐵同步,刷臉或身份證,就能暢通無阻,足見現(xiàn)代生活是何等高效快捷。</p><p class="ql-block">乘坐觀光景交車,也是一種暢享。山道何至十八灣,常綠闊葉林遮天蔽日,林暗澗深中,經(jīng)常是路轉溪橋見,鳥鳴林空響。車輛在許多U字形山道上行進,時近半個小時,才到達上山索道口。</p> <p class="ql-block">下索道口海拔僅850m,上索道口則在2100m。差不多1300米的高度差就在10余分鐘的時間內完成,怪不得纜車全程向上,沒有一點波動走勢。</p><p class="ql-block">每跨越一個纜車樁,坐有6到8人的纜車就會有個類似跳動的擺動,似乎在歡慶又上一個高度。但每次搖擺都會給車內人一次心的顫動??指咦屓瞬桓已劭瓷磉吥_下,兩眼猶豫的看向遠方的群山。但見世界這么大,一覽眾山小,剛才的登山索道處,已有大片白云升起。</p><p class="ql-block">忽然就有,我愛白云白,萬里同一色的暢想。和饑則煮白云為食,寒則裁白云為裳的佛思禪意。古往今來梵凈山的高人們,是否也在這樣的意境下生活著。</p> <p class="ql-block">上索道口再往上,還有1500個左右的木、石棧道階梯,等著人們去攀登。不要小看這1500個數(shù)字,那是逆地球吸引力而動的抗爭。非強健的體魄,足夠的意愿支撐,是難以完成這種攀登的。</p><p class="ql-block">自信“游過三山六碼頭,喝過汆筒熱老酒”,不信還能爬不上這剩下的幾個階梯。妨且,爭狠好勇的大有人在,男男女女,浩浩蕩蕩一個不拉的都在往階梯上,顯示出充分的自信。</p><p class="ql-block">老那是我們四人中最年長的,你看他那腰桿,比那根臨上山前買的木拐棍,堅挺的不止一點點。</p><p class="ql-block">老同學柏誠,簡直是偽70后的存在。連手上那根還沒捂熱的登山杖,最后因還沒資格用杖而被機場航站處沒收。</p><p class="ql-block">最不可思議的要數(shù)我們的老楊,登山速度真的比猴子要快。漫漫山道上,人們還在舉步維艱,喘氣如牛的功夫,早就不見了老楊的身影。當他先后爬完老金頂和紅云金頂時,我們只爬了一個金頂?shù)?,還比他晚了半個多小時。</p> <p class="ql-block">登山爬階梯的累,那是真累,每登上一步,都恨不能把肺再撐大點,多吸點空氣。灌了鉛似的雙腿,只想找個地方息息。有人在喊娘,知道娘也幫不了自已。鼓起勇氣,還得靠自已。</p><p class="ql-block">有抬滑椅的漢子,經(jīng)驗告訴他們,人會在完成登山三分之一任務,也就是登上五、六百個臺階時,體力出現(xiàn)第一次極限?;瑮U抬椅就放置在某個轉角處,石凳前。就有一些體力不支,意志力稍弱者就范,請人把自己抬著上去。而這一抬的價格,一般都在千兒八百,這就是游戲規(guī)則,雙贏。乘椅者,贏了身體機能上的舒坦,抬乘者,贏了經(jīng)濟上的收益。</p> <p class="ql-block">象萬卷經(jīng)書,也象博庫書藏。風吹而不亂,雨潑而不殘,一頁頁,一本本,層層疊疊。試想象,這里一定有仙人們羽扇綸巾談經(jīng)論道的痕跡的吧。</p> <p class="ql-block">草帽哥清風為伴,明月相倚,雖貧立世,卻富抱天地。此刻的他看到了什么?竟一驚千年。</p><p class="ql-block">不明白草帽哥的養(yǎng)生是怎么做到的如此優(yōu)秀,不經(jīng)風雕,不為雨蝕,不因冰塑,不被日曝。是塵煩凈除,枯坐參禪修身的結果吧。</p> <p class="ql-block">這是經(jīng)由老金頂走往紅云金頂?shù)纳降?,老金頂海拔更高些,所以此時是在往下坡走。走過一段下坡,才進入了全程最難攀爬的山道。</p><p class="ql-block">山道時被云霧淹沒,讓人覺得有騰云駕霧的感覺。索性停下腳步仰望金頂,在云霧縹緲中,高不可攀的金頂上,時隱時現(xiàn)的建筑,不就是傳說中瓊樓玉宇般的存在嗎。此時,就有了云中有路,路在云上的浪漫。和一定要爬上金頂,去白云深處尋訪佛家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馬上就要去實踐成為這個山道上的攀登人了。相信很多人都一樣,到梵凈山,就一定要全程爬一爬這個處于次高峰的金頂————紅云金頂。其實,只要踏上石階,就沒有退路,就一定是全程。</p><p class="ql-block">據(jù)說當早晨的陽光照到金頂時,時有佛光和紅霞出現(xiàn),所以用紅云金頂來區(qū)別于老金頂。</p><p class="ql-block">從不同時段所攝的照片里可以看到,不管云霧籠罩還是暫時云消,在通往金頂?shù)纳降郎希冀K云集著攀爬的人們。這可不象幼兒園爬滑滑梯那么好玩,陡峭峻崎的山路,石階取于自然,長短不一,歪斜參差,高低厚薄更有很大差別。石階高度最大時,一腳跨上去,膝蓋能頂?shù)阶约旱男夭?。攀爬不僅靠腳蹬手拽,還得依靠身背與石壁的摩擦,借著摩擦的擠勁,使身體從石縫里向上蠕動。好幾次,爬在前面有一湖南小伙要施援手拽拉,都被婉拒,相信自已能攀上金頂。</p><p class="ql-block">只有攀爬過,才知道登頂中只能采用單行道,一人通過都顯擁擠,雙向上下根本不可能完成。另一邊,往下行的山道就顯得輕松得多,才可以騰出雙手拍拍照片。上山和下山的人們,形成一個360度的圓環(huán),遠遠望去,就象一條掛在梵凈山上的彩色項鏈。</p> <p class="ql-block">不知誰,也不知是什么時候,把好好的山體劈成了兩半。劈者無意,先人有心,是先人的智慧成就了今天的梵凈山雙峰紅云金頂。</p><p class="ql-block">據(jù)文字記載,梵凈山成為佛教圣地、神山,已有2000年歷史,若論地質年齡,則更應以億相計。古人在高聳入云的孤峰上開山鑿路,建廟置宇,其難度連想都不敢想象,但古人卻把不可能變?yōu)榭赡堋?lt;/p><p class="ql-block">千辛萬苦到了紅云金頂,突然有種不過如此的感覺。置身奇峰偉石,只感到孤高,不是搞笑吧。這真是應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道理。許多時候,離得遠一點,才能把事物看得更清晰,更透徹。</p> <p class="ql-block">美篇完成于2024年5月上中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