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賈平凹先生在《山本》里這樣描寫了秦嶺,“秦嶺,一道龍脈,橫亙在那里,提攜著黃河長江,統(tǒng)領了北方南方,她是中國最偉大的一座山,當然她更是最中國的一座山。”</p><p class="ql-block">我的家鄉(xiāng)是秦嶺北麓山腳下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小村子。18歲之前,我一直生活在那里,因為物產(chǎn)不豐富,景色不秀麗,也未曾出過名人賢達,以至于連村名都土的掉渣——馬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莫過于橫亙在村南10里的秦嶺了。</p> <p class="ql-block">秦嶺的顏色五彩斑斕,猶如一幅幅巨型的水墨畫卷,寒來暑往,盡顯風光不與四時同的瑰麗。尤以冬天的最美,宛若橫臥在關中平原上的一條巨龍,銀裝素裹,大山的褶皺便是她的脊骨。雨后最秀,層巒疊嶂,云霧繚繞,蒼松怪石,一派水墨江南的風韻。</p><p class="ql-block">博愛是秦嶺的胸懷。從東到西,秦嶺七十二道峪就是七十二條河,好比母親哺乳嬰孩一般,源源不斷地向八百里秦川匯入了生命之源,因此關中自古便是“天府之國”的福地。她又恰似一道巨型的屏風,阻擋了北下的熱帶氣團,將暴風驟雨攬在了懷里,從而佑護八百里的秦人免受洪澇的滋擾。</p> <p class="ql-block">秦嶺是中華始祖。炎帝就出生于在秦嶺的清姜河畔,阪泉之戰(zhàn)以后,他和黃帝結(jié)盟,戰(zhàn)勝了東方的蚩尤部落,炎黃部落和歸降的蚩尤余部成為了最早的華夏民族,相傳是他們,以及他們的子民們創(chuàng)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fā)明。周秦漢唐四個重要的朝代都曾在秦嶺這片熱土上大放異彩,數(shù)風流人物,多壯哉。</p><p class="ql-block">對于秦嶺,我只敢仰望,她除了高大以外,更多的是神秘和神圣了,她見證了西安歷史上十三個朝代的興衰榮枯,構(gòu)筑了亙古流芳的中華文明中軸線,承載與積淀著中華民族最為深厚堅實和永不磨滅的歷史記憶,維系著中華兒女對共同起源的認知和認同,成為我們共同崇拜的精神圖騰。</p> <p class="ql-block">“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此詩句出自唐代詩人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意思是云彩橫出于秦嶺,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積的藍田關外,連馬兒都不肯前行了。此詩雖然表達了詩人被貶官赴任離家時郁憤和感傷的心情,卻也能時常勾起我這個異鄉(xiāng)游子思鄉(xiāng)的愁緒來。</p>